乌鲁木齐市断层附近地应力特征与断层活动性

2012-09-22 01:54谢富仁王海忠董云开俞建军
地球物理学报 2012年11期
关键词:乌鲁木齐市应力场剪应力

李 宏,谢富仁,王海忠,董云开,俞建军

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地壳动力学重点实验室),北京 100085

1 引 言

中国大陆位于欧亚板块,其地壳的各种构造变化来自于印度洋板块、太平洋板块(包括菲律宾板块)的推动以及青藏高原物质的重力驱动等力源.由于大陆地壳复杂的构造格局、地壳固体介质的不均一性,这些驱动作用传递引起的地壳应力场的分布是不均匀的.地球表面变形和地壳内部的构造运动及其产生的各种地质灾害都与地壳应力作用密切相关.地壳应力状态的变化是导致断裂、褶皱乃至发生地震的最直接动因.探索地壳应力状态及其作用规律是人类认识地球内部物理过程和研究断层活动性的重要科学命题.

地应力的大小和方向随时间的和空间位置的不同而变化,构成地应力场.按照地应力场的形成和活动年代划分为古构造应力场和现代构造应力场,存在于当前地壳内的地应力场,叫做现代构造应力场;古构造应力场(也叫做地质历史时期构造应力场)是指相对较老地质时期的构造应力场,可按其具体地质时期进一步详细划分,诸如燕山期构造应力场等.应力场的研究不能完全依靠理论分析,因为应力场具有时、空变化的特征.现代构造应力场是经历了各个地质时期的动力作用和构造运动的结果,而各地质时期岩石介质的本构关系是不清楚的,完全的理论描述几乎是不可能的.因而现代构造应力场的研究必须依赖地应力的实测资料[1].

乌鲁木齐是新疆的政治、经济、文化中心.乌鲁木齐及附近地区地壳活动较为强烈,地震活动也较频繁,1906年曾在距离乌鲁木齐以西180多公里的玛纳斯地区发生过7.7级大地震,1934年在乌鲁木齐市北发生过6.0级地震,1965年在乌鲁木齐市东北方向发生过6.6级地震,近年来乌鲁木齐市区周围发生过多次中等地震.因此,现今地壳应力状态的测量研究,对大陆动力学、地震学和防震减灾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水压致裂技术,起源于美国肯萨斯修果顿天然气田,它是石油和天然气开采的重要的增产措施.哈伯特和威利斯发表了水压致裂产生的张破裂与周围应力关系的理论研究成果[2],经过几十年理论和实验研究,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成了目前测量地壳深部应力有效而实用的方法.

为了查明乌鲁木齐目标区西山—碗窑沟断裂和雅玛里克断裂地应力分布特征,在目标区20km×20km的范围内布置12个基岩应力钻孔,共布置了2条观测剖面,第一剖面是沿西山—碗窑沟断裂走向布置了HFZK7—HFZK12和HFZK2共7个钻孔构成走向剖面,第二剖面在垂直西山—碗窑沟断裂和雅玛里克断裂走向布置HFZK1—HFZK6共6个钻孔构成垂直剖面.目标区测试钻孔周边地形起伏不大,对测量结果不构成影响.钻孔布置图见图1.采用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技术进行了基岩原地应力测量,得到了地表浅部构造应力的大小、方向和分布特征.根据实测的地应力资料,用库仑摩擦滑动准则分析研究了断裂带的活动性.

