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Ⅰ王飞 黄虹
江西:创办“创业大学”助推小微企业发展
文Ⅰ王飞 黄虹
通过整合社会教学资源,江西“创业大学”培养了推动小微企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和后备队伍,对我省壮大县域经济、推动微企发展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样板。
江西“创业大学”在传授创业知识理论、提供创业实习基地、解决创业实际问题、为学员企业协调创业资金和提供信用担保几个方面给予助推,被中小企业者誉为创业路上的一盏明灯。(江西省新余创业大学供图)
2011年11月25日,赵克志省长在全省经济工作会议上,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和民营经济……支持创业带动就业……从2012年起,每年扶持2万户小微企业。”怎样推动微型企业发展壮大,江西省创办“创业大学”是一条事半功倍的有效途径。为此,我办进行了专题调研,通过透视江西省“创业大学”在助推小微企业发展上的所作所为,提供给我省在扶持2万户小微企业发展中参考和借鉴。企业要发展,关键在人才。“创业大学”就是小微企业的人才摇篮。
江西省将2012年确定为“中小企业品质和服务提升年”,今年江西省中小企业力争完成增加值7500亿元,力争扶持1000家小微型企业上规模,催生1万家小微企业。这样的目标如何实现?调查发现,在众多的助推措施中,其中比较重要的一条措施是创办“创业大学”,向创业者提供知识与技能,大搞人才孵化,打造领军人才,推动微企发展。“创业大学”没有校园、没有固定老师、不发正式文凭,甚至没有正规教室,但每次开课总是爆满,想要报名的学员门庭若市,老师没有报酬,照样讲得津津有味。江西省计划通过“创业大学”,每年为企业输送1000名以上高层管理人员和3000名以上各类中基层管理人员。
江西省已分别在新余、九江、南昌、萍乡、赣州创办了5所“创业大学”。新余创业大学于2009年成立,是全国第一所专门培养创业者和企业家的公益性社会大学。新余创业大学探索建立集创业教育、创业服务、创业基地建设为一体的新型全民创业模式。这所大学由新余市政府主办、市中小企业局承办,经费来源主要是中央及江西省创业项目基金和新余市政府专项经费。招生对象覆盖面广,包括中小企业管理者、大中专毕业生、农民工等,凡符合一定条件并有意创业的学员,皆可报名。学校聘请大学教授、创业成功人士和知名企业家作为教师骨干,授课资料向本省高等学府订购,或者由教师自己根据社会需要编排课件。学校前期租赁办公楼、电教室、宾馆会场作为教学场地,目前专属教学基地正在建设中。
办学两年来,先后开设了包括MBA班在内的12个不同类别的创业班和企业家研修班,培训学员700多人,开展了全方位、全过程的“十项创业服务”:在全市设立10个实习企业免费供学员挂职锻炼、创建4个小企业创业基地、加大创业项目孵化力度、与多家银行和担保机构合作等,为创业学员解决各种问题230多个,为学员企业提供融资信用担保2.8亿元,为136个学员企业提供了免费法律顾问和会计服务。
以新余创业大学为例,“创业大学”的亮点与特色体现在以下六个方面:
教学针对性强。新余创业大学在教学模式上,针对不同创业者的层次与类别,分为创业启蒙班、创业强化班和创业提速班;按行业不同举办种养业创业班、现代服务业及制造业创业班;按创业主体分为返乡农民工创业班、大中专毕业生创业班、女性创业班、小企业二次创业班等。
拥有强大的“师资库”。学校聘请50多名大学教授,有理论素养、有创业经验并善于语言表达的成功人士和知名企业家为教师骨干,建立“师资库”。老师们都是“过来人”,讲的都是“身边事”,实行启发性教学、互动式教学、实践式教学,既通俗易懂又贴近学生实际,创业者在这里可以各取所需,缺啥补啥,效果自然立竿见影。新余大学投入近百万元与江西财经大学、浙江大学联合开办了MBA研修班及高管研修班,各类班次学员期期满额。
