基于输入电压前馈补偿的开关变换器恒定导通时间控制技术

2012-09-16 03:45:08王金平许建平兰燕妮徐杨军
电工技术学报 2012年2期
关键词:响应速度恒定导通

王金平 许建平 兰燕妮 徐杨军

(西南交通大学电气工程学院 成都 610031)

1 引言

为实现高频化、高效率、高功率因数以及良好的电磁干扰(Electromagnetic Interference, EMI)特性,开关变换器调制/控制技术的研究逐渐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开关变换器的调制方式主要有脉冲宽度调制(Pulse Width Modulation, PWM)、脉冲频率调制(Pulse Frequency Modulation, PFM)以及PWM和PFM混合调制。传统PWM调制开关变换器的响应速度慢,轻载效率低;PFM调制开关变换器虽然提高了轻载时的效率,但其变化的工作频率,给滤波器的设计带来了困难;混合调制模式电路设计较为复杂[1-3]。因此,人们一直在探索新的控制方法。

恒定导通时间(Constant On-Time, COT)控制技术是一种在工业界中得到广泛应用的基于 PFM调制的技术[4-5],它使开关变换器的功率开关管在一个固定的时间间隙内导通,通过控制关断时间实现控制信号占空比的调节,以维持输出电压的稳定[6-8]。COT控制开关变换器具有瞬态响应速度快,系统设计简单[9],无需误差放大器等优点。但是COT控制开关变换器的开关频率随着输入电压的变化而变化[10],对EMI滤波器的优化设计带来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输入电压前馈补偿的COT(Input Voltage Feed-forward Compensated COT, IVFC-COT)控制技术。

IVFC-COT控制技术在 COT控制技术的基础上,通过引入输入电压前馈环,使固定导通时间受输入电压控制,即在输入电压变动时通过调整固定导通时间,从而保持开关频率恒定。IVFC-COT控制技术不仅继承了COT控制环路设计简单,无需误差放大器,瞬态响应速度快等优点,还能使开关频率在输入电压或负载波动时保持恒定。

2 COT控制及其改进

2.1 COT控制原理

图1所示为COT控制Buck变换器电路及其主要控制信号。从图1可以看出,COT控制器由比较器,RS触发器和导通定时器(On Timer)组成。

图1 COT控制Buck变换器Fig.1 COT controlled Buck converter

COT控制Buck变换器的工作原理为:变换器输出电压Vo与基准电压Vref进行比较,当输出电压Vo低于Vref时,比较器输出高电平,RS触发器置位,其Q输出高电平,功率开关管S导通,输出电压上升;开关管导通固定导通时间 TON后,导通定时器使触发器复位,开关管S关断,输出电压下降,当输出电压下降到 Vref时,开关管再次导通,进入下一个开关周期。

COT控制的固定导通时间 TON由导通定时器决定,一旦设计确定后,固定导通时间TON将不再变化。

当 Buck变换器工作在电感电流连续导电模式(Continuous Conduction Mode, CCM)时,其输出输入电压传输比为

式中,D为控制脉冲占空比。

从而可得导通时间T 为

式中,fS为开关频率,fS=1/TS。

当导通时间固定为TON时,开关频率为

由式(3)可知,COT控制Buck变换器开关频率与输入电压成反比。因此,当输入电压发生变化时,为维持输出电压稳定,控制器将调整功率开关管的关断时间,即开关频率随输入电压的变化而变化,这将给滤波器的设计带来困难。

2.2 IVFC-COT控制技术

为了解决 COT控制开关变换器的开关频率随输入电压的变动而变动的问题,提出了 IVFC-COT控制技术。

IVFC-COT控制框图如图 2a所示,它在 COT控制的基础上,引入输入电压前馈环,作用于导通定时器,使导通定时器的导通时间随输入电压的变动而变动,从而在保持开关频率恒定的基础上实现输出电压的调节。IVFC-COT控制与COT控制的工作过程基本一致,只有当输入电压发生变化时,两者才呈现出差异。

IVFC-COT控制器中的导通定时器框图如图2b所示,其中 gVin为受输入电压 Vin控制的受控电流源,g为受控系数;S2为受RS触发器端控制的开关,当Q为高电平时,S2闭合,否则S2断开。当变换器输入电压发生变化时,受控电流源电流相应发生变化,并改变固定导通时间,从而维持开关频率恒定。而当负载发生变化时,IVFC-COT与COT控制的工作过程一样,这里不再赘述。

