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 典
(中央电视台 新闻中心 录制科,北京 100859)
民族乐团创建不足百年,这种在20世纪中西文化碰撞、交融中逐渐发展起来的乐团形式拓宽了中国音乐的表现范围,使中国音乐走向了更广阔的天地。对于为民族乐团录音的录音师而言,如何在录音过程中跨越中西方审美标准的差异,区别中西方音乐特色,在继承传统的同时最大程度地创新发展,需要进一步探索和努力。拾音是录音工艺中的第一个步骤,正确地处理声源、录音环境及传声器三者的关系,应当成为录音师有效控制声音质量的首要环节。对于民族乐团拾音,要从了解各乐器组声源的特性入手,考虑不同排位方法、曲目形式、配器等对整体拾音方案的影响。
拉弦乐器大多为两弦,如高胡、二胡、中胡、京胡等。少数用四弦,如四胡、革胡、艾捷克等。拉弦乐器一般以琴筒为其共鸣器,演奏时因接触演奏者的身体而被屏蔽、阻尼。有的拉弦乐器琴筒前面蒙着一层振动膜(大多数琴筒蒙蛇皮、蟒皮、羊皮等),振膜上(中间)有琴码与之紧密接触,因弓和弦摩擦引起振膜作相应的振动,从而让琴筒共振;有的拉弦乐器则直接以弓和弦摩擦引起琴筒振动,如椰胡、板胡等。琴筒前面并非是拉弦乐器最理想的平衡拾音位置,因为弓和弦的直接摩擦声中,包括了许多原有的刺耳声、尖锐声,故而,拉弦乐器最理想的传声器平衡“点”是在琴筒后面或者侧后面。拉弦乐器一般声功率较小、音量小,应采用高灵敏度的电容式传声器来进行拾音。
确定传声器平衡“点”,常用比较试验法来进行平衡试验:将两支或更多同样的传声器放在试用平衡“点”上,依次替代,把平衡较好地保留下来,再改变其他传声器位置,继续作比较试验。以二胡为例,将传声器对准琴筒向皮膜方向移动,音色偏亮、噪;向后开口方向移动,音色偏厚、闷。根据需要,作远、近、前、后调整。应设置传声器垂直琴筒偏上,以60 cm~ 120 cm处为参考点。二胡的发声频率在293 Hz~ 1 318 Hz,最低基音D弦,其频率在294 Hz上。一般说来,高频与乐器的形体没有多大的关系,而低频与乐器的形体有很大的关系。乐器的形体越小,越不能有效地辐射低频。例如演奏高胡时,演奏者是否将琴筒夹在双腿间会给音色带来很大的变化;而二胡因为形体小,尽管泛音很强,却不能有效辐射低频。
民族乐团中的拉弦乐器与西洋乐团中的弦乐相比,总体上高音过重,而中低音不足。占西洋乐团重要位置的中小提琴声部,它们的F孔朝上,声音辐射自然向上,数把提琴就能在其上方形成一个较汇聚的小声场。从拾音角度来说,也相对方便简单:只要在弦乐组上方架设一两个有良好灵敏度的传声器就能得到有良好群感并且平衡的弦乐组声音。相比之下,胡琴的声辐射是在琴筒两端,当一组演奏员排列坐好的情况下,不管是怎样的排列方式,都很难形成统一而直接的声场。在为合奏的拉弦乐器拾音时,传声器的位置要离得较远,一般在最高频率辐射以外。因此,如果照搬提琴组的传声器摆位拾音方式为拉弦乐器组拾音,很难达到既有足够群感又有足够声压,并且声部均衡的理想效果。而且,在有的民族乐团的排位法中,吹奏乐器组位于拉弦乐器组的后排,其中唢呐的声音很大,传声器摆放在拉弦乐器组上方很有可能拾到更多唢呐的声音,而弦乐的声音却很小。
