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术套路运动协调能力的表现及其培养

2012-09-26 11:49
武术研究 2012年7期
关键词:套路武术运动员

陈 静

(青岛市军事体育学校,山东 青岛 266033)

武术套路运动协调能力的表现及其培养

陈 静

(青岛市军事体育学校,山东 青岛 266033)

协调能力作为运动素质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运动能力起着关键作用,对于武术这种难美类运动项目,其作用尤为突出。文章主要研究武术套路运动协调能力的特殊表现,探明如何培养武术套路项目的专项协调能力,以促进运动能力的培养,提高专项水平与运动成绩。文章采用文献综述法、专家访谈法以及综合分析的方法,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武术套路运动的运动特点和本质特征,研究协调能力的外在表现。结果表明了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在运动中有其特殊表现形式,诸如:武术套路协调性与阴阳学说、整体观以及形神统一的运动特点之间的关系。针对这一现象,进一步得出了运动员阶段是发展协调能力的关键时期,并提出一系列培养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协调能力的方法。

武术套路 协调能力 特殊表现 培养

1 前言

1.1 文献综述

协调能力是指人在运动时,机体各器官系统,各运动环节配合一致完成动作的本领,它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在运动训练中起着重要的作用[1]。尤其是武术这种难美类的体育项目,在技术演练中协调性能调节好身体各肢节以及力量、柔韧、灵敏等身体素质,使其协同完成动作。以往的文献中,人们研究的结果显示:在武术套路运动实践中,协调性好的运动员往往完成技术动作准确、连贯、完整而富有韵律,协调性差的运动员则显得力挫劲滞,训练效果差。可见,协调能力的好坏,直接影响着运动员的竞技水平,所以对武术套路协调能力表现的理解以及培养在武术套路运动中占有相当重要的地位。

1.2 研究目的和研究意义

武术作为东方体育项目,具有其特殊性,武术的美感是具有东方特色的。但时至今日,传统武术由于受西方文化、竞技体育的冲击、影响,它的继承和发展、形式和状态都发生了有目共睹的变化,出现了现代武术,也就是竞技武术。但是无论时间如何推移,无论有多少文明的、后起的渗透、依附、派生,现代武术都不能完全脱离其传统的东西,即自身独特的内涵、文化,因此现代武术套路运动中的协调能力的培养也要体现它的独特性。协调性的培养,应该结合中国传统文化和武术套路运动的运动特点和本质特征等,以达到最佳训练效果,取得良好比赛成绩。通过研究将得到,青少年阶段是发展协调能力的关键时期,并提出一系列培养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协调能力的方法。

2 研究对象与研究方法

2.1 研究对象

武术套路运动协调能力的表现以及培养。

2.2 研究方法

文献资料法:根据研究的目的和内容,查阅相关20篇文献资料进行研究分析。

综合分析法:根据收集的有关资料进行综合分析。

专家调查法:通过对武术套路专业专家的咨询,了解相关信息。

3 讨论与分析

3.1 协调能力的定义与构成

协调能力是指人在运动时,机体各器官系统,各运动环节配合一致完成动作的本领,它是多种能力的综合表现,包括:一般运动协调能力与专项运动协调能力。(见图1)

