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理原理”错误辨析与试题研究

2012-09-28 03:09浙江省湖州菱湖中学313018马海波河北省卢龙县中学066400鲁爱华
地理教学 2012年10期
关键词:读图原理

浙江省湖州菱湖中学(313018)马海波 河北省卢龙县中学(066400)鲁爱华

一、师生纠错

1.核心概念理解

地理原理是指带有普遍性的、最基本的、可以作为其它规律的基础的规律。地理原理主要在于理解,是解决分析地理问题的基础。

地转偏向力由于地球自转而产生作用于运动物体的力,称为地转偏向力,简称偏向力。只能改变水平运动物体运动的方向,不能改变物体运动的速率。判断时按行进方向的角度来判断左右方向。风和流水最典型。

热力环流由于地表受热不均,首先引起大气的垂直运动,从而导致在同一水平面上存在气压差,发生了大气的水平运动,形成了热力环流。关键点是地表温差导致垂直运动,导致水平方向上出现气压差,从而产生地转偏向力,产生水平运动。注意垂直方向随高度增高气压递减,水平方向上气流由高压流向低压。

温室效应是指透射阳光的密闭空间由于与外界缺乏热交换而形成的保温效应,就是太阳短波辐射可以透过大气射到地面使地面增温,而地面增温后释放出的长波辐射却被大气中的二氧化碳等物质所吸收,从而产生大气变暖的效应。温室气体指的是大气中能吸收地面辐射的一些气体,如水蒸气、二氧化碳等。

水循环水循环是指大自然的水通过蒸发、植物蒸腾、水汽输送、降水、地表径流、下渗、地下径流等环节,在水圈、大气圈、岩石圈、生物圈中进行连续运动的过程。下渗是水透过地面渗入土壤的过程。影响下渗的因素有土壤的物理特性、降雨特性、流域地貌、植被和人类活动等。人类活动主要影响地表径流和降水等环节。

2.思维误区分析

【问题1】地转偏向力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河流在任何位置都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吗?

例如下图为地处北纬50°附近欧洲中部的某聚落局部地区示意图,图中河流③处左岸侵蚀,右岸堆积。

误区:由图可知该地位于北半球,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③处右岸侵蚀,左岸沉积。

矫正:正确理解在河道平直的河段主要受地转偏向力的影响,而在河流弯曲度较大的地方是水流惯性,凹岸侵蚀,凸岸堆积的原理。图中③处为河流弯曲度较大处,左岸为凹岸,受侵蚀作用明显。

拓展:地转偏向力主要是针对水平运动的物体,如流水、风等。要注意河流状况,物体有力求保持原来运动方向的惯性。

【问题2】地质构造一定是背斜储油,向斜储水?

如下图为我国某区域示意图,图中为我国“西气东输”重要的气源地,说出形成该气源地的地质构造和岩石类型。

误区:按照平时讲的背斜利于储油,向斜利于储水。

矫正:题目中给出的明明就是向斜构造,与教师上课时候讲的不相符,导致很多学生在此纠结。主要原因是在于我们老师教授知识过于死板,没有给学生留有思考的空间。其实不必如此难以抉择,依据图中信息回答即可。由图可知岩层向下弯曲为向斜构造;具有明显的层理构造为沉积岩。

拓展:再如隧道的选址并非在背斜,而是出现在两翼的最多,因为两翼位置通过的距离最短、工程量最小、投资也最小。因此掌握知识要灵活,依据题目中给出的实际情况作答。

3.教学诊断研究

(1)地理高考主要考查地理的基本原理。部分教师对基础知识的重视不够,认为现在考试对基础知识很弱化,基本不考,应该更多地关注能力。实际上这些基本原理是解决地理问题的出发点和落脚点,直接影响学生解题能力的提升,也是实现知识的调运与迁移的前提。

(2)地理基本原理的考查往往会考查一般规律中的特殊性,比如特殊的气候类型,特殊的热带雨林气候等;再如一般来说发展中国家城市化水平低,发达国家城市化水平高,2011年浙江高考就考查了沙特阿拉伯、日本、英国、泰国城市化水平的排序的判读,其中沙特阿拉伯较为特殊,干旱的气候条件不适合农业的发展,主要从事石油的开采,城市化水平反而较高,所以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依据题目所给的信息回答问题。

二、专题讲解

1.高考分析

下表为2011年高考气候考查分布统计:

试卷 考点 分值全国大纲 地壳物质循环、大气运动 8分北京文综 聚落分布、河流的补给 10分浙江文综 光照图、锋面气旋、信息技术 20分新课标卷 工程建设及选址 12分重庆地理 人口迁移、农作物分布、正午太阳高度 16分

