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水资源现状和对策

2012-10-13 09:04李子轩齐建怀付贵增
海河水利 2012年6期
关键词:水资源量河长用水量

李子轩,齐建怀,付贵增

(水利部海河水利委员会,天津 300170)

2010年3月,水利部以《关于授予海河水利委员会内蒙古高原内陆河区东部流域取水许可管理权限的通知》(水资源〔2010〕113号)授权海委对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的相关取水实施取水许可管理,同时对该区域取水许可总量实行监督管理。为贯彻落实水利部文件精神、加强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海委于2010年7月在内蒙古锡林浩特市主持召开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座谈会,就内陆河流域水资源管理工作进行深入研讨,强调海委和有关省区要以水利部的授权为契机,密切协作,共同努力,进一步做好该区域水资源管理工作,为流域经济社会发展提供支撑。在这种形势下,分析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水资源现状,发现其存在问题,并摸索出对策,对推进实行最严格水资源管理制度、加强该区域水资源管理、促进该区域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具有非常重大的意义。

1 基本情况

1.1 地理位置

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位于东经111°20′~120°13′、北纬 40°44′~46°46′之间,涉及内蒙古自治区锡林郭勒盟、赤峰市、二连浩特市和河北省张家口市四盟(市)16 个旗(区、县),总面积 21.56 万km2,其中河北省面积 1.17 万 km2、占 5.4%,内蒙古自治区面积 20.39 万 km2、占 94.6%,北与蒙古国接壤,边境线长1 096.9 km,东接松花江、辽河流域,南邻海河流域,是东北、华北、西北交汇地带,具有对外贯通欧亚、对内连接东西、北开南联的重要作用。

1.2 人口与社会经济

据2010年统计数据,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总人口184.34万人,其中城镇人口61.44万人、农村人口122.90万人,人口密度9人/km2,地广人稀。国内生产总值(GDP)686.39 亿元,人均 GDP 达到 3.72万元,工业总产值358.88亿元,耕地面积49.36万hm2,有效灌溉面积 11.62 万 hm2,草场面积 1 969.32万hm2, 粮食产量39.45万t, 大牲畜头数达 121.7万头。近年来,流域范围内各盟(市)逐渐转变农牧业生产经营方式,以调整优化经济结构和发展开放型经济为主要任务,全面推进经济转型,工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增长的主导力量。

2 水资源现状

2.1 水资源数量

2.1.1 地表水

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地处中温带,属于干旱、半干旱大陆性季风气候。该区域是一个干旱内陆封闭式集水盆地,地表水资源主要通过降水形成自产地表径流而来,不存在过境水资源。据统计,全流域1956—2000年多年平均年降水量271 mm,多年平均年蒸发量1 000~2 700 mm,多年平均地表径流量仅 10.8 亿m3。

2.1.2 地下水

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地下水资源量总计34.2亿m3。依据次级地形地貌特征,将山丘区划分为一般山丘区和高平原区;其中,一般山丘区地下水资源量为8.9亿m3,高平原区地下水资源量为29.9亿 m3,重复计算量为 4.6 亿 m3。

2.1.3 水资源总量

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水资源总量为40.2亿m3,其中地表水资源量10.8亿m3、地下水资源量34.2亿m3(地下水与地表水重复量4.8亿m3);河北省水资源量为4.6亿m3,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量为35.6亿m3。按2009年总人口计,该流域人均水资源量2 275.1 m3,亩均水资源量12.4 m3。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水资源量构成和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量占有比例,如图1-2所示。

图1 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水资源量构成

图2 河北省、内蒙古自治区水资源量占有比例

2.2 水资源质量

2.2.1 地表水

对锡林郭勒盟境内的27个测站1 818.4 km河流进行分析、评价,以2000年为地表水资源评价基准年,评价标准为《地表水环境质量标准》(GB3838-2002),评价项目选用必评5个项目,即CODMn、CODCr、NH3-N、酚、砷,分析的时段设置为全年、汛期和非汛期。27个测站中,Ⅰ类站0个,河长0km;Ⅱ类站9个,河长348.2 km,占评价河长的19.15%;Ⅲ类站10个,河长700.9 km,占评价河长的38.55%;Ⅳ类站5个,河长为291 km,占评价河长的16.0%;Ⅴ类站2个,河长为430 km,占评价河长的23.65%;劣于Ⅴ类为1个站,河长为48.2 km,占评价河长的2.65%。

