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R-Ⅲ型功能调节器对安氏Ⅲ类前牙反儿童的效果观察

2012-09-27 01:04王晓舸
中国医学创新 2012年24期
关键词:安氏矫治器调节器

王晓舸

王晓舸①

目的:观察乳牙期、替牙期前牙反儿童使用FR-Ⅲ型功能调节器的矫治效果。方法调查对象为本院收治的32例乳、替牙期上颌骨发育不足的安氏III类错儿童,采用上颌前方牵引联合FR-Ⅲ型功能调节器治疗,治疗前、治疗后拍摄X线头颅侧位片进行比较。结果(1)前牵引治疗4~8个月,平均6个月,安氏Ⅲ类错均得到有效矫正,前牙覆覆盖关系正常,磨牙关系中性,多数后牙尖窝接触稳定;前牵引治疗后,SNA、ANB、S- N′-Si、Ns-Sn-Pos、UL-E、LL-E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2)解除上颌前牵引后改为每晚戴FR-III型功能调节器,配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FR-Ⅲ矫治器保持后,各测量项目均无明显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上颌前牵引治疗后采用FR-Ⅲ型功能调节器矫治安氏III类前牙反具有良好效果,值得推广使用。

安氏Ⅲ类错; 颜面畸形 FR-Ⅲ型功能调节器; 矫治作用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自2009年9月-2011年9月就诊治疗的32例安氏III类前牙反儿童,男20例,女12例;年龄6~14岁,平均(8.6±1.0)岁;其中乳牙期8例、替牙期24例;根据患者手腕关节片判断患儿处于生长发育期[3],身体健康;未接受过正畸治疗;无颞下颌关节紊乱症状;第一磨牙为近中关系;前牙反颗数>4颗,SNA≤82°,SNB≥80°,ANB≤-2°;下颌后退至前牙对刃或部分后退; 下颌平面角(CoGn-SN)≤38°。1.2 测量方法 X线片摄头颅侧位片,主要软组织标志点包括S(碟鞍点)、N′(鼻根点)、Pn(鼻突点)、Sn(鼻下点)、Ls(上唇突点)、Li(下唇突点)、Si(颏唇沟点)、Pg′(颏前点)、Me′(颏下点)。测量项目包括SNA、SNB、ANB、上唇基角(S-N′-Sn)、下唇基角(S- N′-Si)、面凸角(Ns-Sn-Pos)、上唇突点到审美线距离(Ls-E)、下唇突点到审美线距离(Li-E)。

1.3 矫治方法

1.3.1 上颌前方牵引 在上颌第一前磨牙(或第二乳磨牙)和第一恒磨牙上制作带环,0.8 mm不锈钢丝焊接4个带环,附上螺旋快速扩大器,前方牵引钩位于上颌尖牙近中。在第一前磨牙(或第二乳磨牙)舌侧至上切牙舌隆突放置舌侧弓丝。矫治的第1周,每日快速扩弓2次,每次旋转90°(0.25 mm/次),每日牵引时间达到12 h以上。

1.3.2 功能调整器保持 所有患儿均使用传统FRFR-Ⅲ型功能调节器,按照参考文献[4]的统一标准进行制作。治疗前一般二次印模,取模范围包括全牙列、牙槽突、黏膜皱襞前庭区、唇颊系带及上颌结节,石膏灌注范围包绕全部前庭区,同时应留取5 mm宽度以便修整。取最大下颌后退位重建咬合,达到前牙切对切关系即可。制作后第1~2周试戴时间为每日1~3 h,如果感觉压痛需调改,戴1个月后,每日可戴10~12 h,矫治期间每月定期复查。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SPSS 14.0进行数据处理,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前牵引治疗效果 所有患儿前牵引4~8个月,平均治疗6个月,安氏安氏III类错均得到有效矫正,前牙覆覆盖关系正常,磨牙关系中性,多数后牙尖窝接触稳定。前牵引治疗后,SNA、ANB、S- N′-Si、Ns-Sn-Pos、UL-E、LL-E均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2.2 FR-III型功能调节器保持效果 解除上颌前牵引后改为每晚戴FR-III型功能调节器,配戴12~24个月,平均18个月。FR-III矫治器保持后与前牵引治疗后比较,各测量项目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治疗前、前牵引治疗后、戴FR-III型功能调节器后头影测量结果(±s)

表1 治疗前、前牵引治疗后、戴FR-III型功能调节器后头影测量结果(±s)

*与治疗前相比,P;0.05

组别 SNA(°) SNB(°) ANB(°) S-N′-Sn(°)S- N′-Si(°)Ns-Sn-Pos(°) UL-E(mm) LL-E(mm)治疗前 78.3±1.7 78.9±2.0 -0.7±0.8 85.3±2.4 7.5±1.1 147.5±21.1 0.9±1.0 3.0±0.9前牵引治疗后 81.5±2.2* 79. 4±2.5 2.2±1.4* 86.3±1.8 9.5±1.1* 160.5±18.8* 2.0±1.0* 1.6±1.0*FR-III矫治器保持后 82.5±2.1 80.0±2.9 2.8±2.0 86.8±2.0 9.8±2.3 167.4±19.1 2.1±1.1 1.7±1.1

3 讨论

[1]姚宁,吴燕平,顾永佳,等.青少年安氏III类骨性前牙反的双期矫治[J].口腔医学,2009,29(8):446-447.

[2]赵美英.牙颌面畸形功能矫形[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170.

[3]段银钟.口腔正畸临床技术大全[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2003:76-77.

[4]傅民魁.口腔正畸学[M].第5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7:242.

[5]刘红,段银钟,陈巧玲,等.改良固定式TBA联合矫治前牙反 [J].实用口腔医学杂志,2005,21(3):378.

[5]曾祥龙.现代口腔正畸学诊疗手册[M].北京:北京医科大学出版社,2000:147-149,182-194.

[6]李莉,黄丽华.FR-III型功能调节器对安氏III类前牙反儿童的临床效果分析[J].中国实用医药,2012,7(2):112-113.

2012-06-19) (本文编辑:车艳)

10.3969/j.issn.1674-4985.2012.24.081

①新疆第一济困医院 新疆 乌鲁木齐 830063

王晓舸

猜你喜欢
安氏矫治器调节器
Twin-Block矫治器在正畸治疗中应用的研究进展
新型上颌垫矫治器治疗乳前牙反的临床应用
隐形MA与双板矫治器治疗早期骨性Ⅱ类下颌后缩错的临床疗效
无托槽隐形矫治器与固定矫治器用于口腔正畸治疗的临床比较
安氏Ⅱ类错畸形咬合接触特征及其与口颌系统关系的研究现状
大块头安氏中兽
恒牙初期安氏Ⅱ1类错畸形颅底形态特征的分析
微波超宽带高速数控幅度调节器研制
安氏Ⅲ类上下颌骨矢状位置关系头影测量指标的可靠性研究
电动凸轮轴相位调节器的节油潜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