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次会议很重要。会前,我分别向袁书记、王省长做了汇报,他们都很赞成,都认为现在山西已经到了进一步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时候了,都赞成今年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这项工作抓早一点。大家都知道,按正常工作安排应该在11月下旬,今年提前了大半个月,充分体现了省委、省政府对这项工作的高度重视,也体现了我们对这项工作应有的紧迫感。这次会议采用现场会的形式,书记、省长也都赞成。我们党有一个优良的工作传统和好的工作方法,就是典型引路、以点带面,目的就是要通过一个点来突破,来推动面上的工作,我们选择在运城开现场会是能够达到这个目的的。
今天上午,我们参观了临猗、万荣两县的农建工程点。刚才,又听了安庞市长的介绍,我想在坐的各位都有同感,就是运城工作力度很大,效果很好。作为山西省第一农业大市,54.87万hm2耕地已经完成水浇地35.87万hm2,也就是2/3的土地面积实现了旱涝保收,这个水平在中西部是属于领先的,在华北地区是走在前列的。运城市2011年一年的投入就达到13.6亿元,实施了四大灌区节水改造和泵站更新改造,这对于一个农业大市,财政收入相对较少,人均收入在全省最低的市,很有说服力。其他各市都可以做个比较,从中可以看出运城市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投入力度之大,效果之好。同时,运城市的经验很好。大家都非常清楚,现在农田水利建设遇到一个很大的难题,就是农业灌溉“最后一公里”的末级渠系建设问题。今天上午参观学习了临猗、万荣“基建+农建”机制,不仅调动了农民群众参与农建的积极性,而且解决了营运管理的问题,这个政府给了一半的补贴,这都是新形势下的一种探索和创造,对解决当前农田水利建设中的问题很有指导意义,可看可学。运城还有一个让我印象深刻的,就是机制好,换句话说,之所以力度大、效果好,用他们的话来说就是“领导牵头、部门联动、阳光管理、奖惩激励”。
我们这次会议开得很好、很成功,达到了预期目的。我相信,通过这次会议,一定能够极大地推进全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一定能够使运城经验在全省各市开花结果。借这个机会,我讲四个问题:
第一个问题,要从全局和战略的高度,把农田水利建设摆上更加突出和重要的位置。袁书记、王省长都讲现在到了该抓一抓这项工作的时候了,为什么?首先,是水利工作自身发展的要求。大家都知道,山西之长在于煤,山西之短在于水。多少年来,为了水,历届省委、省政府带领全省人民做了大量卓有成效的工作,实施了万家寨引黄工程,完成了北干、南干建设,解决了太原和同朔地区水资源严重不足的问题;建成了35项应急水源工程,大幅增加了水库蓄水量。为解决吕梁山区生产生活用水困难,从2011年开始,我们又启动实施了2 700眼“一村一井”工程。特别是进入“十二五”,省委、省政府做出了重大决策,统筹全省力量建设大水网。这样一个水网体系,在水利部批准的只有山西一家,我们山西是全国唯一一家以省为单位局域的水网体系建设。现在,这个体系建设已经走出了两步,水源的问题和骨干工程的问题已经全部开工,部分已经基本建成。下一步,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任务就是在继续抓好大水网骨干工程建设的同时,抓好配套工程建设。所以,2012—2013年最重要的工作就是配套工程建设,没有配套工程,水网就不能发挥应有作用,水的利用效率就达不到应有的利用效率,就会影响整个大水网的运营管理。而这个配套工程建设中非常重要的就是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以运城市为例,小浪底引黄工程如果不马上启动配套工程建设,不做下一步农田水利基本建设安排,显然就会出现这样或那样的问题,所以现在是我们抓这项工作的时候了。大家要有紧迫感,否则就会影响我们整个大水网建设。
