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门之叹

2012-09-22 09:54陈四益
领导文萃 2012年2期
关键词:殷浩北门小吏

陈四益

“北门之叹”是说当官的哭穷,典出《诗经》,不妨抄引两节。

诗曰:“出自北门,忧心殷殷。终窭且贫,莫知我艰。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王事适我,政事一埤益我。我入自外,室人交遍谪我。已焉哉!天实为之,谓之何哉!”为了好懂,试译为白话:

来到北门边/心里直发寒/至今还是穷光蛋/谁知我艰难/算了吧/害苦了我的是老天/说它为哪般!

王事推给我/政事一总交我办/回到自己穷窝里/全都把我怨/结了罢/害苦了我的是老天/说它为哪般!

忙着办实事的官员,没时间捞钱,靠那点工资,怎会不被家人埋怨。瞧人家,整日东游西逛的,今天这儿视察,明天那儿指示,镜头也上了,风头也出了。面子也撑了,礼也足了,关系也拉够了,交易也暗签了,还落得个勤政爱民的名声。长此下去,怎不让那些守本分的官员眼红。

当官干什么?当代中国人的回答,大体是一样的:为人民服务。也有人说“为官一任,造福一方”,大概不会有人公开说“当官是为了混上好日子”的。错不错?当然不错。老百姓寄希望于当官的,大体如此。但是,这样说了,是不是真的都这样想呢?是不是都这样做了呢?未必。从已经揭露的腐败分子来看,他们至少是口是心非的。从已经查办的跑官、买官、卖官者来看,他们也至少是口是心非的。那些靠花钱、送礼、鞍前马后效犬马之劳来换个官儿当的,要说他是存心替人民办事,谁信!听说报考公务员的几千人中才能录取一个,真令人觉得公务员素质提高有望。但考试,无论如何严格,毕竟只是口头上说的和纸面上写的,并不就真是心里想的,何况还有各种方法可以从中上下其手。所以,素质是否真能提高,还得看此后政风如何,现在高兴还为时过早。倒是这么起劲往公务员队里扎,好像那是很肥的差事似的,总有点让人不放心。

《世说新语》里有这样一则故事:

李弘度常叹不被遇。殷扬州知其家贫,问:“君能屈志百里不?”李答曰:“《北门》之叹,久已上闻。穷猿奔林,岂暇择木?”遂授剡县。

古人到底没有今人精明。他们虽然也唱高调,什么致君尧舜啊,拯民水火啊,解民倒悬啊,但是当官能挣钱、能养家,倒也并不忌讳。

李弘度,名叫李充,在图书分类编目上有所贡献。丞相王导让他当了丞相椽,是一个小吏,收入不多。他大概是个书呆子,不会利用自己的地位。要是今天的某些人,不要说真的在大人物手下做事,就是冒充在大人物手下做事的,也往往能一搂一大把。既然不会捞钱,就不免有“北门之叹”,怨天尤人起来。扬州刺史殷浩(据《晋书》,不是殷浩,而是征北将军褚裒)知道他穷,问他肯不肯当个县令,管个百里方圆的地盘?李弘度倒也老实,回答说:“都穷成这副德性了,还有什么可挑挑拣拣的?”(就像途穷的猿猴奔进一处林子,哪里还有时间挑拣爬到什么树上去)在中央机关当个清苦的小吏,当然没有去当个有实权的县太爷来得滋润。何况在晋代,当一任地方官,光是上任、离任的迎送钱,就足以致富。于是,李充高高兴兴去剡县当官去了。

殷浩给他个县令是为了济穷,他愿意當那个官是为了解穷。那么,他到任之后会做些什么呢?他会清贫守廉为百姓鞠躬尽瘁吗?他会满足于那“五斗米”的俸禄吗?他会抓紧机会为自己捞钱吗?天知道!

官员说,穷,不足以养廉,这是不错的。但官职不应成为捞钱的处所,这大概也是今人的共识。现在的官员工资并不算太高,但额外的好处实在无法弄清,所以当公务员成了多数人向往的职业。这样的存在,自然影响于官员的意识。在有些地方,有些部门,一些年龄未到退休而升官无望的官员,还往往被安排到什么国企去补一任肥缺,官位上的“损失”,从财路上“补回”,看来似乎是一种安慰,但在官吏的委派和任用上如果以“补肥”为动机,要指望有清明的吏治便难矣哉。(摘自《文汇报》)

猜你喜欢
殷浩北门小吏
和自己周旋
海南省北门江中下游流域面积高程积分的应用
霜降(新韵)
“我与我比,我第一”
水滴石穿
水滴石穿
永远的老北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