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研究现状——基于2000-2011年国内学术期刊的数据分析

2012-09-19 07:10:50梁君
池州学院学报 2012年5期
关键词:第二课堂论文大学

梁君

(南京审计学院 外国语学院 ,江苏 南京 211815)

1 引言

我国高校自2004年初教育部高等教育司颁布了新的《大学英语教学大纲》和《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之后都对大学英语教学进行了大刀阔斧的改革,其中举措之一就是大量地缩减大学英语的授课课时。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无疑是帮助解决高校扩招后产生的“大班教学”问题,把缩减了的课时在时间和空间上进行扩展的一剂良药。于是,很多高校都开始尝试与摸索符合本校特点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可惜目前的结果往往是表面上热闹,实际的效果并不好。

故本文笔者以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里2000-2011年国内所发表的有关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学术论文为数据样本进行分析,总结和归纳出这一主题研究的成果与不足,期望能对今后的研究工作有所帮助。

在中国期刊数据全文数据库里以“大学英语第二课堂”为关键词对2000-2011年间全部期刊进行检索,显示期刊论文116篇,再选择“核心期刊”在结果中检索,显示论文8篇,而且均非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外语类期刊。后除去以“高职高专”“艺术类院校”“理工科学校”为研究对象的文章,共获得有关此研究的学术论文97篇,构成了本文研究的数据样本,最后按论文发表的年份,论文的主题将其分类获得了本研究的统计数据。

2 数据分析

2.1 历年发表的论文数量及分析

从图1可以看出,此主题研究真正是从2005年开始的,从2007年之后才有了稳定的增长。

图1 历年论文发表数量

2.2 文献分类方法

根据研究方法将所有相关文章分为两大类:实证研究和非实证研究。鉴定标准是,只要文章提供了“研究对象、研究工具、数据收集、分析”等相关详细信息,就归为实证研究,否则为非实证研究。从表1中可以看出,非实证研究仍占据主导地位,只有13篇实证研究的文章。相比较于大多数述评性文章,实证研究性文章用事实说话在教学实践中更具指导意义。

表1 发表论文分类

概括起来这些论文内容大致可以细分为三个方面:一是对大英语第二课堂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二是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必要性及可行性的研究;三是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实践及成果。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现状及存在问题的研究,其中包括4篇实证性论文,多是采用调查问卷和访谈的研究方法。如湖北工业大学熊素娟[1](2007)从在武汉的省部属10所高校每个学校随机抽取20名学生进行问卷调查,了解大学生课外英语学习和参加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现状。同时调查人员走访了在武汉各高校的部分教学管理人员和部分教师,采取访谈的形式,了解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管理情况。调查分析发现存在以下问题 :(1)学生在课外学习英语时缺乏应有的指导;(2)教师的指导作用没有得到充分的利用;(3)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组织缺乏系统性;(4)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管理分工不明确,导致出现真空。杭州电子科技大学郭继东[2](2007)对国内二十几所高校包括英语广播电台等形式的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情况进行了调研,发现大部分高校的师生对英语第二课堂的重要性持有非常积极的肯定态度,但各学校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不是很理想。青岛农业大学王珍[3](2010)对青岛农业大学电自化 ,食品,国经贸专业级本科生共188名受试者进行问卷调查来了解学生进行第二课堂活动的意愿,参与度情况;第二课堂活动的宣传情况 ;学生希望开展的第二课堂活动内容,类型以及评价情况。中原工学院外国语学院王惠瑜[4](2011)以中原工学院为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结合对学校有关管理层和英语任课教师的访谈,得出存在的问题:(1)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重视程度不够;(2)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经费短缺;(3)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缺乏系统性。文章都反映出目前许多高校在英语教学中,都不同程度地开辟了英语第二课堂。但多年来,许多第二课堂建设都处于一种自由、无序的状态,没有形成严谨、系统的教学体系。问题的原因归根结底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首先在观念方面(这是最重要的):学校和教师以及学生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重要性的认识不够,仍然以“四六级”考试至上,觉得第二课堂可有可无,导致真正实施过程中缺乏系统的设计和安排,周密科学的管理;教师指导不力;资金支持不足;没有相应的评价系统给予支持,导致了学生和教师参与热情不高等一系列不良后果。第二在学生方面:学生应该是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主体力量,但由于部分学生英语水平不高,学英语的兴趣不大,对提高自己综合英语水平的意识淡薄,这也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开展。第三在教师方面:第二课堂活动对处于主导地位的老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与挑战,教师不愿意在这方面深入研究,导致结果不佳。上述表明,要想取得比较满意的结果,大学英语教师们必须要从思想到行动与时俱进,根据教学大纲,把握教学原则,全身心地投入到这个与课堂教学一样重要的领域内。