弹拨乐器分横式与竖式两类。横式有筝、古琴、扬琴和独弦琴等,竖式有琵琶、阮、月琴、三弦、柳琴、热瓦普、冬不拉、箜篌等。弹拨乐器声功率较小,声音稳态鸣响的时间也短,起振以后一旦达到最大振幅就马上衰减,其平均功率小,听觉音量较小,因此,应采用灵敏度较高的电容式传声器拾音。琵琶、柳琴独奏尽可能选用全指向性传声器拾音,传声器设置于面板的正前方,距离100 cm~150 cm;在乐团中对其拾音时,辅助传声器应用心型指向性传声器,可适当近一些,根据不同情况约设置在30 cm~80 cm。阮的拾音设置与琵琶基本相似,但拾音距离小于琵琶;在乐团中对其拾音时,辅助传声器约距其30 cm~ 60 cm。古筝的独奏尽可能选用全指向性传声器拾音,将传声器设置于弹奏部位的前上方,距离100 cm左右。由于古筝、琵琶等绕射和串音较多,声像不够稳定,拾音时需要设置辅助传声器来加强和稳定声像;在乐团中对其拾音时辅助传声器用心型指向性传声器,可适当近一些,根据不同情况约设置在30 cm~ 60 cm。由于民族乐团弹拨乐器的高频噪音比较大,所以,辅助传声器的摆放应有意识地避开拾取这部分噪音。
吹奏乐器根据其起振方法不同,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以气流吹入吹口激起管柱振动的(边棱激振)有笛(曲笛、梆笛和口笛)、箫(排箫、尺八)、埙等。根据音区和音高不同,笛子可分成梆笛和曲笛两类。梆笛、曲笛比西洋管乐的短笛、长笛的音域窄,音色也不如后者明亮,在乐团里显得不够清晰。笛子的高音区音色清脆有光彩,中低音区音色明亮,音区及音量的变化幅度大。一般选择动圈传声器对笛子拾音,传声器距离笛子50 cm~ 100 cm左右,高度超过笛子20 cm。箫的拾音与西乐单簧管、双簧管的拾音相似,由于其音量低,所以,一般都使用电容传声器来拾音。传声器通常设置在离箫的下端约20 cm处,高度与箫的下端平行。 笛、箫、埙经常有独奏乐段,有时音量不够,需要加强,拾音距离一般距乐器30 cm~ 60 cm。
第二类:气流通过哨片吹入使管柱振动的(类似双簧激振)有唢呐、海笛、管子、喉管等。唢呐又名喇叭,其高音区响亮尖锐,声音强度较大,容易在乐团中“冒尖”,中音区明亮,低音区浑厚。 唢呐的拾音方法与西洋乐小号的拾音方法有些类似。由于唢呐的声级较高,所以,传声器与唢呐的距离不能过近。一般使用动圈传声器拾音,距离在100 cm 左右,高度应高于唢呐的喇叭口。因为管子的声级也比较高,所以,拾音时一般使用动圈传声器,传声器距离管子约100 cm左右,高度比管子的管口高10 cm左右。
第三类:气流通过簧片引起管柱振动的(类似单簧激振)有笙(抱笙、排笙、高音笙)、葫芦丝、巴乌等。笙是我国民族吹奏乐器中惟一可吹奏和声的乐器,音色飘逸而优美,其中,高音区声音清脆,中音区声音柔和明亮,低音区声音低沉浑厚。拾音时,可使用心形指向的电容传声器或动圈传声器。传声器的设置高度稍微超过簧管的高度约50 cm,并偏离管口,避免拾取到“吹气”声。传声器与笙之间的距离控制在50 cm~ 100 cm。