2 乌鲁木齐区域地质和目标活动构造

乌鲁木齐市区位于乌鲁木齐山前坳陷东南部,博格达复背斜的东部(NE向),西部为NWW向的北天山复向斜,乌鲁木齐市区处于几个不同方向构造的交汇部位,构造情况较为复杂.市区内共有活动断裂13条,其中3条主要活动断裂作为本研究的目标断层[3]:

(1)碗窑沟断裂发育在七道湾背斜的北翼,始于鲤鱼山南侧,延至阜康水磨沟,走向NE,长50余公里,向北陡倾,倾角60°~80°左右,为逆冲断裂.断裂两侧第四系厚度在鲤鱼山—红光山落差达20m.七道湾—芦草沟的落差达130m左右.地下水沿断裂一线形成上升泉.在碱沟煤矿,破碎带宽约30m,侏罗系煤层向南逆冲到上更新统黄土和砾石层上,黄土层受挤压变动片理化较明显,断裂为晚更新世晚期的活动断裂.应力测量钻孔HFZK1位于碗窑沟断裂东段上盘0.7km处,HFZK2和HFZK3位于碗窑沟断裂东段的下盘0.3km和1.0km处,测量钻孔未穿过断层.

(2)西山断裂西起硫磺沟,在耐火材料厂分为两支,北支延伸至鲤鱼山南;南支向东与雅玛里克断裂相交,全长36km,走向近EW,断面N倾,倾角44°~57°,具逆冲性质.往东可能和碗窑沟断裂相通.在四道岔探槽中,上部切割了全新世堆积物,垂直错距为1.34m,倾向水平错距为0.78m,断裂为晚更新世晚期的活动断裂.应力测量钻孔HFZK7—HFZK12都位于西山断裂带附近.

(3)雅玛里克断裂西起雅玛里克山西侧,东至白杨南沟上游涝坝沟,长约200km,走向NE,倾向SE,倾角60°~80°,为逆冲性质.断裂两侧地貌差异很大,断裂地貌清晰,沿断裂有线状排列的泉水及温泉出露,水磨沟温泉处在该断裂带上.七纺医院开挖地基时揭露出断层南盘侏罗系逆冲在晚更新世含砾黄土状亚砂土之上,形成0.8~1.0m的垂直断距,认为断裂为晚更新世活动断裂.应力测量钻孔HFZK4位于雅玛里克断裂东段的北侧1.6km处,HFZK5位于雅玛里克断裂东段的南侧4.5km处.

3 乌鲁木齐及周边构造应力基本特征

李四光在20世纪40年代明确提出了构造应力场的研究方向,对构造应力场的概念、性质、特征等也做了确切的论述.邓起东等根据地质构造、地震和地壳形变等资料,研究了中国晚第三纪以来构造应力场的主要特征[4].他们的研究结果表明,中国区域构造应力场有明显的分区特点:构造应力场以水平应力分量为主,但某些地区由于深部物质运动可能同时存在垂直附加力的作用.中国大陆构造应力场受印度板块和太平洋板块的联合作用控制.谢富仁等根据震源机制解、原地应力测量、钻孔崩落、断层擦痕反演等实测资料和构造分析,将新疆及其邻区应力场进行了应力分区研究,区内最大主压应力方向以南北向为主,应力结构类型以逆断型和走滑型为主[5].崔效锋利用137个地震震源机制解数据,对伽师及周围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时空变化特征进行了反演分析[6].高国英对1991—2002年新疆44次中强震震源机制解进行分析,分析结果认为:这一时段新疆主要受NNE向水平挤压应力制约,但还存在较为明显的NW向应力分布,这与新疆近NS向的背景应力场有一些差异;44次中强震震源断层具有多样性,表明新疆构造运动的复杂性;不同时期主压应力P轴仰角的变化,与新疆地震活动的强弱交替相关,显示出区域应力场的增强和恢复过程[6].高国英利用乌鲁木齐地区中强震震源机制解、小震平均震源机制解以及S波偏振方向综合研究了该区域应力场的分布和中强地震的活动特征.结果表明:该区受较为稳定一致的北北东向水平压应力场控制,中强震震源断错以倾滑逆冲为主,这种断错方式很可能是由垂直于构造走向的强烈的北北东向水平挤压造成的[7].王盛泽认为乌鲁木齐地区主要受北北东向的水平挤压,震源断层以倾滑逆断层活动为主,主压应力P轴仰角平缓.该区内的应力场主要与印度板块北移与欧亚板块碰撞有关[8].陶明信在构造变形研究的基础上,利用共轭剪节理和褶皱资料恢复了北天山山前乌鲁木齐—乌苏地区的构造应力场,进而分析了构造运动及其动力学特征,本区早期构造运动发生于晚侏罗纪末至早白垩纪初,所形成构造应力场的最大(张)和最小(压)主应力轨迹线分别为近EW和近SN向;晚期构造运动发生于早更新世末至中更新世初,其构造应力场最大的和最小主应力轨迹线分别为NWW向和NE至NNE向[9].