对张家口市境内张北县安固里河6处进行分析、评价,代表河长31.6 km,汛期、非汛期水质类别均为劣V类。从污染参数分析,张家口水污染主要属于有机类。污染指标以氨氮、化学需氧量(高锰酸盐指数和COD)、挥发酚为主。水库站总磷、总氮超标的居多。淖尔的水质不论是单项水质参数评价还是综合污染指数评价均为超V类。

2.2.2 地下水

随气候和水文地质环境的变化,该流域地下水呈现不同的水化学特征。降水是该流域决定地下水化学特征的基本因素,降水量多者水质偏好,而少者偏差;其次补给、径流、排泄条件好者水质为好,差者为差;地下水径流层的岩性和埋深、地质环境也改变地下水的化学成分,又构成一种化学特征。该流域多年干旱,又为内陆封闭盆地,因此地下水水质较差。经调查,矿化度≤2 g/L的区域面积达19.1万km2,不少地区总硬度超标,较高者达993.44 mg/L(国家标准<450 mg/L);含氟量大多数地区超标,一般在1 mg/L以上,较高者达到6.6 mg/L(国家标准<1 mg/L);三价铁不少地区超标,最高达4.5 mg/L(国家标准为<0.3 mg/L)。

3 水资源开发利用现状

3.1 供水工程和供水能力

截至2011年年底,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已建成水库37座,其中大型水库1座、中型水库8座、小型水库28座,总库容6.12亿m3。根据近年来工程运行情况,地表水供水能力2.0亿m3,日供水能力54.96万m3。地表水主要用于工业和生态。已建成各种水源井36 661眼,其中浅层水源井33 226眼、深层水源井3 435眼。地下水水源工程总供水能力6.0亿m3,其中浅层地下水3.4亿m3、深层地下水2.6亿m3,日供水能力163.24万m3。地下水主要用于城镇、农村牧区生活及一般工业、农田、饲草地灌溉。建有污水处理厂3座,并已投入运行使用;其中,锡林浩特市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4.0万t,西乌珠穆沁旗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1.0万t,苏尼特右旗污水处理厂日处理污水能力1.0万t。

3.2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分析

图3 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各行业用水量

2009年,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总用水量5.3亿m3,其中城镇生活用水量0.74亿m3、农村生活用水量0.33亿m3、工业用水量1.18亿m3、农田灌溉用水量2.14亿m3、林牧渔用水量0.93亿m3、生态环境用水量0.03亿m3。全流域水资源量为40.2亿m3,水资源开发利用率仅13.2%。总体来看,该流域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仍有巨大的开发潜力。但是,局部地区水资源存在过度开发利用的现象,用水量超出区域承载能力,比如张家口坝上地区水资源开发利用率达44.2%、已超过了国际公认的合理限度。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各行业用水量,如图3所示。

4 水资源开发利用存在问题

4.1 生态环境恶化

近年来,因气候等因素影响,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干旱少雨,河流干涸断流、湖泊湿地萎缩,地表水资源严重不足,许多小型水库、塘坝出现了干枯现象,干旱缺水问题日益严重。干旱对内陆河流域典型草原牧草生长发育及产量影响最大,连年干旱较隔年干旱更加剧了草原沙化退化速度。在草原严重沙化、退化的情况下,水资源富集区的生态也在急剧恶化。

