戴晓娥
(常州市电化教育馆,江苏常州213000)
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体系及课程构建的研究
戴晓娥
(常州市电化教育馆,江苏常州213000)
基础教育对信息化需求的变化、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的建设与应用水平不断提升,对各级各类现代教育管理和服务机构提出了新的要求。努力构建符合学校发展要求的、可持续发展的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体系,是推进教育现代化的重要举措。三级管理模式、整合思想对培训体系的架构起到很大作用。弹性课程、参与式课程、能力本位课程等理念将对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的设计提供理论指导。
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体系;课程构建
教育资源建设、教师应用能力和信息基础设施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条件。充分运用教育资源、提高课堂教学效益、丰富教学活动形式是教育信息化的重要目标。教育资源建设工作几乎是和教育信息化建设工作同时展开的。经过各方面的共同努力,目前国内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取得了可喜成绩。数字化教育资源从无到有,从少到多;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服务从单向传输到双向共建共享。资源的应用也随着全国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的深入,分层递进,呈现百花齐放的局面。
2005年4月,教育部全面启动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建设计划。这项计划以《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为依据,全面提高教师教育技术应用能力、促进技术在教学中的有效运用为目的,组织开展以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有效整合为主要内容的教育技术培训,为建立教师教育技术培训网络体系,全面提高广大教师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水平,奠定了良好的基础。
教师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提升和学历培训、技能培训有很大的区别。就培训方式来说,从传统的基于知识学习的培训转向基于应用能力培养的专业发展。就参与培训的对象而言,可以分成教育管理者、教师、专业技术人员,因此,分类搭建基于管理者、教师、技术人员的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体系,架构市、区校三级管理系统,是整体提升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应用水平、推进区域数字化教育资源建设与应用的研究、实现教育现代化的重要环节。
随着教育信息化硬件建设力度的不断加大、教育现代化建设水平的不断提高,对中小学教师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能力,特别是与学科课程整合的能力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教师队伍整体,尤其是农村中小学教师的信息技术素养还不能适应教育现代化及教育信息化的要求。以电化教育馆、教育信息中心为主体的各级各类教师现代教育技术培训机构,需要用科学发展观为指导,构建清晰的培训体系,扎实提高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促进教师素质的全面发展。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服务体系的构建可以从以下4个方面内容展开:
1.培训组织架构实现三级管理、分层培训(见图1)
图1
三级,分别是市、区、校三个层级,市级培训机构制订计划和标准,对各类培训进行管理的考核。如培训计划的制订、培训课程的设计、培训考核标准制订,以及市级骨干教师的培训。区级培训机构做好培训组织和管理工作,按照市培训计划和课程,结合各区具体情况执行计划,依据标准完成培训课程。校级层面,依据要求组织人员参与培训并对各类培训者的信息进行汇总上报。
2.培训对象的统合(见图2)
对参与培训的教师,根据在学校工作中内容和职能的不同,做好具体的需求分析,并归类统整。对学校的管理者,从观念的更新和信息化领导能力入手;对学科教师,以课堂教学实践为抓手,关注教师在学科教学中应用的有效性问题;对学校专业的网络管理和电视台的工作人员,关注技术和应用中问题的解决、器材的维护和管理等等。这样的分类统整,既满足了学校教育现代化发展的各类需求,又解决了传统培训中课程本位的弊端。