4 乌鲁木齐市区断层附近原地应力测量结果

为了查明乌鲁木齐目标区断层附近地应力分布特征,在目标区20km×20km的范围内布置12个基岩应力钻孔,采用水压致裂地应力测量技术进行了基岩原地应力测量,得到了地表浅部构造应力的大小、方向和分布特征.水压致裂应力测量结果列于表1.水平最大主压应力的方向见图1.

HFZK1孔位于乌鲁木齐市红光山公园东面,通往七道湾乡公路北侧.距公路约100.0m.高程750.0m,坐标X=0549257;Y=4860232;钻孔为泥浆钻进,护孔口径为Φ108mm,下护孔管17.00m.终孔口径Φ91mm,孔深34.0m.静水位13.0m.钻孔岩层为:0~9.00m为浅灰色亚粘土岩;9.00~15.60m为褐灰色泥质砂岩,岩石强风化,岩芯为块状;15.60~19.10m为褐灰色细砂岩;19.10~23.40m为褐色细砂岩夹泥质砂岩;23.40~34.00m为褐色粗粒石英砂岩.岩芯大多数为柱状.该孔在20.00m以下共进行了6段水压致裂应力测量.

HFZK2孔位于乌鲁木齐市北客运站东八家户砖厂院内,高程755.0m,坐标X=0549063;Y=4859402;钻孔为泥浆钻进,护孔口径为Φ108mm,下护孔管55.0m.终孔口径Φ91mm,孔深70.0m.静水位10.0m.钻孔岩层为:0~55.00m为浅灰色亚粘土;55.00~62.00m为浅灰色泥质砂岩;62.00~64.10m为青灰色砂质泥岩;64.10~67.30m为泥质砂岩;67.30~70.00m为青灰色泥岩,成岩较好.该孔在55.00m以下共进行了4段水压致裂应力测量.

HFZK3孔位于乌鲁木齐市北客运站东,碗窑沟断裂东段的南侧.孔口高程788.6m,坐标X=0549237,Y=4858100.钻孔为泥浆钻进,护孔口径为Φ108mm,下护孔管37.00m.终孔口径Φ91mm,孔深62.13m.静水位3.0m.钻孔岩性为:0~9.50m为浅灰色亚粘土岩;9.50~31.00m为紫红色泥岩;31.00~45.00m为紫红色细砂泥岩;45.00~62.13m为紫红色细砂岩局部夹泥岩,大多数岩芯为柱状.在该孔40.00m以下共进行了8段水压致裂应力测量.

HFZK4孔位于乌鲁木齐市六道湾医院西,居民院内,距公路约100.0m.高程818.0m,坐标X=0550697;Y=4855928;钻孔为泥浆钻进,护孔口径为Φ108mm,下护孔管14.70m.终孔口径Φ91mm,孔深29.00m.钻孔岩层为:0~6.0m为杂回填土;6.00~14.00m为褐灰色泥质细砂夹泥岩;14.00~29.00m为浅灰色泥岩和泥质板岩互层.岩石脱水后松散,大多数岩芯为碎块.该孔在18.00m以下共进行了5段水压致裂应力测量.

HFZK5孔位于乌鲁木齐市六道湾医院居民院内,雅玛里克断裂东段的南侧.孔口高程818.0m,坐标X=0553055;Y=4851846;钻孔为泥浆钻进,护孔口径为Φ108mm,下护孔管8.0m.终孔口径Φ91mm,孔深30.00~5.5m为砂岩碎屑状;5.5~15.0m为泥岩;15.0~30.0m为砂岩,岩石完整.在该孔18.00m以下共进行了5段水压致裂应力测量.