民族打击乐器根据其发音不同可分为:响铜,如编钟、编磬、大锣、小锣、云锣、大钹、小钹、碰铃、磬等;响木,如板、梆子、木鱼等;皮革,如大堂鼓、小堂鼓、板鼓、排鼓、手鼓、象脚鼓、朝鲜族长鼓等。打击乐器指向特性比较复杂,一般来说,需要根据演奏者的位置角度来确定最佳的拾音位置。打击乐器的动态范围一般很大,轻易就能发出很响的声音,因此,在对民族乐团中录制拾音时,通常不需要对打击乐器设置专门的传声器。但也有一些例外,比如,某些剧场混响时间过长,低频混响比较多或有驻波,声音容易混浊不清,打击乐的节奏点很难表现出来,特别是低音打击乐器如定音鼓、大鼓、大锣等。在这种情况下,一般会用2~ 3支心型指向电容传声器作中距离拾音,以便在后期处理时让打击乐的敲击点和瞬间动态更好地体现出来。又例如,排鼓的串音问题比较严重,声音容易浑浊,所以,需要加装辅助传声器,这并不是为了提高音量,而是为了使声音更加清晰。
民族乐团中大部分传统乐器的音区集中在中频和中高频,缺乏高包容度并起重要衬托作用的低音乐器。虽然也有一些低音乐器如革胡、大阮、低音笙等,其深沉厚重程度仍然无法与西洋乐团相比,所以,有时还根据需要加入大提琴和低音提琴这两种西洋乐器。从音响角度来看,因为多种乐器的强烈音色独特性,目前仍然难以达到一个比较均衡全面、各声部乐部和谐相融的音响效果,乐器个性强烈、声音不够厚实、缺乏好的共鸣和振动、各个声部之间的平衡较难协调。民族乐团中缺少西洋乐团中的铜管乐器组,所以要得到雄伟、恢宏的音响就要在拾音过程中根据需要,在独奏、合奏、音区等环节上下文章。西洋音乐是以和声体系的创作为主,而中国民族音乐则以单音音乐为主,在一首民族器乐曲中,既可以存在不谐和甚至尖锐的音响,还可以存在连最简单的和声都没有的原始多声部及大量独奏,由各种不谐和的局部因素构成协和统一的整体。
由于民族乐团的拉弦乐器组相对较弱,所以,拾音时设置主传声器离乐团的距离要比西洋交响乐团更近,以增加拉弦乐器组的比例。AB拾音制式,传声器离乐团较远才能拾取群感较好的声音;由于民族乐团的声源较宽,因此,在群感相同的情况下,三点拾音制式可以将传声器适当贴近乐团,以更多拾取拉弦乐器组的声音;由于四点拾音制式使用4支等间距的传声器,可以在近距离的情况下更好地描述较宽的声源,因此,比AB拾音制式和三点拾音制式更加贴近拉弦乐器组。
3.3.1 左弓弦、右弹拨、后吹打排位法
相当多的乐团采用下列排位法: 左弓弦、右弹拨、后吹打。如图1所示。高胡在乐团的左前方,二胡在更左方,琵琶位于乐团右前方,与高胡左右相对。中阮和大阮在琵琶的更右方,大提琴在琵琶之后方,倍大提琴在乐团的最右。这种排位法对拉弦组和弹拨组同等对待,琵琶被排在与高胡可分庭抗礼的地位。它的优点是弹拨乐器组比较集中,而中阮和大阮又与大提琴、低音大提琴邻近,无疑对弹拨乐组的演奏和声场的集中十分有利;不利的是拉弦乐器组琴筒的声辐射方向与观众席相反,使拉弦乐器组的声音效果受到影响。
图1 左弓弦、右弹拨、后吹打排位法示意
图2 右弓弦、左弹拨、后吹打排位法示意
图3 前弓弦、中弹拨、后吹打排位法示意
3.3.2 右弓弦、左弹拨、后吹打排位法
右弓弦、左弹拨、后吹打排位法如图2所示。此种排位突出了琵琶的作用,琵琶不但位于乐团中最重要的位置,而且它的面板呈45°斜朝前方,也是一个相当好的发声传播角度。而且柳琴在琵琶的右后方,中阮在琵琶的左方,再左是大阮,扬琴在琵琶的右方。传声器的角度应当与水平呈45°对准弹拨乐器的面板。乐团的右前方是高胡,再右是二胡,高胡和二胡的后方是大提琴,而倍大提琴在乐团的最右方。在箜篌、倍大提琴和笛箫埙、打击乐前方分别设置一个点传声器。此外,由于在此种排位方法中拉弦乐琴筒的声辐射方向正对着观众席,因而比前一种方法具有更好的声音效果。
3.3.3 前弓弦、中弹拨、后吹打排位法
