肯尼亚红碎茶的香气成分分析

2012-09-22 05:55冯林刘学杨坚潘科
蚕桑茶叶通讯 2012年1期
关键词:茶样己烯反式

冯林 刘学 杨坚 潘科

(1.西南大学食品科学学院 400715;2.贵州省茶叶研究所 564100)

红碎茶是国际茶叶市场销售量最大的茶类。世界红碎茶的生产主要集中在印度、斯里兰卡和肯尼亚,其产量的总和占世界红碎茶总产量的一半以上。肯尼亚开始种茶是在1903年,由英国殖民者从印度引进。肯尼亚地处赤道,以热带高原气候为主,东临印度洋,全境西高东低,大部分地区在海拔1 000m以上,终年气候温和,雨量充沛而均匀,并且存在大片红色酸性土壤,非常适合茶树生长。经过发展,肯尼亚已成为仅次于印度的全球第二大红茶生产国。90%的肯尼亚红碎茶采用C.T.C工艺,外形颗粒紧结重实,色泽纯润,内质香味浓强鲜爽,汤色红亮,品质优良。笔者采用APME结合GC-MS对5个肯尼亚红碎茶样进行香气成分的分析,以期对我国红茶的研究起到积极作用。

1 材料和方法

1.1 试验材料

肯尼亚红碎茶样购于肯尼亚,2011年生产。5个茶样随机编号为1号、2号、3号、4号、5号。

1.2 试验仪器

QP2010气相色谱-质谱联用仪(日本岛津公司);手动固相微萃取(SPME)进样器(57330-U,美国Supelco公司);非结合型PDMS(聚二甲基硅氧烷)萃取头(美国Supelco公司);20mlSPME专用样品瓶(天津奥特塞斯公司产品);电子分析天平(沈阳龙腾电子称量仪器有限公司)等。

1.3 试验方法[1~4]

称取磨碎茶样1.0g装入20mlSPME样品瓶中,加盖密封,分别加入5ml沸水(超纯水),加盖密封,于70℃水浴锅中平衡10min,固相微萃取吸附50min后,于气质联用仪进样口230℃解析5min进行GC-MS分析。

1.3.1 GC -MS分析条件

1.3.1.1 GC 条件

DB -5MS色谱柱(30m ×0.25mm ×0.250μm)弹性石英毛细管柱;程序升温:40℃保持2min;以5℃/min升至 85℃,保持 2min;以 2℃/min升至110℃;以7℃/min升至130℃后即以5℃/min升至230℃保持8min;柱箱40.0℃,进样口温度为230.0℃;流速1.0ml/min;进样方式:不分流进样;载气:He。

1.3.1.2 MS 条件

EI源,电子能量70ev;离子源温度230℃;色谱质谱接口温度230℃;质量扫描范围35~400u。

1.3.2 定性与定量分析方法

挥发性香气化合物由GC-MS分析得到总离子色谱图,采用计算机检索,参考标准谱图(NIST05、NIST05s),同时查阅文献[8~9],鉴定样品中挥发性成分,并用峰面积归一化法分析各成分相对含量。