HFZK6孔位于乌鲁木齐市红雁二电厂北面,通往二电厂公路东侧.距二电厂约150.0m.高程759.0m,坐标X=0552414;Y=4850632;钻孔为泥浆钻进,护孔口径为Φ108mm,下护孔管11.70m.终孔口径Φ91mm,孔深26.20m.静水位3.0m.钻孔岩层为:0~7.00m为杂色碎块夹亚粘土岩;7.00~11.00m为浅灰色泥岩;11.00~16.00m为褐灰色泥质砂岩;16.00~26.20m为褐色夹紫红色泥质砂岩.该孔在12.00~21.00m共进行了5段水压致裂应力测量.

HFZK7孔位于乌鲁木齐市煤田地质局126地质队院内,高程860.4m,坐标X=0545138;Y=4852113;钻孔为泥浆钻进,护孔口径为Φ108mm,下护孔管30.0m.终孔口径Φ91mm,孔深60.00m.钻孔0~32m为土层和强风化层;32~37m为风化细砂岩;37~45m为灰色砂岩;45~51m为黑色细砂岩;51~60m为黑色细砂岩,完整,长柱状.在该孔进行了3段水压致裂应力测量.

HFZK8孔位于乌鲁木齐市耐火厂附近,该孔距西山公路约200m,高程818.0m,坐标X=0542396;Y=4852133;钻孔为泥浆钻进,护孔口径为Φ108mm,下护孔管4.0m.终孔口径Φ91mm,孔深29.00m.地层浅部为碎屑状岩粒,钻孔下部为煤系地层.在该孔进行了2段水压致裂应力测量.

HFZK9孔位于乌鲁木齐市陶瓷厂附近,西山断裂带中段的附近.孔口高程954.0m,坐标X=0537954;Y=4850720;钻孔为泥浆钻进,护孔口径为Φ108mm,下护孔管7.0m.终孔口径Φ91mm,孔深34.00m.钻孔0~4m为角砾岩;4~7.5m为泥岩;7.5~29m为细砂岩,完整,长柱状;29~33m为泥岩;33~34m为砂岩,完整,长柱状.在该孔12.00m以下共进行了5段水压致裂应力测量.

HFZK10孔位于乌鲁木齐市104团附近.高程998.0m,坐标X=0536237;Y=4850349;钻孔为泥浆钻进,护孔口径为Φ108mm,下护孔管8.0m.终孔口径Φ91mm,孔深46.00m.钻孔0~8m为土层和强风化层;8~16m为泥岩;16~20m为黑色煤干石;20~34m为灰色粉砂岩,岩芯完整;34~46m为细砂岩,完整,长柱状.该孔在33.00m以下共进行了5段水压致裂应力测量.

HFZK11孔位于乌鲁木齐市西山煤矿.高程860.0m,坐标X=0534134;Y=4851190;钻孔为泥浆钻进,护孔口径为Φ108mm,下护孔管8.4m.终孔口径Φ91mm,孔深8.4~13.70m为浅红色砂岩.该孔在10.00m以下共进行了5段水压致裂应力测量.

HFZK12孔位于乌鲁木齐市新疆农业大学院内,西山断裂带东段的附近.高程844.0m,坐标X=0545038;Y=4853296;钻孔为泥浆钻进,护孔口径为Φ108mm,下护孔管16.0m.终孔口径Φ91mm,孔深54.5m.钻孔0~24m为回填土;24~34m为粉砂土、砾石;34~36m为砂砾岩;36~44m为砂砾岩,短柱状;44~48m为泥岩;48~54.5m为砂

砾岩.在该孔38.00m以下共进行了4段水压致裂应力测量.

