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军峰厅长对2012—2015年度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实施意见安排

2012-10-20 06:40
山西水利 2012年11期
关键词:汾河农田水利规划

从20世纪70年代开始搞农建,持续了40多年,经历了不同时期,有着不同的农建工作方式。我理解,新时期下的农建工作基本原则有以下几点:

一是要因地制宜。山西从北到南纵贯550 km,地理、气候条件差异较大,平川区、山丘区水源条件各不相同。曾经有一个时期,农建工作就是人山人海地平田整地,考核指标就是上了多少劳力,出了多少工,整了多少能种庄稼的地。从郭省长的讲话来看,第一项工作就是在山西南部建设粮仓的问题,以运城为中心,包括临汾、长治、晋城建设66.67万hm2粮仓;第二项就是在北部地区大同、朔州建设畜牧区的问题,包括现在已经开工的两大灌区也是以种草为主。这都是切合山西实际的,山西南部的气候、阳光条件适合一年种两茬、三茬庄稼,北部一般只有几个月的生长期,因此要因地制宜、分区分类型指导。

二是要注重实效。效益是工程建设之本,是工程建设的总目标,是工程建设的核心和灵魂。新时期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切都要围绕“效益”做文章,绝不能再搞人山人海、红旗招展,看着好看、实际效益追求不多的工程,绝不能再搞一哄而上、贪大求全、劳民伤财的工程,绝不能只见工程不求效益,为参观表演的形象工程。

三是要统筹规划。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是一项复杂的系统工程。要搞好新时期农建工作,切实把效益搞上去,给老百姓带来实惠,就必须统筹兼顾,合理安排,最大限度发挥水利综合效益,绝不能顾此失彼。农建工程,实际上就是袁书记讲的“小水网”工程,要做好“大水网”与“小水网”的衔接,水利工程与农业、农村、林业等规划的衔接,处理好生产生活和生态用水等各方面的关系。水利不是一个产业,是为产业服务的基础设施,供水属于第三产业,国家将水利工程划为基础设施建设,具体服务和运行管理属于服务业,要明白服务对象的用水需求和方向,就必须和各个方面搞好衔接。一要对上衔接,和大水网衔接;二要和服务对象衔接,所有的农建规划要以县为单元,除需要发改委批复的基建规划之外全部纳入农建规划;三要讲程序,各县水利部门提出规划要报县人大或县政府批复,没有批复的规划不具备法律效力;四要在水利厅备案。省厅为确保各县规划能够较好地实施,已经明确:凡没有进入各县规划的项目,省厅一律不予列项,省厅安排项目必须要有规划依据。

四是要与商品经济相衔接。农建要围绕农民收入翻番,刚才郭省长讲了,如果投资了很多,种了很多高粱、玉米,但没有销售对象,这种农建很难达到好的经济效益。

刚才,郭省长讲了六大工程,这是今后农建工作的重中之重,这里我就具体工作再向大家做一安排。

一、大力实施农田水利灌溉

省委、省政府确定全省总的灌溉发展规模是153万hm2,正常粮食生产能力是125亿kg,这个数字是按照全省农村人口人均0.067 hm2(1亩)水浇地来考虑的。全省农村人口是2 300万人,规划也是153万hm2,从水资源角度讲,主要是使用黄河水和出境地表水,合理使用当地水,节约使用和严格控制地下水。国家给我省分配了43亿m3的黄河水资源,2011年用了13亿m3左右,还有近30亿m3的指标没有用。所以,农业灌溉的重点是要用好黄河水和出境地表水,同时要严格控制地下水,确保山西生态恢复和经济社会遇到特殊干旱年的发展。

第一,建成66.67万hm2地表水资源保障率达到75%以上,灌排设施配套完善,灌溉成本相对较低的集中连片、稳产高产的旱涝保收田,努力打造山西的“主粮仓”。主要集中在运城、临汾、长治和晋城,以黄河水为主,地势平坦,光照、温度、气候条件适宜。运城规划43.3万hm2,以黄河水为主要水源,以现有的夹马口、夹马口北扩、尊村、大禹渡、北赵引黄、禹门口东扩等工程为依托,建设43.3万hm2;临汾以禹门口东扩、引沁入汾、和川引水输水和汾西、霍泉灌区等工程为依托,以汾河水、黄河水和现有泉水为保障,建设16.7万hm2;晋城、长治以漳河、沁丹河为主要水源,以26座中型灌区为依托,建设6.7万hm2。这共66.7万hm2的稳产高产旱涝保收田,每公顷按7 500~9 000 kg粮食生产能力计算,每年可实现50亿~60亿kg的粮食生产能力。

Xe-100的研发已获得美国能源部的资助:X能源2016年与能源部签署一份为期五年总额5300万美元的合同,目前是这份合同执行的第三年;2018年还与能源部签署一份总额为1000万美元的合同。X能源还在燃料技术研发领域获得了能源部的支持。

