于康震 农业部国家首席兽医师
食品安全问题是重大的民生问题,关系人民群众身体健康和生命安全,关系社会和谐稳定。——国务院
中国的食品安全状况在恶化吗?——现状
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为什么这么突出?——原因
中国的食品安全问题如何破解?——对策
1.影响动物产品安全的因素复杂。生物性因素包括人兽共患病、食源性疫病等,非生物性因素包括兽药残留、农药残留、重金属污染等,另外的人为因素包括有毒有害添加物、病死肉、注水肉等。
2.动物疫情形势依然严峻。去年8月30日,联合国粮农组织发表公报称,禽流感H5N1病毒出现变异,正在亚洲等地扩散,有可能严重威胁人类健康。越南去年春季停止了家禽疫苗注射,现在发现了变异的H5N1病毒。2003年以来,4亿只家禽病死或捕杀,经济损失200亿美元,565人感染,331人死亡。2月6日,印度农业、食品和消费者食物部向OIE通报,今年以来,有4个地区发现1 159只乌鸦感染H5N1高致病性禽流感病毒死亡。我国今年也有零星的发生。所以禽流感还是非常重要的对人类造成威胁的动物疫病。
上半年发生布鲁氏菌病、牛结核病、狂犬病、炭疽、旋毛虫病、猪乙型脑炎、猪囊尾蚴病、弓形虫病、副结核病和日本血吸虫病等10种主要人兽共患病,其中布鲁氏菌病疫情上升明显。
3.动物产品安全事件多发。2012年7月20日,广州市工商局在官网公布了近期对市面上乳制品及含乳食品的抽检结果,由湖南长沙亚华乳业有限公司生产的南山奶粉问题最为严重,5个批次的婴幼儿奶粉均检出含有黄曲霉毒素,值得注意的是,知名品牌光明奶油、本土沙湾姜汁撞奶均在不合格之列,爱馨多洋奶粉更是两个月三登“黑榜”。
2011年10月17日凌晨,四川渠县动物卫生监督执法大队截获了一批病死猪肉,数量达33头之多,约3 300 kg。
近几年食品安全事件频发,红心鸭蛋、化学药物美白的猪蹄、地沟油以及新型地沟油、东莞病死猪肉制毒腊肉、南京鸭血黑作坊、甲醛猪血、毒胶囊事件等,网络称“养殖业滥用抗生素,鸡猪鱼拿药当饭吃”。我们不能回避,要正视这些问题。
去年的瘦肉精事件也对我国影响不小,增加了消费者的担心,造成了一定的恐慌,对消费失去信心,甚至影响到政府的公信力。从技术上也对我们提出了一些挑战。
4.食品安全国际负面影响严重。随着中国经济国际化程度的迅速提高,“国内问题国际化”不可避免,国内多次发生的食品安全问题,不仅给国内消费者消费心理投下阴影,同样影响到国际消费者对中国产品的信心。与某些国家之间的巨额贸易顺差是这些国家炒作“中国食品安全”问题的重要诱因。国际贸易保护主义是妖魔化“中国制造”的重要原因。
5.食品安全“零风险”不存在。动物食品安全事件多发,我们承认这个现实,但是不只是我们,世界上任何国家,包括发达国家的美国、欧盟、日本等,要想做到50年“零风险”,那是不可能的。
美国Topps肉制品公司因牛肉产品被污染造成食物中毒,宣告破产;意大利“幽灵”牛奶丑闻,涉及意大利农业供应管理局和农业部动物疾病预防研究所;德国生产商将工业用脂肪酸用于动物饲料,引发了“二噁恶 英毒饲料”事件,上千家农场关闭,以及去年的大肠杆菌O104污染事件。日本从上世纪30年代、50年代、80年代、90年代甚至是2000年,都发生过较大规模的食品安全事件。
但是我们发现发达国家发生的食品安全事件绝大部分是由于疏忽而造成的,第三世界国家,由于生活水平还比较低,食品安全问题一般都是人为故意而非疏忽大意。
6.动物产品安全持续向好。2011年全国重大动物疫情形势总体保持平稳,疫病流行强度不断下降,发病频次大幅降低,发病范围显著缩小,总体疫情控制在较低水平,已连续30个月未发生亚洲I型口蹄疫疫情,连续21个月未发生A型口蹄疫疫情,仅发生1起高致病性禽流感、7起O型口蹄疫、2起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有效防堵了亚洲猪瘟、疯牛病等外来动物疫病传入,猪瘟、新城疫等其他疫情继续保持平稳。
2012年上半年全国动物疫情形势总体保持平稳,未发生区域性重大动物疫情。截至目前,全国没有发生亚洲I型及A型口蹄疫、高致病性猪蓝耳病疫情,新发2起O型口蹄疫和4起家禽禽流感,疫情迅速扑灭,疫情得到有效控制,猪瘟、新城疫等其他疫情继续保持平稳。
2012年4~6月,农业部组织开展了第二季度农产品质量安全例行监测工作,监测结果显示,按往年同口径统计,第二季度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合格率分别为98.8%、99.7%和96.1%,上半年蔬菜、畜禽产品和水产品监测合格率分别为98.0%、99.7%和96.3%,继续保持较高水平,我国农产品质量总体是安全的。
1.食品安全问题的前世今生。从人类诞生的那一天起,食物作为一个问题就存在了,在茹毛饮血抑或食不果腹的时代,食品安全问题还未诞生,即使进入人类文明时代直至昨天,由于长期处于食物短缺状态,人类在吃的方面面临的主要是广义的食物安全问题,即解决食物的数量问题,随着食物短缺的逝去,食品安全问题才会凸现,而这似乎就是今天早上发生的事情。
2.食品安全与发展阶段。我们经历了两个历史性转变,一个是由保障供给到质量卫生安全转变。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养殖业发展迅速,基本结束了动物产品长期短缺的历史,工作重心已由保障供给转到保证质量卫生安全上来。另一个是自给自足向全面参与国际竞争转变。入世和经济全球化发展,特别是国际贸易保护主义加剧,我国动物产品质量卫生安全面临着层层贸易技术壁垒的围追堵截。
