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混凝土梁裂缝及挠度的预防与控制

2012-09-28 08:46任正勃
河南建材 2012年1期
关键词:支座形式荷载

任正勃

河南省第一建筑工程集团有限责任公司(450014)

通过大型有限元软件对单根混凝土梁的开裂过程进行分析和讨论,我们会发现在混凝土梁开裂过程中,存在着明显的规律性。据此,我们建立混凝土梁开裂的预防机制并采取一些预防开裂破坏的措施,从而可有效提高混凝土梁的抗开裂性能。

1 混凝土梁的有限元分析

1.1 基本假设

1)钢筋弥散在混凝土之中,且钢筋混凝土采用SOLID65单元。2)混凝土为各向同性材料,不考虑混凝土的压碎。3)材料具有非线性特征,构件发生大位移变形。

1.2 混凝土梁的相关数据

该混凝土梁跨度6 m,截面尺寸300 mm×600 mm,混凝土标号C30,并配有4B14的钢筋,梁两端采用固端约束。其中梁的混凝土弹性模量E=30 GPa,泊松比 ν=0.2,轴心抗拉强度 ft=1.54 MPa,裂缝张开传递系数为0.125,闭合裂缝传递系数为0.9;钢筋的弹性模量为200 GPa,泊松比ν=0.25,屈服应力 σ0.2=360 MPa。

1.3 分析结果

通过图1可以发现,随着竖向荷载的增大,材料的塑性裂缝呈“八”字形分布,以受力拱的形式向下传递。裂缝主要集中在支座(剪切斜裂缝)和梁的底部(受拉裂缝)。

图1 混凝土梁的裂缝分布形式

实际施工中如果管理不善、提前拆模、施工荷载超过设计荷载或混凝土强度低于设计规定,抗剪钢筋配置不足,箍筋没有加密,使用了低劣的钢筋(受拉强度不足)等会造成梁抗剪、抗拉强度不足从而产生剪切裂缝与受拉裂缝。梁支座裂缝可用粘结浆液压注处理,受拉区裂缝一般采用水泥浆封闭,防止钢筋锈蚀,再根据具体情况做补强加固处理。

通过图2位移的传递流可以看出,均布荷载作用下,在梁的中部位移产生最大,在支座处的位移相对比较小并逐渐趋于零。可以发现位移的传递呈现一种二次抛物线的形式,由中间向两边过度。并产生一种位移的叠加,逐步向下扩散。

图2 梁的竖向位移传递云图

实际中混凝土梁的挠曲线变形过大直接影响着使用功能,因此对于混凝土梁的使用和设计程中应该加强以下几个方面的问题[1]。

1)合理布置梁的荷载和支座,荷载的位置和支座的配置方式直接影响着梁内最大弯矩和最大剪力。应该根据梁的受弯形式,直接配置一种合理的结构形式,然后结合该种形式布设结构的外加荷载。

2)合理选取截面形状。截面的形状也同样决定着梁内的最大应力和梁的最大挠曲程度,截面形状尽量采用离中性轴比较大的形式,这样可以确保所采用的梁最大外缘的应力保持最小。

3)合理设计梁的外形。结合弯曲受力应该采用鱼腹式的梁,最大限度的采用截面形状降低结构的挠曲变形。

2 混凝土梁开裂的一些预防措施及处理方法

2.1 混凝土梁的一些预防措施[3]

1)加强原材料的进场验收管理,严格按相关规范选用水泥、砂石、钢筋。

2)结合具体的构件形式以及使用部位,合理的选择水泥、标号,确定养护时间及配合比。

3)混凝土在施工时注意布料、振捣、养护等具体施工方法,严格按照相关施工工艺操作。

2.2 混凝土梁裂缝的一些处理方法[2]

1)表面涂抹法:对于一些细而浅的微裂缝,深度不大、不伸缩的裂缝比较适宜于采用表面涂抹的方式。

2)灌浆法:此法应用范围广,从细微裂缝到大裂缝均可适用,处理效果好。对于承受大载荷的结构梁,应使用水泥浆(水泥:膨胀剂=9:1搅成)在裂缝处搓抹。

3)填充法:可以采用修补材料直接填充裂缝,故一般用来修补较宽的裂缝(0.3 mm),作业简单,费用低、施工迅速。而对于宽度小于0.3 mm,较浅的裂缝、用灌浆法很难达到效果的裂缝、以及小规模裂缝的简易处理可采取开V型槽,然后作填充处理。

以上是对混凝土梁裂缝产生的原因做了初步分析,提出了一些相应的预防及处理措施,我们在现场施工中要根据不同的情况、不同的施工方法有效的控制混凝土梁裂缝的产生,预防为主,防治结合,从而减少或避免混凝土梁带裂缝工作影响使用功能。

[1]孙训方.材料力学[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137~139.

[2]赵敏娟,蒲明贤.浅谈混凝土裂缝原因及防治[J],山西建筑,2008(10),177~178.

[3]吉喆.混凝土裂缝的预防与处理[J].安阳师范学报,2007,143~144.

猜你喜欢
支座形式荷载
活荷载
改性橡胶隔震支座抗拉性能试验研究*
小议过去进行时
基于ANSYS-UM联合仿真的减振支座减隔振性能研究
微型演讲:一种德育的新形式
Impact of Phase Noise on TDMS Based Calibration for Spaceborne Multi-Beam Antennas
搞定语法填空中的V—ing形式
发现“形式” 践行“形式”
铁路桥梁支座耐磨材料的性能研究与优选应用
桩土滑移对桩基临界荷载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