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塘白蚁综合治理效果的评价研究

2012-10-14 15:55李云鹏李万夫
科技传播 2012年21期
关键词:氰戊菊酯海塘白蚁

李云鹏,李万夫

1.浙江省钱塘江管理局嘉兴管理处,浙江嘉兴 314300

2.浙江河口海岸工程监理有限公司,浙江杭州 310016

自2000年在钱塘江海塘发现存在白蚁危害以来,浙江省白蚁防治中心等单位开展了较大规模的钱塘江海塘蚁情的调研与白蚁的综合治理,到目前为止已有不少研究报道。本文比较系统地报道了药物灌浆处理、药剂喷洒处理及白蚁最终治理效果监测的评价研究结果。

1 药物灌浆有效渗透范围的测定

1.1 试验材料

1.1.1 供试白蚁种类

台湾乳白蚁,在试验前从野外诱集获得。

1.1.2 供试药物

20%氰戊菊酯乳油,是海塘白蚁治理灌浆用的白蚁防治药剂。

1.1.3 试验地点

钱塘江海盐秦山—兰田庙鬯塘段3.91km(桩号为111+590—115+500)由原老海塘改建的标准海塘。

该段海塘已采用药物灌浆处理,方法是在海塘沿断面方向造两排孔,孔位呈交叉布置,孔间距断面方向为2m,沿轴线方向为2m,孔深5.5m,灌注药浆的压力不大于5×104Pa;目标是能充填原老海塘内部的白蚁巢腔等空隙,并在海塘内部形成完整的、连续的药土屏障,防止周边环境侵入穿透海塘塘身。

1.2 试验方法

1.2.1 取样

海塘经药物灌浆以后,为了对药物有效成分进行分析和土柱进行生物测定,随机选取3个灌浆孔,在距离灌浆孔0.50m、0.75m、1.00m处钻孔,从1.0m~5.0m深、每隔 1.0m处取土样。

1.2.2 测定土样中氰戊菊酯含量

1)制备样本

称重过筛样本50g,加入按1∶1体积比混合的丙酮、石油醚100mL和无水硫酸钠20g,振荡提取2小时,用离心机(4000转/分钟)离心5min提取出上清液,加入2%硫酸钠溶液200mL,用50mL石油醚萃取3次,合并石油醚,蒸馏净化浓缩,定容至3mL。

2)检测条件

检测器为氢火焰离子化检测器;色谱柱为2m×3mm(id)玻璃柱,QF-1、DC-11固定液,Chromosorb W AW-DMCS(147μm~175μm)载体;检测温度为柱室240℃,气化室280℃;气体流量(mL/min)为载气(N2)44,氢气26,空气300;进样量为1 μL。

3)峰保留时间

氰戊菊酯α体和β体分别约为24 min和27 min。

4)积分方法

用外标法计算。在相同检测条件下,将氰戊菊酯标准溶液(已配制成已知浓度)与待测样本溶液分别进行检测,待色谱峰面积测得后,根据标准溶液浓度和进样体积、称样重量等数据,计算试样中的氰戊菊酯含量。

1.2.3 生物测定的方法

将土样加入少量水,湿润后,装入玻璃管(长15cm、直径3cm)中部,形成土柱5cm长。为避免白蚁与药土直接接触,在土柱一端表面加1 cm厚的5%琼脂用于固定土层;琼脂冷却后,放入健康、成熟的工蚁100只和1/8片直径7 cm的湿润滤纸作为食物和水源。另一端放入一小块经湿润的松木,供白蚁穿透土柱后取食。玻管两端用保鲜膜封住,保鲜膜上扎有5个通气针孔。上述步骤完成后将所有供试玻管平放在瓷盘内,置于26±1℃和70±5% RH的黑暗环境中。以蒸馏水为对照,每处理重复3次,每隔24小时观察白蚁在土柱中修筑蚁路前端离始端土柱表面的距离,7天后结束试验,统计白蚁的穿越距离。

