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刊记者 金彩霞 张 鹏 裴 俊
张庆所长
伴随着成都市教育均衡化、教育现代化脚步的加快,先进教育技术和教育装备日益成为教育事业快速发展的驱动力,决定着教育事业前行的速度、方向、水平,于是近年来对教育教学起保障支撑作用的教育装备工作越来越受到上级领导的重视和社会各届的关注。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所科学规划项目,强化宏观管理,加强业务指导,将部门职责与区域教育均衡发展战略结合起来。通过对成都市教育技术装备管理所张庆所长的采访,我们对该所为顺应区域教育发展趋势、实现区域教育发展目标的工作职责和工作思路愈加清晰,对教育装备事业在推动教育现代化进程中的重要作用也有了更深刻的认识。
CMEE:受城乡二元结构差异的长期影响,成都市城乡教育也在很大程度上呈现出发展不均衡的态势,最突出和直观的表现就是教育装备水平方面的差异。面对教育设备与资源两极化布局的现状,成都市以2008年汶川地震灾后重建为契机,启动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技术装备“满覆盖”建设工程和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覆盖”工程。如今,“满覆盖”工程实施已过四年,能否请您概述下“满覆盖”工程具体实施的项目及所取得的成果?目前成都市中小学校的教育装备和技术整体水平是怎样的?
张庆所长:成都市现有1 100多万人口,全市共有中小学1 082所,在校中小学生150多万人,中小学教职工约9万人。长期以来,受城乡二元结构差异的影响,经济社会发展差别十分突出,也造成了成都市城乡教育发展的不均衡。近几年来,成都教育按照市委、市政府城乡统筹、科学发展的战略部署,加快推进“城乡教育一体化、教育现代化、教育国际化”进程,促进全域成都教育均衡、优质发展。
2008年,受“5·12”特大地震的影响,成都市各区(市)县部分学校校舍、设备都有不同程度的损坏。在市委、市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在党中央、社会各界的关心支持下,我市开始了教育灾后重建工作。历时两年时间,投资48亿,完成了259所学校的校舍建设及维修加固工程。灾后教育重建,使我市中小学校点布局更加科学,办学条件大大改善,城乡差距明显缩小,有力地推进了城乡教育的均衡发展。
为了进一步促进我市城乡义务教育阶段学校资源均衡配置和优化提升,在灾后重建的同时,我市启动了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技术装备“满覆盖”建设工程和中小学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满覆盖”工程。两项工程包括了实验、图书、音乐、美术、体育、卫生、现代教育技术、学生课桌椅及生活设施设备等项目。
2008年,市教育局下发《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必备标准》,2009年,市教育局又下发了《成都市教育信息化发展规划(2009-2011年)(试行)》,提出了学校信息技术基础设施的基本标准。各区(市)县按照标准,整体规划、统筹安排,分步实施。为推动项目的开展,市政府教育督导将“满覆盖”工程纳入年度目标考核,保障了项目的顺利实施。
通过近四年的时间,全市共投入装备资金约10亿元,义务教育阶段的学校实现了技术装备“满覆盖”,学校的教育技术装备水平有了大幅度的提高,教学设备设施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我市区域间和区域内学校办学条件整体得到了提升,管理应用逐步进入深化阶段,为我市下一步教育现代化目标的实现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CMEE:在推动成都市中小学校实现教育均衡化的过程中,为避免学校装备均衡化导致学校内涵的同质化,贵所是如何坚持特色发展的工作思路,结合学校实际情况,协助各区域根据学校办学理念和办学特色,打造特色化、个性化的教育装备,真正使教育技术装备成为促进学校特色发展和提升学校品质的重要保障的?
