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青海省海东地区城镇特色产业发展的思考

2012-10-17 08:31青海大学李超
中国商论 2012年29期
关键词:特色产业青海省城镇

青海大学 李超

青海省作为中国西部经济欠发达省份,不仅城镇化水平低于全国平均水平、城镇存在数量少、规模小而且存在现有的特色产业经济基础薄弱及地区间发展不平衡等状况的问题。加强对青海省城镇特色产业布局的研究,掌握青海省城镇特色产业发展的现状和存在的问题,制定科学的发展对策,对推动青海省城乡社会经济发展至关重要。本文选取了青海省的海东地区作为研究对象,通过分析这一地区现有的特色产业发展现状,最终提出青海省海东地区各类型的城镇发展特色产业的建议。

1 海东地区概况

海东地区位于青海省东北部,因位于青海湖以东而得名。现辖6县,即平安县、乐都县、互助土族自治县、民和回族土族自治县、化隆回族自治县、循化撒拉族自治县。总面积1.32万平方公里,总人口162万人,东部与甘肃省的天祝、永登、兰州、永靖、临夏、甘南等州(市)、县毗邻,其他三面分别与本省海北、湟中、黄南等州县接壤,交通便利、资源丰富。主要物产有小麦、青裸、蚕豆、豌豆、马铃薯、红花、以及互助黑猪、海东鸡,虹鳝鱼等,盛产苹果、杏、桃子、花椒、辣椒也久负盛名。在2004年度的地区生产总值中,农业占19.1%,工业、建筑业占37.6%。在工业方面,全区已基本形成以硅铁、电解铝、碳化硅为主的冶炼工业;以水泥、红砖、玻璃及轻型建材为主的建材工业;以农产品加工、酿造为主的食品工业;以毛、绒、革为主的服装工业;以农具、地膜为主的农工业等五大工业体系。

2 海东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2.1 海东地区总产业发展现状

以下选取各产业增加值进行对比分析。

图1

由图1和表1可以看出海东地区在2006~2010年间第一、二、三产业均有不同程度的增长,其中第三产业尤其明显。其中农业增加值五年间增加了44.2%,林业增加了22.4%,牧业增加了37.7%,渔业增加了19.8%,工业增加了54.3%,其中只有农林牧渔服务业有所降低,由此可以看出,工业已经成为海东地区的支柱产业,其次随着特色农产品经济带以及现代农业的推广,特色农业也成为海东地区崛起的主力产业。渔业、牧业、林业等产业也积极发展特色产业并取得了客观的经济效益。

表1

2.2 海东地区特色产业发展现状

本文将该地区城镇按所属资源分为资源型城镇、综合型城镇、旅游商贸型城镇、农牧业服务型城镇。

2.2.1 资源型城镇

该地区的川口镇、古鄯镇、马营镇、官亭镇、巴州镇、满坪镇、李二堡镇、硖门镇都属于地理资源较为丰富的资源型城镇。

地处青海省海拔最低的官亭镇,其无霜期只有176天,得天独厚的地理条件使这里形成了无公害蔬菜瓜果种植、杂交油菜种植的天堂。2010年,官亭镇的特色农作物种植面积达14400亩,全镇经济总收入达1965.71万元。而该城镇的地膜洋芋套玉米栽培技术也逐步发展为当地的特色产业,由于地处黄河北岸,气候温和、光照充足,所以适合于各类农作物的生长。在积极调整农业结构的基础上,该镇的种植作物一季变二季,摸索出了一套适合官亭地区地膜洋芋套玉米的种植模式。该种植模式从2002年开始试种,经多年试验、示范,不断完善提高积累种植栽培经验,获得了不错的成果。

2.2.2 农牧业服务型城镇

在海东地区属于农牧业服务型的城镇有昂思多镇、扎巴镇、甘都镇、牙什尕镇、群科镇、巴燕镇。

扎巴镇,该镇属凉温半湿润气候区,主要经济来源靠农业生产,兼有少量畜牧业,经济作物以油菜籽为主。北部、西部属脑山地区,土地肥沃,雨量较充足。南部属浅山地区,土地贫瘠,干旱严重。镇政府按照发展优势产业的原则以及关于建设河湟特色农牧业百里长廊的总体要求,调高农业效率、增加农民收入作为目标,将扎巴镇培育为沿黄特色农产品经济带和浅脑山特色农牧业经济带。由于扎巴镇雨量充足,在城镇或村落建设冷水网箱养殖基地,投放虹鳟、金鳟鱼苗等,2012年扎巴镇建设了万亩杂交油菜高产示范田。而对于干旱较为严重的浅山地区则着重发展旱作避灾农业。一是推广马铃薯全膜双垄集雨栽培技术;二是建立优质豌豆种植基地,而这些都是依托气候资源发展起来的特色农业,并不断扩大为带动全镇发展的特色经济。

