陈国顺 冯光彧 年聚盆
(甘肃农业大学动物科学技术学院,甘肃兰州 730070)
早期断奶仔猪的消化系统和免疫器官处于发育阶段,胃肠道中胃酸和消化酶类分泌不足并受到断奶后的强烈影响,因此仔猪断奶后往往导致食欲减退、消化不良、饲料转化率低、抗病力差、腹泻和生长缓慢等所谓的“仔猪早期断奶综合症”[1]。引起仔猪断奶后生长停滞的原因很多,仔猪消化系统中的酶活力下降是重要的原因之一。Lindemann等[2]、Owsley等[3]发现,0~4周龄期间,仔猪胃、胰腺和小肠中淀粉酶、蛋白酶和脂肪酶等消化酶的活性成倍增长。中草药作为饲料添加剂使用,在我国己有数千年的历史,是我国特有的中医药理论与实践的产物,中草药中的免疫活性物质能增强机体免疫机能、提高动物抗应激、抗疾病能力、改善动物生产性能,且具有低(无)残留、低(无)耐药性等优点,是近年来国际动物营养学研究的一大热点[4]。因此,通过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调控断奶仔猪胃肠道消化酶活性来促进仔猪对营养物质的消化吸收具有重要意义。
1.1 试验时间与试验地点
饲喂试验于2010年3月~6月在甘肃白银黄河养殖有限公司完成。
1.2 试验日粮配方
基础日粮(颗粒饲料)配方及营养水平见表1。
表1 基础日粮配方和营养水平
1.3 试验动物与试验材料
选用21日龄断奶,出生时间相差在24 h之内、胎次和遗传基础接近、健康状况良好、体重(6.25±0.85)kg、公母各半的杜×大×长仔猪为试验动物。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由山楂、当归、丹参、马齿苋、黄芪和地榆等11味中草药组成,中药材均购于兰州新黄河药材市场。中草药饲料添加剂的制备是将上述药材除杂、烘干(山楂水分≤6.0%,其他药材水分含量≤10.0%),按研究组方比例混合均匀,并经超微粉碎法加工(粉碎粒度在200~300目)后,配制于配合饲料中。
1.4 试验设计
将试验仔猪随机分为3组,每组3个重复,每个重复6头。试验设3个日粮处理组,对照组为以玉米-豆粕-乳清粉型为主的基础日粮,试验1组为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3%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试验2组为在基础日粮中添加0.4%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
1.5 饲养管理
试验前1周对猪舍进行全面的清洗、消毒。采用全进全出的管理模式,封闭式圈舍,密闭猪舍漏缝地板,网上平养,圈舍通风良好,自由采食及饮水。环境、温度控制及免疫程序均按猪场常规进行。
1.6 测定指标与方法
1.6.1 生产性能指标
平均日增重、平均日采食量、料肉比和腹泻率。平均日增重:在仔猪断奶后第7 d和第14 d的04:30采用手电筒照射单个提起仔猪,空腹称重。平均日采食量:每天记录每栏每头的喂料量和剩料量,称重,计算ADFI。料肉比:平均日采食量/平均日增重。腹泻率:在试验期观察仔猪的粪便。仔猪腹泻的标准是粪便不成形,且在肛门处可见明显的干粪或稀粪黏附。腹泻率(%)=试验期腹泻仔猪头次/(试验仔猪头数×试验天数)×100。
1.6.2 血清及肠道消化酶活性指标
测定血清蛋白质含量、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和总蛋白酶活性[6]:断奶后第7 d和第14 d早上,每个重复组屠宰1头仔猪,先前腔静脉收集血液,再迅速打开腹腔,结扎贲门、幽门、各肠段分界处以及回盲瓣处,在无菌条件下收集胃、十二指肠、空肠前段、空肠后段和回肠内容物,置液氮保存。实验室分析时,取样品于4℃下解冻,1 500 r/min离心15 min,取上清液待测。采用南京建成生化工程研究所试剂测定血清蛋白质含量、淀粉酶和脂肪酶活性。采用福林-酚法测定总蛋白酶活性。
1.7 数据统计分析
试验数据以Excel 2007整理记录,以“平均数±标准差”表示,用SPSS1310中ANOVA模块进行单因子方差分析和Duncanp`s多重比较。
2.1 日粮中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见表2)
表2 日粮中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的影响
由表2可知,仔猪断奶后第1周,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2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6.16%(P<0.05)和 5.82%(P<0.05),料肉比分别降低了 3.02%(P>0.05) 和 3.52%(P>0.05),腹泻率降低了 7.30%(P<0.05)和 7.30%(P<0.05),仔猪断奶后第 2 周,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试验2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0.45%(P>0.05)和 2.73%(P<0.05),料肉比分别降低了 0(P>0.05)和 1.80%(P>0.05),腹泻率分别降低了 36.0%(P<0.05)和 57.3%(P<0.05)。从仔猪断奶后全期 1~14 d来看,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试验2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 1.52%(P>0.05)和 3.31%(P>0.05)、料肉比分别降低了 0.58%(P>0.05)和 1.73%(P>0.05)、腹泻率降低了 19.90%(P<0.05)和 29.24%(P<0.05)。断奶后1~14 d,与对照组比较,试验1、2组的仔猪腹泻率显著降低,说明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能够改善仔猪肠道内环境,降低仔猪腹泻率。