表1 水压致裂应力测量结果Table 1 The result of stress measurements by hydraulic fracturing

5 乌鲁木齐市区断层附近原地应力状态与断层危险性分析

目前地震危险性分析领域主流的分析方法先是利用大地测量、历史地震、现代地震以及古地震等资料来获得平均复发周期或年发生率,再选择某种概率模型,通过统计处理进行类比、外推,以模拟断层和区域的应力积累过程,获得断层和区域的地震危险性量化评估结果[10].

现代构造运动的性质与强度,均取决于该地区地应力状态和岩体力学性质,地震活动是各类现代构造运动中最重要的一类.根据地质力学的观点断层滑动失稳的原因是断层面的剪应力超过了断层面的滑动摩擦阻力所致,若已知断层面上的应力状态和断层滑动准则,就可以对断层的活动性(稳定性)进行定量评价.

5.1 断层附近水平主压应力作用方向

在乌鲁木齐市区断层附近12个钻孔中对主压应力轴的方向进行了测量,碗窑沟断裂东段水平最大主压应力的方向为N60°E;雅玛里克断裂东段水平最大主压应力的方向为N55°E;西山断裂带中段的水平最大主压应力的方向为N52°E;在西山断裂带东段的附近水平最大主压应力的方向为N28°E,在近垂直断层方向距碗窑沟断裂17km的HFZK6孔附近水平最大主压应力的方向为N22°E见图1.测区内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为NE—NEE向,与区域构造应力SN—NNE向主压方向有一些差异,说明受断层活动影响,断层附近的应力状态与区域应力场明显不同.

5.2 主应力之间的关系与断层危险性

应用断层摩擦滑动准则,可以研究断层的危险性.当水平最大、最小和垂直应力的关系为σH>σh>σv,σH>σv>σh和σv>σH>σh时,则分别有利于逆断层、走滑断层和正断层活动.

库仑准则指出,如果断层面的剪切应力τ大于等于阻碍滑动的摩擦力μσn时,沿断层面就会产生摩擦滑动.μ是根据试验确定的断层的“摩擦系数”或称“摩擦强度”,σn是断层面上的正应力.引入有效应力、平均应力和最大剪应力的概念,最大剪应力和平均应力之比可简单地表示为“摩擦系数”μ的函数,当断层的固有强度或内聚力为0时,可表示为[11]:

式中σ1和σ3分别为断层面外围的最大与最小主应力值,P0为孔隙压力,μm为剪应力相对大小,中间主应力σ2作用在断层面内.若最大剪应力和平均应力之比小于此值则断层面稳定.对走滑断层活动σ1和σ3分别等于水平最大、最小主应力σH和σh,对逆断层活动σ1和σ3分别等于水平最大、垂直主应力σH和σv.

Byerlee综合各种类型岩石的实验资料得出,在应力值小于100MPa,大部分岩石的μ值为0.85[12].李方全等对三峡坝区花岗岩、灰岩和砂岩进行的三轴摩擦实验结果得出,正应力在150~250MPa范围内,岩石摩擦强度的下限为τ=0.65σn,上限为τ=1.10σn,平均τ=0.85σn[13].Zoback认为在判断浅部断层活动时μ取0.6~1.0是合理的[14-15],若不考虑孔隙水压力的影响,剪应力相对大小μm的取值范围为0.5~0.7.田中丰等从1978年起,在1995年日本兵库县7.2级地震震中附近兵库县东南部进行了多次应力测量,观测到地震前后应力积累与释放的过程,该地区2个钻孔的原地应力重复测量数据给出的μm出现了明显变化,从1978年的0.2左右逐渐增加到震前的0.6左右,震后恢复到0.2[16].

表1给出了不同测区水平最大主应力σH、水平最小主应力σh和由静岩压力估计的垂直应力σv,以及走滑断层和逆断层活动相应的剪应力相对大小.在乌鲁木齐市区地壳浅部构造应力场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主应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断层三个主应力值之间的关系为σH>σh>σv,应力状态有利于逆断层活动.