课堂全方位延伸。为了增强办学的实效性和针对性,除了课堂和实训基地,新余创业大学把课堂延伸到企业,把培训融入创业岗位,把解决实际问题作为教学任务,建立起全方位全过程的创业服务体系 。除此之外,学员联谊会、校园网、创业沙龙……一系列活跃思维、激发潜能、焕发创造力的“校园活动”吸引着学员们形成了一个特殊的群体。
人才“一对一”跟踪培养。创业大学将创业培训、创业服务、创业基地建设相结合,形成“三位一体”创业服务模式。新余创业大学联系小企业创业基地为创业实习基地,已建成4个基础设施配套、服务体系健全、建设水平较高的小企业创业基地,开展一对一的“传、帮、带”活动,实行“创业导师制”,手把手辅导创业者创业。
由政府出资补贴,学员入学低成本。相比不少MBA项目的高收费、高门槛,创业大学学员入学不收学费,学校还补贴食宿,江西省政府相关部门从工作经费中安排100多万元经费,来维持学校运转。两年间,新余创业大学先后被列为江西省委组织部人才工作联系点、国家银河培训工程项目和江西省中小企业示范培训基地,并作为全国惟一的社会创业大学列入国务院创业教育研究课题。
项目孵化、带动就业连锁效应显著。创业大学不但授知识,而且帮项目,学校每年为学员协调1亿元以上的创业贷款和1亿元以上的信用担保。还设立创业奖励基金,全程跟踪学员创业过程,目前已有50多个项目获得各种支持。创业者在这里不仅能学到知识和理论,更有锻炼和实践机会,“扶上马”还“送一程”,创业成功率大大提高。在学校已经结业的学员中,有三分之一的学员调整了创业思路,三分之一的学员之间开展了密切协作,三分之一的学员新上了项目,并带动就业1350人。
在江西,“创业大学”创出了品牌,打造了人才,服务了社会,助推了发展,基本得到了社会认可。学员们对于开办这样的大学好评如潮,在“创业大学”学习的江西省东鹏新材料有限责任公司总经理钟海华反映,自从在这里学到了团队管理和现代金融知识,企业发展便开辟出一片新天地,年销售额从1000万元翻了几番到1亿多元。“公司以前主要做防盗门,现在我们开拓了低压电器配套、光伏设备配套等新领域,从‘红海’渐渐进入‘蓝海’,日子好过多了。”1998年就开始创业办幼儿园的肖颖洁学员懂得了财务管理的重要性。“以前就是记下出入账,自己能看懂就行。”她表示,“上了课才知道,账不能那么记。没有规范的账目,将来都找不到合作者。”
在江西新余,在“创业大学”创办前,中小企业主管部门对全市全民创业现状进行了摸底调查,发现多年平均创业成功率不足15%,企业平均寿命仅有5年,现存企业规模总是上不去、做不强。对100位受访者所做问卷调查显示,虽接受高等教育的创业者高达46%,但100%的受访者承认自己缺乏战略思维和管理素质,存在创业者的高学历与项目的低成功率的现状。同时,对于创业者和企业家的教育层次仍是一种缺失,没有形成完整规范的教育培训体系,创业需要系统全面的创业培训与专项辅导。
创办“创业大学”后,新余市一改过去提供单一创业咨询服务为提供创业培训、服务、实践为一体化创业服务,重点在传授创业知识理论、提供创业实习基地、解决创业实际问题、为学员企业协调创业资金和提供信用担保几个方面给予助推,全市以中小企业为主的个体私营经济呈现了良好发展势头,截止2011年底,总户数达45512户,注册资本100万以上的私营企业占私营企业总数的比重达到了39.45%,随着私营经济发展和数量规模的同步提升,个体私营经济已成为新余市创造就业的重要途径。2011年,新余市个体私营经济新创造就业总人口26833人,占全市城镇新增就业人口的87.1%,使全市城镇就业率达96.4%,人均GDP率先突破1万美元,达10671美元。江西省中小企业局近两年把办好“创业大学”作为一项重要的工作任务,事实证明,这确实是一项助推中小企业发展必要和正确的举措。
江西“创业大学”通过整合社会教学资源,系统化、专业化教学与实践,培养了推动小微企业发展的领军人才和后备队伍,并且孵化出多个项目,有力的推动了江西省中小企业和微型企业的发展。江西省创办“创业大学”的做法对我省壮大县域经济,推动微企发展、加快“两加一推”和工业化、城镇化建设无疑是一个很好的借鉴样板。随着我省经济社会的加速发展和梯度转移需求,将会有更多的在东部发达地区发展的贵州籍人士返乡创业,我省扶持返乡创业的“人才摇篮”也应应运而生。
(作者单位:贵州省政府驻厦门办事处 责任编辑/孟丰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