黄正明
解放军第三○二医院药学部临床药理研究室,北京 100039
慢病的防控与合理救治
黄正明
解放军第三○二医院药学部临床药理研究室,北京 100039
慢病及其危害;慢病防控;慢病救治;慢病教育
当前,我国面临慢病“井喷”的严峻形势。慢病的发病率在50岁后人群几乎成几何倍数增加[1]。据不完全统计,我国至少超过5.8亿人具有一种或一种以上与慢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其中70%~85%发生在65岁以下人群。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30年,生活方式和营养危险因素将使中国的慢病治疗负担增长50%。所以,慢病已成为当今世界“头号杀手”,其中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癌症、糖尿病等慢病造成的死亡率已经达到85%以上[2]。因此,慢病的防控与合理救治刻不容缓。本研究就“慢病的概念、慢病的危害、慢病的防控、慢病的救治和慢病的教育” 五个方面进行综述性介绍。
“慢病”是“慢性病”的简称,又称为“非传染性疾病”。这类疾病具有“发病原因复杂、潜伏(隐匿)期长、病情重、病程持续时间长、治疗费用多和致残致死率高等特点”。主要包括心脑血管疾病(高血压、冠心病、脑卒中等)、肿瘤(恶性癌瘤)、糖尿病(Ⅰ型、Ⅱ型)、慢性肾病(慢性肾炎、肾病综合征等)、慢性呼吸系统疾病(慢性气管炎、肺气肿、肺心病)、精神异常、精神病和慢性疼痛等疾病。此外,慢病还有一突出特点,即发病率高,现已成为国内乃至国际健康普遍面临的挑战。此前,慢病被认为只是发达国家的问题,而现在,慢病不仅发生在发达的高消费城市,在医疗条件相对落后的欠发达地区也较为明显,已成为城乡人群的普遍现象。虽然造成慢病发生的原因复杂,但人口老龄化、城镇化、经济发展相伴而来的不健康生活方式,与慢病的发生、发展有着极其重要的关系,所以了解慢病概念及其发生和发展,对于防控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慢病的危害已涉及到国家、家庭和个人等方方面面。对国家而言,现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影响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对于家庭,昂贵的医疗费用,使家庭的经济负担加重,对个人(患者)来说,其主要危害是直接造成脑、心、肾等重要脏器的损害,易造成伤残,影响劳动能力和生活质量。据有关报道[2],慢病现已取代流行性传染病,成为导致我国人口死亡的第1位原因,其中心血管疾病、脑卒中、癌症、糖尿病等慢病造成的死亡率已经达到85%以上,特别是心脑血管病已成为我国国民第1位死亡原因(脑卒中发病率每年递增约9%)。据估计,2010年以来,我国至少有超过5.8亿人具有一种或一种以上与慢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其中70%~85%发生在65岁以下人群。如果不加以控制,到2030年,生活方式和营养方面的危险因素将使中国的慢病治疗负担增长50%[3]。实际上,我国用于慢病治疗的费用已达到卫生支出的68%左右[2],可见医疗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着国家的繁荣昌盛、社会的和谐和家庭的美好。就国际而言,慢病正在成为人类健康的最严峻挑战,越来越受各国关注。世界卫生组织于2011年4月发布的首份《全球非传染性疾病现状报告》指出,慢病已成为当今世界“头号杀手”,每年造成近3 600万人死亡,占全球死亡总人数的60%以上[1],其中近80%发生在中低收入国家。约1/4慢病死亡者的年龄<60岁。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若不采取行动,到2030年,慢病的流行将导致5 200万人死亡,国家收入将遭受数十亿美元损失,灾难性的治疗支出将把数百万人推向贫困。由此可见,慢病对人类健康是极大的挑战,一定要引起全社会的高度重视和认真对待,积极的做好防控除病工作。