图1 运动协调能力的构成

3.2 协调能力在武术套路运动实践中的表现特征

3.2.1 武术的本质特征在协调能力中的体现

武术产生、发展于中国,最早源于古代的狩猎和战争,所以武术的本质就是徒手或手持武器搏杀格斗的方法或技艺,是搏斗技术与经验的总结,而武术的本质特征就是攻防,即用徒手或器械的方式,用于搏杀格斗中的攻击与防守。这种攻防的属性是中国武术内容的一大特点,这个特点是武术的精髓。如果在动作的协调中缺乏了这一大特点,那么武术套路就失去了固有的光彩,所以在协调能力上应该把武术套路的攻防含义表露无疑。马明达先生提出:“今天的武术主要沿着古代民间武术体系发展而来的,他是以虚实为主的‘套子武艺’,不能否认今天的武术中仍然保存着某些格斗技艺练习形式,内容和理论,这是武术运动的一个显著特点,然而这部分内容,从整体上讲,就能用于古代军旅武术,也不能与古代武艺等量齐观”,我们必须承认的事实就是,武术套路形式的内容的确与古代军旅武术的真枪实干的军事技能不能同日而语,但是,也不能失去传统武术精妙的技法,变成纯力量、速度、耐力的对抗。现代武术套路运动中协调能力的表现虽不再是招招式式都有实用价值,“手手不走空,式式有真意”,但是每一个协调性的动作都应表现其动作的攻防含义,意思就是说要用意识的形式,较为含蓄的表达方式再现技击格斗。具体到协调能力在长拳的练习中就在动作或攻或守,或进或退的意向上,出拳快速,劲力十足,用力顺达,配合拧腰,顺肩,表现进攻的意识,但却只威武而不野蛮,同时还表现在眼神的变化上,即使是静止时的拳势,也都含有伺机待动的意向,随时准备进攻或者防守,给人一种虽静犹动之感,正所谓“势断劲不断,劲断意相连”。其次在武术套路拳术的运动中协调能力的体现还不能背离了积技击法则,就是四技合法,即踢、打、摔、拿,也就是说符合武术套路运动项目的特点。以前我们就进入过误区,曾出现武术动作体操化的倾向,一些照搬借用的体操、杂技和戏剧动作,未经消化、加工被编入套路,虽然这些动作做起来都十分的协调,但始终脱离了武术实际,没有套路“基因”——背离了自身的特点,被以“非武术动作”淘汰出套路。著名武术家蔡云龙老师也曾经说过“现代竞技武术是中国化的体操”。这句话告诉我们重点强调是“中国化的”,也就是说不管武术套路表现形式的本质特征,注定武术套路运动中协调能力的外在表现不能背离它的本质特征,注定武术套路运动中协调能力的外在表现不能背离了它的本质特征,如果背离了,就不能真实地再现不同动作的攻防意义,不能与体操相区别。

3.2.2 阴阳学说与整体学说观在武术套路协调能力中的体现

“阴阳学说是中国古典哲学辩证思想的主要理论之一,是人们把对立统一的规律上升到阴阳范畴,用阴阳的消长解释事物运动变化的原因”[2]。表现于武术上的的阴阳观点乃是阴阳范畴中的一些最朴素的概念,它主要吸收了对立统一的规律变化,形成了在多样化中求特殊统一“动静相生”、“刚柔相济”“内外合一”等特有的表现形式。反映到协调能力上就表现为动静、虚实、刚柔、进退、疾缓、高低、起落、俯仰、曲伸、开合等矛盾的相互对称,协调,表现出这些动作在空间上,时间是上的变化效果。比如说练武者在协调能力方面能充分的体现出来“刚柔相济”,就能生动直观地表现出武术特有的韵味,即“神韵”、“意韵”、“气韵”。整体观是中华民族最主要的思维方式,张岱年先生指出:“中国传统哲学的辩证思想,主要包含两点,一是整体观,或曰整体思维,而是对待观点,或曰对待思维。”在某种意义上,整体观已成为武术套路运动最更本的认识方法,因此在协调能力的表现中,就是要协调动作各部分之间的关系。协调动作各部委之间的关系一方面是指单个动作时间状态中的先后顺序,另一方面就是指单个动作之间的衔接。单个动作的协调充分展示在“三节相随”及“上下相随”之中。三节对于上肢而言,手是稍节,肘是中节,肩是根节。对于下肢而言,脚是梢节,膝是中节,胯是根节。运动中要发于根,便于中,达于梢,以冲拳威为例,力量是由肩到肘到拳面的连接方式进行的,照这样的运动方式运动,使动作看起来圆滑连贯,劲力顺达流畅,自然也就体现出了武术套路独特的协调能力。我们再来看看“上下相随”又是怎样体现协调的。比如说弓步冲拳为全身的运动,需要起根与脚,主宰于腰而达于手,由脚到腰到手总需完整一气,有一不连贯,则不协调。单个动作串联起来形成的一套路子,我们在评价习武者的协调能力是否好坏时,重点是看全套的演练,所以要整体的角度去处理动作与动作连接中的停顿,做到全套的演练气韵生动,气势连贯,一气呵成。

