四川大学经济学院 王晓 雷婷婷
在《世界是平的》一书中弗里德曼指出“全球性的服务外包,已成世界大潮。”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是中国实现科学发展的内在要求,也是顺应人民过上美好生活新期待的必然选择。但是在面对服务外包市场越来越激烈的竞争时,重庆能否后来居上?怎样科学发展服务外包,不让资源闲置?在机遇与挑战中,重庆如何抓住机会,从重庆制造转型成重庆服务?这些都是本文中要进行探讨的问题。
当前金融危机带来了世界范围的产业结构调整,服务外包成为当前国际产业转移新趋势,是一个全新的、具有巨大发展前景的产业。它给中国的发展带来了新机遇,即:积极承接国际服务外包业务、大力发展服务外包产业,培育国际竞争力、优化经济结构和转变外贸增长方式,这些对于在该领域起步较晚的中国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下面让我们从企业分布看国内服务外包发展状况。
图1
图2 国内服务外包从业人员规模最大的十个城市(单位:万人)
产业发展离不开产业集聚,这一直是业内十分关注的话题。实现产业集聚就意味着企业、人才、资金、项目、政策等资源的高度集中,就能够通过规模优势实现产业的良性、快速地发展。对于服务外包的产业集聚而言,就是要在某一特定区域内,集聚大量的服务外包企业和人才。因为服务外包能够通过信息技术提供远程交付,其业务交付基本不受空间限制,所以,其对于发包企业(即买家)的集聚要求比传统制造业要低很多,而服务外包属于知识和技术密集型产业,其核心在于人,所以其对人才的集聚要求非常高。所以从以上表格我们可以看出,中国的服务外包发展较快较有规模的分别是在北京以及沿海地区,西部发展情况相对较落后。
目前,我国国际服务外包市场形成了以大连、深圳所具有的国际地缘为桥梁,以北京、上海为核心,以南京、西安、成都、重庆、武汉为后方的市场格局。其中,重庆作为我国西南工业重镇,长江上游经济中心,在发展国际服务外包上充满潜力。
重庆2009年正式成为中国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通过近年来政府的高度重视和大力发展,重庆已经成为全国具有较强影响力的服务外包基地城市和服务外包示范城市。渝中区、北碚区、重庆西永微电子产业园等18个服务外包示范区正式挂牌。这些示范区根据区域优势各有分工,例如服务外包相对成熟的渝中区将以总部经济、金融结算等产业为主导;西永微电子园则将致力于电子商务、游戏软件等;两江新区将依托国家级第三新区的独特优势,重点发展云计算、数据中心为核心的高端软件服务外包产业。进驻服务外包示范区的示范企业将获得示范区资助、出口资助、认证资助等资金支持。
重庆服务外包虽然发展较快,但起步较晚,整体水平同比全国发达服务外包城市相比有一定距离,近年来产业基础和服务外包园区建设发展较快,但是自身发展不足,涉及的服务外包领域范围不是很广,总体发展水平偏于低端。我们如何能在这样的情况下合理利用资源,拥有长久的可持续竞争力将在本文中主要谈到。比如现阶段建设重庆成为中国服务外包前沿城市面临的一个严峻问题之一是人力资源丰富,但是从事于服务外包各层次结构不合理,同时与目前国际先进的外包业务相匹配的高端人才不足。那么重庆到底有哪些优劣势呢?我们将从以下分析中看到。
3.1.1 优势strength:
(1)相比其他中西部城市,重庆的产业基础雄厚、人力资源丰富。
(2)跟沿海地区比,重庆的商务成本又很低。
(3)重庆作为服务外包的示范城市之一,得到社会各界重视,及政策的大力支持。
(4)城市基础设施优越以及拥有较为完善的产业园区。
3.1.2 劣势weakness
(1)地处内陆,观念脱节,处于软件外包的狭隘空间。
(2)起步晚,缺乏在国际上叫得响的知名企业,企业缺乏经验,规模小。
(3)人力资源的结构不合理。
(4)缺乏公共信息渠道和一站式信息服务。
3.2.1 机会opportunity
(1)危机重创了大部分跨国企业,这些企业为降低运营成本,更愿意将许多业务拿出来做外包。
(2)大量的服务外包业务加速转移到中国等新兴国家。
(3)重庆制造业基础雄厚, 工业已经发展到一定的阶段,具备转型基础。
3.2.2 威胁threat
(1)在国际营销、专业能力、服务水平等方面有差距。
(2)缺乏中高端专业技术人才。
(3)服务业的投资环境不够成熟。