第二,这是缓解山西当前一个最突出矛盾的需要。山西在发展上短板是水,还有一个很突出的问题就是农民收入不稳定,矛盾越来越尖锐,越来越突出。特别是随着转型跨越发展,整个财政收入不断提高,加上一些先富起来的资源型转型企业,这个矛盾就越突出。而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基本任务和主战场就在于农区和老区,正是这些农民低收入集中的地方,成了群众收入最大的约束,就是因为特色农业发展还不够,其要害还是缺水。我们今天在临猗、万荣看得很清楚,水上不到塬上,苹果产量就上不去,有些地方靠种粮食也不行,仍然存在水的矛盾。所以,我们要把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摆到一个更加突出的位置,尽快解决农民收入过低这个突出的矛盾。
第三,当前水利建设面临一个难得的大好机遇。这个机遇包括两个方面,一方面是国家高度重视水利建设,2011年中央以1号文件的形式在全党全国提出水利建设,这是新中国成立以来的第一次。另一方面是省委、省政府高度重视,国家批准山西从煤炭开采中提出的可持续发展基金(也叫以工补农基金),省委、省政府把大头给了“三农”、给了水利,来解决水的问题,“十二五”全省水利投资大水网建设每年200亿元左右,这在山西发展史上从未有过。我了解其他兄弟省、市的情况,让他们羡慕不已。所以,我们不抓住这个机遇,通过“十二五”或更长时间从根本上解决山西缺水的问题、解决农民用水的问题,我们农业战线的同志犯的错误就大了。
第二个问题,要切实增强历史责任感,筑牢“三农”工作底线,千方百计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这次会议来的同志比较多,农口上的同志都到了,我想和农口的同志们一起解决一个问题,就是做“三农”工作的同志骨子里一定要树立一个观念,牢牢地打上烙印,就是一定要明确山西“三农”工作的底线在哪里?那就是153万hm2水浇地,125亿kg粮食。153万hm2水浇地,是说要有153万hm2的灌溉能力,不是说都得浇,风调雨顺的时候不需要浇,但要有这种能力,遇到大旱之年能够经得住考验。125亿kg粮食,2012年已经实现了,最后的产量可能要超过125亿kg,但这不是能力,就是我们在任何自然灾害面前也能达到125亿kg这个生产能力。2012年的产量达到了,但不是说我们的综合生产能力达到了。为什么要强调这个问题?大家看到了,这一年来大力推动农业产业化、调整农业产业结构力度很大,但是越是在这个时候越不要忘了我们还有125亿kg的综合生产能力这个底线。假如遇到光绪三年那样的自然灾害,连续三四年干旱,我们要有这种信念,要能保证粮食生产的底线,这是我们做农业工作同志们的责任。有了这个责任,我们才能大胆放心地调整结构,有了这个底线才能干我们过去想干而没有干成的事情。换句话讲,它和调整结构不仅不是矛盾的,而是相辅相成的关系。
这样的要求,还在于无论是从我们担负的国家责任,还是出于自身发展的要求,都需要有这样一个底线作保证。125亿kg粮食,也就是人均330多kg,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特色农业发展及粮食需求是逐年增加的,特别是畜牧业的发展,对粮食的需求会有大幅增加,农业部门有一个畜牧业翻番计划,这个翻番计划本身就要求净增粮食125亿kg以上才能实现,所以水利战线的同志要为125亿kg粮食做贡献,实现153万hm2的灌溉能力。这个任务很艰巨,我看还需要5年时间,通过5年时间把这个任务完成,打牢这个基础。
第三个问题,要立足省情农情,科学谋划和建设事关山西长远和根本的重点工程。水利厅已经拿出了一个工作安排,一会儿军峰同志还要讲。为了便于在工作中把握,特别是便于市长们很好的把握,在这里我强调一下,从2012年开始要通过3年时间完成六大工程建设。这六大工程我已经向省委、省政府主要领导做了汇报,有的已经开始实施,这里有必要再强调一下。
