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最佳运用非言语行为

2012-09-19 09:45李玉红
课外语文·下 2012年7期
关键词:言语交流效果

李玉红

【摘要】在常规课堂教学中,教师与学生之间进行着不断的交流活动,这种交流和沟通是通过言语行为和非言语行为两种方式进行的。对学生课堂行为进行组织与控制是教师的重要职责,也是搞好课堂教学的必要条件。教师在教学中不仅要运用言语讲解知识,还要运用非言语方式组织教学和管理课堂,非言语行为较之于有声言语提供的信息更加简洁明了,它们大多不需要经过任何中间环节,就可表现为肯定或否定、接纳或排斥等为学生所熟知的信号,较之言语行为传递信息更加快速、有效。本文从提高认识、自觉领会、协调统一、熟悉对象和把握标准几方面做了具体论述。

【关键词】非言语行为

【中图分类号】G633.3【文献标识码】A

教师的非言语行为在教学过程中有着非常重要的意义,对教师本人的文化知识、修养、教学技能和表达能力等也都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不仅要注意提高自身的语言能力,还应该重视提高非言语行为的表达能力,并适宜地把非言语手段运用到课堂教学中,使课堂教学更加轻松自然,达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其实,无论教师在课堂上采取哪种方式与学生进行信息沟通和教学管理,其目的都在于能使师生的信息顺利地传递,情感及时地交流,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而要达到在课堂教学中灵活自如地运用非言语行为,还必须注意以下几方面的原则:

一、提高认识

非言语行为可以在不中断运用语言进行教学活动、不影响其他学生学习的情况下,对个别思想不集中的学生进行调控,也可以补充加强甚至代替教师的语言,使教学语言的含义更加明确。还能配合语言传递,能增强语言的直观效应,使学生感染到教师的热情和兴奋,有利于对知识的理解和记忆。作为教师,只有自己对非言语行为的使用达到足够的重视,才会不断调整自己的行为,使课堂教学更加有效,使教师向学生传递的信息更加有效。我们应该清醒地认识到,现代教师已经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幻灯机,而应该是最新的多媒体,以动感的画面,悦耳的声音和精彩的互动环节来激发学生的兴趣。如果教师还保留那种传统的站在讲台上单纯讲解的方法,即使语言规范得体,如果不发挥非言语行为的优势,课堂也会失去对学生的吸引力和感染力。教师只有在课堂上把语言讲解与非言语行为进行完美及有机的结合,才能为学生创设一个高效的学习气氛。

要想鼓励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培养学生良好的课堂学习兴趣和注意力,防止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注意力分散现象,必须在课堂教学中借助非言语行为来控制。教师在课堂上的非言语性行为是一种暗示因素,它通过手势、表情或其他暗示等间接的方式对学生的学习行为与情绪产生迅速的影响,从而实现课堂的调控,达到优化课堂的目的。

二、自觉领会

非言语行为在课堂教学和教学管理中是一种非常微妙的沟通师生感情、增强师生联系的工具,教师必须自觉领会到教室里除了有一个言语交流的空间之外,还存在一个非言语交流的环境,教师必须认真对待、高度重视这两种不同的环境。老师和学生之间的目光相交和举手投足,学生和学生间的目光相交及其他细小的动作都在进行着信息沟通和感情交流。老师必须领会到这种无声的语言的效果以形成这种交流的共鸣,如果教师领会不到这种交流的存在,或者不顾这种交流情况,就会很难继续进行正常的课堂教学和课堂管理。

事实上非言语行为往往和有声语言搭配着使用,这就必须考虑合理搭配和最佳的选择。如果同时使用多种非言语行为,还要考虑他们的最佳组合,最好是做到协调一致。因此,教师要认真研究非言语行为方式的使用方法,对各种非言语行为在教学内容中的相互关系要详细了解,针对课堂上出现的具体问题准确把握,从而对非言语行为具有准确选择的能力。

三、协调统一

非言语行为的表达要与语言表达协调一致,要符合语言表达的特定情景,切忌牵强附会,矫揉造作。它可以增进人与人间的和谐,且有鼓励、支持的效果,老师带着笑容和颜悦色地上课,也能带动学生快乐的情绪,达到良好的效果。

教师的非言语行为作为教学系统的一部分必须根据教材内容及教师内心情感表达的需要和其他教学行为紧密配合,只有达成与其他教学行为的合理搭配和最佳选择,才能以取得最佳的效果。教师在运用非言语交流时,必须做到与课堂气氛、教学情境和谐统一,周密部署每一个细节。当在教学中遇到某种突发事件时,如果熟练运用这一原则就可使教师化被动为主动,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四、熟悉对象

因为文化背景的差异对非言语交流的影响很大,教师在课堂上运用的非言语行为必须是学生能接受和领会的,因此,教师要想理解和使用非言语行为,就必须了解学生的家庭背景,文化背景和行为规范等,并要了解其社会心理的变化。教师要了解学生,知道教学对象籍贯、家庭背景、生活习惯、年龄特征。对优秀学生与成绩稍差一些的学生,对性格内向、拘谨与性格外向、开朗的学生,对与自己沟通较多或沟通较少的学生都要因人而异。根据课堂教学的教学情景,力求采取适宜的非言语行为表达教师的情感、意图与学生的具体情况协调一致的非言语行为,才能获得较好的效果。

运用非言语行为时,除了要了解学生的基础,教师还要注意与教学内容气氛、课堂的具体教学情境形成最佳协调状态。也就是要求教师要根据教学内容的喜怒哀乐气氛设计非言语行为的表达方式、根据课堂教学的具体教学环节而设计运用、在教学中要注意个别差异,做到因人而异,采取适宜的非言语行为方式表达出教师的意图和要求,这样才能收到理想的效果。

五、把握标准

在使用非言语行为时,标准的控制和分寸的把握又都以师生沟通效果最佳为取舍标准。教师在运用非言语行为时要把握好度,对于不同的情况,不仅在使用的种类上要有所选择,在使用频率上也须有所控制,因为不同的使用方式有着不同的效果,不同的表达方式传达着不同的信息,教师必须能恰如其分地使用。一般情况下,要防止非言语行为在某一时间段运用过多,种类变化过于频繁,最值得注意的是更要防止一种或多种非言语行为充斥课堂,让学生感觉到反感,反而起到相反的教学效果。

同时,在使用非言语行为时还要大方得体、时机恰当,注意不能矫揉造作。不注重使用非言语行为,会使课堂教学呆板、缺乏生气,过分地使用非言语行为会让人生厌。只有恰当地将各种各样的非言语行为与教学内容、学生的基本情况和教学氛围结合起来,才是最佳的选择。

总之,新课改的进一步推进,对教师提出了更多更高的要求,如何让我们的教师更显个性与魅力,如何让我们的课堂教学更有效,通过加强自己的非言语行为的使用与调整,把握好非言语行为的良好表现形式,重视非言语行为的重要作用,我们一定会有更大的收获。

(责任编辑:刘宝瑞)

猜你喜欢
言语交流效果
如此交流,太暖!
言语思维在前,言语品质在后
吕魁:难以用言语表述的特定感受
按摩效果确有理论依据
加强交流沟通 相互学习借鉴
周樱 两岸交流需要更多“对画”
迅速制造慢门虚化效果
模拟百种唇妆效果
关于冬天
关于言语行为的现象学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