高考对地理原理的直接考查很少,但非常注重原理解决和分析问题,命题的方向主要有:

(1)从2011年的命题内容看,等值线主要以等高线地形图为背景,结合生活实际来命题,突出考查考生信息提取能力、读图能力、空间思维能力、计算能力。

(2)对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及气压带风带的分布规律考查的比重有所降低,对读图能力的考查是重点,并要关注极端天气事件和气候现象的联系。

(3)对于地球运动内容要注意知识的内在联系的总结、归纳,掌握规律和方法,强调知识的灵活运用,以及各种变式图的还原处理,重点掌握关于切点与晨昏线的几点规律。注重地理思维方法和地理原理的整合。

(4)水循环、地质循环的原理以景观图为背景考查补给类型、岩石类型和循环过程及意义的理解。

(5)区位因素及分析,包括农业、工业、城市、交通等,注重主导因素的发展及其变化,主要因素与限制性因素为主要考点。

2.内容整合

(1)等值线原理

①基本原理:两线之间数值介于两线之间;等值线越密集差距越大;等值线向高值一侧凸出则表明数值越小,反之则大;闭合等值线,大于大的,小于小的。

②透视问题原理:若坡面等高线高处密、低处疏表示凹形坡(坡向下凹),反之则为凸坡(坡向上拱);站在地势高处向低处看,凸形坡视线常被阻挡,通视情况较差。

(2)地方时(区时)换算原理

顺地球自转(即自西向东),每15个经度早1小时(或每一个经度早4分钟)。为了计算方便最好在0°两侧来进行计算,而不通过180°经线来计算。

(3)球面最短航线的原理

地球上两点间最短航线为球面最短距离,即经过两点的大圆劣弧长度(大圆指经过地心的平面与球面的交线)。

(4)热力环流的形成原理

把握“气温—气压—气流—天气”这一线索,弄清因果关系,先后顺序;冷热不均→大气垂直运动→水平方向气压差→大气水平运动→热力环流。运用该原理解释山谷风、海陆风、城市热岛效应、巴山夜雨等。

(5)全球性大气环流原理

全球性的有规律的大气运动,通称为大气环流。①在理想状态下:假设地球不自转,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终年直射赤道,地球赤道和两极间存在热力环流,形成单圈环流;②假设地表性质均一,太阳终年直射赤道,形成三圈环流;③假设地表性质均一,气压带、风带随太阳直射点的移动做周期性的季节移动,在北半球,与两分日相比,其位置大致夏季北移,冬季南移。

不同的气压带与风带对降水的影响,如下图:

(6)锋面气旋的原理

冷暖气团的交界面叫锋面,亦称锋区。一般是冷气团在锋面下面,暖气团在锋面上面。锋面附近常伴有云、雨、大风等天气。冷锋过境前气压低气温高、天气晴朗,过境时阴天、大风、降温、雨雪,过境后气压升高、气温和湿度骤降、雨过天晴;暖锋过境前气压高、气温低、天气晴朗,过境时连续性降水,过境后气压降低,气温升高,天气转好。如果锋面两侧的冷暖气团势力相当,形成准静止锋,如江淮地区的“梅雨”、贵州冬季阴雨冷湿天气(地形影响)等。

锋面气旋的形成:高压中心附近气流辐散,冷暖气团不会相遇,即不能形成锋面;低气压中心附近气流辐合,冷暖气团在低压槽相遇形成锋面。

(7)地壳物质循环原理

出露于地表的岩浆岩、变质岩及沉积岩在水、冰、大气等各种地表营力的作用下,经表层地质作用(风化、剥蚀、搬运、沉积及成岩作用)可以重新形成沉积岩。地壳表层形成的沉积岩经构造运动的作用可卷入或埋藏到地下深处,经变质作用形成变质岩;当受到高温作用以至熔融时,可转变为岩浆。地壳深处的变质岩及岩浆,经构造运动的抬升与表层地质作用的风化与剥蚀,又可上升并出露于地表,进入形成沉积岩的阶段。

(8)地质构造原理

地质构造的判读:①区分背斜和向斜构造时,不应单纯从形态上去判断,而应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方面进行研究。不少褶皱构造的背斜顶部因受张力,容易被侵蚀成谷地,而向斜槽部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岭。若单纯凭借岩层形态判断,往往得出错误结论。而从岩层的新老关系来判断则比较准确: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为背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为向斜。②判断某一构造是不是断层的依据有两个:一是看岩体是不是受力产生破裂;二是看沿断裂面两侧岩块是否有明显的错动、位移。只有同时具备这两个条件的才是断层,若只有破裂但无位移则不是断层而仅为断裂。