一是66.67万hm2高标准旱涝保收农田建设。前面我讲了153万hm2的灌溉能力问题,其中有一项重要工作,就是通过3~5年努力建设66.67万hm2高标准旱涝保收农田,这是粮食生产的脊梁。重点区域放在运城、临汾、长治和晋城。运城市主动承担了33.33万hm2。农口有的同志说我对运城格外关切一点,我想我们都应该对运城关切一点,因为运城为山西的粮食安全做出了贡献、付出了代价。运城市从全省大局出发,为了运城520万人民的利益。我们山西是全国11个夏粮主产区之一,夏粮主产区其中一个标准就是66.67万hm2夏粮种植面积,我们是最后一位。因此,我们多花点钱,多投点钱,多投点力是值得的。如果我们没有了夏粮主产区批准权,这个副作用有多大,可想而知。所以,不能丢掉这个本职,要保住它。我们作为地方政府,有责任也有义务为国家多做贡献,这是我们应尽的责任。因此,省委常委会要求把这项工作实施好,从2012年开始连续3年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主要就是66.67万hm2旱涝保收田建设,这是我省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重点。
二是晋中盆地现代设施农业微灌节水工程。在袁书记的高度关切下,在王省长的亲自交代安排下,我们启动了晋中盆地涉及16个县区的现代设施农业示范工程,这个工程很重要,是我们山西现代农业的标杆。这方面涉及晋中、吕梁、太原16个县区,已经有了规划和安排。从2012年冬天开始,水利部门要在16个县区实施微灌节水技术,方案和具体实施意见很快就要印发,军峰和我商量的意见是按照运城经验,建温室大棚不仅要给技术指导,而且要给补贴。希望这些市县的同志回去后要抓紧组织实施,今冬明春这16个县在设施建设上要有一个明显的工作进展。这是书记、省长的要求,一定要上规模。现在已经有了1.8万hm2,再通过3~5年力争达到3.33万hm2左右。
三是雁同生态畜牧区以喷灌为主的水利配套工程。雁同生态畜牧区,10年前省委、省政府已经做出了决策,建设生态畜牧区,10年后我们还在种粮食。畜牧生态区就是畜牧区,不是不让种粮食,要以种饲草为主,除个别地方种杂粮外。我们已经开工了两个大型灌区,投资30亿元,这两个灌区就是畜牧灌区,不是粮食灌区,一定要把雁门关地区打造成畜牧发达、生态良好、人民生活幸福这样一个区域。水利部门正在研究做规划,发展喷灌技术,苜蓿草已经研究成功了,要逐步大面积推广。在非规划生态区,要建设实施畜牧场,朔州已经开始,为避免水利矛盾,要发展喷灌技术。要通过3~5年左右的努力,使塞外地区恢复本来的生态面貌,至少要有明显的进展。一些高寒地区还要种一些杂粮,不反对还要支持,雁同地区虽然都在塞外高寒区,但情况不完全一样,也要区别对待。
四是吕梁山特困区农业基础设施和产业综合开发工程。这是个大项目,这个项目我和军峰同志研究了大半年,盐碱滩也有成功的,柳林有的企业开发的非常好,永和县是水利厅抓的典型,也成功了,所以我们要在吕梁连片13个特困县一县一个农业基础设施和产业综合开发项目,2012年冬天就开始。要采取7部门联动的办法,国土部门负责土地整理;水利部门负责水利设施配套,水要引到塬上;林业部门负责植被修复、生态保护、风沙源治理;农业部门负责种植结构调整,回去还要研究永和片区的种植结构,最大限度地发挥效益;交通部门负责园区交通;扶贫部门要扶贫到户,涉及的特困户要直接扶贫到户;信用社要做好贷款服务。要把土地整理、淤地坝水系配套、生态改善、产业开发捆绑在一起,集中实施和产业综合开发。吕梁山的贫困面貌我们要彻底改变一下,在基础设施上有两个条件,一个是路,一个是水,路的问题已经解决了,水的问题大水网建设已经展开了,没有水的地方采用一村一井过渡,特别是引黄重点工程从吕梁南部穿过,水的问题不同程度地得到了解决。
下一步,要采取部门联动,集中力量成片开发。这样有一个优势就是土地要求不多,只要连片在0.4 hm2(6~7亩)以上。如果每人有0.067 hm2(1亩)盛产期的果子,干果也好,水果也好,这个农民就脱贫了,说难也难,说简单也简单。我们要咬紧牙关实施一县一业,这是给扶贫办的要求,首先在片区21个县开始按这个办法做,搞一个强制性措施,搞五六个产业不符合规律,一县一业的路子是对的。把产业开发和设施建设捆绑起来,如果3年建成1个,连续到2020年结束,吕梁山可以从根本上改变面貌,实现农民脱贫、生态恢复、产业振兴,农口的同志要有这个信念。我和军峰昨晚商量过了,时间就从2012年冬天开始,明确13个县全部启动,2013年6月份结束。各市县回去后要抓紧布置,抓紧规划,抓紧上报。省里成立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水利厅,有七八个部门组成,联席办公。
