河南濮阳中原油田培训中心教师管理部 张玉扣
应收账款是指因对外销售产品、材料、供应劳务及其他原因,应向购货单位或接受劳务的单位及其他单位收取的款项,包括应收销售款、其他应收款、应收票据等。应收账款产生的动机是什么?因为向客户提供商业信用,采用信用销售政策会给企业自身带来两点好处:扩大销售,减少存货。
(1)销售规模。应收账款是由于企业销售产品、提供劳务引起的。通常而言,企业在某个阶段采用赊销方式销售产品、提供劳务越多,就会导致应收账款规模相应地增加。
(2)信用政策。采用信用销售是产生应收账款最主要的原因。在允许赊销的企业,制定企业信用政策是控制和规范企业赊销行为、防范企业信用风险、规避企业坏账损失的关键。企业信用政策宽松,一般会导致应收账款规模扩大;反之,则相反。
(3)管理措施。应收账款产生之后,需要加强管理,并建立相应的追收机制。有效的管理措施与追收机制能够有效地抑制应收账款规模的增加。相反,如果企业管理不善,很可能会导致企业的应收账款规模随着时间的推移越积越大,最终会因拖欠时间过长而发生大量坏账,不仅使企业蒙受损失。
(4)会计政策。如果一个企业在有关应收账款方面的会计政策发生变更,应收账款也会发生相应变化。
(1)费用支出增加。应收账款在尚未收回之前,这笔现金实际上为客户所占用,并不能为企业创造收益。企业损失的这部分收益就是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应收账款规模越大,应收账款的机会成本就越大。另外,为了保证应收账款能够安全、及时地收回来,企业需要进行管理,这也导致管理费用支出增加。应收账款的管理成本与应收账款规模有关,通常规模越大,管理成本就越高。
(2)资金周转不良。应收账款的产生导致企业的资金为其客户所占用,如果应收账款规模越大,这就意味着企业有大量的资金是被别人所挤占,产品转化为现金的时间就越长,那么企业正常的资金周转就会受到影响,不仅造成营运资金减少,影响企业正常的生产经营,而且降低企业的资产流动性,影响企业的短期偿债能力。
(3)坏账风险提高。并不是所有的应收账款都能够收回来。坏账风险是指因为企业赊销而产生的到期不能及时收回销售货款的风险。通常而言,坏账风险与应收账款规模成正比。应收账款规模越大,企业产生呆账、坏账的可能性就越大,给企业带来的坏账损失也就越严重。应收账款规模减小,有利的一面是不仅减少了企业的资金占用,降低了其坏账风险,而且压缩了企业的费用支出,有利于其利润目标的实现。不利的一面就是,如果企业应收账款规模的减少是由于企业销售收入规模减小所带来的,那么有可能影响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
应该如何界定应收账款管理的内涵?首先,应收账款管理的范畴是针对应收账款这一流动资产而言的。在当今的全球市场中,竞争压力和行业惯例要求以赊销或货到付款的方式销售商品、提供劳务。这种做法给企业带来的后果是形成应收账款。应收账款通常是企业资产负债表中数额巨大的有形资产之一。应收账款管理对企业而言具有不可言喻的重要性,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能够给企业带来种种的益处,如增加现金流量、提高利润率、减少坏账损失等。其次,需要确定应收账款管理的跨度。也就是说,尽管应收账款管理的对象是应收账款这一流动资产,但是对应收账款的管理不能仅仅限于应收账款形成之后,而是需要提前到应收账款的产生之前。应收账款产生的惟一原因是由于企业采用信用销售政策,因此信用政策制定得合理与否,直接会影响着企业应收账款规模的增减。从这一角度而言,应收账款的管理应该是全过程的管理,包括事前的决策与预算、事中的报告与控制以及事后的处置与考核,当然也包括对这些环节的监督。最后,我们要理解应收账款管理的实质。总体而言,赊销可以看做是企业为扩大销售而进行的一种投资活动,应收账款是这项投资活动所带来的结果。投资管理要达到的目的,就是要求使得收益最大化(销售收入最大,利润最大,收入质量高)的同时损失最小化(应收账款余额最小,坏账风险最小,坏账损失最小)。这就是应收账款管理的实质。
综上所述,应收账款管理的内涵是指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相关部门及人员,以应收账款作为管理对象,以应收账款的合理配置与高效使用为管理内容,运用计划、组织、指挥、协调与控制等一系列的管理职能与手段,为确保企业利润目标实现、降低企业财务风险、促进企业可持续发展而进行的管理活动。
(1)合理控制应收账款规模,确保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有赖于企业市场份额的增加和销售收入的提高,而信用销售无疑是当今商业社会增加企业市场份额和提高销售收入的有力工具;但与此同时,应收账款增加过快、过多,可能会增加企业的成本支出,从而不利于企业利润目标的实现。在这种情形下,如果进行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无疑将刺激企业销售收入的扩大,提高产品市场占有率,加速库存产品的周转,节省存货积压的资金,从而为利润目标的实现提供基础和条件。因此,企业应收账款管理的首要目标是通过事前科学制定信用政策和事中加速应收账款回收,从而将应收账款规模控制在同企业销售规模相适应的合理水平,确保利润目标实现。
