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酵床饲养模式对生长肥育猪肉营养成分的影响

2012-10-19 15:08:16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谢红兵常新耀王永强
中国饲料 2012年12期
关键词:肌肉组织肥育脂肪酸

河南科技学院动物科学学院 谢红兵 常新耀 王永强

湖南农业大学动物科技学院 杨永生

厦门出入境检验检疫局 陈长乐

发酵床养猪技术是根据生态学原理,采用微生物发酵床垫料进行的生态养猪模式,该模式以发酵床为载体,快速消化分解粪尿等养殖排泄物,具有促进生猪生长,提高生猪机体免疫功能的作用,在大幅度减少生猪疾病的同时,可实现猪舍(栏、圈)免冲洗、无异味,达到无污染、零排放的目的(谢红兵等,2011)。目前有研究报道发酵床饲养对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苟宪福等,2010;王学敏等,2010;毕小艳和张彬,2010),但较少涉及其对猪肉品质的综合评价。为此,本试验旨在研究了发酵床饲养对生长肥育猪肉营养成分的影响,为发酵床养猪的推广提供试验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发酵床

1.1.1 发酵菌剂 由新乡市龙峰生物工程有限公司提供,为枯草芽孢杆菌、地衣芽孢杆菌、蜡样芽孢杆菌、双歧杆菌、酵母菌和乳酸菌等组成的混合菌群,活菌数达2×1011CFU/g以上。

1.1.2 发酵床垫料 木屑43%,谷壳49%,新鲜猪粪5%,麦麸2%,玉米面1%。

1.1.3 发酵床制作 先将麸皮和玉米面加入发酵菌液均匀搅拌,将搅拌好的垫料与木屑、稻壳充分搅拌混匀,在搅拌过程中不断喷洒水分,使垫料水分保持在40%,上层再加一层厚度为80 cm的木屑发酵,2~3 d后开始使用。

1.2 试验动物 选用体重为30 kg左右的三元杂交猪(杜×长×大)120头,根据胎次一致、体重相近的原则将其分为对照组(常规饲养)和发酵床组两组,每组设3个重复,每个重复20头猪。试验期为53 d。

1.3 试验日粮及饲养管理 日粮参照NRC(1998)生长猪营养需要标准并结合本地实情配制,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见表1,试验期间按规定进行饲养、管理、驱虫和防疫 ,饲喂干拌料 ,自由饮水。发酵床饲养的过程中,每2 d翻动一次垫料,以覆盖粪便。试验期间记录每天采食量和猪群的情况,对患病仔猪给予治疗,饲养结束后,空腹称重。

表1 日粮组成及营养水平(风干基础)

1.4 测定指标及方法

1.4.1 肌肉组织中常规营养成分的测定

水分:按 GB/T 9695.15-88直接干燥法测定;

粗蛋白质:按GB/T 5009.5凯氏定氮微量法测定;

粗脂肪:按GB/T 9695.8-88索氏萃取法测定;

灰分:按GB/T 9695.18-88灼烧重量法测定;

钙:按GB/T 9695.13-88高锰酸钾滴定法测定。

1.4.2 肌肉组织中脂肪酸的测定 取背最长肌肌肉置于塑料均质离心管内,添加10 mL的甲醇、氯仿、BHT 的混合液(1∶2∶0.002,V/V/m)。再以均质机,以5000 r/min均质30 min,加入0.73%(m/V)生理盐水溶液2 mL,振荡混合10 min。离心后吸取下层液,再以氮气吹干器吹干均质液。取脂肪酸萃取液置于玻璃试管中,加入含0.5 mol/L NaOH甲醇溶液2 mL后振荡混合,85℃水浴回流10 min。待萃取液冷却后,加入三氟化硼(BF3,Merck 801663)2 mL后振荡混合,85℃水浴回流2 min。加入饱和食盐水后静置一段时间,以分离杂质,并促进油水两相的分离。吸取上清液(甲酯化油),加入无水硫酸钠脱去残留水分。将甲酯化油吸取备存,供气相分析仪分析用。