图2和图3给出了垂直于碗窑沟断裂走向地应力探测剖面,走滑断层活动与逆断层活动相应的剪应力相对大小分布,根据实测地应力得到的剪应力相对大小可以说明,在垂直碗窑沟断裂的剖面上走滑断层活动相对应的剪应力相对大小低于0.30,在断层带附近为0.15左右,表现为低应力特征;在垂直碗窑沟断裂的剖面上逆断层活动剪应力相对大小具有较明显的分布规律,表现为在断裂带附近剪应力相对大小在0.30左右,随距断裂带距离的增大剪应力相对大小逐渐增高,并趋于稳定,稳定值为0.6左右,说明碗窑沟断裂东段逆断层活动剪应力相对大小0.30,不具备发生逆断层活动可能性,危险性比较低.

图4和图5给出了沿断层走向走滑断层活动与逆断层活动相应的剪应力相对大小分布,根据实测地应力得到的剪应力相对大小可以说明,在乌鲁木齐市区沿西山—碗窑沟断裂与走滑断层活动相对应的剪应力相对大小低于0.30,远小于μm取值范围0.5~0.7,所以不具备发生走滑断层活动可能性;西山断裂带逆断层活动剪应力相对大小0.6,部分测点超过0.7,已大于或等于μm取值范围0.5~0.7,具备发生逆断层活动可能性,碗窑沟断裂东段逆断层活动剪应力相对大小0.30,不具备发生逆断层活动可能性.

根据实测地应力得到的剪应力相对大小可以说明,在乌鲁木齐市区的碗窑沟断裂东段、雅玛里克断裂东段和西山断裂带中东段剪应力相对大小小于μm取值范围0.5~0.7,所以不具备发生走滑断层活动可能性.碗窑沟断裂东段逆断层活动剪应力相对大小0.30,不具备发生逆断层活动可能性;雅玛里克断裂东段逆断层活动剪应力相对大小0.57,西山断裂带中段逆断层活动剪应力相对大小0.72,西山断裂带东段逆断层活动剪应力相对大小0.66,具备发生逆断层活动可能性.相比而言,西山断裂带中段危险性更大.

在研究区内,近地表与深部应力场耦合关系可能不完全一致.利用原地应力测量结果解释断裂活动及地震研究,主要取决于近地表的应力资料与深部应力场之间的耦合程度.对此,国内进行了大量的测量研究.总体认为,原地应力测量结果与根据测点附近活断层类型推断的结果相一致.例如,李方全等对我国套芯应力解除和水压致裂2种方法得到的原地应力测量数据进行分析后认为,原地应力测量数据与其它研究方法给出的结果总体是一致的,能够反映我国现今地壳应力状态;应力量值呈现西高东低的特点,在我国西部地区,500m深处最大主应力值超过30MPa,局部测点测值甚至达到50MPa,而在我国东部地区,一般300m深处最大主应力值不超过10MPa,500m深处最大主应力值约为20MPa左右[17].谢富仁和李方全等研究指出,我国大陆地应力场具有明显的分区性,在同一应力分区内,浅部的应力资料与用震源机制解等方法反映的深部应力状态有良好的耦合关系[18-19].但也有的研究认为,地壳浅部地形地貌比较复杂,地层的各向异性非常明显,断裂带的产状在垂直深度上也未必是固定不变的,地壳不同深度上岩层的变形速率可能不同,因此,浅部的与发震深度上的应力状态可能存在不一致性.

但公认的是,地震的孕育和突发是能量从积累到释放的过程,在能量变化到地震触发点以前,岩石会出现一系列小的局部滑动,接着在周围的基岩中应力发生变化,这一变化可以在靠近基岩的地平面或较深的水平面上记录到.例如,Clark分析了利特尔溪一次2.1级小地震的应力变化图像得出,浅部的应力变化图像与震源机制解是吻合的,并清楚地显示至少在震前几周或数月的持续时间内,较深部的构造活动信号可以向上传递到离地表20m的深度上[20].因此,测量地震区基岩的绝对应力,并通过长期的连续记录以监视地应力的变化,可能是发现地震发生的一种方法.