分类 判读依据 形成地貌 成因 实例褶皱背斜 岩层上拱成山山岭 岩层上拱成山喜马拉雅山、阿尔卑斯山山谷 顶部应受张力,易被侵蚀成谷地向斜 岩层下弯成谷山谷 岩层下弯成谷山岭槽部受挤压,岩性坚硬不易被侵蚀而成山岭分类 判读依据 形成地貌 成因断层地垒两条断层之间岩块相对两侧上升块状山地或高地 岩块相对上升 庐 山 、 泰山、华山地堑两条断层之间岩块相对两侧下降谷地或低地 岩块相对下降东非大裂谷、汾河谷地断层构造带岩层断裂破碎地带沟谷或河流岩石破碎,易受风化侵蚀雅努藏布江谷地

(9)水循环原理

地球上的水循环是指水在地理环境中空间位置的移动,以及与之相伴的运动形态和物理状态的变化。水循环是联系地球各圈和各种水体的“纽带”,是“调节器”,它调节了地球各圈层之间的能量,对冷暖气候变化起到了重要的作用。水循环是“雕塑家”,它通过侵蚀、搬运和堆积,塑造了丰富多彩的地表形态。水循环是“传输带”,它是地表物质迁移的强大动力和主要载体。更重要的是,通过水循环,海洋不断向陆地输送淡水,补充和更新陆地上的淡水资源,从而使水成为可再生的资源。

(10)陆地水体的相互补给原理

雨水和融水补给河水及湖泊水,大气降水(雨水)是陆地各种水体最主要的补给来源。湖泊水、河流水、地下水相互补给,水位高的补给水位低的。

(11)渔场的分布与形成原理

渔场主要位于温带沿海大陆架海域的河流入海口附近。其形成原理如下图。

(12)区位原理

区位是指人类行为活动的空间。区位一方面指地球上某一事物的空间几何位置,还强调自然界的各种地理要素和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之间的相互联系和相互作用在空间位置上的反映。区位选择是指按照规定的标准,通过空间分析的方法,确定厂址、电站、管线、交通路线等的最佳区位或路径。主要有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区位等,区位选择考虑的标准一般包括环境、工程和经济三个方面。

3.方法点拨

(1)地理原理示意图的判读方法

地理原理示意图是指反映地理事象的成因、原理和规律的图形。首先准确判读出示意图所反映的是何种地理事象的相关原理。其次,认真读图审题,根据题意提取相关信息。再理解示意图中包含的地理原理,解决相关问题。

(2)“图形转绘”突破光照图

对于地球运动和光照图,高考的趋向是由静态到动态的考查,注重四个点(两个交点、两个切点)及晨昏线、太阳光线与经纬线的关系来考查,难度较大,往往需要进行图形的转绘。根据侧视图绘制俯视图、俯视图绘制侧视图、平面图绘制立体图等。通过图形的转绘可以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五步走”判读等值线

根据数值定极大极小值;根据疏密定变率或变化幅度;根据走向定影响因素;根据闭合弯曲定数值;对非正常闭合等值线数值的推算可利用“大大小小”原理。等值线类型繁多,新颖的等值线层出不穷,但原理不变,只需要按照等值线判读的一般规律进行判读即可。

(4)“比较法”解决大气

对于大气运动原理要注重比较法的运用,例如比较近地面和高空的风向、冷锋和暖锋的形成及其天气特征、气旋和反气旋的大气运动、两个地区的气候特征和成因等。此外,要密切联系区域地理知识、农业生产中的气候条件等分析问题,从而加深对相关知识的理解。

(5)“迁移法”分析区位

区位问题主要有:农业区位、工业区位、城市区位、交通区位、商业区位等,可以根据我们已学的知识解决新的问题。建立区位分析模型,新情景中获取有效信息,明确考查对象,再调运已有知识迁移至此即可。

三、试题研究

考点1 日期界线的判定原理、时间的计算

下图中,虚线ACB表示晨昏线,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据此回答1~2题。

1.有关该图的叙述,正确的是

①该图表示北半球;②该图表示南半球;③AC为晨线;④BC为晨线

A.①④ B.②③

C.①③ D.②④

2.此时,北京时间为

A.7月6日12时 B.7月7日12时

C.7月6日24时 D.7月5日24时

误区分析 两条日期界线(国际日期变更线和0时经线)判读错误。过两条界线的日期变化规律混淆,不能正确利用两条界线的特点进行时间计算。新旧一天或者日界线的问题,是地理学科的一大难点。常见的题目有两类:一是给出日界线,要求根据两条日界线的特点找到其它信息;二是给出其它信息,要求找出日界线的位置,然后进行其它解答,如描述新旧一天所占的范围或者比例。两者的区分:由于0度经线为自然日界线,向东跨越该界线,日期要增加一天;国际日界线(180°经线)为人为日界线,向东跨越该界线(由东十二区到西十二区),日期要减少一天。

