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先雨 马健华 卢妙云 钟艳梅 刘志伟
1.广东省深圳市第三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000;2.广东省深圳市宝安区西乡人民医院,广东深圳 518102
诺如病毒(Norovirus,NV)属于人类杯状病毒科(Human Calicivirus,HuCV),是一组形态相似、抗原性略有不同的病毒颗粒,NV感染常年均可发生,是引起非细菌性急性胃肠炎暴发的重要病原体之一[1]。本文检测了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的血清白细胞介素-2(interleukin-2,IL-2)、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 和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的浓度,探讨血清IL-2、IL-6和 IL-23在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时对机体的作用。
所有患者自2010年8月~2011年12月的我院门诊腹泻患者,1 435例腹泻患者大便检出47例NV阳性作为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组,其中,男25例,女22例;年龄0.8~53.0岁。并随机选择同期我院100例无腹泻症状的体检者(对照组),无器质性疾病,无过敏性疾病,无与免疫密切相关的疾病,近2周内无呼吸道感染和其他急、慢性疾病,男女各50例,年龄0.5~60岁。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等一般情况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
1.2.1 标本采集 诺如病毒感染腹泻患者组在抗炎对症治疗前采集空腹静脉血3 mL,对照组同样采集静脉血3 mL,分别离心后留取血清放入4~8℃低温冰箱保存,进行IL-2、IL-6和IL-23水平测定。
1.2.2 指标的测定 IL-2、IL-6和IL-23水平的检测均采用ELISA法,检测试剂盒购自深圳晶美生物技术有限公司,所有操作均严格按照试剂盒的说明书进行。
采用SPSS 11.5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采用均数±标准差(±s)表示,组间比较采用两组独立样本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的血清IL-2、IL-6和 IL-23均高于对照组(P<0.05)。见表1。
表1 两组患者血清IL-2、IL-6和IL-23检测结果比较(±s)
表1 两组患者血清IL-2、IL-6和IL-23检测结果比较(±s)
组别 IL-2(ng/L) IL-6(ng/L) IL-23(pg/L)诺如病毒感染腹泻患者组对照组t值P值22.3±2.1 13.8±3.7 2.82<0.05 28.4±3.2 10.3±2.6 5.88<0.01 102.2±13.4 76.4±8.8 4.13<0.05
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特点是:发病突然;感染性强,以肠道传播为主,群众普遍易感;传播速度快,可引起社区、学校、餐馆、医院等处集体暴发;诺如病毒抗体无长期免疫的保护作用,极易造成反复感染。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是非细菌性腹泻暴发的常见疾病,其主要症状是腹痛、腹泻、呕心、呕吐、发热和脱水,儿童以呕心、呕吐为主;而成人则以腹泻为主。因为目前未有特效的抗病毒药物,所以,对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以对症或支持治疗为主。严禁滥用抗生素,对婴幼儿、年老体弱者和重症患者应及时口服补液或输液,纠正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防止出现死亡病例。白细胞介素是由各种细胞分泌的,结构和功能各异的一组可溶性蛋白。在传递信息,激活和调节免疫细胞,介导T、B细胞活化、增殖与分化及在炎症反应中起重要作用[2]。本研究发现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的血清IL-2、IL-6和 IL-23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5)。说明在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过程中伴有细胞因子的异常表达,并可能与疾病的发生、发展及预后有密切的联系。
IL-2又称为T细胞生长因子(TCGF),主要是由活化的Th1细胞产生,其主要的生物学功能是促进B细胞增殖和分泌抗体,诱导和促进细胞毒性细胞的生成或者增殖,刺激K细胞的增殖和增强NK细胞杀伤流行性,并诱导LAK细胞的产生,激活巨噬细胞。因此,IL-2可能参与人体自身免疫力抗病毒的过程。由本研究资料可知,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的血清IL-2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周迎春等[3]的报道一致,笔者认为这可能是因为感染诺如病毒而激活患者的免疫防御功能,促使Th1分泌IL-2,并激活的T细胞、B细胞和巨噬细胞的表达,增强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NK细胞的杀伤性,以及通过诱导IFN-γ的产生而起到抗病毒的作用。另有研究指出补充外源的IL-2可以增强机体的免疫功能,提高机体的抗病能力[4],说明血清IL-2的升高也可能是机体自身抗病毒、抗感染的免疫防御表现。