也有很多乐团采用前弓弦、中弹拨、后吹打的排位方法。如图3所示。高胡是一种明亮和突出的旋律乐器,在拉弦乐器中起主导作用。所以,在此排位方法中保持了高胡在乐团的左前方的主要地位。在高胡的前方等距离设置2支传声器,可以同时拾取高胡和中胡的声音。高胡和中胡定弦相差一个八度,所以它们能会经常演奏同一旋律,中胡在高胡后方加强了高胡的厚度。二胡与高胡相对,位于乐团的右前方,大提琴在二胡之后,倍大提琴位于乐团最右方。二胡在右方时,琴筒开口朝外,使其音量得以充分发挥。在指挥台的右侧设置传声器可以有效拾取二胡的声音。舞台最右侧的传声器可以兼顾大提琴和倍大提琴的拾音。同时,琵琶在扬琴后一排坐开,每位演奏者的乐器的面板都朝向听众,其演奏的姿势状态如独奏者,无论在视觉角度还音色角度都是有利的。古筝在琵琶的左方,由于音量较小,设置点传声器。三弦在乐团中并非经常使用,而且其音色特殊而穿透力强,故放在乐团右后方。吹管乐笙放在右后方,其演奏基本上可以让全乐团的人听到。笛子、箫、埙在左后方,设置点传声器。打击乐器在乐团的后方排成一排。这种排位的优点是弦乐、弹拨乐、吹管乐基本上由前至后布满舞台,所以,它的声场相对比较平均和丰满,各乐器之间较融合,演奏一些有精密配器安排的现代大型创作作品会有较好的效果。
西洋交响乐团有200多年的演出经验积累,至今未有一个统一的排位法。不同的指挥在不同的音乐会和不同作品要求时都会采用不同的排位法。中国民族乐团用不同的排位法以适应不同风格的演出,作为录音师就要熟知中国民族乐团中各种乐器的排位法,在拾音环节给予良好的配合。中国传媒大学录音系教授、一级录音师李大康老师在20世纪90年代就曾提出,由于在同样的距离拾音弹拨乐会给人感觉比较近,前弓弦、中弹拨、后吹打的排位方式将弹拨乐放在第二排,深度和融合性要更好一些。如果用前两种摆法,弹拨乐就会让人感觉空间感太近,所以,前弓弦、中弹拨、后吹打应当是今后民族乐团排位的主要形式。中国广播民族乐团在2006年以后,以及香港中乐团目前的排位均采取了此种形式。香港中乐团的基本排位形式为前弓弦、中弹拨、后吹打,但在乐器选用和排位上仍与中国广播民族乐团有所不同,如图4所示。
以2008年1月26日香港中乐团在国家大剧院音乐厅演出为例,此种排位保持了高胡在乐团左前方的主要地位,二胡与之相对在乐团的右前方,中胡在高胡之后。与中国广播民族乐团不同的是,香港中乐团没有大提琴和倍大提琴,而采用了革胡与低音革胡。革胡在二胡之后,低革胡在乐团最右方。中阮在琵琶的右方,起到衔接和调和弹拨乐组甚至全乐团的作用。对于此种排列方法,在后排从左到右的4支传声器,分别对革胡、扬琴、笙、唢呐等乐器进行拾音,兼顾了拉弦乐器、弹拨乐器、吹奏乐器,还能对最后排打击乐的声音进行拾取,因此,具有较好的兼容性。
图4 香港中乐团的排位法
民族乐团的拾音方案应依据曲目及配器特点而进行整体调配。对于以拉弦乐器为主的曲目,主传声器可适当高一点、远一点。拉弦乐器组如有不同声部,可将每个声部分成2排坐,前后排2个人考虑为1组,在2个谱架之间摆放一个心型指向电容传声器,指向2个人中间(如有必要可以在每1组前方摆放1支)。如此摆法尽量地接近了声源,能够得到更高的声压和更直接的琴声,也能更好地体现演奏员的细节表现。另外,这种方法还可以较好地避免后排其他声部如弹拨乐器和管乐(尤其是声音响亮的唢呐)传过来的串音。当以同样数量和型号的传声器拾取第二声部,就可以得到一个相对均衡而充足的弦乐声部。有拉弦乐独奏的时候,应尽量给独奏乐器单独配备微型传声器(有线或无线),一般贴在胡琴琴窗一边(以避免过多擦弦产生的高频泛音)。
