□许 玲
教育公平视野下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的思考
——以广东省为例
□许 玲
师资队伍在保证教育质量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促进教育过程公平的主要因素。本文以广东省为例,对“十一五”以来的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学生规模与教师规模的增长趋势、生师比变化趋势以及教师队伍学历结构等指标进行了比较;并从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政策的制定与实施的角度分析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师资队伍相比较在生师比与学历结构方面有很大的差距的主要原因。
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教育公平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很大的发展,在校生规模与普通高中教育相当,说明中等职业教育是我国的教育体系中重要的构成部分。师资队伍在保证教育质量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促进教育过程公平的主要因素,因此,将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师资队伍进行数量与质量的比较,进而分析形成这两种类型的师资队伍数量与结构差异的历史与政策原因,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在我国教育公平中起着重要的作用。主要有以下的三个原因,一是职业教育在我国教育体系中的比重日益扩大,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体系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二是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在中等职业教育的教育质量中起着关键的作用,也是促进教育过程公平的主要因素;三是目前在我国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学生更多来自于社会的中下层和处境不利群体[1],受教育者较少得到来自家庭的教育,相比接受普通教育的学生,更依赖于学校教师的教育。
在我国的教育体系中有两次主要的教育分流,这两次教育分流,形成了普通教育与职业教育两个教育体系[2]。第一次分流是初中后分流,分流后的学生分别进入了普通高中或者是中等职业学校;第二次的分流是高中后分流,分流后的学生分别进入了普通高等学校或者高等职业学校。据中国教育统计年鉴的数据,从2000年到2008年,普通教育的高中在校生与职业教育的中职学校在校生相比,普职比呈现出逐年上升的趋势。据中国统计年鉴2010年的数据,2009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在校生已经达到2195万,普通高中教育在校生人数为2446万[1],普职比例接近,说明第一次教育分流有将近1/2的学生进入中等职业教育领域。因此,职业教育在整个教育体系中的比重非常大,职业教育是整个国家教育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公平是教育公平领域里一个十分重要但又常常被忽略的问题。
按照教育活动的阶段划分,瑞典学者托尔斯顿·胡森认为,教育公平有三层含义,第一是起点公平,指入学机会均等;第二是过程公平,指教育条件均等;第三是结果公平,指学业成功机会均等。对于教育的过程公平,教师是关键因素,教师是教育过程公平的实施者。
在教育与社会分层的关系上,不同的学生在学校教育的过程中将接收和掌握不同层次的知识,这些知识将形成不同的身份文化,影响他(她)们职业与社会地位的获得[3]。目前在我国的职业教育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与社会中的下层和处境不利群体有着密切关系,主要表现在接受中等职业教育的人多数来自于社会下层[4],目前已经有很多的实证研究显示我国目前职业教育领域尤其是中等职业教育中集中了大量来自社会中下层群体的子女,这类受教育者较少得到来自家庭的教育,相比接受普通教育的学生,更依赖于职业学校的教师。如果同一层次、不同类型的教育在教师的数量、质量、教师教育政策以及保障体系上存在着不公平的现象,那就会造成整个教育的不公平。因此中等职业学校师资队伍建设对于保证中等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实现教育过程公平具有举足轻重的作用。
选取广东省的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师资队伍进行比较,一是因为广东是职业教育大省,2009年中等职业教育的规模占全国的8%;二是“十一五”期间是我国也是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发展最快的时期,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师资队伍中所反映的问题在全国各个省份中具有普遍性。
义务教育后的第一次教育分流是初中后的分流,分流后的学生分别进入普通高中或者是中等职业学校与技工学校,这是两个类型的教育,但是这一阶段的教育统称为高中阶段教育,其中中等职业学校与技工学校又都属于中等职业教育。“十一五”以来,广东省高中阶段教育发展迅速,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的在校生人数、教师人数分别都有很大的增长,但是高中阶段的这两个类型的教育的增长比例并不均衡,以下从生师比、教师学历结构等几方面进行比较分析。
表1 广东省高中阶段各类学校在校学生变化情况表
从表1可以看出,从2005年到2009年的4年间,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在校生人数都在持续增长,其中技工学校的学生人数增长最快,年均增长率达到24%,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人数年均增长率达到17%,普通高中教育的学生人数年均增长率只有7%。