五是吕梁山南麓果业配套水利设施工程。我省水果条件最好的不是运城,是吕梁山南部,运城的水果主要是提高品质,稳定面积,发展的重点在吕梁山南麓。临汾很积极,已经拿出了规划,初步就按7个县6.67万hm2水果种植面积来做,这7个县中有6个是特困县。水利部门的任务是引水上塬,利用3年左右的时间把这个任务完成。要与我刚才讲的综合开发相结合,整个区域规划有了,再拿出一个详细的项目规划抓紧组织实施。运城不仅是改造,还要在加工方面下功夫,也为临汾发展创造条件、拓展空间。
六是以忻州地区为主的杂粮和玉米为重点的产业配套水利工程。山西有一个优势就是杂粮优势,到外省提起山西,都知道山西的小杂粮。2012年,我们把小杂粮的补贴标准提高到了最高水平,跟小麦补贴一样,每公顷1 200元钱,这是咱们自己的钱。下一步,在忻州西北部和大同东北部要建立20万hm2杂粮和玉米基地,其中忻州 13.33万hm2,大同 6.67万hm2,忻州主要是西八县,大同主要是天镇、阳高、大同、浑源、灵丘。水利厅已经给水利部汇报过多次,希望水利部支持我们,支持忻州和大同这两个特困县集中的地区发展膜下滴灌技术。不仅是杂粮地区的需要,也是贫困地区的需要。从2012年开始,发展膜下滴灌要与“一村一井”工程相结合,使“一村一井”工程发挥最大效益。特别是现在产量低,主要是在干坡丘陵高寒地区成本太高,所以要做一些试验探索,争取国家支持来办成这件事。
此外,还有很多配套建设的工程和项目,请军峰同志详细给大家安排。在2013年初的全省水利工作会上,还要做进一步安排部署。
第四个问题,就是切实加强组织领导,把这些项目组织实施好。有几个问题,我在这里强调一下。一是要注重搞好规划。规划要科学,不能蛮干,规划一经确定就不要轻易改动,项目要与规划相一致,领导干部一般不要干预,不要拍脑袋,一切都要按规划来实施。我刚才讲的,都是和水利部门的同志研究过的,是在进一步对山西省情农情把握的基础上确定的。山西的情况很复杂,不同地区区别很大,一定要立足不同地区气候、土壤等差异,规划不同的项目和不同的产业,注重长远。
二是要创新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组织形式。要学习借鉴“基建+农建”的工作模式,解决好农田水利“最后一公里”末级渠系的配套问题。这个问题如果解决好,不仅解决了群众投入问题,而且解决了运营管理问题。属于基建的项目一定要按照基建程序和标准来做,该招标的要招标;属于农建的项目要交给农民办,交给农民合作组织办。
三是要注重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整合。最近,财政部召开了专门会议,主题是整合农口资金。工作经验告诉我,农口资金分散不行,要集中有限的财力握紧拳头干大事,干工程,干项目。单打独斗不行,每个部门各干各的不行,这样不仅发挥不了效益,还会造成浪费,严重的还会产生腐败。所以,我们省里要带头,市县边学边干,把农口资金集中起来形成一种集团优势,办一些大事好事,办一些见效快效果好的事,少做那些撒胡椒面的事。这是我们的体制优势,不要变成农口的弱势。
四是要加大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政策支持力度。省里态度很明确,会继续加大投资力度,书记、省长心里装着我们农民群众,装着我们450万贫困农民,装着年收入2 300元以下的贫困农民。参加会议的副市长回去都要给市长讲,省里2013年对“三农”的投资力度比2012年还要大,而且一竿子插到底,支持项目,支持工程。市里也要做出相应的配合,继续加大对“三农”的投入,继续加大对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投入。省里边既然不再撒胡椒面,主要是从每个县的比较优势出发,支持要建立在比较优势产业上,我们会出台一些积极办法,希望大家都要理解、支持。
五是要加强农田水利基本建设的资金管理。要在目前基础上管理的更好,不能出问题,水利是这样,整个农口部门都要这样。国家惠农政策出台后,省里正在出台一个管理意见,不久就会发下去。各市都要加强管理,把钱用到该用的地方,该发挥效益的地方。
这次农田水利基本建设会议,是我省20多年来规模最大的一次,为什么这么做?我在这里给大家做个交代,希望同志们能够理解,能够提高认识,上下形成合力,把山西的农田水利基本建设,把全省现代农业建设推向前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