2 结果与分析

5个肯尼亚红碎茶样品SPME萃取物经GC-MS分析得到总离子流色谱图,从5个样品中分离鉴定 出的主要香气成分结果见表1。

表1 茶样的香气化学组成

23 α-甲基-α-[4-甲基-3 -戊烯基]环氧乙烷甲醇 14.569 7.17 2.6 10.71 2.81 9.84 24 甲酸辛酯 14.577 / 1.84 / / /25 癸醇 14.577 / / / 2.57 /26 o-愈创木酚 15.192 / 0.3 / / /27 β -沉香醇 15.988 21.75 7.58 11.77 10.17 23.12 28 壬醛 16.201 / 2.46 1.14 3.51 2.72 29 脱氢沉香醇 16.205 2.84 / / / /30 2,6 - 二甲基 -环己醇 16.45 / 0.58 0.75 / /31 苯乙醇 16.567 0.27 0.67 0.84 / /32 苯乙腈 17.845 0.42 / / / /33 (3E)-5-乙基-6-甲基-3-庚烯 -2-酮 18.017 / 0.32 0.4 / /34 乙酸-2-乙基-1-己酯 18.365 / 0.5 / / /35 (E,Z)-2,6 -壬二烯醛 18.664 / 0.32 / / /36 (E)-2 - 壬烯醛 19.043 0.17 1.37 2.24 0.36 1.87 37 6-乙烯基四氢 -2,2,6-三甲基 -2H -吡喃 -3 -醇 19.605 1.5 / 2.5 / 0.16 38 壬醇 19.707 0.47 / / 0.18 0.76 39 薄荷醇 20.03 / / / 0.77 /40 萘 20.254 / 0.31 / / 0.28 41 甘菊环 20.266 / / / 0.38 /42 丁酸 -4-己烯酯 20.483 0.62 / / / 0.2 43 水杨酸甲酯 20.786 10.68 7.17 13.78 / 12.56 44 α -萜品醇 20.992 1.31 1.01 1.51 1.07 2.5 45 对烯丙基茴香醚 21.137 / / / 0.77 0.36 46 藏花醛 21.162 0.23 0.41 0.91 / /47 癸醛 21.645 0.97 1.1 0.55 1.64 1.17 48 β -环柠檬醛 22.274 0.44 1.56 1.24 0.66 0.35

49 顺式香叶醇 22.652 0.72 0.66 0.56 0.5 0.89 50 己酸乙稀酯 23.565 / / 0.21 / /51 反式香叶醇 24.214 7.5 4.1 4.12 5.12 6.83 52 2,6,6 - 三甲基 -1-环己烯 -1-乙醛 24.38 / 0.59 / / /53 α -亚乙基苯乙醛 25.148 0.7 1.1 0.59 1.1 0.36 54 紫罗酮 25.771 / / 0.22 / /55 对丙烯基茴香醚 26.195 / 0.66 / 1.29 1.72 56 吲哚 26.462 2.8 / / / /57 2 -甲基萘 26.52 / / / 0.38 /58 2,6,10,10 - 四甲基 -1 - 氧杂螺[4.5]DEC -6 -烯 26.746 0.14 0.62 0.37 / 0.13 59 (E,E,E)-8,11,14 -二十烷三烯酸 27.306 / 0.22 / / 0.26 60 2-(4-甲基环己烯)-2-丙烯 -1-醇 27.315 0.78 / / / /61 (3E)-4-乙基-3-壬烯 -5-炔 27.58 / 0.24 / / /62 (E,E)-2,4 -葵二烯醛 27.759 / 0.37 / / /63 苯甲酸异丁基酯 28.101 / / / / 0.14 64 3 -环己烯苯 28.136 / / / 0.29 /65 3-壬烯 -2-酮 28.511 / / 0.19 / /66 香叶酸 29.192 0.19 / / / /67 二乙二醇丁醚醋酸酯 29.467 / / / 1.93 /68 2-甲基丙酸-3-羟基-2,4,4 -三甲基戊酯 29.717 / / / / 0.23 69 β -大马酮 29.955 0.1 0.17 0.42 / /70 己酸 -4-己烯 -1-酯 30.063 0.66 0.16 / 0.27 0.76

96 荜澄茄油烯醇 37.795 0.18 / / / /97 辛乙醚 37.935 / 0.17 / / /98 十四醇 38.272 0.3 / / / /99 植烷 38.733 0.11 / / / /100 2 -四癸氧基乙醇 39.158 0.29 / / / /101 十四烷酸甲酯 39.339 0.78 0.13 / / /102 十六醛 41.392 0.1 / / / /103 (1,1,4,6,6 - 五甲基庚基)苯 41.478 / / / / 0.09 104 3,7,11,15 - 四甲基 -2-十六烯 -1 -醇 41.78 0.75 0.75 0.11 0.59 0.62 105 领苯二甲酸二异丁基酯 42.262 0.37 / / 0.37 1.94 106 棕榈油酸甲酯 43.179 0.25 / / 0.17 /107 棕榈酸甲酯 43.616 5.22 1.99 1.06 5.04 0.67 108 邻苯二甲酸二丁酯 44.195 0.28 / / 0.33 /109 亚油酸甲酯 46.85 0.36 / / 0.43 /110 8,11 - 二十碳二烯酸甲酯 46.859 / 0.08 / / /111 反油酸甲酯 46.983 2.45 0.97 0.49 2.89 0.34 112 反式叶绿醇 47.152 1.96 1.66 0.54 2.3 1.81 113 硬脂酸甲酯47.475 0.46 0.12 / 0.5 /

