沈阳市财源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2012-09-26 09:10李忠华
沈阳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2012年4期
关键词:财源非税沈阳市

李忠华

(沈阳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1)

沈阳市财源建设的现状、问题及对策

李忠华

(沈阳大学 经济学院,辽宁 沈阳 110041)

介绍了沈阳市财源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财政支出压力大,收入构成不合理,营业税和增值税较高。分析了后续财源建设的有利和不利因素并提出了针对性措施,以实现经济和财源双赢。

沈阳市;财源建设;问题;对策

一、沈阳市财源建设的现状及存在的问题

1.财政收支增长较快,非税收入比重高

根据辽宁省财政厅2006—2008年财政决算报告,沈阳市近年财源建设呈以下特点:一是收支增长较快。“三县一市”收支年增长率都在50%以上,四个郊区年收支增长率分别为42.26%和32.24%,五个市区年收支增长率分别为27.59%和35.68%(见表1)。从财源建设的前景来看,三县一市好于市郊,市郊好于城区。二是非税收入比重较高。辽宁省100个县区非税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分别达到22.58%、23.99%、26.15%;44个县区非税收入占总收入的比重2006年、2007年和2008年分别达到29.53%、31.02%、31.97%。沈阳“三县一市”(康平县、法库县、辽中县、新民市)、五个城区(铁西、皇姑、和平、沈河、大东)、四个郊区(苏家屯、于洪、东陵、沈北)“十一五”前三年非税收入比重分别为 39.59%、31.22%、18.37%,“三 县 一市”和五个城区非税收入所占比重都高于全省的平均水平。“三县一市”非税收入增长速度是税收增长速度的2倍多,五个城区非税收入增长率达到税收的1.5倍。在非税收入中有资本运营项目占的比重较大,且增长迅速,而且呈从“三县一市”到“五个城区”到“四个郊区”逐步强化的特征,说明财政的土地依懒性很强。对财政收入中来自土地转让的收入比重较大,且增长不稳定。如铁西区在2008年来自土地的财政收入达到近40亿元,约为当年税收收入的2倍,这样势必影响到财源建设的长远规划。

表1 沈阳市2007—2008年财政收支情况表

2.收入增长构成不尽合理

从表2可以看出:主导税种增长缓慢,次要税种及非税收入贡献较大,说明财政收入增长并不稳定且有一定的偶然性。而税收收入中,主税种增长又慢于次要税种增长速度,说明沈阳市财源后续增长的可持续性较差,后续财源建设面临较大困难。越是先发展起来的老城区,税收前景越不容乐观,有些税种如营业税还出现了负增长。而后开发建设的县区,税源前景看好,增长势头较好。

表2 2008年较2006年沈阳财政总收入及主要税种增长率排序表

3.营业税和增值税比重较高

主要来自服务业的营业税从“五个城区”到“四个郊区”到“三县一市”总量呈现逐渐递减的特征,增速呈逐渐增加的特征;主要来自制造业的增值税从“五个城区”到“四个郊区”到“三县一市”总量和增速均呈现逐步减少的特征(见图1,图2)。

图1 主要税种收入构成

图2 主要税种收入增长情况

4.财源不平衡的矛盾依然突出,县乡财政依然困难

沈阳“三县一市”财政自给能力较低,平均只有40%多,郊区平均在70%,市区达到90%。说明县乡财政对转移支付依懒严重,财源不充分,发展程度有待提高。

5.政策变化频繁给财源建设工作带来了困难

由于税收政策、企业行政隶属关系、财政核算口径、核算方法导致数据可比性较差,不利于财源分析和预测。如2008年、2009年,随着多项新的税收政策的调整和实施对地区的税收产生了较大的影响。又如沈北新区设立,行政区域的变化对财源也产生了一定的影响。

二、沈阳市财源建设的有利条件与不利因素

1.沈阳市财源建设的有利条件(数据摘自沈阳市2008—2010年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统计公报)

