湘西自治州脱毒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2012-10-10 06:47:22张贤图
湖南农业科学 2012年6期
关键词:湘西自治州底肥块茎

张贤图

(湘西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农业科学研究所,湖南 吉首 441166000000)

湘西自治州地处湖南省西北部,云贵高原东部边陲,武陵山脉中段,是典型的老、少、边、穷地区,已列入国家西部大开发范围。湘西自治州年平均气温为15.4℃,全年无霜期为280天左右,降雨量平均为1 500 mm,大于或等于10℃的有效积温为5 196℃,年日照时数为1 306.1小时,太阳总辐射量为389.34 kJ/cm2,热量丰富,冬暖夏凉,为马铃薯种植提供了有利的生长条件。

湘西自治州在全国马铃薯种植4大区域中属西南单、双季混作区,为马铃薯优势产业带, 2010年全州马铃薯种植面积20 300 hm2,总产35.8万吨,平均产量达17 635 kg/hm2。其中脱毒马铃薯收获面积为7 707 hm2,占马铃薯总种植面积的38%,平均产量达21 528 kg/hm2,比普通品种增加35%以上。湘西自治州马铃薯主要分布在龙山、永顺两县。

湘西自治州由于山高坡陡,土地贫瘠,阴雨寡照雾露重,马铃薯病害常年大发生。据统计,湘西自治州近三年脱毒马铃薯良种覆盖率仅占全州马铃薯种植面积的20%左右,马儿科、州芋1号、州芋3号、州芋4号等老品种仍占有很大的比例,且未进行提纯复壮,品种种性退化严重,疫病、病毒病、青枯病近年来呈上升趋势,严重制约了马铃薯单产和效益的进一步提高。

近年来,湘西自治州农科所针对当前本地马铃薯的生产现状,建设了脱毒马铃薯良种繁育基地,主要利用生物技术建成茎尖脱毒、组培、微型薯工厂化繁育体系和病毒检测体系,并建立了完善的脱毒马铃薯原良种繁育体系。2008年,建立脱毒马铃薯组培室和微型种薯无土栽培生产车间,根据市场需求,引进了10个商品性好的马铃薯新品种。2009年,组培室生产出第一批无病毒试管苗,并由无土栽培车间培育出第一批微型种薯,在龙山洛塔乡、里耶镇和永顺松柏镇、芙蓉镇建立良种繁育基地5 000 hm2,为全州推广脱毒马铃薯提供了优质良种。在推广脱毒马铃薯的长期实践中,笔者结合湘西自治州的生态特点,总结了与之相适应的脱毒马铃薯优质高产栽培技术。

1 选用脱毒良种

种植实践证明:马铃薯脱毒良种比正常品种增产30%~50%。蔬菜型马铃薯生产,应选用东农303、克新4号、紫花白等脱毒种薯;加工型和饲用型马铃薯生产,应选用鄂薯3号、鄂薯5号等高淀粉品种,薯条加工生产可依据订单选择大西洋等品种。

2 种薯准备及处理

2.1 种薯选择及用种量

选用无病虫害且无创伤、无冻伤、大小适中的脱毒种薯作种,以便标准化管理。马铃薯单作用种量为6 000 kg/hm2,与玉米套作用种量为4 500~5 000 kg/hm2。

2.2 种薯处理

种植时最佳芽长为1~1.5 cm,绿色且粗壮。试验表明,与直播相比,育芽的种薯早出苗7天以上,而且苗全、苗齐、苗壮,发苗快,现蕾开花结薯期提早10天左右,大中薯率提高13.5~23.0个百分点,增产20%以上。

种薯未过休眠期(秋马铃薯),要用“九二〇”进行摧芽处理,具体方法为:用10~30 mg/kg“九二〇”溶液浸种10~30分钟;浸种后于通风室内晾干;然后在砂床上堆层催芽,用手捏成团松开即散的细沙与种薯分层交替堆放,每层沙厚1~2cm,堆放3~4层种薯,盖上稻草或薄膜;保持砂床温度20℃~25℃,10~15天就可发芽,芽长1.0~1.5 cm即可切块。

一般用30~50 g左右的小整薯播种,若种薯过大要进行切块,切块时可纵切或斜切,但需保证每块种薯要有两个以上芽眼。切块时刀具要用0.1%的高锰酸钾或75%酒精消毒。切成的薯块用甲霜灵800倍液或者70%的代森锰锌500倍液浸种。切块晾干后播种。

3 整地及播种

3.1 精细整地

精细整地,保证土壤疏松,以有利于块茎的形成膨大,为马铃薯生长创造良好的土壤条件。为造就合适的土壤环境,提高马铃薯块茎的商品性能,最好选择土壤结构疏松、排水和通气良好的砂壤土。对选好的种薯地应深耕整土,重施底肥。底肥用量应占全施肥量的60%~70%,以农家肥为主。种植前要深翻细碎平整土地,耕作层深度应在25 cm以上,施底肥并起垄。马铃薯属茄科,不宜与茄子、番茄、烟草、辣椒等茄科作物连作。