6 结 论

(1)乌鲁木齐市区12个测点的应力测量结果表明:在地壳浅部构造应力场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主应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测区内最大水平主压应力方向为NE—NEE向,与区域构造应力SN—NNE向主压方向有一些差异,说明受断层的影响,断层附近的应力状态与区域应力场明显不同.

(2)乌鲁木齐市区地壳浅部构造应力场以水平构造应力为主,主应力值随深度增加而增大,断层三个主应力值之间的关系为σH>σh>σv,应力状态有利于逆断层活动.

(3)用库仑摩擦滑动准则和实测的地应力资料对乌鲁木齐市区三条断层的活动性进行了讨论,提出了基于原地应力实测资料进行断层危险性分析方法——剪应力相对大小判定法,研究区的三条断层不具备发生走滑断层活动可能性,其中雅玛里克断裂东段、西山断裂带中段和东段具有发生逆断层活动可能性,相比而言,西山断裂带中段危险性更大.

(4)通过构造应力环境与断层活动习性的调查和研究,系统地开展活断层地震危险性的评定研究在国内尚属首次.在断层附近开展的原地应力测量仅限于地层浅部,测量深度小于100m,而断层擦痕与震源机制反演的构造应力张量表征了深部数公里的应力状态,浅部的实测资料与深部的震源机制解资料所得到的应力状态的耦合关系如何,是我们今后工作中进一步研究的问题,需要通过地震学与岩石力学以及深、浅钻孔的原地应力实测资料,综合分析断层附近的动力环境.

致 谢 本工作现场勘测布点得到了新疆地震局沈军研究员、尹国华研究员的大力协助,并对测量结果进行了认真的讨论;中国地质科学研究院地质力学研究所陈群策研究员、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安其美副研究员、张钧副研究员、赵仕广副研究员、张志国工程师、候砚和工程师参加了现场测量工作,在此一并表示感谢.

(References)

[1]殷有泉,陈虎,蒋阗.储层应力场的数值模拟.地质力学学报,1999,5(1):50-59.Yin Y Q,Chen H,Jiang T.Numerical simulation of stress field in reservoir.Journal of Geomechanics (in Chinese),1999,5(1):50-59.

[2]Hubbert M K, Willis D G.Mechanics of hydraulic fracturing.Trans.AIME,1957,210:153-166.

[3]沈军,宋和平.乌鲁木齐城市活断层探测与地震危险性评价主要成果简介.地震地质,2008,30(1):273-287.Shen J,Song H P.Brief introduction on the predominant results of the active fault detecting and seismic risk assessment in Urumqi City.Seismology and Geology(in Chinese),2008,30(1):273-287.

[4]邓起东,张裕明,许桂林等.中国构造应力场特征及其与板块运动的关系.地震地质,1979,l(1):11-22.Deng Q D,Zhang Y M,Xu G L,et al.On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China and its relation to plate movement.Seismology and Geology (in Chinese),1979,1(1):11-22.

[5]崔效锋.伽师及周围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特征研究.地震学报,2006,28(4):347-356.Cui X F.Characteristics of recent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Jiashi,Xinjiang and adjacent regions.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in Chinese),2006,28(4):347-356.

[6]高国英,温和平,聂晓红.1991~2002年新疆中强震震源机制解分析.地震,2005,25(1):81-87.Gao G Y,Wen H P,Nie X H.Analysis of focal-mechanism solution of moderately strong earthquakes in Xinjiang from 1991to 2002.Earthquake(in Chinese),2005,25(1):81-87.

[7]高国英,曲延军.乌鲁木齐地区构造应力场与中强震活动特征研究.内陆地震,1998,12(4):296-303.Gao G Y,Qu Y J.Study on the tectonic stress field and moderate earthquake activity characteristics in the Urumqi region.Inland Earthquake (in Chinese),1998,12(4):296-303.

