79例脑出血中枢性高热患者早期头部低温处理的效果

2012-10-17 05:28张凤春
中国医药导报 2012年7期
关键词:中枢性头部降温

肖 阳 张凤春

河北省衡水市哈励逊国际和平医院,河北衡水 053000

中枢性高热是脑出血引起下丘脑综合征的重要临床表现之一,为非感染性高热,多无寒颤,抗生素治疗无效。体温在发病早期(48 h内)可骤然升高至39℃,热型多呈稽留热。体温分布不均匀,四肢、皮肤温度较头部及躯干温度高,且双侧皮肤不对称,皮肤干而无汗。单纯药物降温效果不好,而物理降温则有效[1]。头部低温处理是主要的物理降温措施,能够减轻脑水肿,减少自由基的产生,促进神经功能缺损恢复,改善患者预后,且无不良反应。但头部低温开始时间对患者的降温效果及对生存者预后生活能力有不同影响。我院神经科近两年来对收治的79例脑出血中枢性高热患者在不同时间行头部低温处理,现将结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2009年12月~2011年3月我院神经科收治脑出血并中枢性高热患者79例,其中男42例,女37例,年龄46~73岁,平均53.68岁;出血部位:基底节区出血35例,脑叶出血14例,脑桥出血12例,小脑出血10例,脑室出血8例。以上患者均经头颅CT确诊为脑出血,符合脑出血诊断标准。

1.2 研究方法

将79例患者根据入院先后顺序随机分为试验组(40例)和对照组(39例)。两组在性别、年龄、体温、出血部位、出血面积等方面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试验组在高热出现4 h内行头部低温处理,对照组在高热后5~9 h行头部低温处理。两组头部低温处理方法相同,均采用冰帽降温。当患者体温降至37.5℃以下且无反复高热,并持续72 h后终止头部低温处理,记录比较两组降温所需时间、病死率及生存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NDS)、日常生活能力评定(ADL)。其中NDS及ADL按1995年第四届全国脑血管病学术会议制订的神经功能缺损评分和日常生活能力评价的标准[2]。

1.3 统计学方法

将所得结果输入计算机,采用统计软件SPSS 17.0对实验数据进行分析,计量资料数据以均数±标准差(±s)表示,采用方差分析,多组间两两比较采用LSD-t检验。计数资料以率表示,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两组降温所需时间比较

试验组和对照组患者降温所需时间均在6~8 d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提示早期开始头部低温处理并不能减少降温所需时间。

2.2 两组病死率比较

两组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07,P > 0.05),提示早期开始头部低温处理并不能降低病死率。见表1。

表1 两组病死率的比较

1.3 两组生存者治疗前后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及日常生活能力评定比较

两组生存者低温处理前的NDS评分和ADL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低温处理后试验组效果更佳,两组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01)。提示早期头部低温处理可以降低患者的神经功能缺损,提高患者日常生活能力。见表2。

表2 两组生存患者治疗前后NDS、ADL评分的比较(±s,分)

表2 两组生存患者治疗前后NDS、ADL评分的比较(±s,分)

组别 例数 NDS低温处理前 低温处理后ADL低温处理前 低温处理后试验组对照组t值P值40 39 43.86±1.95 43.72±1.87 0.31>0.05 12.02±3.56 21.35±3.79 10.62<0.001 76.23±5.23 75.19±5.73 0.79>0.05 23.65±5.44 43.14±4.87 15.79<0.001

3 讨论

脑出血患者由于出血造成下丘脑体温调节中枢功能紊乱,使之体温异常改变,出现中枢性高热,患者体温常在39℃以上。发热对脑出血预后产生重要的影响,其病死率、脑疝及多器官功能衰竭(MODS)发生率明显高于非发热组,主要是由于脑出血患者出血灶、水肿压迫周围脑神经,使周围脑神经缺血缺氧。脑出血合并高热者由于中枢氧代谢率增加,体温每升高1℃中枢氧代谢率增加5%左右,使原本已缺血缺氧的周围脑神经缺血缺氧进一步加重,长时间缺血缺氧可使脑神经溶解、坏死[3-6]。