3.2.3 形神统一在武术协调能力中的表现

武术套路规定手、眼、身法、步、精神、气、功为它的八法,那么武术协调能力的外在表现就要求既讲究动作的形态规范,又要求精、气、力、神的传意,实质就是讲“形神统一”,这是中国武术套路的又一特色。首先然我们比较一下形式形似的自由体操和武术套路两个项目,自由体操协调能力的外在表现出惊人的柔韧,强大的爆发力,极高的腾空,优美的转体,可是这种就通过肢体的协调给人的感觉只不过是像浮云一般,好像是缺乏“神”的运动,犹如一个躯壳的运动,看不到其思想和感情!而武术套路的协调能力的外在表现则体现出气不绝、韵不断、味无穷的美感魅力,达到了“形”与“神”的高度统一,也就是人心身内外的统一,心身内外的和谐。“形”是指动作的姿势、方法、劲力和节奏,即武术套路运动中人的整体部位的形态和形象,它可以是一个完美的静止状态,也可以是动作过程中的整体运动,同时还包括腾空瞬间的走型,动作与动作的组合形态和整体动作结构形态,是外在的、具体的运动形式。在协调能力上着重突出顺:身顺手,脚顺膝,胯顺腰,指顺手,手顺肘,上下相随,不逆不亢,只有做到了顺,才能表现协调。“神”是指武术意识,是内在的、心理的、精神的内容。它的外在表现最具有表性的就是眼神,因为眼是动作传神的“窗口”。武术套路在协调能力上不仅要求形体连接紧密,动静分明,快慢相间,表现出高、难、新、美的艺术倾向,同时更要求意识和动作表现高度的协调一致,体现精、气、神的文化蕴涵。如果有神韵而无形动则神成武本之木,如果有形似而为神韵,则华而不实,所以两者应相互的协调,主要体现在外架式招式与内在的精神、意识的相从相随,神随形转,形随意动,具体表现就是手眼相随,手到眼到,动静如一,做到形神兼备,内外合一,通过手眼身法步的协调配合,反映属武术套路的技击、意向、运动节奏、劲力势态和风骨神韵。所以我们不难看出在武术套路运动中,既重视外练又重视内练。这两者的协调在武术套路运动中,被高度重视,是武术套路的动作要领中特别强调提出的,是高度协调的直观评价。武术套路运动中良好的协调能力是紧密依靠传神达意而完成质的飞跃。

3.3 武术套路运动员协调能力的培养

武术套路运动不仅属于难美性项目,同时也属于固定组合多元性的项目,运动时要求运动员身体的每一块肌肉都要协调的参与工作,对力量、速度、柔韧和耐力有综合要求,要求运动员要具有优美的形态,要表现出动作协调、灵巧,具体做到徒手形体上、下肢与躯体的协调、身体与器械的协调、内与外的协调、形与神的协调、集体项目的集体协调等。因而针对武术套路协调能力的表现特点,科学的培养运动员的协调能力越来越受到人们的重视。在培养的过程中除了必须遵循的教学原则外,还应该密切联系该项目的特点,有针对性地进行练习。

3.3.1 抓住发展协调能力的关键期,有目的的培养协调能力

在协调能力的培养和发展中,7-14岁是发展协调能力最有力的时期,其中6-9岁是发展一般能力的最有利时期,9-14则是发展专门协调能力的最有力时期。一般在13-14岁时(个别15岁),协调能力达到高峰。在7-11岁是协调能力发展的敏感期,11-13.6岁是协调能力发展的关键期。(见图2)“‘敏感期’是遗传因素占优势,适应环境刺激为条件的,是促进协调能力个要素间的‘量’的适应为主的,也就是基础的、简单的条件反射的储备,是要进一步提高协调能力的基础。而‘关键期’是以后天教育为特征的,是以身体发育为条件的,是以建立各要素间的联系为主的[3]。那么在运动员协调能力发展的‘敏感期’主要的任务就是发展一般运动能力,一般协调能力,把武术套路的基本功,基本动作不断强化,使之做标准,做协调。而在运动员协调能力发展的‘关键期’主要任务就应该改为发展专项运动素质,专项协调能力,重视培养运动员在组合,整套演练中整体协调,逐步提高技术水平。