3.2 播种时间

马铃薯的最适播种温度为12~18℃,此温度下芽苗生长茁壮,根量较多;茎的最适伸长温度为18℃,高温则容易引起徒长;气温在12~14℃时,最有利于叶片生长;块茎形成膨大的最适温度为16~18℃,温度达25℃时块茎生长受阻,超过30℃,块茎停止生长。

根据湘西自治州中高海拔山区气候特点,5~6月和9月下旬~11月上旬的平均气温维持在16~20℃,昼夜温差大,同化作用远大于异化作用,非常利于马铃薯块茎的形成膨大。据此推算,考虑到后期高温或低温影响的情况,春马铃薯在2月下旬播种较适宜,秋马铃薯在8月上旬播种较适宜。

3.3 种植密度

湘西自治州中高海拔山区种植马铃薯主要有两种模式:一是马铃薯与玉米套作,二是单作。土壤较为肥沃、地块平坦的地块采取马铃薯与玉米套作模式其经济效益和生态效益较高。采用这种栽培模式的马铃薯实行宽垄双行种植,垄间距150 cm,垄上双行间距30~40 cm,株距25 cm,种植密度约为53 300株/hm2,预留行种植2行玉米,种植密度约为40 000株/hm2。土壤肥力中下或坡地宜采取马铃薯单作模式,实行起垄双行种植,垄间距100 cm,垄上行距30 cm,株距30 cm,种植密度约为66 700株/hm2。

3.4 覆盖地膜

春播马铃薯播种后待墒情适宜时及时覆盖地膜,出苗后及时用刀片按十字形划膜露苗,并沿苗将划开的膜用土压实,防止因风撕裂地膜,利于保湿和提高地温。试验示范证明,覆膜可将膜内温度提高2.7~4.8℃,提早出苗7~10天,现蕾开花提早15~19天,提早成熟20天,增产25%以上,商品薯率显著提高。

4 肥料运筹

马铃薯是高产作物,需要的营养物质也较多。同时,马铃薯又是好钾植物,钾肥的需要量最多,氮次之,磷最少。生产1 000 kg鲜马铃薯需要吸收氧化钾11 kg、纯氮5.5 kg、五氧化二磷2.2 kg。因为马铃薯生育期短,所以在肥料运筹上应坚持以“底肥为主、追肥为辅,有机肥为主、化肥为辅”的原则。具体运用上应重施底肥,将全部有机肥、磷肥和40%~50%的氮、钾肥作为底肥在起垄时开沟深施,注意播种时肥料与种薯不能直接接触。适于作马铃薯底肥的有绿肥、猪牛栏肥、堆肥等有机质肥料。

湘西自治州高海拔山区土壤有机质含量0.5%~2.0%,pH值6.5~8.5,大多数土壤缺磷、缺钾,增施磷、钾肥植株表现出根系发达、健壮和显著增产。因此,在施肥技术上应坚持测土配方平衡施肥。单作的施用有机底肥37 500~45 000 kg/hm2,套作的22 500~30 000 kg/hm2。无论单作或套作,含氮、磷、钾(15︰15︰15)的三元复合肥(忌含氯)都应做底肥一次性施用,用量750~1 200 kg/hm2。第一次追肥在齐苗后结合中耕除草、培土进行,用量为尿素60~75 kg/hm2。第二次追肥在分枝结薯初期(植株高40 cm左右)进行,根据植株长势、长相、叶色确定用肥量,一般尿素37.5~52.5 kg/hm2、硫酸钾15~20 kg/hm2,同时进行高培土;若长势差可适当增加用量,长势太旺则单追钾肥并喷施15%多效唑可湿性粉剂1 500倍液进行控制。第三次追肥在膨大期,叶面喷施1~2次0.3%磷酸二氢钾+0.3%硼肥+100 μL/mL膨大素溶液,促进块茎膨大。

5 田间管理

5.1 发芽期和苗期

从播种到出苗,培管目标是保湿和提高地温,培管重点是防止地膜撕裂破烂,保持土壤相对湿度70%~75%。

苗期以促进根、茎、叶生长为重点,培管目标是促进根系的生长和匍匐茎的形成,培育壮苗。培管的关键措施即中耕培土两次。第一次浅耕浅培土,在田间出苗80%时进行,浅耕除草,培土3~4 cm,同时进行第一次追肥(以稀薄粪水为主),促进薯苗生长整齐、匍匐茎的伸展和幼薯的形成;第二次浅耕高培土,在现蕾前进行,注意中耕要浅,以避免割断匍匐茎,但培土要宽厚(超过6 cm),并进行第二次追肥。这样既可增厚结薯土层,有利于多结薯,又可避免块茎因裸露于地面而阻止块茎膨大,还可避免块茎中龙葵素增加而影响品质。同时,结合二次中耕培土将地膜揭去,为结薯膨大期创造适宜的温度条件。