张庆所长:成都市的教育均衡化,不是“削峰填谷”,而是“扬峰填谷”。“扬”的是学校的特色和个性。因此,我市的教育装备一直坚持全域标准化与区域特色化相结合的原则。
教育技术装备标准是一个地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整体建设水平的基本要求,也可作为衡量一个地区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建设水平的基础性标准。近年来,我市一直围绕成都教育发展目标和重点任务,以规划为引领,突出顶层设计,不断完善和提升成都教育技术装备标准,为各级各类中小学校教育事业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和基础保障。我市陆续出台的教育技术装备规划、标准和实施意见等文件,为各级各类学校教育技术装备提供了有效指导,也有效助推了城乡办学条件的均衡化。
与此同时,我们鼓励和倡导各区(市)县根据区域实际和学校办学理念、办学特色,打造特色化、个性化的教育装备,与学校文化相融合,真正使教育技术装备成为促进学校发展和提升学校品质的重要保障。如以“雅”文化为特色的成都市实验小学,配备的课桌椅是浅黄色的实木网板课桌椅;以“诗歌文化”为特色的成都市草堂小学,通过“诗路花语”“好雨轩”“桃李书斋”“碧草书屋”等特色设施建设,将诗意教育理念进行外化和物化,使学校成为独具特色、极富知识、集成智慧的育人场所。根据学校个性化的需求而装备的功能室,更是比比皆是,文翁实验学校的充满中国传统文化的国学讲堂、金沙小学的开放式图书馆、草堂小学翠微分校的航空舱实验室、七中育才学校的数字化心理辅导室、都江堰李冰中学的泥画教室等,都各具特色。这些装备打造了全方位、立体式的育人环境,让学校成为了学生喜欢、家长满意、社会放心的乐园。文化因装备的融进而显得真实,装备因为学校文化的浸润而充满灵性。
CMEE:随着近几年国家对教育行业投入力度的不断加大,以及成都市教育均衡化工作的大力推进,各中小学校装备水平快速升级。对于学校来说,无论是教育装备的集中管理,还是先进技术的科学运用,都是今后工作中的热点和难点。在这方面,贵所将采取怎样的措施服务学校教育,帮助学校尽快让技术装备的“利器”在教育教学中发挥应有的功效?
张庆所长:随着装备投入的不断增加,学校装备的集中配置,使成都市中小学教育装备在短时间内无论是在质还是量上都得到了迅速提升。在加大建设力度的同时,我市也着手在管理和应用上加大工作力度。2008年下发了《成都市义务教育阶段2008—2010年学校教育技术装备及设施设备建设、管理、应用工作意见》,同时结合国家、省、市相关政策文件,汇编并下发了《成都市中小学教育技术装备及校园管理手册》,手册分为中小学校舍建设、实验教学、现代教育技术三大板块,每个板块由建设配备标准、管理办法、评估细则3个部分组成。该手册的制定为各区(市)县、学校科学规划、分层推进、加强管理、发挥效益提供相关的依据和工作指南,也促进了我市中小学办学条件标准化、资源配置均衡化、学校管理规范化、效益发挥最大化。成都市委、市政府也将教育技术装备工作纳入对区县政府的目标考核内容,强化了此项工作的政府行为。各区县教育行政部门结合本区域实际,也制定出相应的技术装备管理办法、考核办法等,形成了各自的管理特色。
学校装备的高水平和高质量、多样化和数字化、探究性和复杂性的发展趋势,对教育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使我们的教师队伍面临严峻的考验。因此我市在设备配置的同时,加强各类教育技术装备的使用培训。通过市、县、校三级培训体系,强化培训工作,特别是让广大农村学校的教师和技术人员基本掌握常规教学设备和现代教育技术设备的应用。对教师教育技术的培训,不仅在于提高教师应用现代化设备的水平,更注重教师教育思想和观念的转变,树立现代教育观、人才观和发展观。通过教育装备把学科建设与教师的职业成长联系起来,从而促进教师能力素质提升。同时,我市也通过网络研修、网校学习、远程合作学习、城乡教学互动等创新应用模式的探索,不断提升了教学效益和教学质量,对促进城乡教育均衡发展起到了良好的推动作用。
