阿布力孜·布力布力
(1.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工商学院,湖北武汉430223;2.新疆农业大学经贸学院,新疆乌鲁木齐830052)
分析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影响因素,要从其竞争力现状、竞争力的直接因素和竞争力的间接因素3个方面进行研究。通过竞争力现状的定量计算,可以准确判断出农产品在市场上表现出来的竞争情况;之后分析竞争力的直接因素,即分析哪些因素直接决定不同农产品表现出不同的市场业绩;竞争力的直接因素在市场交易时才能显现出来,而这些因素由生产过程中的间接因素所决定,因此,间接因素也是要进行分析的另一个问题。
1.1.1 竞争力的市场表现 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某国家或地区的农产品在市场上创造超过同类产品的价值,并由此在竞争中长期占据和维持市场份额,从而为农业生产经营者赢得利润的能力。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绩效主要采用市场占有率、成本利润率和规模优势指数测定。目前,随着农产品市场的不断放开,国外农产品也开始不断涌进,因而,很多农产品市场的国际竞争已转变为国内竞争。我国农产品基本能满足国内需求,因此,我国农产品市场竞争的重点是在国内,为此有必要从农产品国内竞争情况来测算农产品市场竞争力。
1.1.2 竞争力表现的评价指标 要测算一个地区农产品的市场竞争力,选择国内市场占有率、规模优势指数和成本利润率来判断最为合适。
国内市场占有率是指一个地区某种农产品的商品产值在全国该种农产品总销售额中所占的比例,用MS表示。即MMS=(某地区i产品商品产值-i产品出口额)/全国i产品社会零售总额。在缺乏各个产品直接的市场占有率统计的情况下,可用一种产品生产总量占全国同种产品生产量的比例来近似反映该产品的市场占有率。按这个方法计算的商品量是除农户自产自食以外的农产品数量,包括其他农户购买的商品性农产品。区域某种农产品市场占有率=(区域商品量/全国商品量)×100%。
成本利润率是一个会计指标,指农产品的总产值减去总成本之后的剩余产值与总成本的比值,即R=(P-C)/C。其中,R表示成本利润率,P表示总产值,C表示总成本。如果某地区某种农产品的成本利润率大于全国平均水平,则说明该地区该种农产品具有较强的国内市场竞争力,反之则说明市场竞争力较弱。
规模优势指数(Scale Advantage Indices,SAI)反映一个地区某一农作物生产的规模和专业化程度[1],是市场需求、资源禀赋、种植制度等因素相互作用的结果。即:SSAIij=(GGSij/GGSi)/(GGSj/GGS)。其中,SSAIij表示i区j种农作物规模优势指数;GGSij表示i区j种农作物播种面积;GGSi表示i区所有农作物播种面积;GGSj表示全国j种农作物播种面积;GGS表示全国所有农作物播种面积。规模优势指数大于1的产业或产品一般意味着具有比较优势。
创造买方价值是构建农产品竞争力的核心。而买方价值又取决于产品为消费者提供的诸多效用和买方须为这一系列效用付出的价格。买方价值=农产品或服务所提供的效用/价格。因此,提高农产品竞争力只能从2个主要方面着手:一是降低农产品价格;二是创造较高的农产品效用。随着人们健康意识的逐年增强,虽然品质竞争在农产品市场竞争中越来越占据主导位置,但在农产品质量的每一个同一层次上的价格竞争仍然起着显著作用。价格竞争力的本质是单位成本的竞争,而成本又主要包括生产成本、流通费用和交易成本。非价格竞争力的影响因素范围较广泛,从农产品的品种、质量到营销、品牌等,其中,质量差异是实质差异,而营销、品牌等因素所形成的多样化竞争力是质量竞争力的深化和延伸。因此,农产品竞争力直接影响因素的构成可以归纳为价格竞争力(生产成本+流通费用+交易成本)+非价格竞争力(质量安全+营销+品牌)。生产成本是农产品成本的核心组成部分,具体由物质费用、人工费用等构成。质量安全作为非价格竞争的核心部分,主要体现在产品本身的生物学特性指标和食物卫生安全指标上。
市场上表现出来的农产品价格和非价格竞争力还取决于生产过程中的诸多因素。哈佛大学商学院的波特教授归纳出了影响产业国际竞争力的“国家钻石”模型。本研究在借鉴此模型的基础上,针对新疆这样发展较落后的地区,提出了包括农业生产要素、农产品流通条件、农产品经营主体、农产品相关产业和政府作用的5因素农产品竞争力间接决定因素分析框架[2]。