对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必要性及可行性的研究,绝大多数论文采用了引用的描述性方法,从政策背景和理论基础指出其重要性,没有实证性论文。

归纳起来,政策背景主要围绕着教育部在2004年颁发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试行)》以及2007年教育部颁布的《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几乎所有的文章都引用了北京大学英语系胡壮麟教授《论中国的双语教育》[5]中的一段话:在中国外语环境下学好外语,谁能在模拟或构建接触和使用外语的环境 (即第二课堂)上下工夫,谁就将获得好的教学效果。这也说明英语教学研究者对胡教授此观点的极大认可。

理论基础最多被引用的有美国语言学家克拉申提出的二语习得理论;任务型教学理论;建构主义理论和跨文化交际理论等。其中不乏有用跨学科理论来指导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创新性尝试。如郑珺[6]用教育生态学原理考察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挖掘第二课堂生态环境失衡原因,树立生态型观念,构建具有生态特征的第二英语课堂,从而改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生态环境。秋杰[7]用美 国 心理学家Howard Gardner提出的多元智能理论研究开展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有效形式和原则,以期促进英语教学改革,培养多元智能人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研究需要更多的“他山之石”来帮助大家打破传统,解放思想。

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实践及成果。这一主题论文中大多描写了传统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形式,如组织英语原版影视教学,开设英语演讲课,开展编排、表演英语短剧活动,组织英语课外阅读小组,组织各种英语讲座,建立英语电台等,泛泛而谈,没有具体的实施组织的步骤及具体实践的经验教训。其中有9篇实证性论文,多是详细描述作者所在学校开展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活动的实践情况,并分享实践所带来的成效。如韶关学院肖岭[8]介绍了他们学校“三位一体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模式”。即每周4学时的多媒体课堂教学,2学时的体验中心自主学习和课外不定时的体验英语俱乐部活动,对学生进行听说读写译各项技能的综合训练。并辅以详细的开展第二课堂以来在设计框架下安排的各项活动内容及开展时间。文中还以学生获得的各项技能的大赛成绩从一方面体现了第二课堂开展的成效。

长春工程学院的李凤荣[9]详细介绍了他们学校已“大学生英语俱乐部”为组织机构,俱乐部日常活动以协会为单位进行,由各指导老师依据俱乐部总体安排,根据学生兴趣爱好及课业任务状况具体安排指导活动内容。此举为广大英语爱好者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和舞台,增强了学好英语的信心,为不同性格学生提供了相互学习的机会,有利地促进了英语表达和演示能力和第一课堂学习,师生同学习共提高。

中南大学的陈晓勤[10]介绍了他们学校在网络环境下60+1+1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新模式 (实行60人的大班多媒体教室授课,每人一台电脑的自主学习和一对一的网络辅导教学模式。)并以外研社 《新视野大学英语》读写教程第二册第三课Marriage across nations为例详述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的具体实施。

总的说来,规范,系统,科学的多元化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持续深入开展可以弥补第一课堂时间空间上的不足,为全面培养学生的综合英语技能和自主学习能力,创新能力,合作精神等提供广阔的平台。

