玉树灾区藏族中学生心理复原力与人格的研究

2012-10-13 13:20:00罗茂嘉
赤峰学院学报·自然科学版 2012年10期
关键词:人格特质玉树复原

罗茂嘉,王 庆

(四川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3)

玉树灾区藏族中学生心理复原力与人格的研究

罗茂嘉,王 庆

(四川师范大学 教师教育学院,四川 成都 610023)

目的:探寻玉树灾区藏族中学生心理复原力和人格特质的状况,为更好的对他们进行心理干预提供依据.方法:采用问卷法,对玉树某民族中学的202名学生的心理复原力与人格特质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结果:人格特质里的精神质与心理复原力里面的自我觉察存在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同伴亲密关系存在负相关.结论:我们了解到玉树灾区藏族中学生的心理复原力与人格特质的状况,这对我们的心理干预能提供心理学依据.

玉树;藏族中学生;心理复原力;人格

1 问题提出

对心理复原力(resilience)的研究始于美国,心理复原力的定义有三种形式:结果性定义认为心理复原力是一类面对威胁,个体的适应与发展仍然良好的现象;过程性定义看成是一种个体在危险环境中良好适应的动态的发展变化过程;品质性定义则认为其是个人的一种能力或品质,是个体所具有的特征[1].笔者认为可把心理复原力看成是一种能力或品质.复原力包括两个部分:内在保护因子是个体本身具有保护因子作用的心理能力和人格特质;外在保护因子是同伴、家庭、学校和社区的环境中所拥有的能够促进个体复原的因素,当个体的内在保护因子与外在保护因子产生交互作用时复原发挥效果.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表明心理复原力尤其是复原力的内在保护因子与人格因素有密切关系.

所谓人格是指个体在适应环境的过程中形成并表现出来的一种稳定的行为模式或个人特点,是个体在与环境的交互作用中逐渐形成的内心世界的组织与结构.[2]也就是说人格是一种结构化的内在系统,它的形成是在遗传素质的基础上,通过与后天环境的相互作用而形成的,而且个体内心的自我认同和对外界环境的知觉以及组织方式会保持相对的稳定.因此人格被认为是个体心理结构中最本质和最稳定的因素之一.心理复原力里面的内在保护因子被认为是保护自己的能力和人格特质,那么从理论上,我们可以认为人格是影响心理复原力里的内在保护因子的因素,也就是可以认为心理复原力受到人格的影响.

2010年4月14日的青海省玉树藏族自治州玉树县发生7.1级地震.在玉树世代居住着信奉藏传佛教的藏族百姓,在独特的生态文化环境影响下,他们的心理特质、行为方式都具有一定的特殊性,特别是中学生人格特质正处于形成和发展阶段,该地区的中小学生面临这样一次创伤体验,他们的心理健康是否受到影响,创伤后心理复原力如何?在创伤情境下,人格对心理复原力会产生怎样的影响?

带着这些问题,笔者试图较为客观地探讨和分析青海藏区藏族中学生的心理复原力和人格特质的状况,假设他们在灾后的心理复原力状况较好,探索是否与在该环境下形成的人格有关,看能否从中找出提高心理复原力的方法,为我们提高个体心理复原力提供心理学的依据.

2 研究方法

2.1 对象

青海省玉树州某民族中学202名高中学生进行施测,收回有效问卷159份,其中男生82名,女生77名;他们在遭受地震创伤之后,学校整体搬迁到内陆汉人聚居地进行学习.

2.2 测量工具

2.2.1 心理复原力量表

该量表采用李海垒、张文新和张金宝修订的青少年心理复原力量表(H KRA)的中文版对中学生的心理复原力进行测查.该量表共有51个题目,采用四级计分,分为“完全不符合”到“完全符合”.得分越高,表明心理复原力越好.该量表各维度同质性信度0.62-0.85,具有良好的信效度,可作为考察国内青少年心理复原力高低的可靠工具[3].

2.2.2 人格问卷

采用湖南医科大学龚耀先修订的艾森克个性(成人)问卷(EPQ),共计 88 道题,包括内外向(E)、精神质(P)、神经质(N)和掩饰性(L)4个分量表.每一项目要求被试回答是或否,计分方式需要按照规定转换为T分数,用T分数的大小解释被试的人格特征.采用随机抽取班级进行整班施测的方式,以指导语指导被试填答问卷.测试所得数据的统计处理由SPSS17.0 For Windows XP完成.

3 结果分析

3.1 藏族中学生心理复原力的状况

3.1.1 藏族中学生心理复原力总体状况

表1 心理复原力的描述统计(N=159)

从结果可以看出藏族中学生心理复原力的总分为149.80,外部保护为97.61,内部保护的分数为52.18.中学生心理复原力总分及各维度的平均分都处在中等偏上水平,说明藏族中学生心理复原力总体情况良好,而且这是在遭遇创伤应激事件之后所测得的结果.