第二,在晋中、忻定、朔同三大盆地,结合中部引黄工程,建成40万hm2高效节水灌溉农田。目前,该地区现有的灌区面积是20万~27万hm2,需要增加的是中部引黄工程和吕梁山南部,共40万hm2。大体上新增16.6万hm2,朔州净增3.3万hm2,大同净增2万hm2,中部引黄工程忻州、吕梁、临汾净增11.3万hm2。这3个数字都出自省发改委批复的工程规模。吕梁山南部要发展6.67万hm2,乡宁一带的垣面要实现水利设施覆盖。这些地区,工程设施都有,灌区虽然老化,但还都能用,关键是缺水。即使有了水,水价也比较高,630 m黄河水扬起来,水价比较高。怎么办?要通过搞设施农业来推进农建发展。框算三大盆地25个县,每县建0.13万hm2大棚,25县建设3.3万hm2大棚,相当于新增水浇地面积3.3万hm2,按照建1 hm2大棚补助3 000元标准,约需补助投资10亿元。

第三,因地制宜发展46.7万hm2井灌和小水灌溉工程。我省2006年有井灌面积80万hm2,近年来随着地表水灌溉成本的降低,井灌面积有较大压缩,目前已降至60万hm2。规划在“十二五”末,全省井灌面积要压缩20万hm2,主要集中在盆地区和地下水超采区。在地表水没有保证之前,不能压井灌区;但地表水到了以后,必须压地下水,不压地下水,很难恢复山西“千泉之省”。晋中盆地连续搞了几年清水复流后,晋祠泉、平泉都已经复流,从全省可持续发展考虑,地表水供给后要下决心压减地下水井。但同时在晋西北天桥泉域等富水区要实施“一村一井”工程,新打井2 700眼,规划新增水地面积6.67万hm2。有压有保有增,这样全省井灌总面积达到46.7万hm2。对这46.7万hm2井灌区都要搞节水灌溉,在太原以南地区(包括太原)全面推行管灌节水措施26.7万hm2,在北部地区全面推广膜下滴灌技术20万hm2。

对膜下滴灌技术主要是解决两个问题。膜下灌溉用水量大体是20 m3,是传统大水漫灌用水量的12.5%,是喷灌用水量的50%;同时还能有效增加土壤温度3℃左右。东北三省已经全面推广膜下滴灌,中央投资计划搞26亿hm2,我省北部地区计划搞6.67万hm2,争取中央投资10亿元。

这样,全省153万hm2的长远规划就基本定型了,省里的灌溉方案正在上报水利部。为保障153万hm2灌溉面积顺利实现,要做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是要精心做好规划。水利部门要发挥好牵头部门的作用,各有关部门要积极配合。要按照“一盘棋”的思想,全力做好农业灌溉发展规划,不能单打、唱独角戏,要吸纳各方面的发展规划,打一套农田水利建设的“组合拳”。

二是要在盆地区和地下水超采区加大关井压采力度。这项工作做不好,地表水就很难用好。要通过建设全省地下水监测网络体系,将水权分配到井,落实到户,依据地下水位升降情况,相应调整水权指标,有效控制地下水开采;对灌区内机井要停止供电,并一律封存。对灌区外在册的机井,按农业综合电价供电。对新打机井,除人畜吃水外,一律限批。从目前我省地下水超采的趋势看,主要是缺乏强制性手段。如果不采取强制措施,地下水超采的趋势将很难逆转,地表水也就终究难以利用。

三是要全面推广“基建+农建”的农建新机制。这不是说基建项目拿出来用农建方式搞。夹马口北扩是发改委批的工程,厅里拿的方案,临猗县实施的,凡是老百姓能干的土方活,都交给老百姓来干,但必须是受益区的老百姓。农建工程如果宁要用资质办法招工程队来干,会带来很多麻烦,当地群众也不会支持。1998年汾河治理一期工程,全线800 km堤防,动员老百姓来修建,沿河没有任何地方阻拦。2001年,汾河上游治汾工程采用完全的基建办法,造了很多地,但干得很费劲,老百姓也不支持。如果服务群众的工程完全脱离群众,群众是不会支持的。机制问题事关农建工作成败。如果农建工作老百姓不参加,政府全组织实施了,活干不下去。夹马口北扩建设时砍了近666.7万hm2果树,基本没有大的纠纷和赔偿。过去,很多招投标都在水利厅招标,今年厅里下了文件,水土保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等工程,基本上都交给各市县招投标,国家规定200万元以下的项目可以不招标,可以有劳务合同。只要同志们能够站在老百姓的角度上考虑问题,就一定能够办好。

四是要全力推行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今天上午大家都看了,农田水利标准化和建设机制同样重要。任何一个行业,没有标准化,就没有现代化。非标产品,成本要高很多。水利工程标准化,山西是第一家。没有标准化,很难实现集约化生产,也很难保证不出现豆腐渣工程。从2010年开始,我们在北赵引黄工程实施标准化建设,取得了一些效果。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和大型灌区建设要强制搞标准化,全面推广“标准化设计、集约化生产、程序化管理、定额化补助”的农田水利标准化建设。省里每年拿出2亿元,完成5 000 km末级渠系建设;中央还有大型灌区、泵站节水改造和小型农田水利重点县项目投资,全省每年在农田水利建设上的投资大约在17亿~18亿元,这还不算各市县的投入。这么多的投资,不搞标准化建设,最后可能会造成很大浪费。