表2 广东省高中阶段各类学校专任教师变化情况表
从表2可以看出,从2005年到2009年的4年间,广东省中等职业教育与普通高中教育的专任教师人数虽然也在逐年增长,但是增长比例与同期的学生人数的增长比例是不匹配的。例如,从2005年到2009年,中等职业学校的学生人数年均增长率达到17%,而同期专任教师的年均增长率只有5.5%,普通高中教育的学生人数年均增长率只有7%,但是专任教师的增长率却达到了9%。从以上的数据可以看出,在中等职业教育领域,专任教师的年增长率大大低于学生人数的年增长率。
生师比是指学校教育中学生人数与教师人数的比率。不同层次、不同类型、不同专业的教育,因其教学目标、教学对象、教学方法的不同,其生师比应是各不相同的。其中专业教育的生师比应该比非专业教育的生师比要低一些(即教师人数要更多一些),技术技能类教育的生师比应比非技术技能类教育的生师比低一些。与普通高中相比,在中等职业教育中,门类繁多的专业课与技术技能的训练课程对教师量的要求理应更大[5]。
表3 广东省高中阶段各类学校生师比变化情况表
从表3可以看出,从2005年到2009年的4年间,广东省中等职业学校的平均生师比逐年升高,平均达到了25:1,技工学校达到了33:1,而同期,普通高中的生师比逐年下降,平均生师比只有17:1,广东省的这项指标与全国的数据基本吻合。我国2000年中等职业教育生师比保持在15:1,与当时的普通高中基本持平[5],从2000年到2009年的是我国高中阶段教育快速发展的时期,经过10年的发展,广东省普通高中教育的生师比基本维持在原来的水平,但是中等职业教育的生师比却大幅度变大了,从2000年的15:1增大到2009年的29.:1,说明现在广东省的中等职业教育中师资总量严重不足。
表4 广东省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教师本科以上学历比例情况
由表4可见,从2005年到2009的4年间,广东省高中阶段各类学校教师本科以上学历的比例在逐年增长,但是普通高中师资本科以上学历的平均比例为88.47%,中等职业学校师资本科以上学历的平均比例只有80.60%,平均比例高出7.87%。
从以上的数据分析中可以看出,广东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队伍与普通高中教育的师资队伍相比,无论是生师比的“量”还是学历结构的“质”,两方面都有不小的差距。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的中等职业教育得到了快速的发展,在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的培养培训方面,党中央、各级教育行政部门、劳动部门都非常重视,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法规,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体系已初步建立,但是与普通师范教育相比,职业教育培养培训体系在科学性与规范性方面、健全程度、覆盖面等方面的差距还很大,在政策的实施过程中还存在着欠缺公平性等问题。
1985年5月出台的 《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可以认为是改革开放以来中等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政策的起点。纵观近30年来我国职业教育师资培养的相关政策,各级教育行政部门与劳动部门都分别出台了一系列的政策与措施,夏金星、王秋、曹晔等学者曾从政策的出台时序、分类等方面进行过仔细的梳理。在此笔者从政策的着力侧重点进行分析,将政策归类为构建职教师资培养体系的政策、构建职教师资培训体系与改善职教师资结构的政策。
我国构建职教师资培养体系的标志性政策是原国家教委于1986年6月26日颁发的《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学校师资队伍建设的几点意见》与劳动部于1989年颁发的 《关于加强职业技术培训师资队伍建设的意见》,文件中指出了“各地区、各部门要积极创造条件,建立师资培训基地,单独办或联合办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专科学校、进修院校或培训中心,也可以委托普通高等院校开办师资班,培养职业技术后备师资”。在这两个政策文件中,明确了要建立我国职业技术师资培养机构,以及培养的对象等内容。这两个政策颁布之后,陆续在全国设置了一批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与普通高等院校内设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6]。至20世纪90年代中期,我国职教师资培养体系初见端倪,初步形成了8个独立设置的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多个普通高校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系)为主体的职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6]。
与此同时,这两个政策文件也明确了要大力开展对中等职业学校在职教师的培训。自1986年起,原国家教委陆续在部委直属的高校中建立了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后陆续放宽至地方高校;在1999年国务院《面向21世纪教育振兴行动计划》发布后,又分多批共建立了62个全国重点建设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基地[7]。至此,我国职教师资培训体系的主体已经初步形成。