农业生产要素分为初级和高级。初级生产要素指的是土地、水利和气候条件等农业自然资源,这些要素有的是自然生成,有的只靠简单的私人及社会投资就可拥有;高级农业生产要素是指农业技术、人力资本等,这些要素不是自然生产的,而是需要靠持续地追加投资开发出来的。以自然资源为主导的初级要素是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产品竞争力的基础,但从目前现代农业发展情况来看,高级生产要素起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从而也决定了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产品竞争优势的质量和可持续性[3]。
农产品流通是农产品从生产领域进入消费领域的商品交换过程,是连接农民和消费者的必要环节,是引导生产、调节产销矛盾、提高农民收入、丰富市场供给、满足消费者需求的必要条件[4]。波特教授从产业层面研究竞争力问题,并以发达国家完善的流通体系条件作为研究背景,没有把基础设施条件放在竞争力研究框架之中。但在我国尤其是新疆这样经济发展较落后地理位置又边远地区,流通条件作为与产销最有密切关系的因素,它的具体情况对于农产品的价格和非价格竞争力都会产生显著影响,为此本研究把农产品流通条件单独列出来加以分析。
经营主体包括生产基地和企业,是组成一个产业发展的基本单位,其发展状况和是否具有足够的竞争力是整个产业发展的基础,也是影响一个国家或地区农业整体竞争力的关键。目前,新疆不少农产品经营主体属于涉农企业,是农业资源、资金、技术、智力资本等生产要素的有机组合和农村经济结构的基本单元,它所具有的现实竞争力主要体现在其产品出口率、国内市场占有率和资金总额。
农产品生产相关产业是以农业和农产品加工业为基础的产前、产中、产后3个领域全部内容的总和。产前的农业生产要素投入,如良种、化肥、农药、饲料农业和产品加工机械等,产后的加工、贮藏、运输、包装、销售等产业都是农产品的支持和相关产业,这些分别称为农产品生产的上下游相关和支持产业。根据“钻石理论”,具备较强竞争力的相关和支持性产业,其发展状况直接影响到新疆特色农产品竞争力的提高。因为有竞争力的上游产业可以为农产品生产提供及时的、高质量的原材料和各种服务;而有竞争力的下游产业则能直接拉动农业生产的发展[5]。
从传统农业向现代农业的转型过程中,会产生许多不稳定、不公平的现象,如果没有政府的参与,既不可能实现现代农业的规范发展,也不可能减少农业的转型成本和社会风险。因此,政府有必要在市场调节的基础上发挥自身的作用,以影响或控制现代农业的发展[6]。波特在“钻石模型”中认为,政府在产业国际竞争中只起辅助作用,由于他的理论是从发达国家工业和服务业的发展经验中得出的,政府作用被作为辅助影响因素。但农业不同于工业和服务业,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基础产业以及固有的弱质性,政府作用不应该是辅助作用,尤其在我国这样的社会主义国家,政府应起主导和牵引作用。在考虑新疆农业基础薄弱、市场发育不完善、经营主体自发能力极弱特点的条件下,政府的作用更加重要。
本研究选择综合比较优势较好的6种新疆特色农产品进行具体竞争力的测算与分析,这6种特色农产品分别是棉花、甜菜、梨、葡萄、红枣、核桃。
从表1可以看出,“十一五”期间,新疆棉花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基本稳定,呈现缓慢的增长趋势,在国内市场占有份额上表现出来的竞争优势很明显;甜菜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也没有太大的变化,一直保持在50%左右的竞争优势,在国内市场占有份额上表现出绝对优势;葡萄的国内市场占有率保持稳定态势,在国内市场占有份额上保持比较强的竞争优势;梨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呈现缓慢增长趋势,但还不到10%,在国内市场占有份额上表现出来的竞争优势偏低;红枣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呈现迅猛增长趋势,其国内市场占有率从2006年的1.52%增长到了2010年的12.42%,年平均增长率为2.18%,在国内市场占有份额上表现出较好的竞争潜力;核桃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呈稳步缓慢增长趋势,2010年其增长较快,在国内市场占有份额上表现出较好的竞争优势。
表1 新疆6种特色农产品的国内市场占有率 %
由于没能获取新疆特色林果产品成本利润的相关数据,本研究通过棉花和甜菜生产的成本利润率来予以说明,具体如表2所示。
表2 新疆2种特色农产品的成本利润率 %
