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强原蚕区微病预防,繁育优质蚕种

2012-09-22 05:55李继娅
蚕桑茶叶通讯 2012年2期
关键词:蚕区微粒子蚕室

李继娅

(云南省农业科学院蚕桑蜜蜂研究所 661101)

从2005年以来,云南蚕蜂所的蚕种生产规模逐年扩大,年制种量在35万张以上,但蚕种淘汰率较低,连续几年都控制在1%以内,主要是充分重视原蚕区防治微粒子的重要性,制定并实施了一套微病防治体系。为提高防治质量,净化原蚕区的生产环境,防止原蚕食下感染,确保蚕种质量,回收制种的种茧,实行分户制种的原则,在整个蚕种生产过程中严格执行“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贯彻落实防微综合防治技术规程,确保蚕种安全生产。

1 原蚕区微病防治存在的问题

原蚕区蚕户普遍存在重病(细菌病、病毒病)轻毒(微粒子病)的思想,各种防微技术措施虽有技术员的指导和监督,但短时间内还难以转变过来。

原蚕区一般春期饲养原蚕,夏秋期饲养普通种,一年内种茧育和丝茧育交替饲养,蚕种户往往只重视种茧育的防微工作,而轻视丝茧育的防微工作,使病原物在夏秋期得以大量积累,近年来还发现原蚕饲育区内发放有微毒批次的蚕种饲养,无疑给原蚕区带来无穷隐患,增加了防微的负担。

原蚕区不同程度存在种茧育和丝茧育的同期饲养,种茧户和丝茧户门对门、院靠院;同洗一塘水、同摘一地叶、消毒迟早不一,要求不同,难以彻底,环境污染难以控制。

原蚕区桑地分散,虽然采取统一打药治虫的措施,但部分农户对桑园治虫工作不够重视,未能达到很好的防治效果。

蚕粪处理不重视。蚕户除沙后,只把蚕沙放在蚕室附近一个固定的位置,也不进行处理,致使大环境受到污染。

2 微粒子病的综合防治措施

2.1 坚持“预防为主,防治结合”的方针

家蚕一旦感染微粒子病,除造成蚕户颗粒无收外,还将对环境造成严重的长期污染。微病的防治是一项长期而又艰巨的任务,各级领导、技术人员以及蚕农要从思想上全面认识到微粒子病的危害性,各级人员要层层把关,大力宣传,与蚕农统一思想。同时,充分认识家蚕微粒子病病原存在的范围广,感染源复杂,具隐蔽性,防治难,防效差,不能等同于一般蚕病。

2.2 建立安全、稳固的原蚕基地

2.2.1建立新的、可控制的原蚕基地

原蚕基地应建在远离普通种饲养区,有利于基地建成后的保护;科学规划,按照相对集中连片的原则,做好桑园规划及蚕室选择。为了巩固基地,应选择养蚕专业村为重点发展原蚕村,避免与其他经济作物争地而毁桑;给予资金扶持,提高原蚕户的积极性,实行保护价收购原种鲜茧。在普通茧价格持续上升的形势下,为了保护原蚕户的利益,提高原种茧价的收购价格,根据丝茧价按比例动态上浮的价格进行收购。

2.2.2采取切实可靠措施,保护好原蚕区

非原蚕饲养期间保证原蚕户饲养全检无毒蚕种,禁止外来蚕种进入基地。严格控制原蚕区一代杂交种的来源渠道,确保每户蚕农饲养无毒的一代杂交蚕种,防止环境进一步恶化。加强桑园的各项技术管理工作,在修枝后和桑树未发芽之前,锯枯桩,清除桑园中的杂草和落叶,并集中烧毁。降低桑园野外昆虫的虫口密度和微粒子孢子的密度,防止野外昆虫微孢子交叉感染。实施小蚕共育,大、小蚕分室饲养,提高防微效果。选择条件好的饲养户为小蚕共育点,小蚕均共育到三龄再分户饲养。同时加强小蚕的饲养管理,以增强蚕体的抗病能力。养蚕期间,病原会随人员、桑叶、空气带入而逐步积累,因而消毒防病必须贯穿全过程。