4.2 水资源质量下降

受特殊的地理位置和地质构造影响,该流域水质本底质量差,不少地区总硬度、氟、铁超标。同时,随着地方经济增长,城镇与工业区的废污水排入河道或坑、塘、湖泊,造成地表水体污染,带来的化学需氧量异常升高。再加上地下水大量开采,使污染物加速进入地下含水层,并通过层间越流污染更深层的地下水。该流域的地表水、地下水质量都呈现下降趋势。

4.3 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低

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地广人稀,地处干旱地带,水资源在地域和时空上分布差异较大,再加上水利工程建设滞后,水资源开发利用程度较低,致使目前资源性、工程性缺水并存。截至2011年,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地表水供水能力仅2.0亿m3,地下水水源工程总供水能力仅6.0亿m3,3个污水处理厂处理能力低,水资源重复利用率小。

4.4 水资源管理体制有待健全

区域水资源管理体制机制有待进一步完善。在水资源的开发利用中,存在各部门、各地方“谁发现、谁开发、谁所有、谁受益”的现象。农牧业生产用水和生态用水存在急功近利和浪费现象,一些生态脆弱地区和一些地下水资源不富集区出现超采现象。受资金、技术等方面的制约,相关部门很难开展水资源调查和前期工作,底数不清,缺乏统一规划和配置管理,难以为当地的工农牧业经济发展提供水资源情况。

5 对策建议

根据流域水资源综合规划统一配置、统一管理水资源,做到在满足人畜用水的前提下,以水定发展,为流域的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提供供水保证。

5.1 健全管理体制,实现水资源的统一管理

水资源是一种动态的多功能的自然资源,是生态与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地表水、地下水互相转化,城乡水资源不可分割。要积极推行城乡水务一体化管理,水行政主管部门必须加强对地表水、地下水的统一管理、统筹安排。此外,应加强水资源管理法规制度建设,使水资源的管理步入法制化、规范化和科学化轨道,全面实施依法治水,在努力解决城乡居民生活用水的前提下,合理规划和统筹工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用水,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处,支持和保障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5.2 加强水资源优化配置

在科学制定该流域水资源规划的基础上,统筹考虑区域地表水、地下水、城市用水、农业用水、生态用水,合理调剂丰水期与枯水期用水,制定科学的年度水量调度计划,促进水资源优化配置。

5.3 加强水利建设,合理利用水资源

最大限度地开发利用好现有水资源,坚持充分利用地表水,合理开采地下水,尽量拦蓄降水。在地表水开发利用上,重点是抓好河流治理开发和相关配套工程建设。在地下水开发利用上,重点是开发利用好南部一些地下水富集区的地下水资源;应坚持深、浅层开发相结合,以浅层为主的原则。

5.4 加强污染防治和再生水利用

依靠科技进步,发展环保事业,提高污染防治水平,逐步实现废水资源化。严格控制农牧业发展引起的污染物排放,同时采取综合措施,提高湖库污染治理水平。加强工业企业治理,有效削减排污总量,大力推行清洁生产。加快污水处理设施建设,有效控制城镇污水排放,按照“集中和分散相结合”的原则合理建设污水处理厂,加强配套工程建设,提高城镇污水再生利用率。

5.5 积极推进节水型社会建设

农牧业是内蒙古高原内陆河东部流域水量消耗的大头,节水的潜力很大。要根据各地水资源情况,合理调整农牧业生产结构,减少高耗水农作物的种植面积,最大限度地降低农牧业用水量;对于工业用水,建议发展低耗水、低污染等产业,应当采用先进技术、工艺和设备,提高水的重复利用率;对于生活用水,推广节水型生活用水器具,降低城市供水管网漏失率。

猜你喜欢
水资源量河长用水量
基于SWAT模型分析嘉陵江流域蓝、绿水资源量的时空变化特征
新疆生产建设兵团某师用水水平分析与评价
你的用水量是多少?
澳大利亚研发出新型农业传感器可预测农作物用水量
河长制推行中法律问题探讨
山西省省内主要河流河长调整公示
浙江省近期各分区水资源演变情势分析
邢台市生态环境用水量变化特征分析
从法律视角看“河长制”对水污染防治的作用
图说河长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