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海旺,李秀文,李恩萍,孙东晖,于婷婷
(天津市植保植检站,天津 300061)
黄瓜黑星病又称疮痂病,是一种严重危害黄瓜生产的检疫性真菌病害,除危害黄瓜外,也可危害南瓜、葫芦、甜瓜及冬瓜等葫芦科作物。天津市蓟县、西青区及塘沽区在1990年前后曾经发生黄瓜黑星病,但不严重,未引起有关方面重视。2007年,天津市静海县和东丽区再度暴发黄瓜黑星病疫情。发病严重的大棚病株率可达95%以上,病瓜率可达90%以上,一般减产20%~30%,严重时减产达80%~100%,而且降低瓜条质量和商品价值。
黄瓜植株地上各部分均可发病,叶片、茎、瓜条、叶脉、叶柄、果柄、卷须和心梢均可受害。而且以幼嫩部分如嫩叶、嫩茎和幼瓜被害最重。育苗苗床内即可发病,幼苗期发病严重的植株停止生长,心叶枯萎以至全株枯死。成株期生长点受害后,轻者长出的新叶扭皱畸形甚至病斑累累;严重时心叶不能正常展开,常常造成植株秃顶,生长发育停止,严重减产,长出的瓜条粗细不匀,弯曲畸形,失去商品价值。
作者通过近5年的实地调查与研究,认为气象因素中的温度和湿度是影响黑星病发生发展的两个重要环境因素。
温度是病害发生的基础,调查结果表明:黄瓜整个生育期黑星病均可发生。黄瓜黑星病属于低温高湿病害,病原菌生长温度范围5~30℃,最适温度20~22℃,相对湿度在93%以上。15~30℃之间容易产生分生孢子,相对湿度100%时产孢最多。
根据在天津市静海县静海镇高楼村和东丽区万新街增兴窑村的调查情况看,天津保护地黄瓜黑星病的始见期是3月下旬;4月上、中旬发生较轻,4月下旬-6月上旬是黄瓜黑星病危害高峰期,其中5月中、下旬是危害盛期,从6月下旬开始病害发展速度变慢,进入7月份黄瓜植株陆续自然死亡或拉秧,保护地黄瓜黑星病进入衰退期发生很轻或停止。
湿度是病害发生发展的关键。在适宜温度15~25℃条件下,分生孢子萌发需要植株叶面结露有水膜或水滴和营养。试验证明:在无水滴情况下,即使相对湿度达到100%孢子也不萌发,且分生孢子在蒸馏水中不萌发,在自来水中发芽率也很低,若加入少量的黄瓜汁液可提高分生孢子发芽率,加入1%~2%的糖液也可起到类似的作用。
监测调查表明,3月上、中旬,天津地区棚室温度虽然达到10℃以上,但湿度达不到孢子萌发所需条件,则分生孢子不能萌发,所以病害不发生;3月下旬-4月中旬温度有所上升,湿度也随之加大,环境条件适合病原菌生长,所以黄瓜黑星病开始发生危害但发展速度并不快;4月下旬-6月上旬,温度上升迅速,湿度不断加大,加之植株生长需水量大浇水次数增加,棚室内结露时间长,为分生孢子萌发提供了极有利的条件,所以病害发生进入高峰期,甚至可能流行。6月中旬以后,随着棚室内温度越来越高和棚室内通风时间加长,导致棚室内湿度降低,环境条件不利于病原菌生长,所以发病缓慢,病害发生进入衰退期。天津市大棚黄瓜黑星病发病时期情况调查见表1和表2。
从表1和表2可以看出,天津大棚黄瓜黑星病最早发病是3月底,最晚7月中旬生长着的黄瓜还有病瓜病叶症状。天津市大棚黄瓜黑星病发生示意图见图1。
通过定点系统调查,在天津气候条件下,3月下旬-7月上旬保护地黄瓜均可发生黑星病,但保护地发病高峰期在4月下旬-6月上旬,盛发期集中在5月中、下旬,所以我们认为监测调查的最佳时期应该是4月下旬-6月上旬。
表1 天津市黄瓜黑星病发生情况调查表
表2 天津市黄瓜黑星病发生情况调查表
露地黄瓜黑星病发病时间比大棚黄瓜偏晚,发生程度偏轻,发生规律大致相同。
调查中还发现:不同黄瓜品种对黑星病感病程度有差异,黄瓜品种博耐(产地为辽宁)发病率明显高于其它黄瓜品种。
根据不同区县调查情况说明:种植密度大、通风不良、低温高湿、光照少、保护地大水漫灌、天气连续阴雨、重茬地及播种带病种子都是引起黄瓜黑星病发病的重要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