从表2可以看出,除2006年外,新疆棉花种植成本利润率一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已具有很好的竞争力水平,但与最高水平的山东省相比,还有一定的差距,需要继续培养竞争力;新疆甜菜生产的成本利润率跟全国平均水平的差距不是很大,国内市场上具有较强竞争力,但历年都略低于或接近全国平均水平,其跟内蒙古、黑龙江等甜菜生产地区相比,利润率偏低,仅2009年产量大幅下降时新疆甜菜生产的成本利润率才几乎达到全国平均水平。因为当时国内甜菜生产的比较经济效益普遍降低,影响了农民种植甜菜的积极性[9]。
由表3可知,新疆棉花的规模优势很明显,具有很强的竞争力。虽然“十一五”期间它的规模优势指数呈现逐年缓慢下降的趋势,但基本没有太大的变化,一直保持总体的绝对规模优势。新疆甜菜的规模优势更显著,“十一五”期间连续4 a保持10以上的优势指数,表现出极强的竞争力;2006年之后,虽然其优势指数出现较大的下降,但2009年又恢复了一些,总体保持了规模上的绝对优势。
新疆梨的规模优势属于中等水平,“十一五”初期新疆梨具有一定的规模优势,其指数都高于1。但在“十一五”后期,它逐年失去规模优势,甚至其指数下降到1以下,表现出较弱的规模竞争力,其在规模上呈现优势逐年缓慢下降的趋势。新疆葡萄的规模优势较显著,“十一五”期间它的指数一直远远高于1,在规模上表现出了较好的竞争力。但它的规模优势指数逐年下降趋势很明显,几乎每年下降0.5百分点。因此,新疆对农业结构进行调整的同时,应该把保持和提升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作为前提条件。模优势。
表3 新疆4种特色农产品的规模优势指数
表3未列出新疆红枣和核桃的规模优势指数,是因为在统计年鉴上没能获取相关的数据。因此,本研究用它们的疆内种植面积和产量来对其生产规模情况进行分析。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新疆红枣业得到了快速发展,因而,新疆逐渐成为我国红枣主产省之一。
根据《新疆统计年鉴》数据,新疆红枣“十一五”期间的种植面积由2005年底的5.16万hm2扩大到2010年的39.75万hm2,5 a内就扩大了近8倍,年平均扩大规模为1.5倍,这是我国红枣主产省区之中规模快速扩大的地区。从而可以得出,新疆红枣在种植规模上呈现出逐年较快扩大的趋势,具有较好的规模优势。“十一五”以来,核桃也是新疆大力发展的特色果品之一。2006年,核桃产量仅为3.8万t,2010年达到24.15万t,5 a内增长了6倍,增长速度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也在一定程度上说明了新疆核桃生产规模在逐年扩大,因为其产量的翻倍增长自然以其一定的种植规模作为后盾。总之,新疆核桃产量的快速增长一定程度上可以归功于其较好的规
从表4可以看出,这几年新疆棉花的生产价格指数基本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仅2009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棉花的生产价格主要与其生产成本结构有密切关系。从新疆棉花成本结构分析可知,物质与服务费用占总成本的41.1%,劳动力费用占总成本的37.7%。在物质费用中,化肥、农膜、农药和租赁作业费分别占总成本的12.8%,3.5%,3.0%和12.6%。新疆棉花成本与我国其他主产省相比,居于首位,但成本结构上有所差异,前者物质费用高,而劳动力成本低,后者则相反[11]。由分析可知,新疆棉花的成本利润率较高、国内市场占有率很高、规模优势明显、生产价格指数偏低,因此,新疆棉花生产具有进一步发展的竞争基础,同时生产效率也有进一步提高的空间。新疆糖料的生产价格指数在研究期内,仅2006年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其余年份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这与新疆糖料销售的运输成本有一定的关系,在销售环节上的运输问题一直是新疆糖料生产的一种竞争劣势。由于新疆糖料的主要市场是北京、天津等北方市场,铁路运输量限制和运输成本,使得运输成了新疆糖料市场竞争力的瓶颈,目前,食糖的铁路运输费用为350元/t,汽车运费达到1 000元/t。由分析可知,新疆糖料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很高、规模优势显著、成本利润率中等、生产价格指数偏高,因此,新疆糖料需要农民、企业和政府三方通过密切合作而逐步降低销售环节上的流通成本,从而继续保持其在国内糖料市场上的绝对优势。新疆水果的生产价格指数在研究期内的前几年高于全国平均水平,仅2009年明显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下降了近10百分点。这与新疆农业结构调整有一定的关系。21世纪以来,新疆党委和政府提出了发展特色林果业的政策部署,因而,以新疆梨、葡萄、红枣、核桃和巴旦木为带头的特色林果业得到了较快发展。由分析可知,新疆葡萄、红枣和核桃的国内市场占有率较高、规模优势明显,并呈现出强劲的增长态势。而新疆梨的国内市场占有率和规模优势都属于中等水平,表现出逐年缓慢下降的趋势。因此,新疆要发展林果业,必须通过突出其特色而培养出国内外市场上的特色竞争力,这样才能在水果市场上占有一席之地。