图2 提高协调能力的关键阶段

3.3.2 通过加强运动素质的训练,培养运动员的协调能力

“人们通常把人体肌肉活动的基本能力,如力量、速度、灵敏、耐力和柔韧称之为运动素质,也就是身体素质。通过身体素质的练习,就可以改造肌肉结构,改变肌肉成分和肌肉各种本体感觉的能力,从而提高肌肉的协调能力”[4]。所以在我们的训练计划中,始终把提高云贵动员的身体素质作为一下项常年训练的首要任务,不论哪个训练期,至少每周有1-2次以发展素质为主的训练课,具体方法尽可能的考虑与武术专项相结合。比如武术套路运动中常出现起伏、蹿蹦跳跃及静止的平衡,要求武术套路运动员要有良好的控制平衡的能力。所以在进行身体素质练习时,就要求结合这一特点,又针对性的采用条件变化的动作,象前后左右单、双脚跳,来提高运动员的平衡能力,从而培养协调能力。又如在发展耐力的时候,可以采用超套路,单个组合限时反复练习的方式。同时在培养运动员协调能力的时候应该注意建立基础的、简单的条件反射数量,并且可以在其他的运动项目中去寻找,去建立这种反射,像与武术套路运动相关的运动项目(比如说体操、舞蹈、健美操等)来培养运动员多种运动的能力。这样做的效果是不会让运动员在协调能力的培养过程中觉得单调乏味,同时又能达到为掌握复杂动作的协调能力而创造出了条件。

3.3.3 通过基本功、基本动作贯彻训练始终的学习,培养协调能力

武术套路运动对协调能力的提高是永无止境的,但协调能力的提高是以扎实的基本功、基本动作为基础的。“武术套路运动的基本功包括肩功、腿功、腰功以及桩功:基本动作包括手型、步型、手法、步法、腿法、平衡和跳跃等。在进行协调能力的培养时,首先就应该严肃认真地对待这些基本功及基本动作,要扎实基本功,弄清动作规格及运动方法”[5]。比如冲拳的发力,每一拳、每一眼都应当先柔后刚,刚而不僵、柔而不松、用力顺达、刚柔相济,爆发出寸劲。寸劲练得好有气势逼人,协调一致的效果,如果寸劲发不好,给人以僵滞、呆板或软棉无力之怒。武术套路运动员只有把最简单、最基础、最具有代表性的武术套路动作做标准、协调了,才能把这些简单的动作串成组合,再把组合串成高水平的完整套路。但这工夫不是一天两天就能练出来的,俗话说“拳打千遍,其理自现”,在不违背生理原则的条件下,要逐渐加大运动技能的储备才能练成真功夫。

3.3.4 采用在不习惯性配合下,完成习惯性的动作的方法,培养协调能力

在进行的老八卦掌教学中,任课老师在教了单边的动作后,会刻意地要求学生自己琢磨、体会另一边的动作及动作路线,目的就是培养学生的协调能力,也就是要在不习惯性配合下,完成习惯性的动作。具体方法有:第一,变化不同方向完成动作。对已完成了的简单动作采用正反方向均进行训练的方法。如在学习了八卦掌中的背伸掌向右行进的动作后试着做向左行进的动作,然后左右进行交叉的训练。第二,变换不同速度、节奏和频率作组合动作。第三,同一动作多种做法和改变姿势来做。如云枪可以平云,立云,斜着云。不同的姿势也可在空中摆造型等。第四,不断更换不同的动作组合方法来进行练习。如单拍脚可以接弓步顶肘定势,也可以借仆步抡拍。第五,让运动员多做一些不同重量器械基本技法练习,对改进专项技术,发展专项力量和专项协调能力有着非常好的效果。当然我们也不能忘了传统的训练方法,比如站桩式,摆造型这些静力性的练习,它可以完善本体感觉,最终达到培养协调能力的目的。

3.3.5 运动员协调能力的培养应注意“先形后神”

这里所说的“先形后神”实质就是“先易后难”,“形”我们前面已经讲过是指武术的外观形状,也就是“架势”,是外练的范畴,在学习上较直观,也就较容易。武术讲究形体规范,入门以练形“盘架子”为主。只有动作架势准确,才能充实内涵。而“神”是一个非常抽象的概念,外在体现最明显的就属眼神。从武术的角度讲,“看”和“见”这两种眼法比较适用,眼神可把武术动作中“攻”与“守”的内涵表现出来。但是在这两者的训练中,我们首先是练“形”,教练员通过形象生动的讲解,正确的示范,选用图片、录像等,暂时使运动员建立一种正确的武术感知映像,然后再折基础之上来对“神”进行练习,眼法的训练必须密切配合有关武术基本功进行训练,采用由简到繁的训练方法。例:简单的动作。象“并步直立左右双摆掌”强调眼随手动,手眼配合。复杂一些动作象“并步直立穿掌”接“提膝亮掌”,眼先看右手,再看左手,再看右手,随右手抖腕的同时向左转头,注视左右多次重复练习。