5.2 结薯膨大期和成熟期

马铃薯植株生长达到顶峰,主要以块茎形成和生长为主,培管目标是创造适宜的生长条件延长膨大期时间,充分利用高海拔山区昼夜温差大的优势促进块茎积累营养物质。培管重点是给予充足的养分和水分。水分管理上要保持土壤相对湿度80%~85%;养分管理上要及时监测植株长势、长相和叶色,看苗追肥。

成熟期的马铃薯,地上部分停止生长,块茎定型。此期培管目标是促进块茎中的淀粉积累,提高马铃薯的品质,培管重点是土壤湿度控制在70%左右,干燥会造成土壤裂化,导致病菌及虫害直接浸染块茎,而过湿则会引起田间烂薯。

6 病虫防治

在湘西自治州中高海拔山区种植脱毒马铃薯,病虫危害相对于低海拔地区较轻。主要病害有晚疫病、青枯病,主要虫害有地老虎等地下害虫,蚜虫危害较轻。

晚疫病为真菌病害,发生普遍且危害严重,其典型症状是感病叶面有黄褐色或黑色病斑,雨后或露水刚干时叶背有白霉。温度20~24℃、平均相对湿度80%以上适于晚疫病流行,在雨水偏多和植株花期前后发生严重。当病菌侵入非抗性品种的块茎后,引起田间和贮藏期间的马铃薯大量腐烂,造成毁灭性的灾害。晚疫病的防治以防为主,在生长中后期每隔7~10天防治一次,当田间出现病株后及时拔除并及时用药,可选用25%的“瑞毒霉”或“甲霜灵”500~800倍液喷雾,每7天一次,连续施用3次。

青枯病为细菌性病害,也是最难控制的病害,典型症状是植株急性萎蔫,茎基部维管束变黄色或黄褐色,块茎芽眼变浅褐色或褐色,重者芽眼流脓,块茎腐烂。该病目前尚无有效药剂防治且无免疫的品种,它可通过土壤传播,只有采取综合防治措施才能收到防治效果。主要措施是杜绝传染源。一是生产无病毒种薯;二是精选健康种薯,进行整薯播种,大种薯切块时切刀必须轮流消毒;三是实行轮作换茬,避免因连作而引起的持续感染;四是及时拔除病株并连土挖出田间深埋;五是消灭田间寄主杂草,中耕锄草尽量不伤及根部,以减少根系传病。

蚜虫的防治可用40%乐果乳剂1 000~2 000倍液或乙酞甲胺磷2 000倍液或2.5%溴氰菊酯2 500倍液进行喷雾灭蚜。地老虎等地下害虫防治,可用敌百虫毒饵诱杀。

7 收获及贮藏

当植株叶片有70%~80%枯黄脱落时,选晴天及时收获。首先进行一次精选,严格剔除病薯、烂薯和破伤薯,然后按大、中、小薯分别摊晾2~3小时后分级贮藏。商品薯可放在低温阴凉黑暗处进行短期贮藏,避免受阳光直接照射,防止表皮变绿、龙葵素(茄碱)含量增加。

[1]刘全武,崔圣贵,鲁迪球,等. 春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湖南农业科学,2007,(2):54-56.

[2]张立风. 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研究[J]. 农村实用科技信息,2011,(5):64.

[3]邹婉晴,李文根,曹正强. 冬季稻田马铃薯高产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11,(2):134.

[4]牟春姬,宁少新,吉发前. 冬种马铃薯免耕稻草覆盖栽培技术[J]. 现代农业科技,2008,(13):48.

猜你喜欢
湘西自治州底肥块茎
短期窖藏下马铃薯块茎品质指标的变化趋势
今日农业(2021年15期)2021-11-26 03:30:27
浅谈玉米种植中底肥施用技术
锦州市松山新区玉米施肥配方遴选初报
块根块茎类植物细胞悬浮培养技术与应用
现代园艺(2017年19期)2018-01-19 02:50:01
湘西自治州禽流感H5、H7亚型的监测与分析
兽医导刊(2016年6期)2016-05-17 03:50:14
白及须根与块茎的多糖成分比较研究
湘西自治州猕猴桃溃疡病发生情况及防治措施探讨
不同油莎豆品系块茎形成规律的比较研究
底肥高效施用把握四方面
湘西自治州标准化人影作业炮站的建设与示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