从以上分析:我们能得出以下结论,服务外包行业是国际化大分工下的比然产物,拥有无限的商机与发展前景,重庆市作为长江上游的经济中心,大力发展服务外包服务是大势所趋,然而,重庆毕竟身处内陆,发展起步晚,信息不通畅,这就导致了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上的一些弱势,并且是在短期内靠自身无法快速解决的弱势,而这些弱势会一定程度上直接或者间接地影响重庆市服务外包行业的发展。在看到自身不足的同时,也应看到重庆能成为服务外包示范城市之一的优点。如何发扬优点弥补不足?请看下面的战略分析。
3.3.1 SO战略(strength and opportunity)
(1)完善产业园区的建设。
(2)继续政策的相关优惠及扶持。
(3)完善基础设施的建设。
(4)与邻省省会成都市建立合作共赢关系,以便资源合理利用,人才相互引进学习。
3.3.2 WO战略(weakness and opportunity)
(1)组建“重庆服务外包咨询”专门网站。
(2)组建“人力资源合理利用与引进”专家委员会。
(3)引进一到两个在中国服务外包领域的大企业带动小企业发展。
3.3.3 ST战略(strength and threat)
(1)积极开拓沿海和海外人才招揽项目。
(2)多方联合、多种形式开展服务外包人才培训。
(3)完善适应服务外包及投资有关的法律法规。
(4)继续完善相关的补贴和税收优惠。
3.3.4 WT战略(weakness and threat)
(1)抓住机遇,扩大重庆服务外包的产业规模。
(2)因地制宜,制定适宜的市场定位,发挥自身优势。
(3)建立服务外包集聚示范区,完善园区发展环境、创业环境和居住环境。
从上面的论述中我们可以发现,现在重庆服务外包产业比较急迫的两个问题是缺乏中高端专业技术人才,面临人才短板的困境以及产业集聚程度不够,缺乏与国际直接交流承接外包的经验,没有能拿得出手的大企业,无法给投资者带来安全感,大型投资者大多持观望态度。本文认为,现在发展重庆服务外包首先要解决的问题就是增加投资者信心,在硬件设施初步完善的条件下,软条件要跟上。本文同意侯文章—美国新世基科技集团首席执行官的观点,“由政府牵头,利用本地市场吸引1~2家在国际上叫得响的服务外包行业大公司来渝,由他们负责和国外公司对接。他们对国际行业熟悉,合作起来更有效率。然后重庆企业就可借他人之手拿到订单。本地的服务外包商可联合企业成立联盟,再从这些大企业手中接包,再分配给联盟中的成员。重庆企业可以在这样的环境下慢慢成长,在与大公司的合作中积累经验,增加今后出去揽业务时的资本”。
在人才方面,重庆主要遭遇的是人力短板,重庆拥有大量的人力资源储备以及低的人才流失率,据统计,重庆市的人才流失率低于8%,居于全国首位。重庆市服务外包领域虽然发展较快,然而起步较晚,从以上分析中我们可以得出,在政府的大力支持下,重庆市服务外包的产业基础及园区建设较快,但在这个过程中,人们观念的转换以及服务外包行业所需的集技术,英语水平,国际化商务背景于一身的复合型人才的培养都还存在时滞性,这些无论是对于重庆服务外包行业发展本身还是投资者对于重庆服务外包行业的信心都会受到一定的影响。所以在这里本文建议重庆市的人才问题上采用在前期重引进,以老带新的方法,这与以上侯文章提到的观点也有其一致性,大企业的管理方法于技术在这个过程中都能很好的被学习吸收,并且重庆如果能在这个过程中,结合自身特点不断创新,走出一条自己的服务外包道路,那么重庆市的服务外包行业走在国内前沿就指日可待。
亚当·斯密在《国富论》一书中指出“一个谨慎的家庭主人,绝对不会做自己去做会比直接出去买更贵的事情就像一个裁缝绝对不会自己做鞋子自己穿,而会选择到鞋匠那里购买一样。”国际化分工势不可挡,重庆市应在此契机抓住机遇,冷静面对挑战,走出自己的一条在服务外包领域的道路。
[1]陈德铭.大力发展服务贸易推动世界经济新增长[J].人民论坛,2011(22).
[2]http://wjj.cq.gov.cn/zhzx/zhxx/43578.htm重庆市经济和信息化委员会.
[3]http://chinasourcing.mofcom.gov.cn/cq/中国服务外包网.
[4]王美英,朱智宏.重庆承接国际服务外包的优劣势[J].中国国情国力,2009(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