3.3.6 通过心理、智力的培养,进一步完善协调能力

发展运动素质是提高协调能力的基础,而运动员各方面的协调能力只有在其心理能力的参与下,才能得到充分的体现,针对这一点,“教练员在培养运动员外在形体动作的协调时,不要忘了对他们进行思想政治,人生观的教育,只有让运动员有了良好的心绪强烈的求知欲望,才能使他们注意力集中,体会协调的具体内涵”[6]。指导运动员进行武术理论指导的学习,也是为了让运动员能更深的理解协调,并把它充分表现出来。这种理论指导包括了两个方面的内容,一个是技术理论的指导,另一个是与武术相关知识的理论指导,如中国传统文化,武术传统理论的思想等;前一个是让运动员能充分理解专项技术要求,在协调能力上体现出动作要领以及肢体肌肉用力的工作方法,后者是要让武术套路运动员的协调能力在任何条件下都表现出它的特殊性。

4 结论与建议

4.1 结论

(1)武术套路运动协调能力的表现,说明协调能力的培养,在武术套路运动中的重要性和必然性。

(2)目前人们对协调能力的理解还不统一,但是协调能力的缺乏必定会造成教学进程及运动员自身技术水平提高的滞后。

(3)正确理解武术套路协调能力的外在表现,在武术套路训练过程中,把握武术套路运动的本质特征和对立统一关系,以培养协调能力为突破口,重视内外双修,重视攻防,重视动作之间的普遍联系以及认识规律与技能之间的促进作用,寻求由此产生的教学过程的优化组织与框架结构。

(4)发展武术运动,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协调和技术水平,以适应当前竞技水平要求,跟上教学改革的步伐,达到提高武术套路训练质量的目的。

4.2 建议

(1)提高武术套路运动队的协调能力,就要深化运动员以及教师、教练员对协调能力重要作用的认识。

(2)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协调能力,应着眼于一般协调能力与专项协调能力两方面,使其同步提升。

(3)提高武术套路运动员专项协调能力,还应该增强运动员和教练员的中国传统文化底蕴,提升民族传统文化素养。

[1]张庆芳,韩志芳.论少年儿童协调能力的培养与训练[J].河北体育学院学报,1999(10):15-17.

[2]周 桂.中国传统哲学思维方式概论[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2004:16-17.

[3]候玉露,欧小健.关于运动协调能力若干问题的思考[J].山东体育学院学报,1996(1):28-29.

[4]李景莉.运动员协调能力的竞技价值之探讨[J].中国体育科技,2003(12):25-26.

[5]王锦华.怎样培养少年儿童运动员的协调能力[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1994(1):8-9.

[6]苏抗逆,任 钊.浅谈协调能力培养与体操教学的优化组织西安体育学院学报,2000(3):14-16.

On the Performance and Training of the Coordination Ability of Wushu Routine Movement

Chen Jing
(Millitary Sports School of Qingdao,Qingdao Shandong 266033,China)

Coordinate ability as the important component of movement quality,generates a key impact on movement ability.As to such difficult and beautiful kind of sports events of--Wushu,its function is particularly outstanding.The study on the special behavior of coordinating ability of Wushu routine movement,on how to train Wushu's routine verified project coordination ability,is order to promote the cultivation of movement ability,improve the special level and sport achievement.With the mehtods of literatur,expert interview and comprehensive analysis,combining sport characteristics and essential characteristics of sports,the paper studies the outside performance.The study shows that Wushu routine athletes have speical performing ways of their coordinate ability,such as:the ralations aomong Wushu routine harmony and Yin-Yang theory,integratation view and shape unified with spirits characteristics.For the phenomenon,the study suggests that the period of being an athlete is the key stage to produce teenagers coordinate ability,puts forward a series of methods for training athlete's special coordinate ability of Wushu routines.

Wushu routines coordinated ability special performance training

G85

A

1004—5643(2012)07—0050—04

陈 静(1982~),女,初级教练。研究方向:武术套路研究。

猜你喜欢
套路武术运动员
中华武术
我国优秀运动员商业价值的开发
Airbnb上的套路
拒绝套路,认真搞笑
眼下有套路
武术
最会挣钱的女运动员
运动员
如何让学生掌握好武术中的寸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