1.4.3 肌肉组织中氨基酸的测定 测定的氨基酸包括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甘氨酸、丙氨酸、半胱氨酸、缬氨酸、蛋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酪氨酸、苯丙氨酸、赖氨酸、组氨酸、脯氨酸、精氨酸。分别精确量取一定量的样品放入特制的玻璃水解管中,加入6 moL/L HCl 8 mL,抽真空,待真空度达到要求后维持10 min,封口,110℃水解22 h冷却。用滤纸过滤,取滤液1 mL于10 mL烧杯中,60℃水浴,在真空干燥器中蒸干。将蒸干的样品,定量加入一定体积的0.02 mol/L HCl,在空气中放置30 min,用日立 L-8800型氨基酸自动分析仪测定其氨基酸含量。测定条件为:离子交换柱柱长4.6 mm×60 mm,反应柱柱温135℃;分离柱柱温57℃,缓冲液流速0.400 mL/min,柱压7.0~7.3 Mpa;茚三酮流速 0.350 mL/min,柱压0.7~0.8 Mpa。

1.5 数据处理与分析 试验数据采用SPSS 10.0统计软件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用最小显著法(LSD)进行数据分析与处理,试验数据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

2 结果

2.1 发酵床对生长肥育猪肌肉组织中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由表2可见,与对照组相比发酵床饲养对生长肥育猪肌肉组织中粗灰分、钙含量的影响均不显著(P>0.05);与对照组相比,发酵床组的生长肥育猪肌肉组织中干物质、粗蛋白质和粗脂肪含量分别提高10.13%(P<0.05)、11.3%(P<0.05)和 6.22%(P<0.05)。

表2 发酵床对生长肥育猪肌肉组织中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

2.2 发酵床对生长肥育猪背最长肌肌间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由表3可见,生长肥育猪背最长肌肌间脂肪饱和脂肪酸含量依次为棕榈酸>硬脂酸>肉豆蔻酸。与对照组相比,发酵床组猪背最长肌脂肪中肉豆蔻酸、棕榈酸(C16∶0)和硬脂酸含量均显著降低,分别较对照组降低23.68%、8.17%和12.41%(P<0.05)。在单不饱和脂肪酸方面,发酵床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 (P<0.05)。在多不饱和脂肪酸方面,发酵床组猪背最长肌中花生四烯酸、α-亚麻酸的含量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

表3 发酵床对生长肥育猪背最长肌肌间脂肪酸含量的影响mg/g

2.3 发酵床对生长肥育猪肌肉组织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由表4可见,发酵床组肌肉组织中半胱氨酸、缬氨酸、异亮氨酸、亮氨酸、苯丙氨酸、精氨酸、脯氨酸的含量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不显著(P>0.05);天门冬氨酸、苏氨酸、丝氨酸、谷氨酸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8.35%、18.58%、3.61%与 18.92(P<0.05);甘氨酸、丙氨酸、蛋氨酸的含量分别较对照组显著提高12.82%、10.53%和 18.86%(P<0.05);酪氨酸、赖氨酸、组氨酸的含量较对照组分别显著提高16.67%、6.79%和 11.83%(P<0.05)。

表4 发酵床对生长肥育猪肌肉组织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mg/g

3 讨论

3.1 发酵床饲养对生长肥育猪肌肉组织中常规营养成分的影响 猪肉中脂肪含量可以反映猪肌肉的多汁性、嫩度和风味。从本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发酵床养猪,育肥猪肌肉组织中的干物质、粗蛋白质、粗脂肪含量均有所提高,并且肌肉的嫩度、食用性能以及风味得到改善,利于机体消化吸收。

3.2 发酵床饲养对生长肥育猪背最长肌肌间脂肪酸含量的影响 研究表明,肉中脂肪酸的数量、种类和比例是评价猪肉品质的最要指标,可以影响猪肉的鲜美滋味 (孙建广等,2010;Endo和Nakano,1999)。本试验研究表明,与对照组相比,发酵床饲养的生长肥育猪背最长肌脂肪中肉豆蔻酸、棕榈酸和硬脂酸含量显著降低(P<0.05)。多不饱和脂肪酸是必需脂肪酸,而且是肉食香味的重要前体物质,能预防心血管疾病,有助于脑的发育。研究发现,不饱和脂肪酸还有降血脂、抑制血小板凝集、降血压、提高血液流动性、抗肿瘤、抗炎和免疫调节等作用(Alonso和Campo,2009;杭晓敏等,2001;Cameron 等,2000)。 本试验结果表明,发酵床饲养能显著提高生长育肥猪背最长肌中花生四烯酸及α-亚麻酸的含量。