图2
3.培训形式的创新(见图3)
图3
现代教育技术能力的培训,从内容而言,更多是体验型、参与式,而现代教育技术的发展,也为培训形式的创新提供了新的舞台。在培训中,采用以网络学习和集中面授相结合的混合式学习方式,非常有效。另外,远程培训除了一般采用的视频讲座、网络交流以外,更增加了仿真虚拟实验,既体验了过程,又可以记录自己个性的学习过程。
4.培训课程的构建(见图4)
图4
培训课程的构建采用购买和开发相结合的原则。对于一些国培、省培项目,主要以应用为主,利用统一的国家课程资源实施培训。另外,结合常州地区教育信息化推进的发展需要,遵循弹性课程设计、参与式开发、能力本位的课程开发理念,自主开发建设,逐步积累一些课程资源,构建课程框架。
良好培训效果的取得除了完善流畅的组织架构之外,更重要的是课程整体构建的理念。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与一般专业技能培训有一定的差异,它要求参与培训的教师除了掌握一些应用技能外,更要求把这些软硬件的技能灵活而有效地应用或者融合到自己的学科教学或者管理之中。因此,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课程,必须关注以学习者为本位的课程设计理念。弹性学习课程、参与式课程、能力本位课程都是以学习者为本位,并能充分考虑接受培训者的技能发展和应用实践的培训课程设计理念。
1.弹性学习课程设计理念
弹性学习是基于“弹性、自治、学习者中心”(flexibility,autonomy and arnercentered)的基本理念,以现代信息媒体技术为基础,以弹性的、为个人设计的课程为基本内容,以接受培训者自主进行学习选择为特点的一种学习活动。在弹性学习理论的指导下改革传统的、刚性的、不可选择的单一的培训制度,建立具有可选择性的、弹性化的人才培养制度。教师的工作既有专业性,又具个性化,强调以人为本,尊重个体的自主性、能动性与创造性。因此,培训课程设计在类型、形式与内容等方面适应接受培训者多样化的发展要求。要建立以模块化为基础的知识整合与知识建构模式。根据培养目标的具体要求,按照基础模块与拓展模块、通识模块与专业模块、选修模块与必修模块、以学科为中心的模块与以问题为中心的模块等不同维度,建立模块式的课程体系。
2.参与式课程开发理念
参与式课程开发(Participatory Curriculum Delevlopment, 简 称PCD)是一种刚刚兴起并蓬勃发展的培训方式,它是建立在开发项目中、许多成功的参与式案例基础之上的。来自许多国家的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PCD方法通过在培训者、参与者以及对培训及培训效果感兴趣的人们之间架起了一座友谊的桥梁,改进了培训课程的效果,实现了培训课程的可持续发展。对于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因为培训对象是教师,本身的工作特点就会让这一参与式课程开发的效度增加。一般而言,教师更清楚怎样的培训对他们的工作有益,因此让教师在初步了解新技术的基础上,参与设计培训课程的开发,对提高培训效能很有益处。
3.能力本位课程观
关于职业培训课程,目前最流行的是能力本位课程观,即在课程设计中强调职业或岗位所需能力的确定、学习和运用。能力本位教育的指导思想是:以满足职业和社会对培训对象履行岗位职责所需要的能力要求为基本原则,强调接受培训者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导地位,从教育发展需要而不是教育专家的观点方面来开发课程,这也是当今世界各国职业培训改革的方向。这一课程开发理念是将一般素质与具体情境联系起来的整合的能力观,它强调需要将一般素质与应用这种素质的具体情境联系起来。能力结构由两方面组成:一方面是具体情境的理解力;一方面是一般性的知识、技能和态度。两者缺一不可。这种能力观已经或多或少地受到建构主义理论的影响,且越来越为人们所接受。教师的课堂情境一直在变化,同一个教学内容在不同的班级情境不一样,即使是同一个班,不同的时间也会有不同的变化。强调教师在培训中的主导地位,关注培训中技能的情境应用就显得尤为重要。
国家新颁布的《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就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一章强调:“完善培养培训体系,做好培养培训规划,优化队伍结构,提高教师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完善培训体系是建设高素质教师队伍、优化教师知识结构的首要任务,而在信息技术飞速发展的信息时代,“强化信息技术应用,提高教师应用信息技术水平,更新教学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又成为当前教师培训课程的重点。构建教师现代教育技术能力培训体系及课程构建的研究,也将是未来教师培训工作中重要的研究方向。
(编辑:王天鹏)
G451.2
A
1673-8454(2012)10-0085-0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