表2 茶样的香气化合物分类及相对含量

根据表1,从5个茶样中共检出113种主要香气化合物,其中1号茶样60种,2号茶样61种,3号茶样48种,4号茶样47种,5号茶样50种。根据茶叶香气成分的结构特点将所检出的主要香气化合物分为四类[5],见表2。其中2号和4号茶样以脂肪类衍生物为主,分别占53.25%和53.05%。1号和5号茶样以萜烯类衍生物为主,百分含量分别为44.19%和44.91%。3号茶样的萜烯类衍生物与脂肪类衍生物相当。5个茶样的芳香族衍生物所占有的比例相当。5个茶样的含氮、氧杂环类化合物所占比例均不高,但该类物质中的吡喃、吡嗪类化合物具有焦糖香或烘烤香,对茶叶香气的影响十分重要。从茶叶审评的结果来看,1号茶样和5号茶样的香型明显好于其他三个茶样,因此,萜烯类化合物对红茶香气的影响十分重要[6]。

113种主要香气成分中,5个茶样共有的有18种,主要是苯甲醛、β-沉香醇、α-甲基-α-[4-甲基-3-戊烯基]环氧乙烷甲醇、癸醛、β-环柠檬醛、顺式香叶醇、反式香叶醇、α-萜品醇、α-亚乙基苯乙醛、十四碳醛、反式香叶基丙酮、5,6-环氧-β -紫罗酮、β - 紫罗酮、反式橙花叔醇、3,7,11,15-四甲基-2-十六烯-1-醇、棕榈酸甲酯、反油酸甲酯、反式叶绿醇。1号茶样含有19种香气成分是其他4个茶样不含有或含量过低未检出的,2号茶样有12种,3号茶样3种,4号茶样8种,5号茶样8种。

1号茶样中含量较高的主要香气成分依次是β-沉香醇(21.75%)、水杨酸甲酯(10.68%),(E)-2-己烯醛(7.74%)、反式香叶醇(7.5%)、α -甲基 -α-[4-甲基 -3-戊烯基]环氧乙烷甲醇(7.22%)、棕榈酸甲酯(5.22%)、苯乙醛(4.78%)、脱氢芳樟醇(2.84%)、吲哚(2.8%)、反油酸甲酯(2.45%),这10种香气成分约占主要香气成分总量的72.93%。

2号茶样香气成分含量较高的是(E)-2-己烯醛(15.63%)、苯乙醛(9.25%)、β - 芳樟醇(7.58%)、水杨酸甲酯(7.17%)、2 - 乙基 -1 - 己醇(4.83%)、(E,E)-2,4 - 庚二烯醛(4.13%)、反式香叶醇(4.1%)、苯甲醛(3.3%)、β - 紫罗酮(2.99%)、a-甲基-a-[4-甲基 -3-戊烯基]环氧乙烷甲醇(2.6%)、壬醛(2.46%),这 11 种香气成分约占主要香气成分总量的64.04%。

3号茶样香气成分含量较高的是水杨酸甲酯(13.78%)、β - 沉香醇(11.77%)、(E)-2- 己烯醛(11.11%)、α -甲基 -α -[4-甲基 -3-戊烯基]环氧乙烷甲醇(10.71%)、苯乙醛(5.61%)、(E,E)-2,4-庚二烯醛(4.21%)、反式香叶醇(4.12%)、苯甲醛(3%)、β - 紫罗酮(2.87%)、6 -乙烯基四氢-2,2,6-三甲基-2H-吡喃-3-醇(2.5%),这10种香气成分约占主要香气成分总量的 68.37%。