2.2.3 综合型城镇

海东地区的寿乐镇、高店镇、雨润镇、洪水镇、瞿昙镇、高庙镇、碾伯镇、小峡镇、三合镇属于此类型城镇。

小峡镇地处湟水河南岸109国道沿线,东靠平安县域,西接省会西宁市,由于和109国道相邻,小峡镇经济发展已逐步建成沿109国道交通型经济带和日光节能温室为主的高效农业经济带。全镇现已形成了卅里铺西红柿、上店黄瓜、下红庄樱桃西红柿以及石家营食用菌的种植格局,呈现出投资多元化、品种多样化、管理科学化、产品基地化、种植基地化的特点。也形成了以樱桃西红柿、油桃、水果型黄瓜、食用菌、花卉等特色的种植村,真正打造每村一个特色产品。2011年开始在小峡镇展开的对石家营、古城崖村的石家营(丙)遗址(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崖汉墓群(省级文物保护单位)古城崖长沟沿墓地等五处古文化遗址、古墓葬进行了细致的勘探。勘探出马家窑文化遗址一处、青铜时代的卡约文化墓葬30余座、卡约文化聚落遗址两处、汉墓12座、汉代陶窑遗址一处。

2.2.4 旅游商贸型城镇

青海省的海东地区,属于此类型的城镇包括积石镇、街子镇、白庄镇、塘川镇、五峰镇、五十镇、加定镇、南门镇、高寨镇、丹麻镇、威远镇。

南门峡镇位于县境西北部,北依祁连山支脉达坂山,境内有旅游胜地南门峡水库、却藏寺。夏季,东西两川黄灿灿的油菜花更是游客观赏的绝美景色。有“高峡平湖”之称的南门峡水库旅游区、明代的古边墙遗址。南门峡水库周围风景优美,前来这里度假游览的游客络绎不绝。境内的却藏寺, 2006年作为清代古建筑,被国务院批准列入第六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名单。依托旅游业带来的经济效益也建设种植食用菌的温室大棚、夏波蒂种薯基地;加强食用菌种植基地和马铃薯制种基地;特色养殖向规模化发展,提高母畜比重,加大自繁自育力度,提高良种覆盖面积和畜禽出栏率,使畜牧业在全镇经济收入比重逐年提高并在稳步发展。

3 总结与建议

青海省的海东地区拥有许多资源优势,自西部大开发战略实施以来,青海省海东地区的旅游业、现代农业、生态农业、民俗手工业等多产业都得到了发展,随着青海省“十二五规划”的出台,更是提出了要“因地制宜、分类指导、重点突破、突出特色”的原则,所以海东地区不仅要准确的寻找到个城镇的特色产业,并且要发展后续与深加工,最终形成一条特色产业链。依托旅游景点不断引导、开发和拓展旅游服务领域,帮助世代以放牧为生的牧民群众增加收入。对于现有产业要坚持以市场需求为导向,结合镇域优势,大力推进农业生产向品牌化、基地化、规模化、特色化方向发展,不断加大农业结构的调整,优化力度。随着海东地区的塘川工业园区和海东工业园区的相继建成与发展,产业发展生态化就成为了不能忽视的过程,要实现产业发展与生态的对接,不仅要加强生态建设,更要让当地群众形成生态保护的重要思想意识。海东地区拥有许多的民俗文化,如土族的刺绣与轮子秋、撒拉族民俗风情园、以及近几年形成的“拉面经济”都是各城镇结合自身优势发展起来的特色产业,而将同类或者相似的产业形成横向发展的产业集群,那么海东地区形成的各城镇内的产业链必定能够拉动地区经济,也使得许多从事传统产业的当地农民获得更多的利益。

[1]曾国平.市场经济与产业发展[M].中国经济出版社,2005.

[2]李双元.WTO框架下青藏高原特色农业国际竞争力研究[M].青海人民出版社,2008.

[3]青海省统计年鉴(2010~2006).中国统计出版社.

[4]马兴武.青海省海东地区“十二五”水利发展规划的思路与重点[J].水利科技与经济,2011,17(11).

猜你喜欢
特色产业青海省城镇
安徽宿州灵璧县:多措并举发展特色产业
2.5 MPa及以上城镇燃气管道与输气管道区别
新店:健身器材特色产业“化蛹成蝶”
人物志
文化边城镇远
河北临城:发展特色产业拔“穷根”
西海岸:特色产业振兴乡村
人口与就业
青海省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办法
落实“四个扎扎实实”展现开行使命担当——国家开发银行青海省分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