表4 新疆特色农产品生产价格指数
新疆的污染工业相对较少,大气、水、土壤等要素构成的生态环境和自然资源被污染和破坏的程度较轻。此外,新疆的光热资源丰富,昼夜温差大,农作物生育期较短,病虫害的发生相对较低,农药使用较少,这都有利于发展无公害、生态型有机和绿色农产品的生产。
无污染的生产要素自然使得新疆水果符合或接近有机果品标准,但由于果农对绿色果品的重视不够或认识不到,生产上普遍存在的产量第一的观念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新疆特色林果业的生产效益和可持续发展。新疆具有光照充足,温差大,灌溉农业、机械化程度较高等优势,在生产环节上有利于棉花质量的提高,并使得甜菜含糖量增加。但在销售环节上存在的产销独立、运输难、运输费高等问题,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新疆棉花、甜菜生产的绝对优势形成和可持续发展。
总之,新疆具有生产优质特色农产品的气候、环境和土地等基础条件,但由于生产和销售的标准化、组织化程度较低,导致产品质量的参差不齐和产销各方的各自为利,难以符合国内外市场的标准化要求,同时产品质量也缺乏稳定性。
新疆有丰富的土地资源,地域辽阔,总面积为 166.5万km2,其中,耕地面积为512.3 hm2,占总面积的2.5%,并有大量的弃耕地,这为特色农业的发展提供了空间。新疆昼夜温差大、日光充足等为棉花生产质量的提高,甜菜和葡萄、红枣等农产品含糖量的增加提供了适宜的气候条件。但新疆大部分地区降水量较少,导致水资源匮乏。总之,除了水资源的相对匮乏外,新疆农业初级生产要素比较丰富。
通过调查发现,新疆相当多的农民都得不到农业科技人员的技术指导和技术咨询服务,这就说明新疆基层农业技术人员数目少、服务水平低,进而表明,新疆高级农业生产要素相对匮乏。要解决此问题,政府和高校需联合培养更多的农业科技推广人员,并继续鼓励更多的大学生毕业后下乡长期从事农业科技推广工作。
从全国情况看,目前我国农产品流通体系薄弱,流通不畅,农民卖难问题突出,不仅直接影响农民增收和农村消费,而且成为扩大内需的一大瓶颈。对新疆这样相对落后地区而言,情况更为如此。新疆大部分农村地区贫困,在很大程度上是由农产品流通方式落后、标准化程度低、流通环节损耗率高、流通效率低造成的。通过调查发现,农产品批发市场是新疆农产品流通的主渠道,接近1/2的农户自己销售农产品,另一部分农户将农产品卖给个体商贩,只有极少部分的农户通过订单销售农产品。虽然农产品批发市场在满足城乡消费、扩大农产品流通、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农业产业化方面发挥了积极的作用,但大多数农产品批发市场基础设施差、装备水平低、经营秩序不规范、服务功能单一、流通成本高、效率低、效益差,难以发挥引导农业生产和保证农产品安全的作用,不利于扩大农产品流通规模、提高农产品流通效率和国内外竞争力。
为此,新疆要推进农产品批发市场升级改造,把提高农产品流通的标准化、规范化水平作为构建农产品现代流通体系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首先,推进现代流通体系建设,打造稳定的产销链条。通过整合农产品流通资源,依靠大型企业,建立起产销一条龙并向上下游延伸的稳定供应链与合作关系。然后,发展订单农业,形成新型的农产品运输主渠道。要利用现代信息技术,实现有形市场与无形市场的有效对接,促进物联网的技术运用,优化运输方式,降低物流成本,减少流通损耗。
农产品相关与支持性产业发展滞后是新疆农产品市场竞争力处于弱势的根本原因。分析棉花产业发现,其加工产业链短,初级产品多。新疆棉花产量占全国总产量的40%,纺织规模占全国的6%,居西部12省之首,但棉纱产量仅占全国的1.5%。因此,应积极发展下游产业,将原棉出疆渐渐转为棉纱及相关加工品出疆。新疆原棉出疆,量多体积大,车厢的装载率仅为71%,单位运量价值远低于棉纱。为此,具备条件的地方可吸引内地龙头企业集团将其产业链一端移入新疆发展,构建跨区域上下游紧密联系、协同发展的产业链。新疆枣业也存在同样的问题,即新疆当地高科技红枣加工企业及鲜果贮藏保鲜技术明显缺乏,大多以销售干果为主,这就成为制约新疆红枣市场竞争力提升的重要因素。对于日益增多的林果资源,要以市场为导向,大力扶持和培育林果产品深加工龙头企业,创造出产品更新、效益更高、竞争力更强的龙头企业,形成龙头企业带动基地发展、大企业辐射小企业的良好发展态势。