2.2 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血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见表3)
表3 日粮中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血清蛋白质含量的影响(g/l)
由表3可知,断奶后第7 d和第14 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血清蛋白质含量差异均不显著(P>0.05)。
2.3 日粮中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肠道总蛋白酶活性的影响(见表4)
表4 日粮中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肠道总蛋白酶活性的影响(U/g)
由表4可知,仔猪断奶后第7 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十二指肠总蛋白酶活性分别降低了2.91%和3.29%,差异均不显著(P>0.05);仔猪断奶后第14 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十二指肠总蛋白酶活性下降了1.28%和0.55%,差异不显著(P>0.05)。仔猪断奶后第7、14 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2组的空肠前段总蛋白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50%、3.04%和5.42%、7.12%,差异均不显著(P>0.05)。仔猪断奶后第7 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空肠后段总蛋白酶活性分别提高了8.71%和11.86%,差异均显著(P<0.05);仔猪断奶后第14 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空肠后段总蛋白酶活性分别提高了5.10%和3.96%,差异均不显著(P>0.05)。仔猪断奶后第7、14 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回肠总蛋白酶活性分别提高了2.69%、0.52%和3.33%、5.16%、差异均不显著(P>0.05)。从整体数据来看,仔猪断奶后前2周,添加0.3%、0.4%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前段和回肠后段总蛋白酶活性没有影响,但能够显著提高断奶后第1周的空肠后段总蛋白酶活性。
2.4 日粮中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肠道淀粉酶活性的影响(见表5)
由表5可知,仔猪断奶后第14 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十二指肠总蛋白酶活性分别提高了4.58%和4.13%,差异均不显著(P>0.05)。仔猪断奶后第7 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空肠前段淀粉酶活性分别提高了3.70%和3.40%,差异均不显著(P>0.05);仔猪断奶后第7 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空肠后段淀粉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0.29%(P<0.05)和12.62%(P<0.05),差异显著;仔猪断奶后第7 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回肠淀粉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0.06%和10.71%,差异均显著(P<0.05)。
表5 日粮中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肠道淀粉酶活性的影响(U/g)
2.5 日粮中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肠道脂肪酶活性的影响(见表6)
表6 日粮中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肠道脂肪酶活性的影响(U/ml)
仔猪断奶后第7 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十二指肠脂肪酶活性分别提高了4.13%和降低了0.52%,差异均不显著(P>0.05)。仔猪断奶后第7 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空肠前段脂肪酶活性分别提高了0.28%和降低了5.70%,差异均不显著(P>0.05)。仔猪断奶后第7 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空肠后段脂肪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7.21%和19.55%,差异均显著(P<0.05)。仔猪断奶后第14 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空肠后段脂肪酶活性分别提高了4.72%(P>0.05)和11.41%(P<0.05)。仔猪断奶后第14 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回肠脂肪酶活性分别提高了6.95%(P>0.05)和13.80%(P<0.05)。从整体数据来看,仔猪断奶后前2周,添加0.3%、0.4%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仔猪十二指肠、空肠前段脂肪酶活性没有影响,但能够显著提高空肠后段脂肪酶活性。
