卿亚明,王秀碧
(蓬安县人民医院麻醉科,四川 蓬安 637800)
肩关节脱位是由于直接暴力或间接暴力所致的常见关节脱位,占全身四大关节脱位50%以上[1],常常可以通过手法复位达到较好的治疗效果,以往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是主要的麻醉方法,但臂丛神经阻滞有3%~30%阻滞不全[2]。我院采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麻醉效果确切,现报告如下:
1.1 一般资料 选择我院2009年5月至2011年8月肩关节脱位行手法复位治疗患者60例,男38例,女22例,年龄17~65岁,体重42~71 kg,ASAⅠ~Ⅱ级,所有患者无明显血流动力学改变,既往无药物过敏史,无严重的心、肺疾病,随机分为两组,即观察组(A组)和对照组(B组),每组各30例。
1.2 方法 两组患者术前常规禁饮、禁食,入手术室后开放外周静脉通路,监测平均动脉压(MAP)、心率(HR)、心电图(ECG)及脉氧饱和度(SpO2),常规面罩吸氧。A组患者行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全麻,经静脉缓慢推注芬太尼0.5~1μg/kg,时间30 s以上,再静注丙泊酚1~1.5 mg/kg,待患者意识消失、呼之不应、压眶反射消失后,即由骨科医师行手法复位;B组患者行臂丛神经阻滞麻醉,以1.5%利多卡因15~20 ml经患侧肌间沟入路行臂丛神经阻滞,注药15~20 min后行手法复位治疗。
1.3 观察指标 记录麻醉前、麻醉后1 min、手术结束时患者的MAP、HR、SpO2。观察麻醉起效时间、麻醉效果及手术医师对麻醉效果的主观满意度。麻醉效果评定指标:优为完全无痛,肌肉松弛,容易复位;良为稍有体动,肌肉松弛,易于复位;差为表情痛苦,肌松差,复位困难。
A组麻醉的起效时间为(3.2±1.1)min,B组麻醉的起效时间为(11.6±3.1)min,两组比较A组的麻醉起效时间明显快于B组(P<0.05)。麻醉效果A组优占93.3%,良占6.7%,差为0,B组优占66.7%,良占23.3%,差占10%,A组麻醉效果明显优于B组(P<0.05),同时手术者对麻醉效果的主观满意度A组也优于B组,见表1。麻醉期间,两组患者的血压虽都有波动,但仍均在正常范围内,两组患者麻醉前后MAP、HR、SpO2的变化见表2,与B组比较,A组在麻醉诱导后HR有所减慢,但均不需药物干预,A组患者在麻醉诱导1 min后SpO2明显下降(与麻醉前相比P<0.05),经托下颌处理后SpO2随即回升,其中有2例患者SpO2下降至90%以下,行面罩加压给氧后SpO2迅速升至麻醉前水平。
表1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效果及手术者满意度比较(n=30,±s)
表1 两组麻醉起效时间、效果及手术者满意度比较(n=30,±s)
注:与B组比较,*P<0.05。
组别不满意差麻醉起效时间(min)麻醉效果[例(%)]优 良手术者满意度[例(%)]满意0(0)*9(30.0)A组B组3.2±1.1*11.6±3.1 28(93.3)*20(66.7)2(6.7)*7(23.3)0(0)*3(10.0)30(100)*21(70.0)
表2 两组MAP、HR、SpO2的变化(n=30,±s)
表2 两组MAP、HR、SpO2的变化(n=30,±s)
注:与B组比较,*P<0.05;与麻醉前相比,ΔP<0.05;1 mmHg=0.133kPa。
指标手术结束时组别 麻醉前 麻醉后1min MAP(mmHg)83.1±11.3 86.8±12.8 72.9±11.7*Δ 82.4±10.2 98.2±1.5 99.1±0.5 HR(次/min)SpO2(%)A组B组A组B组A组B组86.2±12.3 85.6±13.5 82.6±15.4 81.2±13.2 98.9±0.8 99.1±0.6 83.5±10.2 85.1±12.4 71.8±10.3*Δ 81.5±12.6 94.5±1.3*Δ 98.9±0.7
3讨 论
肩关节脱位是临床常见的一种关节脱位,其手法复位的麻醉要求镇痛完善、肌肉松驰、并发症少,以往臂丛神经阻滞在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中是主要的麻醉方式,但由于肩关节脱位,患者患肢常常处于被动体位,致使臂丛神经阻滞的定位、穿刺受到一定影响,同时臂丛神经阻滞起效慢、操作较复杂、并发症多等缺点,有时也因阻滞不全致镇痛肌松不佳现象发生而影响复位的成功率。丙泊酚由于起效快、清除迅速和不良反应少等优点而被广泛用于临床麻醉[3],其对中枢的作用主要是催眠、镇静与遗忘[4],停药后苏醒迅速而完全;芬太尼是临床常用的强效麻醉性镇痛药,起效快、药效强且心血管状态稳定,两药合用能起到良好的镇痛镇静作用,已广泛用于门诊无痛人流、无痛胃镜等。本研究采用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应用于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其操作简单,起效快,麻醉效果确切,能很好地满足手术要求,手术医师和患者的满意度高,本观察中A组30例患者均在一次麻醉剂量下成功复位,B组3例麻醉效果差复位未成功的患者,经改行丙泊酚复合芬太尼静脉麻醉后也均一次复位成功。但由于丙泊酚和芬太尼均有一定的呼吸、循环抑制作用,故术中仍应密切监护患者的呼吸、循环,备好急救药品及设备。
综上所述,丙泊酚复合小剂量芬太尼静脉麻醉用于肩关节脱位手法复位,其简便易行、效果确切、安全实用、值得推广。
[1]李昊阳,李金良,辛兆旭,等.单人足蹬法复位与双人手法复位治疗肩关节脱位56例体会[J].黑龙江医药科学,2010,33(3):42.
[2]刘 茉.异丙酚复合瑞芬太尼在关节脱位复位中的应用[J].中国医药导报,2009,6(2):163.
[3]孙雪华,曾邦雄.丙泊酚的麻醉作用机制[J].临床麻醉学,2008,24(4):364-365.
[4]庄心良,曾因明,陈伯銮.现代麻醉学[M].3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3:48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