教育的本质是促进每一名学生的发展。因此,教育技术装备的效益最终体现在学生层面。构建与成都教育均衡化、现代化、国际化相适应的数字学习环境、多元校园文化环境和促进师生全面发展的现代教育环境,是我市教育技术装备的美好愿景。因此,我们不断挖掘和拓展装备功能,以学生的全面发展、个性发展、终身发展为取向,努力营造创新教育实践环境,为学生开展自主学习与实践活动提供丰富课程资源和条件保障,从而提升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应用效益的发挥必须坚持多管齐下、多措并举的原则。几年来,我市通过行政推动、目标驱动、活动带动,以评促用、以赛促用、以研促用,不断挖掘课程内涵、优化教学过程,拓宽了应用领域,提升了应用水平,取得了丰硕成果,设备设施效益发挥也日益凸现:
实验教学开足开齐各类实验,提高实验开出率和学生动手能力,同时鼓励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
图书(馆)室充分挖掘功能,通过多种开放和借阅方式,为师生借阅提供便利,及时做好新进图书的宣传推荐等服务工作,组织形式多样的读书活动,引导中小学生读好书,扩大学生知识面,开阔学生视野。
积极组织开展各种形式的赛课、竞赛、评比活动,如自制教具评选、教育装备论文评选、优秀现代教育技术成果评选、现代教育技术环境下赛课活动、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机器人竞赛活动、网上读书征文活动、教育专题网站评比等活动。
大力开展课题研究,科研引领、全面带动。通过省、市级实验教学示范校、现代教育技术示范校创建,先后涌现出了一批“装备精良、管理科学、效益显著、特色鲜明”的学校,在全市或当地中小学中起到实验性和示范性作用。
CMEE:为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2012年,教育部制定了《国家教育事业发展第十二个五年规划》,在紧紧围绕这一规划的前提下,贵所今后几年的教育装备工作有怎样的规划?
张庆所长:面对新的时期,新的挑战,成都市明确提出“2015年成都教育在中西部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不久前,成都提出了“学有良教”和“建设宜人成都,让城乡群众享受有相对便利的优质教育服务”的更高要求。围绕这个目标,我们制订了成都教育技术装备工作未来五年发展思路:以中小学标准化建设提升工程为契机,以加快教育信息化发展为重点,以深化管理创新应用为目标,努力打造中西部教育技术装备工作高地,为“学有良教”的成都教育营造现代优质教育环境,促进教育均衡化、引领教育现代化、推动教育国际化。
具体做法是:
实现一个目标—“成都智慧教育技术装备”:构建教育设施设备、教学活动、办公管理、教育资源、教育服务的现代、智能、高效、共享的智慧体系。
建立三个机制—建立健全市、县、校三级联动的组织保障机制和工作管理体制;建立以政府投入为主的多元化投入机制和可持续发展的经费保障机制;完善以应用为导向的绩效评估机制,促进教育技术装备应用效益最优化。
着力四个强化—强化优质装备、强化现代管理、强化队伍建设、强化创新应用。
打造五个校园—数字校园、书香校园、科技校园、绿色校园、平安校园。
实施七个策略—完善标准、优化配置,推进教育装备优质化;整合数据、规范流程,推进教育管理一体化;优化性能、全面融合,推进应用服务信息化;动态管理,有效监控,推进监测评估数字化;加强培训,提升能力,推进教师素质现代化;搭建平台、扩大视野,推进学生发展多元化;资源共享、互动交流,推进城乡教育均衡化。
虽然成都市教育均衡发展整体水平较高,装备水平也大幅提升,张庆所长在采访中仍谦虚地表示,成都市少数地区学校的管理和应用水平并没有与装备水平明显提升相适应,教育技术装备如何引领教育教学,如何促进教育教学思想的转变,促进管理模式的改变,推动素质教育的落实,使之更好地发挥效益等方面,将是教育装备部门应该关注的重点和面临的最大挑战。未来几年,教育事业即将进入新的发展时期。我们相信,成都市教育装备部门将以教育装备工作为抓手,以更加饱满的热情投入工作,以勇于创新的精神强化管理、深化应用,不断推动技术与教育的创新融合,为学科建设、学习方式变革和教育教学改革提供支撑,为学生、教师、学校发展提供动力,使成都市义务教育得到更高位的均衡和更优质的发展,最终实现“2015年成都教育在中西部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的目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