翟文全
哮喘是一种气道慢性过敏性炎症疾病,主要与个人体质有关,并且在接触过敏原、病毒后产生的一系列免疫反应。在中医中,认为其为宿痰伏肺,遇到诱因而引发,主要为肺失宣降,肺气上逆,导致哮喘发作,是临床的难治之证。有研究[1]对历代治疗哮喘的方药的运用规律性绩效探讨,并运用计算机整理统计,认为麻杏石甘汤是使用率最高,效果较佳的常用方剂之一。故笔者对急性发作期热性哮喘患者使用麻杏石甘汤进行治疗,并将结果报道如下。
1.一般资料:选取90例我院门诊及住院患者,临床症状、体征等符合西医《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修订,2008年)确定的急性发作期哮喘[2]和中医诊断中热哮喘的诊断标准[3]。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各45例,其中,治疗组男27例,女18例,年龄由23至61岁,平均年龄39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31年,平均15年,病情轻度者12例,中度者25例,重度者8例。对照组男23例,女22例,年龄由21至58岁,平均年龄37岁,病程最短3年,最长29年,平均16年,病情轻度者14例,中度者22例,重度者9例。两组在性别构成,平均年龄,病程和病情等差异性比较,经统计学处理,P>0.05,无统计学意义,可以用于比较。
2.治疗方法
(1)对照组:给予西医常规治疗,包括吸氧,支气管解痉剂,糖皮质激素等治疗。
(2)治疗组:给予口服麻杏石甘汤加味治疗,拟方如下:麻黄 15g,杏仁 15g,石膏 30g,甘草 6g,黄芩12g,半夏10g;咳嗽严重者,加紫菀12g,枇杷叶6g;黄痰者,加瓜蒌皮12g;咽痛者,加鱼腥草30g,射干12g;胸痛较重者加桃仁6g、郁金12g。以上药物用水泡10分钟后煎,分早晚2次服用,连续口服5天为1个疗程,连续治疗2个疗程。
3.疗效判定根据《中药新药治疗哮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拟定的哮病疗效判定,加以修改拟定以下标准:临床控制:哮喘症状完全消失,或偶尔轻度发作,但不用服药即可缓解;显效:哮喘症状明显好转,哮喘发作次数明显减少;有效:临床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有所好转;无效:哮喘症状和体征较治疗前无好转,甚至加重。总有效率=临床控制率+显效率。
4.统计学方法所有数据均采用SSPS 18.0软件处理,计量资料以均数±标准差()表示,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采用X2检验,以P<0.05具有统计学意义。
两组疗效比较:治疗组总有效率为66.67%,对照组总有效率为51.11%,两组比较,可见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治疗后,两组的呼气流速高峰值(PEFR)、最大肺活量(FVC)、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FE V1)、1秒钟用力呼气容积预计值百分比(FEV1%)均有所增加,但治疗组改善的情况明显优于对照组,P<0.01。
祖国医学在《黄帝内经》中对哮喘已有类似的描述,并认为其发病原因与外感,如暑、湿邪,饮食不洁,情志内伤,过度劳累有关,诱发伏于肺内的宿痰,导致痰阻气道,使肺宣降功能失调,肺气上逆所致。热哮为痰热郁肺,壅阻气道,导致肺失清肃,或肺本有热郁于体内,表寒未解,内而热化,导致肺气上逆。麻杏石甘汤出自《伤寒论》,是治疗哮喘的良方。方中麻黄宣肺平喘,疏风散寒,引药入肺;石膏清肺热,现代医学认为其能够抑制炎症细胞释放炎症介质的作用;杏仁能够降肺气,平咳喘,甘草起到调和诸药的作用,黄芩清热解毒,助石膏清热,半夏宣肺镇咳。现代医学对麻杏石甘汤进行研究,认为其有平喘、抗炎、抗病毒、抑菌的作用,其能够抑制支气管平滑肌释放组胺的作用,降低抗原攻击,降低体内lgE的含量,从而抑制肥大细胞和减少释放炎性介质,发挥抗1型过敏反应的作用。
表1 治疗后两组疗效比较[例]
本文结果显示,治疗组疗效明显优于常规的西医疗法,且通过治疗前后两组的通气情况比较,可以说明治疗后,气道的阻力均明显减少,肺通气功能增强,能够改善患者的症状和体征,且不具有副作用,值得临床推广。
1 杨莉颖,陈慧.麻杏石甘汤治疗哮喘的文献研究[J].国医论坛,2011,26(3):4 -5.
2 中华医学会呼吸学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8,31(3):177 -185.
3 郑筱萸.中药新药治疗哮病的临床研究指导原则[S].北京:中国医药科技出版社,2002:60-6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