3.1.2 藏族中学生心理复原力的性别差异

以性别为自变量,进行T检验,发现在总分上,他们的性别差异不显著,但是在学校社会积极参与和问题解决与自我效能方面存在着性别之间的显著差异(P<0.01).具体结果见表2.

3.2 藏族中学生人格特质状况

笔者将数据依据艾森克人格量表常模转化为T分数后进行分析,结果见表3.

表3.藏族中学生的人格特质状况(M±SD)

从表3我们可以看出藏族中学生的内外向为53.84,神经质为56.23,精神质为57.39,都在50分以上,因此可以初步确定他们的人格特质总体为外向不稳定型.效度为43.05,作为成人问卷的结果,可以看出他们更为单纯,不善于掩饰.

3.3 心理复原力与人格特质之间的相关

表4.心理复原力与人格特质的相关

从上表可以看出,心理复原力与人格特质的相关不是很高,人格特质里的精神质与心理复原力里面的自我觉察存在显著负相关,神经质与同伴亲密关系存在负相关.

4 讨论

从结果分析,我们可得出有关藏族中学生心理复原力和人格特质的初步结论:

4.1 青海玉树藏族中学生的心理复原力总体处于良好状态,从性别方面,在学校、社会活动中,男生较女生更为积极,参与度更高,男生得到更多的外部积极支持.而对于问题解决与自我效能方面女生都显著低于男生,这应该与藏族文化有关.在藏族传统社会里,女性处于被动、服从和受轻视的困境中.直到今天,藏族妇女的处境和命运未得到很大的改善.玉树灾区属于农牧经济,在这样的经济状态下,妇女始终遵从“三从四德”,缺乏人格的独立性和自主性[4].这样环境下成长的女生就会退缩于参与活动,缺乏积极的思考,尤其是当男生更为积极,她们也会更加退缩.

4.2 青海玉树藏族中学生的人格特征为外向不稳定型,这说明学生主动、乐观、但易激动、好斗、不安定、易怒.在校外他们与大自然广泛接触,形成了他们乐观外向且奔放的性格.在笔者的观察中,他们在学校内席地而坐,在校园里随性的放声歌唱,对待老师热情.但笔者能够感觉到一种他们虽然对你尊敬,自己却无法与他们亲近的感觉,而在精神质维度上的得分也证实了这一现象.这个结果与关有藏族牧民人格特质为外向稳定型的不符合,原因应该在被试的不同,中学生还处于自我发展阶段,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阶段,在这个阶段的他们焦虑,紧张,情绪容易过激且不稳定.

4.3 心理复原力与人格特质的相关显示关系不大,仅在精神质与自我觉察和神经质与同伴亲密关系相关,自我觉察高的人,一般能够理性的去看待很多事情,应该说是社会化比较高的人;而精神质高的人则是很难适应社会,社会化低.可以发现人格中的精神质对于心理复原力里自我觉察这个内部保护因素存在负相关.而神经质高的人是容易紧张,情绪容易过激,容易抱有偏见,这样的人格特质致使很难与人相处,那么在与同伴的亲密程度上自然就会降低,缺乏亲密,就会缺乏一个有力的支持复原力的工具.

5 结论

这个结果与假设有所不符,未能在心理复原力与人格特质之间找到更多的相关,但我们所看到的复原力的状况和人格特质的状况,对于我们更多的了解玉树灾区藏族中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提供了更多的心理学支持,以便我们能够做出更多的努力,让他们早日开心的回到家园.

〔1〕李海垒,张文新.心理韧性研究综述[J].山东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2006,51(3).

〔2〕王登峰,崔红.解读中国人的人格[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5.1—3.

〔3〕李海垒,张文新,张金宝.青少年心理韧性量表(HKRA)的修订[J].心理与行为研究,2008,6(2).

〔4〕桑杰端智.藏族传统文化与藏族人格[J].青海社会科学,2006(1).

G444

A

1673-260X(2012)05-0107-03

猜你喜欢
人格特质玉树复原
温陈华:唐宋甲胄复原第一人
人格特质对企业员工时间侵占行为的影响
现代企业(2022年5期)2022-05-31 23:28:22
浅谈曜变建盏的复原工艺
陶瓷学报(2020年6期)2021-01-26 00:38:22
毓庆宫惇本殿明间原状陈列的复原
紫禁城(2020年8期)2020-09-09 09:38:04
玉树留芳
选择一张神奇的行为艺术照片,秒测你的真实人格特质
玉树花开、鸡鸣东白
宝藏(2018年12期)2019-01-29 01:51:40
人格特质对抑制表现的预测研究
人格特质与脑外伤偏瘫患者残障接受度的相关性研究
中国康复(2015年4期)2015-04-10 13:00:37
玉树依然美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