头部低温处理是使脑细胞处于“半冬眠”或“冬眠”状态,使脑部处于保护作用之下,具体作用机制为:降低脑组织细胞氧耗量,减少乳酸堆积;保护血脑屏障,减轻脑水肿;抑制内源性毒性产物对脑组织细胞的损害作用;减少神经细胞钙内流,阻断钙超载所致的细胞损害;减少脑细胞结构蛋白的破坏,促进脑细胞结构和功能修复等[7]。马淑智等[8]研究表明,亚低温状态能增加中超氧化物歧化酶(SOD)的活性,具有强大的抗氧化作用,能减少自由基的产生,并中断氧自由基的连锁反应;可以降低血内皮素(ET),改善脑血流速度,降低血管阻力,从而改善脑出血后的脑血管痉挛、脑缺血缺氧,改善脑血流动力学。

从本研究结果可以看出,两组头部低温治疗平均时间及病死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但试验组由于在高热4 h内及时进行了头部低温治疗,使颅脑内温度迅速降低,中枢氧代谢率降低,一定程度上减缓了脑细胞坏死的速度,保护了脑细胞功能,为治疗争取了时间;而对照组由于在高热5~9 h才进行头部低温治疗,患者高热持续时间长,氧代谢率增加时间长,出血灶、水肿压迫,周围部分脑神经细胞因严重缺血缺氧,已溶解、环死,头部低温只起到降温作用,不能使因长时间缺血、缺氧已坏死的神经细胞恢复其功能[9-10]。

综上所述,脑出血中枢性高热患者头部低温处理开始越早效果越好,其生存者中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越轻,日常生活能力越强。

[1]赵美菊.18例脑出血伴中枢性高热的亚低温护理观察[J].中原医刊,2005,32(20):93.

[2]陈清棠.脑卒中临床神经功能损害程度评分标准[J].中华神经科杂志,1996,6:381-383.

[3]贝为武,赵世金.亚低温微创血肿清除术治疗高血压脑出血的疗效观察[J].广西医学,2010,32(10):1193-1194.

[4]黄智武,徐家志,周坤,等.微创穿刺术和亚低温抢救脑出血患者的效果观察[J].广西医学,2005,27(11):1753-1755.

[5]黄云旗,潘莉,钟盛武,等.亚低温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研究[J].广西医学,2005,27(10):1530-1532.

[6]刘培华,范良军,易志慧.微创清除术联合局部垭低温治疗高血压性脑出血[J].中国现代医生,2010,48(5):44-45.

[7]雷花,蒋运兰.亚低温疗法应用于脑出血的研究进展[J].当代护士,2010,7(8):15-16.

[8]马淑智,吕汉文.脑出血患者亚低温疗法的疗效及血清SOD、ET的影响[J].中华当代医学,2005,3(3):19-20.

[9]丁燕.脑出血并发中枢性高热行头部低温不同启动时间效果比较[J].中华现代护理杂志,2008,5(13):1153-1155.

[10]许树兰,仝照磊.早期头颅亚低温治疗急性重症脑出血疗效观察[J].中国当代医药,2011,18(21):221-222.

猜你喜欢
中枢性头部降温
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女童MRI特征及其与性激素基础值和激发值的关系
头部按摩治疗老伴失忆
动物降温有妙招
火箭的头部为什么是圆钝形?
七招给心脑“消署降温”
冰毯联合冰帽治疗中枢性高热的护理体会
自适应统计迭代重建算法在头部低剂量CT扫描中的应用
脑卒中后中枢性疼痛相关血浆氨基酸筛选
读一读吧
合并颅内钙化的渴感减退性中枢性尿崩症的诊断和治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