我们由生存型社会进入了发展型社会,由私人产品短缺时代进入公共产品短缺时代,由工业化中期向中后期加快转变阶段,并成为向集约型增长阶段转变的关键时期。目前还表现出消费对于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处于上升阶段,社会发展进入利益调整与矛盾凸现期。
我国GDP接近40亿元,仅次于美国,人均GDP约4 400美元—— 跻身上中等收入国家行列。但发展的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使跳出“贫困陷阱”的中国面临一个新挑战—— “中等收入陷阱”。这一阶段,经济容易失调,社会容易失序,心理容易失衡。(1)经济风险表现在要素成本迅速上升,投入边际效益不断递减,比较优势正在弱化,传统发展模式难以为继。制造业大而不强,缺少核心竞争力;劳动力成本上升,人口红利逐渐减弱;过于倚重投资驱动,环境压力增大;需求结构不平衡,居民消费率长期偏低。(2)两大矛盾表现在经济快速增长同发展方式落后、发展不平衡、资源环境约束的突出矛盾。社会全面发展与公共服务不到位、基本公共产品短缺、社会管理滞后的突出矛盾。
1.健全监管体系。
(1)转变政府职能:从经济建设型政府向服务型政府转变,把做好公共服务放在第一位,确立经济性公共服务、社会性公共服务、制度性公共服务三大核心职能。
(2)理顺部门分工:各负其责,协调联动,消除地方保护。
(3)属地化管理:县以上地方政府负总责,重心下移、力量配置下移。
(4)行政执法:要与刑事司法衔接。
(5)加强监管队伍建设。
2.加大监管力度。
(1)重典治乱:始终保持严厉打击食品安全违法犯罪的高压态势,使严惩重处成为食品安全治理常态。
(2)专项治理:国务院食安办下发《“瘦肉精”专项整治方案》,九部门联合开展为期一年的“瘦肉精”专项整治行动。
农业部以严厉打击非法添加行为为重点,组织实施了“瘦肉精”、农药残留、生鲜乳、兽药、水产品、农资打假6个专项整治行动。2011年上半年,全国农业系统检查相关生产经营单位166.7万余个次,取缔无证照企业665家,吊销证照企业4 171家;查处问题2.6万余起,立案查处1.2万余起,移送司法机关146起,逮捕178人。通过各级农业部门的努力,整治工作取得阶段性成效,非法生产、销售和使用“瘦肉精”违法行为得到有效遏制,禁限用农兽药监管进一步加强,农资市场秩序持续好转,农产品质量安全水平有新的提高。
3.提高监管能力。
(1)健全风险监测评估体系:统一制定实施国家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计划,建立健全食品安全风险监测、评估、预警制度。
(2)加强检验检测能力建设:促进第三方检验检测机构发展。
(3)提高应急处置能力:预案、演练、媒体应对。
(4)完善认证认可制度:无公害食品,绿色食品,地理标识(产地认证)。
(5)加快食品安全信息化建设:食品安全信息平台和电子追溯系统。
4.加强投入品管理。
(1)兽药:兽药生产质量管理规范(GMP),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GSP),违禁兽药、假劣兽药、走私兽药,处方药、饲料药物添加剂,兽药评审与进口兽药注册,兽药质量检验,兽药监督执法。
(2)饲料:使用农业部公布禁用的物质以及对人体具有直接或者潜在危害的其他物质养殖动物的,最高可处10万元罚款,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5.加强养殖过程监管。
(1)残留监控:中华人民共和国动物及动物源食品中残留物质监控计划。
(2)疫病防控:防治规范、标准,防治规划、消灭计划,应急预案;诊断、监测、封锁、消毒、预防、免疫、扑杀、标识、无害化处理、疫情管理;生物安全管理,基础设施建设,无规定疫病区建设;政府负总责。
(3)检验检疫:产地检疫,屠宰检疫、运输防疫监督检查、残留物质检查。
6.发展现代化畜牧业。标准化规模养殖是推进畜牧业发展方式转变的核心环节,是动物防疫和产品安全的根本出路。
7.落实主体责任。企业履行食品安全主体责任,标准化生产;企业负责人对食品安全负首要责任,企业质量安全主管人员对质量安全负首要责任;政府要建立健全食品安全责任制和责任追究制,一票否决。
8.加强法规标准建设。
(1)完善政策法规体系:完善配套法规规章和规范性文件,形成有效衔接的食品安全法律法规体系,着力解决违法成本低的问题。
(2)完善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完善食品安全国家标准体系,及时制定食品安全地方标准,鼓励企业制定严于国家标准的食品安全企业标准。(质量标准、产地环境、加工包装、运输储藏、防疫检疫、残留限量、检验检测方法等。)
9.加强诚信建设。社会转型期的诚信危机犹如一块巨大的绊脚石,着力消除已经刻不容缓。
10.加强国际交流。跟踪了解有关国际标准组织和主要动物产品贸易国在动物产品质量卫生安全方面的发展动态,引进国际先进科技、人才、管理、标准等,积极参与相关国际事务,提高话语权,加快与国际接轨步伐,提高国际认可度。(本报告根据大会幻灯和录音整理,未经本人审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