民族弹拨乐合奏是近年出现的新形式,还在不断地摸索中。对于以弹拨乐器为主的曲目,也可采用分组近距离拾音的方式。例如对于中阮的合奏,也可以2把为一组,使用传声器在琴面板的高度拾音;大阮用同样型号的2支心型指向传声器拾音,如需要可将传声器与乐器距离稍微拉近一些,利用近讲效应增强一些低音频响。位于扬琴后面的2把柳琴和2把琵琶,可分2组,各给1支传声器指向乐器面板拾音。而扬琴在指挥面对乐团正中位置,因为其音色丰富,表现手法亦很丰富,所以,很多时候在没有指挥的情况下,扬琴起着指挥的作用。一般用1支电容传声器在扬琴上方20 cm~ 30 cm处向下拾音。如果有独奏的弹拨乐器,一般用微型传声器贴着琴面板拾音。这时要注意尽量避免传声器直接指向演奏员手指触弦的位置,否则,会拾取过多的高频触弦噪音。
对于管乐的合奏,为了音色和音量的平衡,一般在音量较小的笛子前放置2~ 3支传声器近距离拾音,然后在低音笙和低音唢呐前各放1支传声器来尽量补充中低频段;中高音唢呐因为声音大,一般不放置传声器;而4个高音笙1组,放置2支传声器。
当然,上述是在不同的情况下,在原有的基础上加装点传声器对民族乐团拾音,是在基本的拾音方法还不足以保证拾音的最后成功时所采取的一种尝试。此外,录制协奏曲还应该注意独奏乐器与乐团的平衡问题。乐团在这里并不是陪衬,是与独奏基本平等的关系,根据曲目的要求,独奏可以拾取较多的直达声,在重放时显得更近,形成与乐团的层次。对于筝协奏曲,一般将筝放置在首席外侧,设置1支辅助传声器。二胡或板胡独奏时,为便于交流,有时让独奏与乐团相对,坐在台子上演奏。如果独奏背对传声器,需要设置辅助传声器。
民族乐团本身音响不如西洋乐团平衡、融合。要想通过拾音来达到我们的审美要求,突出民族乐团的特性,录音师除要掌握单个声源的结构、发声原理、频率特性、动态范围、辐射方向等,还需对声部之间的融合及乐团整体的声源特点有充分了解。民族乐团是群体性的艺术,需要的是群感和相对的统一,音色的和谐以及整体感等等,所以,必须根据实际情况来确定拾音方法,而不宜照搬西洋乐团的拾音方式。由于民族乐团的拉弦乐器组较弱,所以,在拾音方面需要相应地给予足够的重视;主传声器离乐团的距离要比西洋交响乐团更近,以增加拉弦乐器组的比例。此外,对于不同的拾音制式,四点拾音制式因适当减小拾音距离可以拾取更多的拉弦乐器组的声音,一般会比三点拾音制式和AB拾音制式具有更好的效果。从整体而言,民族乐团每一种排列方法都具有一定的优点和缺点,需要根据不同的排列方法确定拾音方案,并根据曲目和配器对拾音方案进行整体调配。前弓弦、中弹拨、后吹打的排位方式将弹拨乐放在第二排,深度和融合性要更好一些,应是今后民族乐团排位的主要趋势。
[1] 朱伟. 录音技术[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2] 胡泽. 音乐声学[M]. 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出版社,2003
[3] 吴学军. 民族乐队的音质特点及拾音方法[J]. 音响技术,2007(1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