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晓兰,李 倩
(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南昌 330003)
临床路径是20世纪80年代由美国学者开发的标准化诊疗护理模式,作为医疗护理的最终目标,是一种全新的、先进的临床服务模式,针对特定的疾病制定的最适合的临床服务计划,具有规范诊疗行为、加速疾病康复、提高医疗护理质量和工作效率、缩短住院时间、提高患者满意率等特点[1]。它作为一种合理有效的管理方式已在国内外医疗实践中得到充分的肯定[2]。小儿静脉输液是临床给药的重要途径之一,由于小儿的药量是按每公斤体质量计算而液体量较少,故输液后残留量的多少直接影响药物剂量的准确性及疗效。2009年10月至2011年5月南昌市中西医结合医院儿科对100例静脉输液的患儿实施临床路径护理,效果满意,报告如下。
选择在本院儿科首次住院的静脉输液患儿198例,男146例,女52例,年龄5个月~4岁,平均(2.3±1.2)岁。主要病种:支气管肺炎76例,感染性腹泻61例,化脓性扁桃体炎40例,淋巴结炎21例。将198例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100例)和对照组(98例)。2组患儿在性别、年龄及病种等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具有可比性。
2组均选用相同的输液管(江西洪达医疗器械集团有限公司,批号20090602)。对照组采用常规护理输液、一般健康宣教及安抚方法:输液前向小儿讲解输液的目的和意义,输液中安抚患儿配合输液,未告知患儿家长药液滴到什么程度拔针最合适,当患儿家长认为瓶内液体输完而要求拔针时,护士即予拔针,输液完后,微笑地告知患儿保护好血管。观察组采用临床路径进行护理输液,护士长定时检查执行情况。
1.2.1 患儿静脉输液前
输液前护理评估及心理指导,针对不同的患儿选用不同的方法,使患儿配合静脉穿刺,提高穿刺成功率。
1)家长配合法:对于几个月至十几个月的患儿,他们与自己的亲人朝夕相处,对亲人有依赖感,所以家长的配合尤为重要。因此在输液前,请患儿最亲密的人,如爸爸、妈妈、奶奶、外婆等,轻声呼唤小儿的乳名,逗他们玩,跟他们聊天,帮助固定患儿,这时候患儿看到周围的人大多数是自己熟悉的面孔,就会减少挣扎与哭闹,护士就可以通过娴熟的技术穿刺成功,避免了不必要的痛苦。
2)转移法:对于12个月~3岁的患儿,他们有一定的语言表达能力,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兴趣,可以根据他们穿戴的衣服、鞋、帽子、发夹等或周围的环境来转移他们的注意力。在找好静脉将要穿刺的时候,可以说:“你看,那只大象在跳舞呢!”(大象是挂在输液室空中的玩具),或者说:“你的衣服上的小熊在笑呢,你的发夹真漂亮”。等他们要去看的时候,护理人员已完成了穿刺。
3)承诺法和鼓励法:对于2~4岁的患儿,他们的语言能力增强,能够理解大人的意思,对事物有一定的认识。此时可以给他们一定的承诺,如:“小乖乖,打针就象家中蚊子咬一下,阿姨给你换一个小的针,一点也不疼”。这样小孩子听了这句话,心里有了准备,就会配合护士了。可以采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棒,这样做很好。例如可以对他说:“小朋友,真乖,真勇敢,象奥特曼一样,真棒!”“小朋友这么勇敢,象孙悟空一样,一点也不怕疼”等等。
4)示范法:对于2~4岁的患儿,他们对周围的事物充满了好奇心理,喜欢模仿周围事物的声音、动作等,输液对他们来说就是一件很有趣的事情。护理人员可以给他们做示范,教他们输液的基本操作过程,教他们怎么排气、用什么消毒,怎么进针、贴胶布、用纸盒固定等,他们会很专心地看,而忘记自己对打针的恐惧,因为他们回家后要给家里的娃娃或亲人进行模仿。
1.2.2 患儿静脉输液中
在输液过程中每15min巡回一次,并适时加强健康教育,让患儿充分了解输液药量准确的重要性,配合护士的干预工作,可减少输液瓶及管内残留液体量。同时运用不同的方法进行心理辅导,添加知识的普及,使其能良好地配合医疗行为,顺利完成静脉输液。如:通常患儿吊瓶内液体刚一流空,就要求拔针,可告知患儿,其时液体在滴完时,输液管内的压力与静脉内压力基本处于平衡状态,输液过程会自动停止,不必恐慌,消除其后顾之虑。
1.2.3 患儿静脉输液完成后
患儿在输完液后可以采用一些鼓励性的话语,让他们觉得自己很棒,这样做很好,为下一次的静脉输液留下一个好的预期。例如可以对他说:“小朋友,这么乖地输完了液,象奥特曼一样,真棒,身体马上就会好起来!”等等。
分别对2组输液后的输液瓶及输液管内的残留液体量,用20mL针筒进行测量和记录,然后进行统计分析。1)观察2组静脉输液完成后液体残留量。2)患儿及家属对护理的满意度:采用本院自制的满意度调查表,内容包括服务态度、护理技术是否娴熟,健康教育是否详细及时、治疗效果等,于患儿出院前填写,分为满意、基本满意、不满意3个等级。满意率=[(满意+基本满意)病例数/总病例数]×100%。
采用SPSS 1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用表示,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观察组液体残留量明显少于对照组,对护理的满意度明显高于对照组(均P<0.05)。见表1。
表1 2组患儿输液后液体残留量及对护理质量满意度的比较
临床路径将护理工作标准化、流程化,有严格的时间性,可使医护人员有序地、有计划地、有预见性地工作[3]。在小儿输液护理中实施临床路径,以时间段框架做指导,进行循序渐进的健康教育,使小儿在输液期间中得到系统、动态、连续、有针对性的教育,可以提高患儿的依从性,同时对护理工作起到指导和督促作用,从而使护士工作更具主动性和责任心,并且规范了护理程序。护士长可根据路径定时或随机检查、评价,查找不足之处,有利于进行质量控制,加强管理力度,提高护理质量[4-5],从而保证小容量液体在小儿静脉输液中的准确性,有效地减少小儿静脉输液的残留量,提高临床疗效。
临床路径以循证医学证据和指南为指导,来促进疾病的治疗和管理[6]。临床路径能增加护患沟通,提高患者满意度。实施健康教育使患儿及亲人参与其中,从而主动配合治疗及护理,使患儿有更多的机会与护士进行面对面的交流,增加了亲切感及治疗疾病的信心,同时也提高了对护士的信任感,融洽了护患关系,进一步提高了患者满意度。本研究中观察组对护理质量的满意度为97.0%,明显高于对照组的86.7%(P<0.05)。
[1]中华医学会呼吸病学分会哮喘学组.支气管哮喘防治指南:支气管哮喘的定义、诊断、治疗及教育和管理方案[J].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2005,26(3):132-138.
[2]齐广德.临床路径在医疗质量管理中的应用[J].中国医院管理,2002,22(1):10-12.
[3]盛怡,徐宇红,杨俊玲,等.临床路径实施中影响人际沟通的原因分析及对策[J].护士进修杂志,2005,15(3):247-248.
[4]张静平.现代护理学[M].长沙:中南大学出版社,2006:71-78.
[5]彭雅玲,覃小菊.临床路径用于甲状腺肿瘤手术患者的护理研究[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3):15-17.
[6]闫进.临床路径实施与循证医学调查[J].中国卫生质量管理,2006,13(6):36-3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