二、扎实开展水保生态建设

重点在吕梁山区、太行山区和汾河上游“三大战区”,全面推进水保生态建设。

第一,在吕梁山区的大宁、永和、隰县、汾西、吉县、中阳、兴县、临县、方山、岚县、石楼、保德、岢岚等13个县,大力实施坝滩联治工程,为吕梁山连片贫困地区农业基础设施和产业综合开发创造有利条件。这块永和县做得最好。

第二,在太行山区的陵川、沁水、平顺、潞城、屯留、襄垣、武乡、黎城、左权、和顺、榆社、阳泉郊区、盂县、平定等14个县区,要按照国家规划大力实施水保重点治理。

第三,在汾河上游的宁武、静乐、岚县、娄烦、古交、阳曲、尖草坪、万柏林、晋源等9个县区,尽快启动实施汾河上游水保综合治理工程。

这是水保的三大重点。国家和省里非常重视,汾河上游9县关乎省城环境和汾河水系的安危。如果汾河上游水土保持治理不好,治不住泥沙,一旦出现像1996年那样的洪水,太原汾河两侧的河道和蓄水工程都会抬高,会造成很大的防洪压力。要保证太原的生态安全,必须把东西两山的水土保持搞上去。汾河三期治理工程,郭省长经过反复考虑,尽管已经搞过一期、二期工程,第三期工程也要尽快启动。

三、加快推进百条中小河流治理

中小河流治理是我省与水利部签订责任书的重点工程。“十二五”期间,列入全国规划的有89条中小河流、112个项目。要通过实施重点河流和中小河流治理,进一步加固堤防、疏浚河道、调蓄河水,使全省百条河流重点河段防洪标准由过去的5年一遇提高到10~20年一遇,确保河流安澜。百县百河工程已经安排了1/4,有些县干得很好。现在,向中央争取一个项目很不容易,结果资金下来了,有些县干得很不好。请各位县长把握一下,干不好会影响后面工程的安排。同时,要按照“治理一条河流、改善一方环境、美化一座城市”的指导思想,利用河流水生态优势,有计划、有重点地实施河道综合整治美化绿化工程,力争实现“堤固、河畅、水清、岸绿”的目标。

2012年的任务是:确保完成2011年11月份下达投资计划的大同天镇南洋河七里墩段等18个治理项目,并竣工验收;中央追加投资下达的太原古交屯兰川河等16个项目,确保完成投资计划的80%,2013年3月底前全部完成建设任务;已基本完成工程建设任务的晋中平遥惠济河等11个项目,要抓紧进行工程验收。

四、进一步改善和提高农村饮水安全标准

农村饮水安全实现全覆盖之后,工作重点开始转向提高水质标准、提高用水方便程度,特别是加快农村自来水入户的普及,解决山老区使用小泉小水和水窖供水人口的低保证率问题和水质差的问题。按照这一思路,2011年全省改善和提高了150.8万农村人口的饮水安全标准,自来水入户率由2010年的75%提高到了81%。中央还会继续支持咱们,力争到“十二五”末,全省农村自来水入户率要提高到95%。希望各市县要大力加强农村饮水安全工程运行管理,落实管护主体,健全体制机制。各县在县级抗旱服务队基础上都要成立管服中心,负责本区域内饮水工程设备维护、运行及严重干旱时供水任务;都要设立水质监测中心,将水质监测工作常态化,确保供水安全。提个要求,市县各级财政都要列支农村饮水安全工程维修养护经费,确保工程长期稳定发挥效益。

农村饮水方面需要各位市长、县长检点的,一是水价的问题。过去农村水价比城市还要高,现在所有工程都不能高出县城供水水价,扬程很高,可以和县城同价。国家投资建设的工程,防止成为个别人发财的工程,下一步我们要严肃查处这种现象。饮水安全工程是省委、省政府非常关注和重视的工程,水价绝不能超过县城水价。二是我省农村饮水问题基本解决之后,农村排水问题显得尤为突出。特别是随着全省农村街巷硬化全覆盖工程的实施,供排水系统建设显得愈加迫切。农村排水设施建设是衡量一个地区现代文明程度的重要标志之一,对于改善农村人居环境,提升村容村貌,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加快推进城乡生态化建设都将起到积极作用。为此,从2012年开始,希望每个县搞一个农村排水试点,全国都没有成熟经验,我们要积极主动地搞些试点,为下一步在全省推进农村排水设施建设积累经验。

以上四方面工作,任务艰巨,机遇难得。中央和省委、省政府对水利工作高度重视,给予了大力支持。希望大家共同努力,力争把工作做得更好。■

猜你喜欢
汾河农田水利规划
一图读懂《山西省汾河保护条例》
农田水利水土保持技术推广
加强农田水利工程建设和管理的思考
汾河水韵
规划引领把握未来
上海市小型农田水利工程建设探讨
快递业十三五规划发布
农田水利技术推广
多管齐下落实规划
依托百里汾河工程构建体育健身绿道的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