[8]王盛泽,高国英.新疆及其邻近地区现代构造应力场的区域特征.地震学报,1992,14(增刊):612-620.Wang S Z,Gao G Y.Characteristics of recent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Xinjiang and adjacent regions.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in Chinese),1992,14(Supp.1):612-620.

[9]陶明信.新疆乌鲁木齐—乌苏地区中、新生代构造应力场特征.地质学报,1992,66(3):206-218.Tao M X.Characteristics of the Mesozoic and Cenozoic tectonic stress fields of the Urumqi-Usu region,Xinjiang.Acta Geologica Sinica (in Chinese),1992,66(3):206-218.

[10]邓起东,陈立春,冉勇康.活动构造定量研究与应用.地学前缘,1992,11(4):383-392.Deng Q D,Chen L C,Ran Y K.Quantitative studies and applications of active tectonics.EarthScienceFrontiers(in Chinese),1992,11(4):383-392.

[11]Jaeger J C,Cook N G W,Zimmerman R.Fundamentals of Rock Mechanics.London:Chapman and Hall Press,1979:97.

[12]Byerlee J D.Friction of rocks.Pure and Applied Geophysics,1978,116(4/5):615-626.

[13]李方全,张伯崇,苏恺之.三峡坝区水库诱发地震研究.北京:地震出版社,1993:191.Li F Q,Zhang B C,Su K Z.Reservoir Induced Earthquake Risk in Yangtze Gorges Dam Area (in Chinese).Beijing:Seismological Press,1993:191.

[14]Zoback M D,Healy J H.Friction,faulting and in-situ stress.Annales Geophysicae,1984,2(17):689-698.

[15]Zoback M D,Hickman S.In situ study of the physical mechanisms controlling induced seismicity at Monticello reservoir,south Carolina.J.Geophys.Res.,1982,87(B8):6959-6974.

[16]田中丰,藤森帮扶,大塚成昭.地壳应力.歪の测定.观测による大地震发生の预测.地震(第2辑),1998,36(1):

[17]李方全,刘光勋.我国现今地应力状态及有关问题.地震学报,1986,8(2):156-171.Li F Q,Liu G X.The present state of stress in China and related problems.Acta Seismologica Sinica (in Chinese),1986,8(2):156-171.

[18]谢富仁,崔效锋,赵建涛等.中国大陆及邻区现代构造应力场分区.地球物理学报,2004,47(4):654-662.Xie F R,Cui X F,Zhao J T,et al.Regional division of the recent tectonic stress field in China and adjacent areas.Chinese J.Geophys.(in Chinese),2004,47(4):654-662.

[19]李方全,张钧,刘鹏等.四川西部水压致裂深部应力测量.//中国地震局地壳应力研究所编.地壳构造与地壳应力文集.北京:地震出版社,1988:43-49.Li F Q,Zhang J,Liu P,et al.Hydraulic fracturing measurements in western part of Sichuan Province.//Institute of Crustal Dynamics,State Seismological Bureau,eds.Active Tectonics and Crustal Stress Field(in Chinese).Beijing:Seismological Press,1988:43-49.

[20]Clark B R.Monitoring changes of stress along active faults in southern California.J.Geophys.Res.,1982,87(B6):4645-4656.

猜你喜欢
乌鲁木齐市应力场剪应力
变截面波形钢腹板组合箱梁的剪应力计算分析
基于换算剪力的变截面箱梁弯曲剪应力计算方法
考虑剪力滞效应影响的箱形梁弯曲剪应力分析
乌鲁木齐市园林绿化养护管理存在问题及对策
近5年乌鲁木齐市PM2.5变化分析
乌鲁木齐市土地征收与融资问题探讨
铝合金多层多道窄间隙TIG焊接头应力场研究
乌鲁木齐市将建立报废汽车管理长效机制
考虑断裂破碎带的丹江口库区地应力场与水压应力场耦合反演及地震预测
基于位移相关法的重复压裂裂缝尖端应力场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