解题思路 第1题,根据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非阴影部分与阴影部分的日期不同,可以推断OP、ON为日期分界线,即180°经线或0度所在经线。由于晨昏线ACB关于OP所在经线圈呈轴对称,所以OP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ON则为180°经线的一部分。根据OP所在经线的地方时为0时,可知图中极点O处于黑夜。又因为阴影部分表示7月6日,可知该图为南极俯视图。根据自转方向(顺时针方向)和昼夜分布特点可知BC为晨线。第2题,根据OP所在经线(60°W)的地方时为0时,可计算北京时间;根据ON为180°经线的一部分以及地球自转方向可判断非阴影部分为7月7日。

参考答案:D B

考点2 地质构造与地貌 外力作用及影响

在地质年代较老的褶皱构造地区常出现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地形倒置”现象。下图为“地形倒置形成过程示意图”,读图完成3~4题。

3.按地形倒置形成的时间顺序,下列排序正确的是

A.①②③④ B.①④②③

C.③②④① D.①④③②

4.下列叙述正确的是

A.图中地形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B.岩层弯曲变形越强烈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

C.岩层的抗风化能力越低越不利于地形倒置的形成

D.背斜顶部受挤压作用,物质坚实不易被侵蚀

误区分析 该题出错的原因:一是不理解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二是读图能力较差,不能根据示意图判断区域地形的变化。①表示岩层受力弯曲,背斜成山、向斜成谷;④表示在外力作用下背斜顶部受侵蚀;②表示该区域在外力的侵蚀下地表变得平坦;③表示在外力的不断侵蚀下,背斜部分成谷,向斜部分因槽部岩石受到挤压不易被侵蚀反而成为山地。

解题思路 第3题,背斜与向斜在地貌形态上都会形成山地或谷地,在内力作用下,背斜岩层弯曲向上拱起形成山地,向斜岩层向下弯曲形成谷地,但在外力作用下常出现地形倒置现象。第4题,地表形态为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

参考答案:B A

考点3 河流侵蚀地貌与堆积地貌、坐标图判读

【2011年上海卷,19~20】下图表明,河流流速不同搬运物质的颗粒大小也不同。读图完成5~6题。

5.根据该关系图,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是

A.100cm/s B.200cm/s

C.300cm/s D.400cm/s

6.当流速低于某一物质搬运速度时,该物质就会发生沉积。据图可以推测在一般情况下,河流某一河段自上而下,随着流速逐渐降低,先后沉积的是

A.黏土、粗砂、砾石、石块

B.黏土、石块、粗砂、砾石

C.石块、砾石、黏土、粗砂

D.石块、砾石、粗砂、黏土

误区分析 河流能够搬运鹅卵石的流速至少理解错误,最小就是6.4cm,与图中曲线的交点对应的横坐标,读图能力较弱。流水的搬运能力,水流速较小时先搬运小的、轻的,随着水流速的加大,搬运颗粒越来越大,沉积时相反。

解题思路 第5题由图可知,鹅卵石颗粒直径的大小为6.4~25.6cm,与之对应的河流流速为200 cm/s左右。第6题从图上可以看出河流搬运物的沉积与河流流速的快速慢之间有密切关系,颗粒大的、较重先沉积,颗粒小的、较轻的后沉积。

参考答案:B D

考点4 锋面气旋、风向判定

【2011年江苏卷,5~6】下图是某区域某时地面天气简略。读图回答7~8题。

7.图中M地的风向是

A.东北 B.东南 C.西北 D.西南

8.产生图示区域降水的天气系统是

A.气旋 B.反气旋 C.暖锋 D.冷锋

误区分析 不能正确判断气压的高低,气压梯度力错误或者地转偏向力错误。无法正确判断低压槽与降水区域的关系。

解题思路 第7题图中M地东侧气压低于西侧的气压,风从高压向低压吹,在北半球地转偏向力向右偏,即形成西北风。第8题产生图示降水区域处于低压槽的北侧,在该区域吹偏北风,与南侧的暖气流交汇形成冷锋。

参考答案: C D

考点5 工业地域类型、区位条件

【2011年新课标全国卷37】下图示意2009年中国大陆制造企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1)简述中国大陆制造业企业500强总部空间分布的特点。