1.3 试验结果

1.3.1 灌浆孔附近土壤氰戊菊酯含量

不同药物灌浆孔间氰戊菊酯含量存在较大差异,但灌浆孔附近土壤中药物含量相对较高,土壤松紧度对药物泥浆在土壤中的扩散渗透可能有较大影响。同时,距地表较浅处土壤中药物的含量比较深处要低,可能是距地表较浅处比较深处的土壤夯实得更加密实,不利于药物泥浆的渗透、扩散。

表1 药物灌浆处理后灌浆孔附近土壤中氰戊菊酯的含量(μg/g)

1.3.2 灌浆孔附近土壤对台湾乳白蚁的驱避效果

从3个灌浆孔附近的土样来看,1m和5m深处的土样不能完全阻止台湾乳白蚁修筑蚁路的个数通常是1个或2个,该生物测定结果同有效成分含量的分析结果基本一致。说明药物灌浆处理防白蚁的效果与海塘土壤结构有关。

表2 台湾乳白蚁在供试土样中的穿越距离(cm)

2 药物喷洒有效渗透深度的测定

2.1 试验材料

2.1.1 供试白蚁种类

黑翅土白蚁,在试验前采用引诱法从钱塘江海塘中诱集得到。

2.1.2 试验地点

钱塘江海宁平塘头—小尖山段1.052km(桩号为78+800-79+852)重建海塘。

在海塘建设过程中,对海塘土壤在夯实后进行分层药物喷洒处理,药液的喷洒剂量为4L/m2。目标是通过药剂的喷洒,在海塘塘身中形成有效防治白蚁的药土屏障,预防白蚁入侵海塘。

药剂采用20%氰戊菊酯乳油。

2.2 试验方法

2.2.1 土壤样本的采取

在完成表层药物喷洒处理一天后,随机取样深度为10cm(实际取样为9.5cm~10.5cm之间的土壤)的药土样本3个。

2.2.2 测试的方法

对所取土样采用1.2.3中生物测定的方法定量测定对白蚁的驱避效果。

2.3 试验结果

经药物喷洒后,喷洒面以下10.0cm的土壤对黑翅土白蚁具有较好的驱避作用,对照组的白蚁有少量完全穿透,穿透距离为5cm,这说明通过药物喷洒处理,已基本满足10cm的有效渗透深度要求。

表3 黑翅土白蚁在供试土样中的穿越距离(cm)

3 治理效果监测方法的比较研究

3.1 试验材料

3.1.1 引诱桩

将松木加工成长×宽×高为30×5×5cm的立方体,其中的一侧削成长约5cm的锥形。

3.1.2 监测站

1)监测装置

试验选用网罗牌白蚁监测装置,该装置由壳体、芯部及顶盖三部分组成,高25cm、内径9.5cm。壳体起保护作用,芯部装白蚁饵料,顶盖固定饵料,并装有一个金属片,与金属探测器配套使用便于装置的检查。

2)白蚁饵料

将松木按规格要求锯成条,然后用诱虫醚、蚁巢粉等和水按一定比例混合的溶液进行技术处理,以提高饵木对白蚁的引诱力和白蚁对饵木的喜食度。

由监测装置与白蚁饵料组成监测站。

3.2 试验方法

3.2.1 试验地点

选择钱塘江青山-长山段海塘作为试验地点,该段海塘白蚁分布密度较高,存在黑翅土白蚁和黄胸散白蚁,其中黑翅土白蚁为危害优势种。

3.2.2 布点及安装

在该海塘的南端200m范围内,选择白蚁活动盛期(6月份)分别将引诱桩和监测站各20个交替直线布点埋设,间隔为5m。引诱桩埋入深度约25cm,露出地表的长度约为5cm;监测站埋入的深度为顶盖离地表以下约2cm。

3.2.3 检查

在埋设后半个月第一次检查对白蚁的引诱情况及白蚁对木材的取食情况,以后一个月检查一次,3个月后结束试验,统计各引诱桩和监测站内的木材完好值。

表4 完好值标准表

3.3 试验结果

通过为期三个月的比较试验结果表明,引诱桩和监测站均能较好地引诱到白蚁,可作为白蚁治理效果的检测。从试验的情况看,一旦白蚁对引诱桩发生取食现象时木桩基本被蛀断,而监测站则表现为多种状态,这可能与监测站内的饵料由多根木材组成、白蚁的食料较多有关。