IL-6由活化的T细胞、单核细胞、巨噬细胞、成纤维细胞或内皮细胞产生的一种多功能细胞因子。其主要功能是:刺激T细胞增殖;刺激肝细胞合成急性期蛋白;促进血细胞发育,活化CTL;参与炎症反应。由本研究资料可知,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的血清IL-6明显高于对照组,有显著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诺如病毒感染者引起的腹泻、腹痛、呕吐等一系列炎性症状,均能引起血清中IL-6的升高;而且诺如病毒作为抗原也能刺激机体的免疫活性细胞产生IL-6。有文献报道:IL-6作为炎症因子促进肠道炎症的发展,而且IL-6在细胞炎症反应和组织损伤中处于中枢地位,刺激血管活性物质的释放,参与疾病的发生与发展过程[5-6]。另有文献报道:在病毒的急性感染期,由于病毒成分的刺激和诱导,造成单核和巨噬细胞为主的免疫活性细胞产生大量的IL-6并释放到血中,致使血清中IL-6含量的显著提高[7]。
IL-23是新近发现的隶属于IL-12分子家族的一种细胞因子,它是由两种亚单位(p40和p19)组成的活性复合体,由活化的单核巨噬细胞和B细胞产生。具有多种生物学功能:促进CD4+T细胞的增殖;促进T细胞、抗原提呈细胞产生IFN-y与IL-12;对树突状细胞的共刺激功能起调节作用。IL-23与自身免疫性和炎症反应性疾病的发病有密切联系;在机体抗肿瘤、抗感染和抗转移活性方面均发挥重要作用[8]。由本研究资料可知,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的血清IL-23的水平高于对照组(P<0.05),患者感染诺如病毒,均能引起一系列的机体炎症反应,而IL-23作用为前炎性因子,已有文献证明IL-23与炎症性肠病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关系[9]。另有文献报道,IL-23在沙门菌、结核杆菌、百日咳杆菌、白色念珠菌等感染后的机体免疫功能的调节都发挥着重要的作用[10-13]。
综上所述,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的血清IL-2、IL-6和 IL-23升高,IL-2、IL-6和 IL-23作为炎症因子,促进肠道炎症的发展,而IL-6诱导T细胞生成增多,并由IL-23维持T细胞的免疫功能,使炎症得以持续。总之,血清IL-2、IL-6和IL-23水平与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发生和发展有密切的联系。及时纠正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的脱水、酸中毒及电解质紊乱的症状,可以防止重症病例及死亡病例的出现。因此,监测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患者的血清IL-2、IL-6和IL-23水平与诺如病毒感染性腹泻的诊断和临床对症治疗具有重要意义。
[1]方肇寅.诺如病毒胃肠炎及其防控对策[J].中华流行病学杂志,2007,28(3):222-223.
[2]刘艳,黄元汛.运动和营养补充对白细胞介素的影响[J].中国临床康复,2006,10(44):146-148.
[3]周迎春,黄海军.番石榴叶对诺瓦克病毒性腹泻患儿唾液中IFN-γ、IL-2 水平的影响[J].中国中医药信息杂志,2008,15(2):7-9.
[4]华占楼.急性胰腺炎患者血清白介素-2受体、白介素-6和肿瘤坏死因子-α的测定及其临床应用价值[J].医师进修杂志,2005,28(9):27-28.
[5]王佐, 吴正祥.IL-17、IL-23、IL-6、TGF-β1和Foxp3在实验室结肠炎中的表达[J].胃肠病学和肝病学杂志,2010,19(2):141-144.
[6]Cui R,Tieu B,Recinos A,et al.RhoA mediates angiotensin II-induced phospho-Ser536 nuclear factor kappaB/RelA subunit exchange on the interleukin-6 promoter in VSMCs [J].Cire Res,2006,99(7):723-730.
[7]王仲华,周荣靓.病毒性心肌炎血清IL-18、IL-6、TNF-α水平的变化及意义研究[J].实用心脑肺血管病杂志,2010,18(11):1563-1564.
[8]郝京生,单保恩.白细胞介素-23的研究进展[J].国外医学:临床生物化学与检验学分册,2005,26(6):335-337.
[9]崔轶,黄志刚,刘占举.IL-23在炎症性肠病中的免疫调节作用[J].世界华人消化杂志,2009,17(16):1649-1654.
[10]Maclennan C,Fieschi C,Lammas DA,et al.Interleukin(IL)-12 and IL-23 are key cytokines for immunity against Salmonella in humans[J].Infect Dis,2004,190:1755-1757.
[11]Khader SA,Cooper AM.IL-23 and IL-17 in tuberculosis [J].Cytokine,2008,41:79-83.
[12]Higgins SC,Jarnicki AG,Lavelle EC,et al.TLR4 mediates vaccine-induced protective cellular immunity to Bordetella pertussis:role of IL-17 producing T cells[J].Immunol,2006,177:7980-7989.
[13]Huang W,Nalfidel PL,Schwarzenberger P.Requirement of interleukin-17 for systemic anti-candida albicans host defense in mice[J].Infect Dis,2004,190:624-63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