(2)分析图示资料,以某城市或某区域为例,说明其吸引制造业企业总部的优势条件。

误区分析 没有注意观察图示制造业分布的疏密程度和相对集中地区。不清楚企业选址优势条件的思路。

解题思路 第(1)题,首先明确图例的含义。从图中可以看出,我国大陆制造业500强总部的空间分布具有分布不均,且多集中于东部地区的特点。第(2)题,可以以我们熟悉的城市或地区为例,从位置、科技、交通、信息等方面进行分析。

四、漏洞扫描

某校研究性学习小组到野外考察。下图为考察区域地形图,虚线所示为考察线路。读图回答1~2题。

1.下列描述可能与实地情况相符的是

A.①地附近的河流从西南流向东北

B.②地坡度最陡

C.③地分布有茶园

D.④地是观赏瀑布的最佳位置

2.该地考察线路的高差可能是

A.450米 B.500米 C.550米 D.600米

下图是利用地理信息技术制作的某城市中心城区月交通事故次数示意图。读图回答3~4题。

3.该图的制作与应用借助于

A.遥感技术获取道路网信息,测定监测点分布

B.全球定位系统确定事故的位置,预测交通流量

C.地理信息系统查询事故频次,分析出警最优路径

D.数字地球技术,实现道路与监测点的互换

4.根据图中交通网络,可以推断该城区

A.甲地是城市中心商务区所在地

B.乙地适宜建大型地面停车场

C.对外联系主要通道在西北方向

D.商业网点密度东部大于西部

【2011年温州模拟题】下图是我国三座山地自然带垂直变化图,读图回答5~6题。

5.图中①②③分别是

A.大兴安岭 贺兰山 天山

B.吕梁山 阴山 天山

C.吕梁山 祁连山 阿尔泰山

D.横断山 昆仑山 喜马拉雅山

6.造成②山地两侧不同山坡带谱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降水 C.海拔 D.纬度

【2011年北京东城二模】读下图完成7~8题。

我国部分区域简图

7.图中四地位于非季风区且参与海陆间水循环的是

A.甲 B.乙 C.丙 D.丁

8.影响甲、丙两地发生洪涝灾害的主要因素分别是

A.气温、降水 B.降水、气温

C.地形、气温 D.降水、地形

下图为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分布示意图。读图回答9~10题。

9.日本及其附近海域震源深度的分布特点是

A.由北向南深度增大

B.由南向北深度增大

C.由西向东深度增大

D.由东向西深度增大

10.2011年3月11日,日本以东海域发生了9级地震,福岛核电站遭受破坏,其泄漏的污染物随洋流扩散的主要方向是

A.西南 B.东北 C.西北 D.东南

【2011年湖州样卷】如图所示:P、Q为某日晨昏线n与北半球某纬线m的交点,经度差为120°。已知此时W点的地方时为12点且此日以后W点将向P、Q的中心O移动。据此完成11~13题。

11.该日,P的夜长是

A.6小时 B.8小时 C.18小时 D.16小时

12.在W点向O点移动的过程中

A.太阳直射点向南移动 B.杭州正午太阳角变大

C.地球渐向远日点靠近 D.地中海沿岸处于少雨期

13.当W点与O点重合时,O点正午高度为

A.57° B.47° C.43° D.0°

14.下图中甲区域作为军马场已有三千多年的历史,面积达到2000多平方千米,平均海拔2300米,地势倾斜平缓,宛若平原。说明甲区域历史上一直作为军马场的区位条件(除其自然条件外)。

15.大盐湖是大盆地地区最大的咸水湖,一万多年前,它曾经是一个比现今面积大20多倍,主要接受冰川融水补给的淡水湖,如今周边的冰川已消退。运用水循环的相关知识,解释大盐湖由淡水湖演变为咸水湖的原因。

参考答案

1-5 CA CDA 6-10 BAADB 11-13 DA D

14.甲区域位于河西走廊的中部,地理位置适中。河西走廊历史上一直是农耕民族与北部、西部游牧民族争夺的战略要地,军马的需求量大。河西走廊及往北、往西的大片区域,气候干旱;河西走廊中的绿洲以及河西走廊以东地区则主要应农耕之需,皆不适宜大规模集中畜牧战马。

15.大盐湖流域气候干旱降水少,冰川消退,湖水补给减少;蒸发旺盛,蒸发量大于补给量;大盐湖为内流湖,盐分随径流汇入而不断积累。(只要从水循环的补给、蒸发、地表径流三个环节回答正确者,均可给分)

猜你喜欢
读图原理
了解咳嗽祛痰原理,有效维护健康
基于电力系统备自投实现功能原理概述
平均场正倒向随机控制系统的最大值原理
化学反应原理全解读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
读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