目前,我国慢病发病已经到了“井喷”的程度。国家卫生部部长、中科院院士陈竺[4]在 “2011中国慢性病防控论坛暨中国健康促进联盟成立大会”上,用“井喷”向与会者描述中国慢病防控所面临的严峻形势。世界银行也发出警示:“慢病在中国已进入高增长状态。”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于2011年9月,在纽约召开的联合国大会“关于预防和控制非传染性疾病问题的高级别会议”上敦促各国:“我们应抓住9月份在纽约举行的首脑会议这一契机,促成一项国际承诺,即把非传染性疾病摆到发展议程上应有的重要位置。”由此可见,慢病的防控已经得到国家乃至国际的认可和重视。立足国情,慢病防控刻不容缓,应该全社会行动起来,掀起慢病防控新高潮。因此,必须做到:(1)政府要发挥主导作用,动员各级政府部门共同履行对慢病的防控责任,作为职能部门的政府必须先行,要将慢病作为优先领域,将健康融入到所有的政策中。(2)要坚决落实国家卫生部有关慢病防控的6条转变:①从专家行为向政府行为转变;②从治疗为主向预防为主转变;③从高层向基层转变;④从城市向城乡并举转变;⑤从卫生部门向全社会转变;⑥从专业行动向群众运动转变。对此,要在制度、经费、机构和人员等给予全方位支持,确保防控6条措施顺利实施。(3)要发挥社会组织力量的作用。由于近年来慢病在我国乃至全球的发展势头迅猛,对其进行有效防控已到了刻不容缓的地步。除了加强政府职能部门的领导作用外,一定要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有关社会组织、团体应发挥各自优势,针对慢病危险因素,在全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共同应对慢病的挑战。(4)慢病防控需要遵循客观规律,个人生活方式虽是造成该病的主要原因,但防控绝不是靠个人努力就可以实现的,必须以科学的态度,采取科学的方法,根据自身经济状况以及慢病的发病机理和特点来确定防控重点,如改善人群膳食,鼓励健康生活方式,增加身体的活动,加强卫生体系建设,推广高效低价药物等,采取成本低、效果好、简单易行的防控措施。(5)认真制定好行之有效的防控规划。针对我国人民群众最大的健康挑战来自慢病问题,国家卫生部长陈竺在有关脑卒中慢病防控工作中,提出了6点防控要求:①构建防控体系,探索慢病防治新途径,争取2~3年内在全国建立200~300家基地医院,以三级基地医院带动和指导各级基层医院,构建脑卒中筛查与防治体系;②关口前移是降低脑卒中发病率和死亡率的关键;③建立多机构、跨学科、多部门的协同防治和科研机制;④建设高水平的专业人才队伍;⑤广泛开展高危人群的筛查,力争到“十二五”末,各级医院筛查并干预脑卒中高危人群100万人,使我国脑卒中发病率由目前的年增长近9%,下降到6%以内;⑥加大对贫困患者的救助力度。(6)大力宣传慢病防控的目的和意义。当前国际国内形势为我国慢病防控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发动群众,广为宣传,要在全社会掀起慢病防控新高潮,利用各种传播媒体,有关社会组织和团体、各级医疗机构、医科院校、研究单位、社区医药卫生部门等,大力宣传慢病防控的新知识、新方法、新技术。转变慢病重“治”轻“防”观念,开展健康教育大课堂,倡导“健康家庭”,改变影响家庭成员健康的饮食和生活习惯等,把健康促进和健康教育以家庭为单元推广下去。积极响应第六届中国健康传播大会启动的“中国百岁工程”,以“60岁以上不生病、70岁以上不衰老、80岁以上可驾车、90岁以上可旅游 、100岁以上生活自立”为目标,营造有利于促进全民健康的社会环境[5]。