图2 IVFC-COT控制Buck变换器Fig.2 IVFC-COT controlled Buck converter

对于图2所示IVFC-COT控制Buck变换器,当输出电压Vo降至参考电压 Vref时,RS触发器置位,主功率开关管导通,导通定时器中开关S2断开,电容C1端电压VC1从零开始线性上升,可表示为

当VC1上升至门限电压VTon时,RS触发器复位,Buck变换器的功率开关管关断,输出电压下降,开关 S2闭合,电容电压 VC1下降到零;当 Buck变换器输出电压下降到 Vref时,进入下一个开关周期。由上面的描述可知,电容电压 VC1由零上升至门限电压VTon所需的时间决定了固定导通时间TON,即

从式(5)可以看出,IVFC-COT控制的导通时间与输入电压成反比,输入电压越高,导通时间越短。

令式(5)等于式(2),可得

式(6)给出了IVFC-COT控制Buck变换器的开关频率与电路参数之间的关系。

对于IVFC-COT,从式(6)可以看出,由于输入电压前馈环路的作用,使得等式右侧分子分母中同时存在输入电压项,因此消除了输入电压的影响,从而使得开关频率与输入电压无关,解决了 COT控制开关频率随输入电压变化而变化的缺点。

此外,在进行IVFC-COT控制 Buck变换器设计时,一旦开关频率fS选定后,导通定时器中受控电流源的受控系数g可以由下式确定

3 仿真和实验研究

3.1 时域仿真

为了验证IVFC-COT控制技术的可行性及控制性能,采用Pspice仿真软件对IVFC-COT控制CCM Buck变换器电路进行仿真,并与具有相同主电路参数的COT控制Buck变换器进行对比。仿真参数如表所示。

表 IVFC-COT Buck变换器电路参数Tab. The parameters of the IVFC-COT Buck converter

当输入电压在1ms处由10V突变至20V时,COT和IVFC-COT控制Buck变换器输入电压瞬态响应如图3所示,其中COT控制和IVFC-COT控制在 10V输入电压条件下的固定导通时间相同(2.5μs)。当输入电压突变至20V时,COT控制的固定导通时间维持不变,仍然为2.5μs,它通过降低开关频率以减小控制信号的占空比,从而实现输出电压的调节;而IVFC-COT控制则通过输入电压前馈环的作用,在维持开关频率不变的情况下,使固定导通时间减小至1.25μs,从而减小控制信号的占空比,实现输出电压的调节。从图3可以看出,当输入电压增大时,COT控制Buck变换器的开关频率降低,导致输出电压纹波的增大;而 IVFC-COT控制 Buck变换器的开关频率保持恒定,因此具有比 COT控制更小的输出电压纹波。此外,从图 3还可以看出,COT控制和IVFC-COT控制Buck变换器的输入电压瞬态响应速度非常快,都仅需要一个开关周期的调整时间就达到新的稳态。

图3 输入电压瞬态响应仿真图Fig.3 Simulation results of input voltage transient response

图4示出了COT和IVFC-COT控制Buck变换器负载瞬态响应仿真图。从图4可以看出,当负载电流在 1.2ms处由 0.5A突变至 1A时,COT和IVFC-COT控制Buck变换器具有相同的调节过程。此外,从图中还可以看出,负载突变前后,无论COT控制还是IVFC-COT控制,变换器工作频率均保持恒定。

图4 负载瞬态响应仿真图Fig.4 Simulation results of load transient response

3.2 实验验证

采用表所示电路参数搭建实验系统,对IVFC-COT控制Buck变换器进行实验验证。

图5给出了IVFC-COT控制Buck变换器在输入电压为10V和20V时的实验结果,其中Vin、VD和ΔVo分别为输入电压、续流二极管阴极电压和输出电压纹波。对比图5a和图5b可以看出,尽管输入电压发生明显变化,但固定导通时间的改变使得系统的工作频率保持恒定,与仿真结果一致,进而验证IVFC-COT控制技术的可行性。

图5 不同输入电压时IVFC-COT控制Buck变换器实验结果Fig.5 Waveforms of the modified COT controlled converter under different input voltages