3.3 发酵床饲养对生长肥育猪肌肉组织中氨基酸含量的影响 氨基酸总量、必需氨基酸总量、影响风味的氨基酸(谷氨酸、苏氨酸、丝氨酸、甘氨酸、丙氨酸)总量等营养成分受日粮的影响较大(Meinert和 Sara,2008;王永辉等,2005),本试验结果表明,使用发酵床饲养能显著提高生长肥育猪肌肉组织中部分氨基酸的含量,原因可能是饲料在经过乳酸菌发酵之后,能提供大量生物活性物质,如功能性多肽、酶等,可将饲料中畜禽难以消化吸收的大分子物质分解成易消化吸收的葡萄糖、氨基酸和维生素等小分子营养物质,从而提高了生长肥育猪肌肉组织中氨基酸的含量。

4 结论

与传统的饲养方式相比,通过发酵床饲养后,猪肉中水分含量显著降低,粗脂肪、粗蛋白质的含量显著提高;部分多不饱和脂肪酸及氨基酸的含量均显著提高。因此,采用发酵床饲养生长育肥猪能显著提高猪肉品质。

[1]毕小艳,张彬.发酵床生态养殖模式在养猪生产中的应用研究进展[J].中国动物保健,2010,9:50 ~ 51.

[2]苟宪福,石旭东,苟宇博.发酵床猪舍与水泥地面猪舍饲养生长肥育猪效果对比试验[J].甘肃畜牧兽医,2010,2:15 ~ 17.

[3]杭晓敏,唐涌濂,柳向龙.多不饱和脂肪酸的研究进展[J].生物工程进展,2001,21:18 ~ 21.

[4]孙建广,张石蕊,谯士彦,等.发酵乳酸杆菌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和肉品质的影响[J].动物营养学报,2010,22(1):132 ~ 138.

[5]王学敏,任守文,李碧侠.农户养猪的经济实用型发酵床猪舍设计[J].畜牧与饲料科学,2010,1:122 ~ 123.

[6]王永辉,章广远,金宏,中华鳖不同部位氨基酸的测定与分析[J].氨基酸与生物资源,2005,27(1):74 ~ 76.

[7]谢红兵,刘长忠,陈长乐,等.发酵床饲养对生长肥育猪生长性能与血液生化指标的影响[J].江苏农业科学,2011,39(6):347 ~ 348.

[8]Alonso V,Campo M M,el al.Effect of crossbreeding and gender on meat quality and fatty acid composition in pork[J]Meat Science,2009,81(1):209 ~217.

[9]Cameron N D,Ensero M,Nuten G R,el al.Genotype with nutrition interaction on fatty acid composition of intramuscular fat and the relationship with flavor of pig meat[J].Meat Science,2000,55(2):187 ~ 195.

[10]Endo T,Nakano M.Influence of a probiotic on productivity,meat components,lipid metaboli,caecal flora and metabolites,and raising environment in broiler production[J].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1999,70(4):217 ~ 218.

[11]Meinert L,Sara C,Lars K,et al.Eating quality of pork from pure breeds and DLY studied by focus group research and meat quality analyses[J].Meat Science,2008,80(2):304 ~ 314.

猜你喜欢
肌肉组织肥育脂肪酸
肉牛育肥技术
兽医导刊(2021年19期)2021-11-12 03:07:40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蒙古斑点马不同部位脂肪和肌肉组织中脂肪酸组成的比较研究
肉类研究(2020年9期)2020-12-14 04:26:26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建立同时测定肌肉组织中4种药物残留的方法及其确认
科技资讯(2020年3期)2020-04-07 03:38:08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湘沙猪配套系杂交组合肥育、胴体及肉质性状配合力测定
猪业科学(2018年5期)2018-07-17 05:56:14
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法测定肌肉组织中4 种兽药残留
肉类研究(2017年8期)2017-11-16 12:03:49
日粮添加灰毡毛忍冬藤叶粉对肥育猪血清生化指标与脂肪代谢的影响
鳄梨油脂肪酸组成分析
水体中锌离子对锦鲤鳃和肌肉组织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