3.1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与断奶仔猪生产性能
张世昌等[5]以三颗针、黄芪和山楂3种中药的粗提物饲喂28日龄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结果显示:与对照组相比,试验组对仔猪末重和平均日增重无显著影响,但均有提高的趋势,0.25%中草药添加组的仔猪生长性能最好,显著降低仔猪的料肉比和腹泻率(P<0.05)。本试验中,从仔猪断奶后全期来看,试验1组、试验2组相比对照组平均日增重分别提高了1.52%(P>0.05)和3.31%(P>0.05)、料肉比分别降低了0.58%(P>0.05)和1.73%(P>0.05)、腹泻率降低了19.90%(P<0.05)和29.24%(P<0.05)。由试验数据来看,中草药饲料添加剂能够改善断奶仔猪的生产性能,尤其在控制仔猪腹泻率方面效果尤其明显。
3.2 中草药饲料添加剂与消化能力
殷超等采用0.5%复方中药制剂饲喂4日龄“杜长大”三元杂交仔猪,发现仔猪十二指肠淀粉酶、脂肪酶和胰蛋白酶活性分别升高14.23%、36.87%和40.85%,说明复方中药制剂能显著提高仔猪的生长性能、免疫机能和消化酶活性,有效促进仔猪生长[6]。李健等以“杜长大”仔猪为对象,研究了复方中药制剂对仔猪生长性能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7]。结果表明复方中药制剂显著提高仔猪采食量、消化率、平均日增重,显著降低料重比和腹泻率,有效促进仔猪生长,对仔猪消化酶活性具有明显影响。本试验结果显示,仔猪断奶后第7 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空肠后段总蛋白酶活性分别提高了8.71%(P<0.05)和11.86%(P<0.05);仔猪断奶后第7 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空肠后段淀粉酶活性分别提高了 10.29%(P<0.05)和 12.62%(P<0.05);仔猪断奶后第7 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回肠淀粉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0.06%(P<0.05)和10.71%(P<0.05);仔猪断奶后第7 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空肠后段脂肪酶活性分别提高了17.21%(P<0.05)和 19.55%(P<0.05);仔猪断奶后第 14 d,与对照组相比,试验1组和试验2组的空肠后段脂肪酶活性分别提高了4.72%(P>0.05)和 11.41%(P<0.05)。说明不同添加水平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断奶仔猪后段肠道酶活性有不同程度的影响,试验结果显示添加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对于空肠和回肠的消化酶活性具有一定的提高。
4.1 本试验证明,仔猪断奶后第1周在日粮中添加0.3%、0.4%的中草药饲料添加剂可提高断奶仔猪日增重、降低料肉比,显著降低断奶后仔猪腹泻率。
4.2 仔猪断奶后前2周,添加0.3%、0.4%中草药饲料添加剂显著提高仔猪断奶后第7 d空肠后段总蛋白酶活性、空肠后段淀粉酶活性和空肠后段脂肪酶活性;显著提高仔猪断奶后第14 d空肠后段脂肪酶活性;且整体来看0.4%的添加效果优于0.3%的添加水平所体现的效果。
[1]钟翔,张莉莉,梁国旗,等.豆油和油脂粉对断奶仔猪生产性能的影响[J].饲料研究,2007(5):4-7.
[2]Lindemann M D,Cornelius S G,Kandelgy E I.Effect of age,weaning and diet on digestive enzyme level in the piglet[J].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1986(62):1298-1307.
[3]Owsley W F,Orr D E,Tribble L R.Effect of age and diet on the development of the pancreas and the synthesis and secretion of pancreatic enzymes in the young pig[J].Journal of Animal Science,1986,63:497-504.
[4]冯秉福,赵新全.中草药添加剂在动物生产中的应用[J].中国畜牧兽医,2008,35(3):88-90.
[5]张世昌,王志祥.复方中草药添加剂对断奶仔猪生长性能、抗氧化和免疫器官指数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10,42(10):56-59.
[6]殷超,陈亮,王勇等.复方中药制剂对仔猪免疫机能及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畜牧与兽医,2010,42(11):56-59.
[7]李健,李福宝,吴金节,等.复方中药制剂对仔猪生长性能及肠道消化酶活性的影响[J].安徽农业科学,2007,35(4):1047-104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