(1)工业化程度高。沈阳规模以上工业企业5 199家,产值过100亿元的工业企业8家,过10亿元的企业97家,沈阳过千亿元的产业有机械制造业和农副产品加工业2个。沈阳是全国建立最早、规模最大、门类齐全、配套完整的重要制造业和原材料工业基地。2009年,《铁西装备制造业聚集区产业发展规划》获国家批准,铁西区入选新中国60大地标。沈阳加快推进铁西装备制造、东部汽车、航高基地三大聚集区建设,规模以上装备制造业增加值占全市比重达到48%。2010年,沈阳经济区批为国家新型工业化综合配套改革试验区,这些都将进一步带动沈阳工业快速发展。

(2)投资力度大。2009年,沈阳固定资产投资3 676亿元。近3年沈阳的投资规模迅速扩大,沈阳工业投资1 352.20亿元,沈阳工业投资占全部投资比重的36.8%,沈阳的北方重工新基地、沈化集团50万吨CPP等一批重大产业项目相继竣工投产。特高压输变电生产基地一期、沈化集团50万吨CPP、Q400飞机大部件、华晨宝马F18新产品、华晨金杯A级车工厂、欧直公司直升机、航空结构件基地等大型产业项目加快了投资进度,引进了日本精工、安川电机、油研工业等一批世界著名装备制造企业。

(3)核心竞争力强。2009年,沈阳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840亿元,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比重的19.3%,高新技术产业产值3 216.20亿元,占规模以上工业产值比重的42.3%,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万能铣床、新型喷气式飞机、四轮冷轧机、3 000千瓦水轮发电机都是曾经的“中国第一”,现在的沈重盾构机成为国内遂道工程“首选品牌”,沈阳机床厂跻身世界机床十强,沈鼓离心压缩机占国内85%以上的市场,新松机器人、东软CT打破世界500强垄断国内市场的局面。2009年,沈阳制造业拥有中国名牌19个。

(4)非公有制经济比重较高。沈北新区成为全国唯一的国际中小企业创业基地。2009年,沈阳非公经济增加值2 840.00亿元,非公经济增加值占GDP比重的65.2%,在规模以上工业中,沈阳非公经济增加值1 494.40亿元,非公经济增加值占全部工业增加值的比重的74.3%。2009年沈阳出台了《关于促进非公经济和中小企业加快发展的若干意见》,2010年又制定了《非公经济中长期发展规划》,并纳入沈阳市的“十二五”规划。沈阳每年安排5亿元作为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用于信用担保体系和服务体系建设,对注册资金在1亿元的企业补贴50万元,5亿元的企业补贴100万元,对境内上市企业一次性最高奖励300万元。

(5)县域经济发展快。沈阳的县域经济包括辽中县、法库县、康平县和新民市,2009年总人口205万人。县域经济生产总值1 743.10亿元,县域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占GDP比重达到62.7%,一般预算收入78.30亿元,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1 093.50亿元,全社会固定资产投资1 664.10亿元,社会消费品零售总额397.40亿元。

2.沈阳市财源建设的不利条件

(1)第二产业是沈阳经济的主导。根据2008年沈阳市统计公报显示,沈阳市地区生产总值为3 860.5亿元,其中第一产业增加值为1 837.5亿元,第二产业增加值为1 934.1亿元,第三产业增加值为1 742.7亿元。三次产业结构为4.8∶50.1∶45.1。从总体来看,制造业占沈阳市地区生产总值的50.1%,服务业占沈阳市地区生产总值的45.1%。制造业仍然是沈阳市的支柱型产业,服务业次之。沈阳市产业结构分布可视为二三一结构。在现代经济发展中,服务业的发展被视为该地区经济实力强弱的标志之一,并且据统计发达国家的服务业产值占国内总产值比重基本上都超过50%,产业布局呈现为三二一的结构[1]。与此可以看出,沈阳经济结构、产业结构尚有很大的调整空间。

(2)传统服务业比重过大,新兴高端服务业发展相对滞后。在沈阳服务业发展中,传统的服务业仍占主要地位。统计资料显示:2009年房地产业占第三产业总值的8.05%,零售业占第三产业总值的73.89%。而像金融、保险,信息传输及计算机软件这类新兴服务业的比重较小,仅为第三产业总值的9.93%和2.83%。