4号茶样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是(E)-2-己烯醛(18.86%)、苯乙醛(10.41%)、β - 沉香醇(10.17%)、反式香叶醇(5.12%)、棕榈酸甲酯(5.04%)、2-乙基 -1-己醇(4.17%)、壬醛(3.51%)、苯甲醛(3.11%)、反油酸甲酯(2.89%)、α-甲基-α-[4-甲基-3-戊烯基]环氧乙烷甲醇(2.81%)、癸醇(2.57%)、反式叶绿醇(2.3%)、β-紫罗酮(2.06%),这13种香气成分约占主要香气成分总量的73.02%。

5号茶样含量较高的香气成分是β-沉香醇(23.12%)、水杨酸甲酯(12.56%)、α - 甲基 - α -[4-甲基-3-戊烯基]环氧乙烷甲醇(9.84%)、(E)-2-己烯醛(9.57%)、反式香叶醇(6.83%)、苯乙醛(3.88%)、壬醛(2.72%)、苯甲醇(2.54%)、α-萜品醇(2.5%),这11种香气成分约占主要香气成分总量的73.56%。

由此可见,1号、3号和5号茶样是以β-沉香醇及其氧化物为主,按照竹尾忠一[7]将红茶香型的分类,三者应同属第一类型的红茶香型。2号和4号茶样的(E)-2-己烯醛在这两个茶样中占的比例均大于其他三个茶样,分别为1 5.6 3%和18.86%。参照Owour(1986)将红茶的主要香气成分分为两组类型[8~10],1 号和 5 号茶样的 Owour香气指数高于3号、2号和4号茶样,二者的香型好于其他三个茶样,这与感官审评结果一致。

3 结论与讨论

从研究结果看,5个肯尼亚红碎茶主要香气成分基本一致,而在具体所占的百分含量上有较大差异。其中香气较好的1号和5号茶样表现为萜烯类衍生化合物的相对含量较高。1号和5号茶样中β-芳樟醇在香气成分中的百分含量分别为21.75%% 和23.12% ,水杨酸甲酯为10.68% 和12.56%,(E)-2 - 己烯醛为 7.74%和9.57%。从感官审评的结果看,1号和5号茶样的香型较其他三个好,但仍带有一定的青气味,这或许跟C.T.C红碎茶加工工艺有关,萎凋程度偏轻,侧重快速强烈的揉切方式,这些都可能阻碍一些利于红茶香型的化合物的形成。

[1]周雪芳,唐洪,童华荣,等.四川工夫红茶香气成分分析[J].西南师范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36(3):178~182

[2]赵和涛.利用色谱-质谱-计算机联用技术分析红茶香气[J].分析化学,1993,21(7):865.

[3]李艳清,付大友,王蓉.茶叶香气成分测定方法研究进展[J].茶叶科学技术,2009,1:8 ~15.

[4]Steffen A,Pawliszyn J.Analysis of Flavor Volatiles Using Headspace Solid - Phase Microextraction.[J].Agric.Food

Chem.1996,44:2187~2193.

[5]陆松侯,施兆鹏.茶叶审评与检验[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4

[6]吴勇.萜烯类化合物与茶叶香气[J].化学工程与装备,2009,11:123:125.

[7]竹尾忠一.乌龙茶和红茶香气的食品化学研究[J].茶业试验场研究报告,1985,9(20):175-l80.

[8]Owuor.P.O.Effects of maceration method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and quality of alonal black teas.[J].Sci.Food Agric.,1989(49):84 ~94

[9]Owuor.P.O.et at.The offects of altitude on the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black tea .[J].Sci.Food Agric.,1990(35):66~70

[10]Owuor.P.O.et al.Variations of chemical composition of clonal black tea.[J].Sci.Food Agric.,1990(52):55~61

猜你喜欢
茶样己烯反式
六盘水蟠龙镇古茶树试制不同茶类的品质分析
喷灌、遮阴对夏季绿茶干茶色泽、汤色的影响研究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L-谷氨酸钴(Ⅱ)配合物催化分子氧氧化环己烯的性能研究
环己烯环氧化反应催化剂研究进展
宜昌绿茶和宜昌宜红感官品质研究
揭开反式脂肪酸的真面目
世卫组织建议减少饱和脂肪和反式脂肪摄入
几种信阳毛尖茶的化学成分研究
全反式虾青素对环磷酰胺诱发小鼠睾丸氧化损伤的保护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