图6为输入电压瞬态响应实验结果。从图中可以看出,当输入电压突然由20V降至10V时,输出电压的变化仅表现为纹波的增加,几乎没有调节过程,从而验证IVFC-COT控制技术具有快速的输入电压瞬态响应速度。

图6 输入电压瞬态响应实验结果Fig.6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input voltage transient response

图7给出了负载电流Io在0.5A到1A之间发生周期性变化时的实验结果。与输入电压瞬态响应实验结果类似,负载电流发生突变时,输出电压也仅表现为纹波的增大,几乎没有调节过程,从而验证IVFC-COT控制技术具有快速的负载瞬态响应速度。

图7 负载瞬态响应实验结果Fig.7 Experimental results of load transient response

4 结论

IVFC-COT控制技术通过引入输入电压前馈,使输入电压直接控制导通定时器,使固定导通时间与输入电压相关,以此保持开关频率的恒定。IVFC-COT控制具有COT控制瞬态响应速度快,控制环路设计简单等优点,并解决了COT控制开关频率随输入电压变化而改变的缺点,从而降低了滤波器的设计难度。仿真及实验结果验证了 IVFC-COT控制技术的可行性。

[1]罗萍, 熊富贵, 张波等. PSM开关变换器的平均模型与特性分析[J]. 电工技术学报. 2005 , 20 (3): 19-23.

Luo Ping, Li Zhaoji, Xiong Fugui, et al. Average mode of PSM switching converter and analysis of its characteristics[J]. Transactions of China Electrotechnical Society, 2005, 20(3): 19-23.

[2]Hamamura S, Kurose D, Ninomiya T, et al. New control method of piezoelectric transformer converter by PWM and PFM for wide range of input voltage[C].Proceedings of the IEEE Power Electronics Congress, 2000: 3-8.

[3]Hamamura S, Kurose D. Piezoelectric transformer AC-DC converter over a worldwide range of input voltage by combined PWM and PFM control[C].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Power Electronics Specialists Conference, 2001:416-421.

[4]Wong L K, Man T K. LM3102 demonstration board reference design[S]. AN-1646, National Semiconductor,2007.

[5]LM2696 3A, Constant on time buck regulator,national semiconductor[S]. Data Sheet of Chip LM2696, 2005.

[6]Ridley R B. A new continuous-time model for current-mode control with constant frequency,constant on-time, and constant off-time, in CCM and DCM[C]. Proceedings of the IEEE Power Electronics Specialists Conference, 1990: 382-389.

[7]Hong S S, Choi B. Technique for developing averaged duty ratio model for DC-DC converters employing constant on- time control[J]. Electronics Letters, 2000,36(5): 397-1992.

[8]Wong L K, Man T K. Maximum frequency for hysteretic control COT buck converters[C].Proceedings of the IEEE Conference on Power Electronics and Motion Control. 2008: 475-478.

[9]沈霞, 王洪诚, 方玮. 基于恒定导通时间的 V2控制方法研究[J]. 电测与仪表, 2009, 46(527): 72-76.

Shen Xia, Wang Hongcheng, Fang Wei. Research of the V2control method based on constant on time[J].Electrical Measurement and Instrumentation, 2009,46(527): 72-76.

[10]Xu X R, Wu X B, Yan X L. A quasi fixed frequency constant on time controlled boost converter[C].Proceedings of the IEEE Symposium on Circuits and Systems, 2008: 2206-2209.

猜你喜欢
响应速度恒定导通
Kubernetes容器集群环境下新型供电系统响应速度优化
基于Petri网的无刷直流电机混合导通DSP控制方法
基于高速相位调制器的超快偏振控制
光通信研究(2020年2期)2020-06-15 07:42:58
一类防雷场所接地引下线导通测试及分析
甘肃科技(2020年20期)2020-04-13 00:30:22
花花世界
电磁阀响应速度的影响因素
漫画十万个为什么
小小艺术家(2017年8期)2018-01-26 13:15:10
180°导通方式无刷直流电机换相转矩脉动研究
电测与仪表(2016年1期)2016-04-12 00:35:12
恒定动能打击变初速发射原理
IR推出20V至30V的全新StrongIRFET系列 为高性能运算和通信应用提供极低导通电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