(2)加速应收账款资金回收,不断提高企业资产质量。应收账款是企业的一项重要资产,同时也是企业在生产经营过程中不得不保持的一项资产。应收账款虽然是属于企业的资产,但是却被客户企业所占用,而且随着时间的推移,应收账款可能会变成呆账、坏账,从而影响企业资产的整体质量。因此,企业有必要通过事前的精心组织、科学决策与合理计划,从源、头上控制不良账款的产生,提高货款回收率;通过事中的管理,包括应收账款的报告、分析与控制等环节,加速应收账款回收,避免不良资产出现;通过事后的管理,包括采取应收账款的处置、考核和审计等措施减少应收账款呆账、坏账,降低不良资产损失。因此,加速应收账款资金回收,不断提高企业资产质量也是一个企业的财务总监在进行应收账款管理所需要关注的主要目标。
(3)有效降低坏账风险,促进企业持续创造价值。一个企业价值的实现取决于它能不能持续创造健康的现金流。应收账款的存在会影响企业价值的持续创造。这主要是由于应收账款存在坏账风险,会带来坏账损失。坏账风险是由应收账款所引起的信用风险,是应收账款遭受损失的不确定性。这种不确定性主要是指损失是否发生以及损失大小的不确定。企业一旦出现呆账、坏账,那么应收账款就无法转化为现金,也就无法为企业价值创造提供源泉,同时会造成企业资金周转困难,甚至破产。因此,财务总监实施应收账款管理的第三个目标就是通过应收账款的有效管理,控制应收账款所带来的潜在风险,防患于未然,保障营运资金的正常周转,从而促进企业的可持续增长,最终实现价值创造的目标。为此,财务总监首先需要科学制定信用政策,这是控制坏账风险的源头;其次需要识别、评估和控制企业应收账款的风险;最后是如果经过了努力,也无法避免坏账损失的发生,那么财务总监就需要进行妥善的处置。
(1)按组织机构职责进行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路。应收账款的管理往往涉及企业的多个部门、多个业务环节,如销售、财务等。以往,在应收账款管理的过程中,企业内部由于各部门、各环节的管理目标、管理职责、业务性质和工作方法等方面的差异,往往出现相互矛盾、延误决策的问题。这就需要企业不仅建立统一的信用管理组织体系,而且建立独立的应收账款管理部门,从而有效地协调企业的销售目标和财务目标,同时在企业内部形成科学的风险制约机制,防止任何部门或各层管理人员盲目决策所可能产生的坏账风险。实际上,设置应收账款管理机构是国外许多跨国公司的成功经验。要进行应收账款管理,首先必须设置相应的组织机构,并明确划分相关机构与岗位的职责。只有这样,才能使得应收账款管理能够有条不紊地进行,从而实现企业管理层预先确定的应收账款管理目标。由此可见,应收账款管理最基本的一种思路就是按组织机构职责进行管理。
(2)按管理控制程序进行应收账款管理的思路。在企业资产管理中,管理控制理念与技术始终贯穿资产管理全过程,并对资产经营管理目标的实现有着重要的价值。因此,应收账款作为一种重要的资产,同样应该贯彻管理控制理念,并且可以按照管理控制程序进行管理。按照资产管理控制程序,结合应收账款管理的特点,企业应以信用风险为导向,建立涵盖事前、事中和事后三个方面的应收账款全程管理思路,见图1。由图可以看出,应收账款管理的各个步骤虽然与应收账款产生流程的各个环节具有对应关系,但并不是一一对应的关系。通常是将交货以前进行的管理称为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将交货后到坏账产生之前这一期间针对应收账款进行的管理称为应收账款的事中管理,将坏账产生之后针对应收账款实施的管理称为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
图1 应收账款全程管理
应收账款的事前管理主要包括应收账款决策、应收账款预算和信用评审等环节;应收账款的事中管理包括应收账款报告、应收账款分析和应收账款控制等环节;应收账款的事后管理包括应收账款处置、应收账款考核和应收账款审计等环节。
(3)应收账款管理思路的选择。应该采用何种思路来进行应收账款管理。我们认为,应该以基于管理控制程序的应收账款管理思路为主,同时考虑应收账款的组织机构职责。这样做的理由在于:
第一,基于管理控制程序的应收账款管理思路具有突出的优点。基于管理控制程序的应收账款管理思路不仅反映了资产经营与管理控制的理念,而且体现了应收账款全程管理的发展趋势。实践证明,在应收账款的业务管理上实行流程化、系统化的方式,至少有以下几点好处:实现对应收账款实行完整、系统的控制,有利于达成企业的总体利润目标,实现企业价值持续创造;有利于将管理的重点前移,控制不良账款产生的源头,减少“前清后欠”的现象;注重应收账款管理的连续性,有利于提高货款回收效率;有利于各部门的协调合作,消除部门之间的冲突与矛盾。
第二,基于组织机构职责的应收账款管理思路存在明显的弊端。基于组织机构职责的应收账款管理思路虽然有利于清晰各相关部门的管理职责,明确各相关部门的职责,但是这种思路具有明显的局限性,表现在:一方面无法实现与业务流程紧密结合,可能无法实现对应收账款的全程管理从而造成应收账款管理的“盲点”和“死角”;另一方面容易形成应收账款的“条块管理”,引发部门之间的冲突与矛盾,从而不利于部门之间的协调与沟通。
第三,应收账款管理的两种思路并不相互排斥而是具有互补性。要进行有效的应收账款管理,首先要解决应收账款管理“谁来干”这一问题;而建立应收账款管理组织机构,明确应收账款管理职责之后,需要实现管理职能的流程化、系统化运作。
[1]上海国家会计学院主编.资产经营管理[M].北京:经济科学出版社,2010.
[2]财政部会计司编写组.企业会计准则讲解[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