食管颗粒细胞瘤1例

2012-10-22 12:10:32付晓霞李元平
胃肠病学 2012年3期
关键词:颗粒细胞病理学食管

付晓霞 李元平 韩 英

解放军第252医院消化科1(071000) 保定市第一医院肿瘤科2

病例:患者男,46岁,因“上腹部胀满疼痛1个月余”于2011年8月15日就诊于本院消化科。患者1个多月前无明显诱因下出现上腹部胀满疼痛,呈间歇性发作,无放射痛,无反酸、烧心、恶心、呕吐、发热。当地县医院行胃镜检查示慢性浅表性胃炎,食管黏膜下隆起,未予治疗。为进一步明确病变性质,于我院门诊行内镜超声检查示,距门齿38 cm处食管后壁见一黏膜下隆起,大小约0.7 cm×0.5 cm,表面光滑,可见血管网。胃角、胃窦黏膜粗糙,部分区域呈结节状改变。以20 MHz细径超声探头扫查食管示,管壁各层结构清晰,病变位于黏膜肌层,切面大小约7.0 mm×3.6 mm,内部呈不均匀低回声,黏膜下层和固有肌层清晰完整,管壁外未探及肿大淋巴结。组织病理学检查示,胃窦慢性中重度非萎缩性胃炎。拟诊为食管黏膜下肿物[黏膜肌层平滑肌瘤?颗粒细胞瘤(granular cell tumor,GCT)?]萎缩性胃炎?伴胆汁反流。为进一步治疗,收治入院。

患者入院体检无阳性体征,入院血尿粪常规、电解质、血糖、凝血功能、肝肾功能,胸片、腹部彩超等均未见异常。患者行内镜下食管肿物套扎联合电凝电切术,术中见食管距门齿38 cm处大小为0.8 cm×0.6 cm的黏膜下隆起,表面光滑,内镜下息肉予电凝电切,基底部予多发套扎器(Wilson-Cook)套扎治疗。术后组织病理学检查示GCT(见图 1)。 免疫组化染色示,S-100(+)(见图 2),CD34、CD117、DOG-1、抗平滑肌抗体(SMA)以及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DGFR)α阴性。患者术后禁食水,予抑酸、预防感染、营养支持和对症治疗,术后10 d基本恢复正常饮食,无明显不适,故予出院。

讨论:1926年,Abrikossof首次报道了GCT,是一种非常罕见的软组织肿瘤,可发生于任何年龄段,多见于30~60岁,以 40岁左右者较常见,男女比为 1∶2~3∶1[1]。 本病好发于头颈部,尤其是舌部,亦可发生于全身各个组织和器官[2]。其中消化道占8%,食管约占2%,主要集中于食管下段[1]。近年随着内镜检查的普及,消化道GCT的报道亦逐渐增多。

消化道GCT多位于黏膜下层,直径为0.5~2 cm[1],多数病例内镜下局部黏膜光滑,表面呈淡黄色或灰黄色。少数病例肿瘤局部黏膜过度增生呈息肉状、粗糙或伴浅表糜烂。本病在内镜下较难与平滑肌瘤、间质瘤或息肉鉴别。内镜超声检查可显示肿瘤的起源和扩散范围,GCT在内镜超声下具有如下特点[1]:①95%的GCT<2 cm;②100%的病例呈低回声实体型;③95%的肿瘤位于内层。因内镜下活检的取材有限,因此仅50%的病例可明确诊断[3]。深挖活检、大块活检或全瘤切除,可提高组织病理学诊断的准确率,其组织病理学诊断标准为[4,5]:①肿瘤主要由体积较大、胞质内含嗜酸性颗粒的瘤细胞组成,呈密集成巢或条索状分布;②肿瘤细胞胞质内颗粒过碘酸雪夫(PAS)染色阳性;③肿瘤细胞S-100阳性。GCT特征性表达S-100,但不表达CD117、SMA、desmin 和 actin,平滑肌瘤表达 SMA、desmin 和actin,间质瘤表达 CD117,后两者均不表达 S-100,由此可行鉴别诊断。

食管GCT患者多无临床症状,部分患者可有吞咽不畅、胸骨后不适、餐后上腹饱胀、恶心、呕吐等,多数患者在内镜检查时偶然发现。

GCT有良恶性之分,两者的组织病理学高度相似,转移是判断恶性GCT的惟一依据。临床可通过观察患者有无转移、手术完整切除后是否复发等,判断GCT的良恶性。大肿块、快速生长和临近组织侵犯判断恶性GCT的价值优于组织病理学检查结果。

鉴于GCT有恶变可能,目前多数学者主张积极治疗,包括内镜下治疗、外科手术、放化疗等。切缘阳性的良性GCT局部复发率为15%~20%。恶性GCT的预后较差,术后局部复发率为32%~59%,肺和区域淋巴结是最常见的转移部位。广泛转移是导致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常发生于确诊后4年内[1,6]。

综上,GCT在临床上非常罕见。本病多无临床症状,常在内镜检查时发现,内镜下深挖或大块活检可提高诊断的准确性。本病的治疗手段包括内镜下局部微创治疗、手术治疗等。

1 方铣华,张谷,程晔.颗粒细胞瘤15例临床病理分析[J].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2006,22(4):417-420.

2 刘素丽,邢国璋.消化系统颗粒细胞瘤的研究进展[J].中国肿瘤临床,2009,36(14):838-840.

3 Endo S,Hirasaki S,Doi T,et al.Granular cell tumor occurring in the sigmoid colon treated by 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using a transparent cap(EMR-C)[J].J Gastroenterol,2003,38(4):385-389.

4 Fanburg-Smith JC,Meis-Kindblom JM,Fante R,et al.Malignant granular cell tumor of soft tissue:diagnostic criteria and clinicopathologic correlation[J].Am J Surg Pathol,1998,22(7):779-794.

5 王坚,朱雄增.软组织肿瘤病理学[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8:421-430.

6 王坚,朱雄增,张仁元.恶性颗粒细胞瘤10例临床病理学观察及文献复习[J].中华病理学杂志,2004,33(6):497-502.

猜你喜欢
颗粒细胞病理学食管
食管异物不可掉以轻心
中老年保健(2021年9期)2021-08-24 03:49:56
MicroRNA调控卵巢颗粒细胞功能的研究进展
大腿肌内颗粒细胞瘤1例
补肾活血方对卵巢早衰小鼠颗粒细胞TGF-β1TGF-βRⅡ、Smad2/3表达的影响
中成药(2017年9期)2017-12-19 13:34:22
猪流行性腹泻病毒流行株感染小型猪的组织病理学观察
了解胃食管反流病(GERD)
健康管理(2015年3期)2015-11-20 18:22:36
冠状动脉慢性完全闭塞病变的病理学和影像学研究进展
WST在病理学教学中的实施
胃结石伴食管嵌顿1例报道
西南军医(2014年5期)2014-04-25 07:42:29
微囊藻毒素LR对大鼠卵巢颗粒细胞氧化损伤和凋亡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