改善职教师资结构方面。2005年国务院在《关于大力发展职业教育的决定》中提出要实施职业院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教育部、财政部在2006年联合下发《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内容有培训职业教育的骨干教师与支持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和全国职教师资专业技能培训示范单位开发师资培养培训方案等。2000年教育部和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发布的《关于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的通知》,提出在部分全国重点建设的职教师资培训基地学校,开展中等职业学校教师在职攻读硕士学位工作,旨在提升中职教师的学历层次。目前参加培养工作的学校有35家,每年的招生量在1千人左右,截止2011年已经招收10届。
以上的政策回顾说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取得了巨大的成绩。但是在取得成绩的同时,目前仍还存在一些不可回避且尚待解决的问题。
经过30多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体系,但是无论是从满足现实需要的角度还是从与普通师范教育培养培训机制的角度分析,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体系还是很不完善的,主要表现为以下的两点:
一是作为职教师资培养培训体系主体的培养单位少,不能满足职教师资的需求。支撑普通教育师资培养体系的师范院校共有142所,其中普通师范院校136所,重点师范大学6所。教育部在1999年《关于师范院校布局结构调整的几点意见》中开始鼓励一批高水平综合性大学参与培养中小学教师,普通师范教育由原来特定的师范院校的培养转变为师范院校及各种综合院校共同参与培养,很多综合性大学都开展了普通师范教育[8]。而全国职业技术师范院校仅有8所,占全国师范院校总数的5.6%,按照目前在高中阶段教育中普通高中教育与中等职业教育已经各占半壁江山的情况,尽管剔除小学、初中与幼儿园对师资需求的因素,8所独立设置的技术师范院校与多个普通高等院校内设立的职业技术教育学院也远远不能满足中等职业教育对合格教师的需求。
二是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机制不完善。我国普通教育体系逐渐形成了以师范院校为主体、其他高等学校共同参与、有开放性特点的教师教育体系[8]。而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的机制不完善,培养主体少,培训常常以项目的形式进行,例如教育部与财政部于2006年联合下发了 《教育部财政部关于实施中等职业学校教师素质提高计划的意见》,支持全国重点建设职教师资培养培训基地开发80个重点专业培训项目。近年来,我国各级教育行政部门牵头进行的职教师资的培训多以项目的形式进行,虽然促进了培训工作,但是没有形成制度化的长效机制。因为我国目前的职教师资培养体系不完善,在一定程度上导致了合格的职教师资供给不够,这是造成中等职业教育中生师比居高不下的部分原因;职教师资培训体系不完善,导致了从事职业教育的教师在职后接受再教育不够,这也是造成师资结构不好的主要因素。
与普通师范教育相比,职业教育领域的师范教育在经费政策中缺乏公平性。新中国成立至1996年,我国师范教育实行的是免费教育政策,这一政策从1996年开始随着教育成本分担等政策而逐步终止。2007年3月5日,在全国人大十届五次会议上通过了在教育部直属师范大学实行师范生免费教育,恢复师范生的免费教育,作为一项重要的政策导向与制度安排,从根本上提高我国中小学师资水平、提高教学质量有重大的意义。但是这一政策并没有惠及到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中。
在职业教育领域的师范教育中,1997年原国家教委《关于加强中等职业学校教师队伍建设的意见》指出:职业技术师范生在校期间,原则上免交学费,并享受专业奖(助)学金。毕业后实行五年任教服务期制度。但实际上,无论是增加对职业技术师范院校的投资,还是职教免费师范生教育制度,在现实中都没有得到很好地贯彻和落实[6]。
通过对我国职业教育的师资培养培训机构与制度的回顾分析,可以清晰地看到经过30多年的建设,我国已经初步建立了职教师资的培养培训体系,但是在职业教育师资培养培训政策的制定与实施过程中仍然存在着缺乏公平性等问题,因而对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之间的公平问题,仍然需要国家教育部门在政策制定与实施过程中更多地加以关注。
[1]中国统计年鉴 2010,http://www.stats.gov.cn/tjsj/ndsj/2010/indexch.htm.
[2]广东教育信息统计网,http://stat.edugd.cn.
[3]谢维和.教育活动的社会学分析[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6:478-479.
[4]李延平.职业教育公平问题研究[M].北京:教育科学出版社,2009:93-94,11-12.
[5]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策研究课题组.面向21世纪职业教育师资队伍建设对策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5-6.
[6]曹晔.我国中职师资队伍培养培训主要政策60年演变进程综述[J].职业技术教育,2010(25):20-23.
[7]王秋.改革开放以来我国中职师资培养政策发展与变迁[J].江苏技术师范学院学报,2009(3):38.
[8]王立科.我国教师教育政策发展三十年回顾与展望[J].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报,2009(1)31-33.
[9]吴遵民.我国30年教师教育政策价值取向的嬗变与反思[J].杭州师范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1(4):96.
许玲(1965-),女,广东技术师范学院副院长,教授,清华大学教育研究院博士生,研究方向为职业教育、远程教育。
本文为2009年度全国教育科学规划教育部重点课题 “硕士层次中职师资培养模式探索”(GJA094001)的阶段性研究成果,主持人:许玲。
G715
A
1001-7518(2012)01-0064-04
责任编辑 秦红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