蚁蚕、各龄起蚕及食桑中常规的蚕体蚕座粉剂(新鲜石灰粉、防僵粉)消毒必不可少,要按时按量用好。根据气候和蚕室环境加强针对性处理,如多湿时加用新鲜石灰粉,桑园害虫多发生僵病时,加强防僵处理,多用防僵粉等。蚕室内由于除沙造成空气粉尘污染时,用0.5%消杀精或1%有效氯漂白粉液对空气及地面消毒等。做好蚕网、防干纸、调桑用具等小蚕具的日常消毒保洁工作。小蚕分发后应立即对共育室进行清理消毒,蚕具妥善保管,不作大蚕饲养时使用。

2.3 建立蚕种生产预检体系

要有效地控制微粒子病,必须切实做好预知检查工作。通过预知检查,能预知病菌存在及分布情况,预测发病规律,及时采取有效防治措施,确保蚕种质量。预检包括以下内容:母蛾检查、补正检查、预知检查。

2.4 净化生产环境,防止食下传染

全面彻底的消毒工作是微粒子病防治的重要保证。一是完善共育室设施,所有共育蚕室达到周围环境地面用水泥硬化,配套自来水或井水,配备电动消毒机械,这种标准化的共育室,有利于消毒防病及实施标准化生产。二是要求原蚕户有专用蚕室、贮桑室和蚕沙池,蚕室及贮桑室地面要硬化,墙壁要粉刷,利于消毒。每间蚕室、贮桑室配备拖鞋,做到出入换鞋。三是组织专业队伍对原蚕区实施地毯式强化消毒,分别于春蚕饲养前、后,秋蚕饲养前、后,对原蚕户的蚕室蚕具及环境进行彻底消毒。四是做好制种室、检毒室隔离工作,减少制种、检毒污染物污染养蚕环境。制种室门前设置隔离带、消毒池,进出制种室的人员及车辆必须经消毒池消毒;工作人员出入必须洗手、换鞋、更衣。

2.5 实行分区收蚁,分区饲养,分户制种

坚持分区(原种)收蚁,分区饲养,分区发蚕,分户制种,其优点:一是可以掌握原蚕户的微粒子病情况,有效地控制传染性蚕病的交叉感染。跟踪有毒户,重点消毒防范;二是确保淘汰蚕种准确,避免淘汰扩大化。分区收蚁、分户制种是防治微粒子病的一项重要措施。

2.6 加强原蚕区基地基础建设投入

加大原蚕基地建设资金的投入,配备足够的人力、物力和财力,切实解决设备、水源和农户劳动力不足等实际问题,克服技术上的难点和问题,狠抓技术措施的贯彻落实,做到有计划、有组织地实施,确保蚕种安全生产,提高蚕种质量,使蚕桑事业健康发展。

[1]胡仕叶.家蚕微粒子病的发生规律与综合防治措施[J].蚕学通讯,2007(3):17~20.

[2]周美莲,周成伟.家蚕微粒子病母蛾检验和蚁蚕补正检查[J].江苏蚕业,2000(4):25~27.

[3]陈世良,高翔,杨荣贵.加强全面管理,确保原种质量[J].中国蚕业 2007,28(4).

[4]万永继,潘敏慧,等.蚕病学[M].重庆:西南农业大学蚕学与生物技术学院,2003

[5]金伟.家蚕病理学[M].北京:中国农业出版社,2001

[6]冯家新.蚕种学[M].北京:农业出版社,1993

猜你喜欢
蚕区微粒子蚕室
家蚕原种繁育微粒子病防控措施及成效
家蚕微粒子病防治的十点体会
“华康2号”在云南红河蚕区的试养与应用
秋蚕饲养前消毒防病技术
原蚕区微粒子病防控体会
沼气养蚕的技术
广西家蚕原种微粒子病发生情况调查*
养蚕消毒防病技术
创新原蚕区蚕种生产方式初探
原蚕区血液型脓病的防控经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