(3)县域经济发展相对缓慢。沈阳经济发展仍然是以市区工业发展为主要力量,县域经济发展还是相对缓慢。据统计,2008年全国百强县的县区平均地区生产总值为314.90亿元。沈阳市县域平均地区生产总值为217.7亿元,远远低于全国百强县的平均水平。另外,沈阳市县域经济主要以第二产业为主,服务业产值较低,服务经济与工业经济发展严重不平衡。

(4)区内贸易仍然是沈阳市经济发展的核心力量,对外经济合作发展较为缓慢。2008年,沈阳市对外贸易总额71.3亿美元,仅占地区总产值的1.8%,数据表明,沈阳市仍然是以内向型经济为主,对外经济合作仍然不是主体,发展较为缓慢。而同期的上海对外贸易总额为6 065.57亿美元,占地区生产总值的44.28%。

三、沈阳市财源建设的对策

1.继续加快装备制造业基地建设,给发展注入活力

装备制造业是沈阳地区的立足之本,必须以装备制造业为支柱,从而带动相关产业和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应采取扩大民间投资,利用政府投资补助、贷款贴息、税收优惠等政策鼓励民间投资向制造业转移[2]。储备投资项目,积极承接沿海产业转移,积极争取中央、省里的投资项目,做到开工一批、跟进一批、储备一批,保持投资的可持续发展。

2.加大政策扶持,大力发展民营经济

发展是财源建设的最好手段[3],应重点支持以下两个方面:一是大力发展民营制造业。重点投资建设或引进一批技术先进的制造业企业,主要应发展民用工业,改善投资环境承接沿海地区和国际产业的转移;二是加速发展现代服务业。发展交通、商贸、农产品加工、代理业及旅游业。

3.发挥财政杠杆作用,促进产业升级

沈阳属于以装备制造业为主的传统工业基地,产业相对落后。低效率、高消耗、高排放严重,需要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4],财政政策应与货币政策相互配合采取政府资助、补贴、贴息、税收返还、税收减免等多种手段,持续支持企业技术进步和产业升级。

4.加强税收征管,搞好税收环境建设

地方税收是政府发展经济的财源基础,税务执法机关应秉公执法,应收尽收,既不能收过头税,又不能有税不收。应为投资人创造一个公平竞争的环境,同时应提供高效优质的纳税服务,从而促进经济发展[5]。

5.大力支持县域经济发展,提高县域经济发展的整体水平

沿海地区的发展经验证明,没有县域经济的发展,地区发展的目标就无法实现。县域经济落后已成为沈阳进一步发展的短板,必须在财政政策的支持下,在政府扶持下,在城区的辐射和带动下实现县域经济的快速发展,形成后发优势。

[1]陈纪瑜,阳敏,张宇蕊.“省直管县”财政体制改革模式探讨:以湖南为例[J].财经理论与实践,2007(1):76.

[2]张敏.对我国财政转移支付制度的现实分析[J].云南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07(3):65.

[3]赵石磊.由控制向均等的倾斜:转移支付结构变动的路径分析[J].地方财政研究,2008(7):11.

[4]李万慧,刘夏阳,赵小蓉.中国究竟应当实行什么样的财政转移支付结构[J].地方财政研究,2009(2):39.

[5]张光.财政分权省际差异、原因和影响初探[J].公共行政评论,2009(1):139.

【责任编辑:张耀华】

Status,Problems and Solutions of Financi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 in Shenyang

LI Zhonghua
(College of Economics,Shenyang University,Shenyang 110041,China)

The current situation and existing problems of the financi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 in Shenyang City are described:the pressure of financial expenditure;the unreasonable constitution of revenue growth;and the high business tax and VAT.The favorable and unfavorable factors of the construction of the follow-up financial resources are analyzed,and specific measures are proposed to achieve economic and financial resources win-win situation.

Shenyang;financial resources construction;problem;solution

F 812.1

A

1008-3862(2012)04-0005-04

2011-11-29

李忠华(1965-),男,吉林九台人,沈阳大学教授

猜你喜欢
财源非税沈阳市
沈阳市盛京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第八小学
沈阳市浑南区创新第一小学
天山仙境、天赐财源
沈阳市新立堡桥设计
全国一般公共预算非税收入
谋划咬定五类项目 大力开发地方财源
一般公共预算非税收入
国家治理背景下非税收入法律规制的思考与展望
加强财源建设 夯实财政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