3 发现与问题

综上所述,当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研究已引起了越来越多的教师和学者的关注与重视,这对于推进大学英语教学改革起到了实质性的推动作用。在笔者对这些文章的梳理时,有一些欣喜的发现。

(1)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研究越来越得到省,市,院校的重视。97篇文章中有24篇是省,市,院校的研究项目成果,从上到下的重视与关注是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研究蓬勃发展的重要支持来源。

(2)大学英语教师和学者们越来越与时俱进,已教育部的文件政策为指导,结合本校实际,创造性地尝试新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模式。笔者梳理文章时发现,自2007年教育部颁布《大学英语课程教学要求》之后,研究者们抓住《要求》中的“多媒体教学”,“网络环境下的听说教学模式”以及“学生的自主学习”等关键词作为这一主题研究的新的切入点。

然而在这方面的研究工作中也还有不少不足之处,主要体现:

(1)理论研究欠缺。第二课堂教学作为大学英语教学的一个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不仅需要实践经验的总结,更需要从理论方面对其各个环节进行全面、系统的深入研究,为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活动的发展提供理论指导。虽然这方面的研究论文都有提到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实施的理论基础,但多数只是一些表面描述,缺乏系统深入的理论研究。

(2)实证研究少。采集的论文中通过数据说话的文章只有13篇,相对于97篇的总数还是远远不够的,而且研究方法单一,主要是问卷调查与访谈。

(3)论文质量参差不齐。自2005年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研究真正被研究者关注以来,虽然论文数量不断攀升,但在全部采集的论文中过多为是一般期刊论文,仅有少数篇章是核心期刊论文,而且均非中文社会科学索引(CSSCI)外语类期刊。多数文章内容重复度高,新意深度不够,不能给人们已启示;非实证性论文居多等导致许多研究没能提出具体解决方案,实际操作指导性不强。

4 结语

外语教学改革仍然处于大力发展阶段,因此现阶段对现有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研究情况进行总结和分析是有其必要性的。本文研究结论得出研究者们要加强深化理论研究,以强大的理论去科学地指导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深入开展,从而推动大学英语教学改革。需要更多的实证性研究论文,以数据事实给予同行已切实地指导,从而使点的成功推广普及到面,使更多的学校师生受益。

[1]熊素娟.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现状及其发展对策研究[J].时代金融,2007(8):135-137.

[2]郭继东.当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面临的问题及对策[J].教育科学,2008(1):38-40.

[3]王珍.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现状调查与对策研究[J].科技信息,2010(9):242-243.

[4]王惠瑜.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的现状调查及对策研究[J].江西教育学院学报,2011(2):102-105.

[5]胡壮麟.论中国的双语教育[J].中国外语,2004(2):4-8.

[6]郑珺.教育生态视野中的大学英语第二课堂建设[J].赤峰学院学报,2010(12):209-211.

[7]秋杰.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英语第二课堂教学研究[J].教育与职业,2010(36):127-128.

[8]肖岭,闵阅.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韶关学院学报,2008(7):115-117.

[9]李凤荣,安晓灿,孙东菱.大学英语第二课堂教学体系的研究与实践[J].长春工程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5(6):69-72.

[10]陈晓勤,颜靖平.网络环境下大学英语第二课堂的教学模式[J].湖南科技学院学报,2011(3):158-160.

猜你喜欢
第二课堂论文大学
“留白”是个大学问
《大学》
大学(2021年2期)2021-06-11 01:13:12
高校“人工智能”第二课堂建设探讨
48岁的她,跨越千里再读大学
海峡姐妹(2020年12期)2021-01-18 05:53:08
第二课堂
大学求学的遗憾
晋江“四点钟学校” 孩子们的第二课堂
海峡姐妹(2017年8期)2017-09-08 12:16:45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
下期论文摘要预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