表5 对白蚁引诱效果比较研究结果

4 结论与讨论

经对药物灌浆处理后周边土壤的药物含量检测结果表明,药物灌浆孔周围1m范围内的土壤中均含有较高浓度的白蚁防治药剂;同时通过生物测定的方法研究表明,土壤中药剂含量对台湾乳白蚁具有很好的防治效果。而许多研究表明,我国的主要白蚁种类有乳白蚁、散白蚁和土白蚁,从三类白蚁对目前白蚁预防药剂的敏感性分析,乳白蚁对药剂的敏感性最差。因此生测试验表明对台湾乳白蚁具有很好防治效果的结论也可说明其对土白蚁和散白蚁具有更好的防治效果。

由此可见,在海塘上采用沿断面方向造两排孔,孔位呈交叉布置,孔间距沿断面方向为2m,沿轴线方向为2m,灌注药浆的压力不大于5×104Pa的方法进行药物灌浆处理,不仅能充填原老海塘内部的白蚁巢腔等空隙,并可在海塘内部形成一定宽度(≥4m)完整的、连续的药土屏障,能较好地预防土白蚁侵入穿透海塘塘身。但是防治白蚁的持效期则可能与使用药剂种类、环境等因素有关,因此通过药物灌浆防治白蚁的持续有效时间有待进一步观察研究。

经药剂在海塘中有效渗透深度的检测研究结果表明,经4L/m2药液喷洒后,药剂在海塘中的有效渗透深度可达10cm。通过药物处理建立水平药土屏障时有效深度不应小于50mm,即经药剂喷洒处理后药剂的有效渗透深度在50mm以上时就能达到有效预防白蚁的效果。这提示我们在采用药剂喷洒处理防治海塘或其他堤坝白蚁时,使用4L/m2药液喷洒量,可在土壤中形成有效的药土屏障,既可杀灭海塘或其他堤坝表层的白蚁,又能起到预防白蚁的效果。

经治理效果监测方法的比较研究结果表明:1)引诱桩和监测站对白蚁均具有较好的引诱效果,均可作为对白蚁治理效果的检测手段。但从对白蚁的平均引诱率看,监测站用于检测白蚁的效果优于引诱桩;2)从不同检查时间的观察结果表明,在0.5至3个月内,检查时间与对白蚁的平均引诱率呈正相关的趋势,因此为更准确判定白蚁的治理效果,在条件许可的情况下,最终检查时间可适当延长为3个月。

[1]邬杨明,王巨峰.海塘白蚁勘测及综合治理方法的探讨[J].中国物业管理,2002,4:56-57.

[2]王巨峰,宋晓钢,阮冠华,等.钱塘江海塘白蚁危害现状及成因分析[J].浙江农业科学,2004年增刊:94-96.

[3]宋晓钢,王巨峰,石勇,等.钱塘江海塘白蚁综合治理效果初探[J].中国媒介生物学及控制杂志,2004,15(6):479-481.

[4]宋晓钢,纪生花,阮冠华,等.新建海塘白蚁综合治理的应用研究[J].中华卫生杀虫药械,2005,11(6):425-427.

[5]宋晓钢,阮冠华,林树青,等.白蚁防治新药剂对白蚁的药效研究[J].浙江林学院学报,2000,17(3):244-247.

[6]郭建强,龚跃刚,孙吴俊,等.监测控制技术在水库堤坝白蚁防治中的应用[J].浙江水利科技,2006(5):49-51.

猜你喜欢
氰戊菊酯海塘白蚁
浅谈新时代古海塘文化面貌“蝶变”的启示与思考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氰戊菊酯超标茶叶
《生化结合治理白蚁》
残忍的白蚁
氰戊菊酯降解菌的筛选与鉴定及其降解条件优化
白蚁监控技术(IPM)在水库大坝白蚁防治中的应用
浙江杭州五代吴越捍海塘遗址
氰戊菊酯生理毒物代谢动力学模型的建立
钱塘江海塘及涌潮景观申遗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