新疆特色农产品的经营一般以分散的农户作为主体,以龙头企业作为经营主体的农产品生产基地较少,企业和农户建立利益共同体的经营模式更少,这就在很大程度上制约了新疆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的提高。为此,一是要进一步加大招商引资力度,培育龙头企业。以新疆农产品展销会、外销平台建设为契机,引进外地有经济实力、产品开发和市场开拓能力强的加工企业,使之成为带动基地、连接农户、面向市场和产供销一体化经营的龙头企业;二是要通过重组、兼并、收购、股份合作等内联形式,进一步加大对新疆现有农产品生产企业的扶持力度,引导企业扩大生产经营规模,开展技术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增强企业的抗风险能力,把企业做强做大;三是要进一步研究和制定优惠政策。通过制定优惠政策,鼓励和支持现有个体私营企业积极参与特色农业发展,鼓励小企业重组,扶持和培育带动能力强的龙头企业,对龙头企业在土地出让、工商登记、融资信贷等方面给予优惠[12],并实行挂牌保护,对在特色农产品市场流通中作出优异成绩的单位和个人,给予表彰和奖励。
目前,新疆政府对特色农业的支持政策主要存在重支持、轻管理,间接支持弱于直接支持,支持和支出结构不合理等问题。总之,对某一农业产业的发展而言,政府更热衷于对某一项目、龙头企业等具体生产性活动进行支持,而对这一产业整体的规范性、强制性管理投入却欠缺。政府给予分散农户的直接补贴对改进新疆落后的农业生产综合能力帮助不大,需通过更多的间接支持,如水利设施改进、良种研发和推广来增强农业发展基础,才能从根本上支持农业的发展[13]。就支持结构而言,政府在基础设施、生产基地等有助于提升竞争力方面的支持力度不够,同时对农业推广和培训的投入也不足。
为此,政府应采取相应的支持与严格管理并举的手段为新疆特色农业发展提供一个良好的竞争环境和竞争秩序。基础设施方面,在统筹兼顾地方与兵团利益、上下游产业关系、水资源开发与生态环境保护的基础上,通过开工一批“卡脖子”工程,抓紧突破南疆道路、水电瓶颈制约,为进一步延长产业链创造条件。此外,要加大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力度,打造农产品市场信息平台,加强市场供求的调研预测,为农民调整农产品的种植结构、进入市场交易、更好地保护自身利益,提供及时有效的信息服务[14]。基地建设方面,要加大特色农产品良种研发、高产栽培、节水技术等科研设施投入,有效改善科研条件;并抓紧改造中低产田,支持缺水区发展节水灌溉,切实完善其灌溉渠系。
[1]汪秀芬.我国主要粮食作物生产能力区域比较优势分析[J].内蒙古农业科技,2006(4):19-21.
[2]波特.国家竞争优势[M].李明轩,邱如美,译.北京:华夏出版社,2002.
[3]倪学志.内蒙古特色农产品市场竞争力现状评价及其影响因素分析[J].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2010,39(6):33-38.
[4]黄德林.北京郊区农产品流通体系实证研究[D].北京:中国农业科学院,2009.
[5]陈卫平.中国农业国际竞争力[M].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5.
[6]戴文华.现代农业发展中的政府作用研究[D].上海:上海交通大学,2008.
[7]国家统计局.中国统计年鉴(2007—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2011.
[8]新疆自治区统计局.新疆统计年鉴(2007—2011)[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2011.
[9]阿布力孜·布力布力.新疆甜菜“十一五”竞争力比较研究[J].中国种业,2011(10):20-22.
[10]国家发展和改革委员会价格司.全国农产品成本收益资料汇编(2007—2010)[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07—2010.
[11]阿布力孜·布力布力.新疆棉花“十一五”竞争力比较研究[J].中国棉花,2011(8):2-6.
[12]汪明萌.我国农产品品牌建设浅析 [J].山西农业科学,2010,38(3):74-76,79.
[13]舒尔茨.改造传统农业[M].梁小民,译.北京:商务印书馆,1987.
[14]阿布力孜·布力布力.民族地区农村公共品供给研究[D].北京:中央财经大学,200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