慢病的救治,尤其合理的救治是挽救患者生命,减少致死、致残率的有效措施。目前,虽然对慢病救治的方法有多种,但早期、及时、持续、合理、安全的药物治疗,应是较好的有效途径。现在我国至少有5.8亿人患有一种或一种以上与慢性病相关的危险因素,其中70%~85%发生在65岁以下人群[3]。如果按13亿人计算,慢病几乎占了总人数的一半,其中包括心血管疾病、癌症、糖尿病等慢病造成的死亡率已经达到85%以上[2]。这种惊人的数字实在令人担忧,照此下去,人类即将出现前所未有的健康危机,难怪陈竺部长用“井喷”二字形容目前国家慢病的发病情况。实际上早在2010年世界银行就发表了有关“慢病在中国已进入高增长状态,结果令人担忧”的报告,但这个报告中预测的数字,实际上已远远落后于中国慢病“井喷”的数字。对此,眼下的当务之急是应该对慢病采取两手抓的措施:第一手抓慢病防控,从青中年人群入手,开展健康促进教育,从思想上提高认识,生活上改变不良餐饮习惯,身体上加强锻炼,身心上健康发展,真正做到防要得力,控要有效,彻底遏制慢病的源头;第二手抓慢病救治,面对众多的慢病人群,救治起来任重而道远,艰巨而复杂。因为慢病具有病程长,耗费多等特点,再加上治疗不及时、不规律、用药不合理等因素,致残、致死率高,社会压力大,家庭乃至国家背上沉重负担,国民经济发展受限。
尽管如此,国家还是下大力气给予慢病患者以很好的救治,如医改中的城镇医疗保障和农村的大病统筹等,给慢病患者提供了良好的救治机会。但是,必须指出的是,慢病患者早期用药和持续规律用药是挽救生命的有效手段。例如,若冠心病、高血压病、糖尿病患者恰当的早期不间断持续用药,延长寿命至80岁或90岁的不在少数。相反,不用药或用药不规律、不恰当,造成伤残和死亡的不计其数。慢病患者,除了早期用药和持续规律用药外,安全合理的选药至关重要。以往之所以慢病的致死、致残率高,在很大程度上是用药不合理造成的。因此,慢病的药物救治应做到早期、持续、安全、合理用药,这是挽救慢病患者生命的有效措施。
慢病的教育以健康为目的,通过健康教育,提高全民的防病意识。采取慢病教育旨在提高人群对健康的认识,使人们懂得一些基础的卫生保健知识,养成科学、文明、健康的生活习惯。开展慢病教育必须按照各类人群不同的学习需求和学习起点,设计不同的教育方式和内容。大体可分为“易感人群”和“染病人群”。前者指的是青年人,据报道[6],我国18岁以上居民慢性疾病危险因素的情况非常令人担忧,男性每日吸烟率达47%,每日食盐摄入量超过世卫组织倡导5 g标准的比例达到80%,经常参加锻炼的比例只有12%。这一部分人群应是开展健康教育的重点对象,通过开展健康教育应使之树立健康意识。据世界卫生组织预测[1],若不采取行动,到2030年,非传染性疾病的流行将导致5 200万人死亡,国家收入将遭受数十亿美元损失,灾难性的治疗支出将把数百万人推向贫困。 “染病人群”指的是自2010年以来,我国至少有5.8亿人具有一种或一种以上与慢病相关的危险因素,现已成为危害我国人民健康、影响社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严重公共卫生问题和社会问题。这一部分人群更是慢病教育的对象,教育他们树立战胜慢病的信心和决心,改掉不良生活方式。
总之,慢病的教育一定要发挥社会力量的作用,有关社会组织、团体应发挥各自优势,针对慢病危险因素,在全人群开展健康教育和健康促进,共同应对慢病的挑战。
略,如果有需要请与原作者联系)
黄正明,男,现任中国医药教育协会常务副会长兼秘书长和医药成人教育委员会主任委员,专家委员会主任委员;解放军第302医院药学部临床药理研究室主任、教授、博士生导师;现兼任北京华夏中医药发展基金会副理事长和专家委员会主任;中国药理学会理事;中国老年学学会衰老与抗衰老科学委员理事;中国药学会高级会员、军事药学委员会委员;全军药学专业委员会委员、军队临床药理专业委员会委员、军队中药、天然药物专业委员会委员、军队职称评审委员、军队科技评奖委员会委员。曾荣获全军院校育才奖金奖,总后三星人才系列奖—伯乐奖,获得军队教学成果一等奖。主要研究方向为中药药理与新药研发,先后主持国家863、自然科学基金等课题11项,承担横向课题6项。获得国家部级和军队科学进步奖9项,申请/授权专利7项,发表论文160余篇,其中SCI收录文章11篇。
R197
A
2095-0616(2012)05-09-02
2012-03-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