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来,绥中县委组织部不断创新工作方法,切实增强工作活力,坚持把加强组织工作同实现县域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紧密结合,全力打造一流的组工干部队伍、树立一流的组工干部形象、创建一流的组织工作业绩,全县组织工作整体水平得到了全面提升。2004-2006年度,绥中县委被省委评为基层组织建设先进县;2010年,村干部“双述双评”做法荣获首批“辽宁省党的基层组织建设创新奖”;2011年,反映绥中县大学生“村官”开展科技示范和创业活动的专题片《在希望的田野上播种理想》,被省委组织部评为“小花奖”并在中央电视台七套播出。
绥中县委组织部以创建“学习型、服务型、创新型”机关为抓手,强党性、提素质,优服务、争创新,打造一流的干部队伍。
狠抓学习,着力打造与时俱进的组工干部队伍。围绕“一项活动、两个不少于、三条促学措施”思路,创新学习机制,丰富学习内容。充分利用周五例会,围绕组织工作和社会热点、难点问题,开展“解放思想大讨论”活动;每名组工干部每年撰写不少于1万字的读书笔记,撰写不少于2篇的高质量调研文章;组工干部在年终工作总结中“述学”,民主评议时“评学”,每月进行一次“讲学”。
强化服务,着力打造勤政为民的组工干部队伍。积极深入基层,摸实情、出实招、求实效,把基础性工作做实、把程序性工作做细、把关键性工作做好,实现情况掌握在一线、措施落实在一线、成效取得在一线,使组织部门真正成为实干型的团队。
创先争优,着力打造锐意进取的组工干部队伍。在创先争优活动中,全面推行组工干部“十个一点”工作法,即:责任多一点、牢骚少一点;耐心多一点、脾气小一点;虚心多一点、骄傲少一点;诚实多一点、虚伪少一点;实干多一点、应付少一点。在组工干部队伍中逐步形成了比、学、赶、超的浓厚氛围,推进了各项组织工作的顺利开展。
按照“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的基本要求,绥中县委组织部狠抓组工干部作风建设,大力弘扬正气,通过扎扎实实的工作,树立一流的组工干部形象。
求真务实,埋头苦干,树立组工干部作风扎实的形象。建立组工干部基层党建工作联系点制度,组工干部深入基层,了解民情,掌握民意,解决问题,促进工作,把联系点建成组工干部转变作风的“窗口”,把组织部门建成干部之家、党员之家、人才之家,树立了组织部门作风扎实的良好形象。
围绕发展,选贤任能,树立组工干部任人为贤的形象。坚持“凭实绩用干部、为发展配干部”的用人导向,认真实施体现科学发展观要求的综合考核评价办法,明确了注重品行、科学发展、重视基层、崇尚实干、鼓励创新、群众公认的“六个导向”,注重对考核结果的综合运用,把领导干部完成任务情况与个人进退留转挂钩,有效激发了干部干事创业的积极性,进一步形成了能者上、庸者下、平者让的用人机制,树立了组工干部任人唯贤的良好形象。
强化监督,立党为公,树立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的形象。严格执行《党政领导干部选拔任用工作条例》和《四项监督制度》,突出体现“让群众评价干部”的监督机制,强力落实事前报告、事后评议、离任检查、责任追究。有序实施预审沟通、任前公示、谈心谈话、述职述廉、廉政考试、任职试用期和“一报告三评议”制度,选人用人公信度和群众满意度大幅度提升。严密的监督体系,让一批品行正、作风实、能干事、干成事的领导干部脱颖而出,树立了组工干部公道正派的良好形象。
围绕创先争优活动和建设沿海经济强县目标,绥中县委组织部狠抓干部培训、人才管理和基层组织建设,在促进绥中大发展中夯实组织基础,增添组织活力,创建一流的组织工作业绩。
强化培训,历练一支适应时代潮流的干部队伍。按照建设学习型党组织的要求,不断加大干部教育培训力度,采取请进来、走出去的办法,增强学习效果。通过培训,丰富了干部知识储备,开阔了干部视野,提升了干部素质,增强了党员领导干部干事创业的能力和本领,为建设辽宁东戴河新区历练了一支适应时代潮流的干部队伍。
整合资源,为沿海经济强县建设提供人才支持。以“三个突出”为着力点,深入实施人才强县战略。突出辽宁东戴河新区的战略地位,面向全国公开招聘65名高精专各类人才,为打造“海岸中关村、生态新城区”提供了强有力的智力支持;突出新农村建设的主体地位,有效整合了20个专家服务组、167名专业技术人才,帮助农民科技致富;突出大学生村官的战略预备队地位,为他们的健康成长提供更好的环境和舞台。
打牢基础,充分发挥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以农村党的建设“三级联创”活动为抓手,进一步丰富农村基层组织建设活动内容,先后开展了“双培双带”、“设岗定责”、“标准化党支部创建”及“五好”党员户评比等活动,全面推行村干部“双述双评”制度,有效推进全县基层党组织建设健康发展,充分发挥了基层党组织的战斗堡垒作用和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