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津市滨海新区塘沽中医医院(300451)刘丽萍
药品是特殊商品,其质量的优劣直接关系到患者的治疗效果和生命安全。根据国家卫生部、中医药管理局联合下发的《医疗机构药事管理暂行规定》中明确规定:“药品一经发出,不得退换”。但在实际工作中,退药情况屡有发生。药学人员每天很被动地占用很多精力和时间来检查验收退回的药品,给药品质量管理带来难度,同时,也给患者的用药安全带来隐患[1]。本文对我院2012年1~3月份的住院部五个病区2062份退药单进行统计分析,寻找退药原因,探讨管理措施,为保证药品质量及患者的用药安全,加强用药管理,减少退药的发生。
资料来源于我院2012年1月~3月住院部中心药站2062份退药单,按退药科室及退药原因分别进行统计。
2.1申请退药科室统计结果见附表1。
2.2申请退药原因统计结果见附表2。
附表1 退药科室构成比
附表2 退药原因分类统计
3.1退药科室分析 全院各科室均有退药情况发生,但因各科室病种不同,床位周转率不同,退药情况有明显差异,其退药主要集中在内一、内二及外科,其中内科一病区占首位,比例为37.78%。
3.2退药原因分析
3.2.1治疗方案的调整 停药、换药占退药原因之首。因患者病情变化,医生根据患者治疗情况调整治疗方案,是产生退药的最主要原因,占总退药单的41.22%。特别是内科患者,其原因可能是内科患者病情比较复杂,用药亦比较复杂。
3.2.2缺乏有效的沟通 主要包括:①医务人员之间的沟通:医生没有掌握好患者的治疗时间,没能把患者的出院时间及时反馈给护士及药房,而护士继续领用药物,导致退药情况的形成。②医患之间的沟通:医生在用药前未能认真询问病人用药史及过敏史,导致用药后发生不良反应而产生退药。
3.2.3医务人员误操作 医生在下医嘱时写错药名、规格或剂型,护士在核对医嘱时未看清药品信息,导致录入错误而形成退药。
3.2.4患者死亡 因急救病人情况危急,为保证病人生命安全,备药量往往很大,一旦患者死亡,为减少病人损失,避免医患纠纷而产生退药。
3.2.5医保政策限制 我院大部分患者均为社保患者,有些医生在制定药物治疗方案前未能与患者及时沟通,导致开具的药品中出现自费药品,患者拒用,形成退药。
3.3退药所带来的隐患不容忽视
3.3.1药品质量无法保证 由于药品发出后在患者手中存留一段时间,使拆零的口服药品增加了污染机会,加之患者对药品的保存缺乏一定的知识,如应低温保存的药品未低温保存,需避光药品受到了暴晒等,药剂人员对药品的质量失去了有效的监管,很难确保药品的质量。
3.3.2药剂人员工作量的加大,增加差错的发生 本次退药单统计分析中,每日退药单占每日住院处方数的11.89%,说明药师每日超过1/10的工作量在处理退药。药师要对退回的药品一一核查,核对药品名称、批号、规格、数量等,核对无误后将药品上架归位,这些环节任何一环出现疏漏都会增加差错的发生。
4.1加强业务学习,提高合理用药水平医生要加强药理知识学习,熟悉各种药物的治疗作用及药物不良反应,药师要发挥自己的专业特长,为医生提供更快更新的药物信息及更好的药学服务。
4.2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提高协调能力加强医患沟通,医生在用药之前,应认真询问患者用药史及过敏史,医生应当遵循“最小有效量,最短必须疗程”的用药原则。同时,患者也应该遵照医嘱服药,减少药物不良反应发生,提高用药依从性[2][3]。
4.3提高医、护、药剂人员的责任心 医务人员应加强责任心,端正服务态度,尽量减少因工作失误而造成退药。
4.4加强退药管理 完善退药制度要对可退药品、不可退药品及退药核对流程做出明确规定。发生退药时,医师必须要写明退药原因,明确退药中的责任,并实行奖惩措施。
综上所述,退药现象是在医院中普遍存在的,且在任何一家医院都是不可避免的。退药并不是用药流程中的一个独立环节,而是与所有环节相关联的,任何环节出现差错都可能导致退药现象的发生。因此,要增强医、药、患三者的沟通,提高医疗服务质量,加强药品质量管理,为保证患者用药安全,减少退药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