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夏亦冰 江苏大学
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对青岛外贸发展的影响分析
■ 夏亦冰 江苏大学
国际贸易在全球范围内的飞速发展提高了对国际贸易货物的仓储、运输、配送等环节的要求。现代物流业作为一种新兴的服务产业形态,正逐渐成为我国国民经济新的增长点。世界上90%以上的国际贸易货物运输是由海运方式完成的,港口是对外贸易发展的纽带。
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建设于2011年初正式上升为国家发展战略,成为“十二五”开局之年第一个以海洋经济为主题的区域发展战略。港口物流是海洋交通运输业不可忽视的组成部分。作为太平洋西海岸重要的国际贸易口岸和海上运输枢纽,青岛港充分发挥港口物流的龙头带动作用,对外贸的发展尤为重要。本文探讨港口物流产业集群对青岛市对外贸易的影响,为港口物流发展提供了一种新的思路,对形成对外贸易新的增长点有现实意义。
青岛港始建于1892年,由青岛老港区、黄岛油港区、前湾新港区和董家口港区四大港区组成。青岛港港口货物吞吐量自2001年突破1亿吨。据统计,2010年青岛港口吞吐量 (不含地方港务局)达35012万吨,同比增长11.0%,其中外贸吞吐量25541万吨,同比增长15.0%;集装箱吞吐量1201万标准箱,同比增长17.1%。仍保持全国第二大外贸口岸、铁矿石进口世界第一大港、原油进口全国第一大港的地位。
用区位熵计算的青岛港口物流集聚规模如图1所示。可以看出,1994年到2001年,青岛港口物流产业集群规模小幅增长;加入WTO以后,集聚规模快速扩大,尤其是全球金融危机以来,实现逆势攀升。
青岛港依托港口的区位优势,整合各方资源,推进创新型港口建设,实现了青岛口岸物流“一站式服务”。以第三方物流企业为主导,包括快递、运输、装卸、仓储等传统物流供应商,以及船代、货代、船公司、报关报检、信息咨询、教育培训、港口管理等提供基础性服务的企业在内的和港口物流相关的企业、机构,基于资源整合、市场需求、专业化分工等因素,共享信息、基础设施等资源,围绕青岛港开展业务,共同为物流需求方提供综合的物流服务,大大提高了青岛港港口物流的服务水平。
2005年11月,青岛保税物流园区开始运作,为国内外企业提供了便捷的通关、低廉的费用、优惠的退税政策等,“区港联动”发挥保税区的政策优势和港口的区位优势,使转口贸易和过境贸易更加便利,大大降低了物流成本;港口生产管理信息系统等大型计算机软件的开发应用,使青岛港实现理货签单与装卸作业同步完成,提高了物流运作效率;青岛港将绿色低碳港口规划纳入发展战略,推广节能新技术、严格控制能耗指标,十一五期间,青岛港用占全国1.3%的泊位能力,达到6.9%的吞吐量,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103.1%,综合能源单耗下降21.6%。
图1 青岛港口物流集聚规模
在硬件设施方面,青岛港的深水泊位码头建设有待加强,港区经常超负荷生产;青岛港的集疏运系统单一,容易造成拥挤,降低物流效率;物流设施的标准化程度较低。在软环境方面,青岛港收费名目较多,手续繁琐,物流成本相对于天津港、上海港较高;港口的货代、船代、仓储小物流公司管理混乱,港口物流服务体系尚不成熟;内外部信息资源不够透明,完善的物流信息平台尚未建立,难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需求;物流管理人才相对欠缺,这些都制约了港口综合能力的提高。
港口物流产业集群推动青岛市对外贸易发展,主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
低效繁琐的贸易程序和相对滞后的港口基础设施建设容易阻碍国际贸易的进一步发展。出口国即使拥有相对的资源禀赋优势或技术优势,也可能被较高的交易成本所抵消,从而放弃部分国际贸易。比较优势理论建立在交易费用和运输成本为零的假设上,而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一站式的综合物流服务涉及运输、装卸搬运、仓储配送、加工包装、信息处理、提供货运代理、报关报检、金融等,可以充分降低运输费用和交易成本,由此增强出口商品的比较优势,从交易效率方面提高其出口竞争力,推动对外贸易的发展。近年来,青岛对外贸易连年高速增长,而港口物流成本较高,约占集装箱交货价格的15%—25%。据黄岛海关统计,2011年1—4月,青岛保税港区的一期运营明显提高了企业的通关效率。一宗货物存储周期由1个月缩短为10天左右,物流成本降低约7成,每集装箱的费用由600元以上降低到200元左右,港口货物出口吞吐量同比增长14.79%,外贸出口额同比增长31.57%。
港口物流集群化发展会吸引市场上的资金、人才、技术和各种配套服务机构,集群内部的竞争使企业不断创新技术和管理,由此产生的集群效应和技术管理创新优势比单个物流企业更容易吸引外资,如越来越多国际大型集装箱运输公司的进驻。FDI带来的先进技术、管理方式增强了港口物流企业、研究机构等的实力。经过强化的港口物流产业集群优势会进一步吸引FDI,通过“乘数”效应增强集群的竞争力,从而在广度和深度上促进对外贸易。从2000年到2011年,青岛前湾港区集装箱码头合资合作实现了从“两国两方”到“四国八方”的演变,投资总额达21亿元人民币,这种引进外资,强强联合的方式,必然加强青岛港和世界大船公司的合作,拉动青岛口岸对外贸易的发展。
港口物流产业集群是基于资源整合、市场需求、专业化分工等因素发展起来的,信息、基础设施等资源的共享和服务的保障可以给区域内各经济主体尤其是进出口商带来市场效率的提高,促使区域专业化市场的形成。进出口商在专业化市场的推动下加强品牌建设和电子商务,促进自主营销渠道建设,不断扩展国际市场,由此带来贸易规模的扩大。
青岛保税港区着力打造大宗产品保税交易市场,目前已初步建成以橡胶、棉花为重点,集塑料、油品、建材于一体的生产要素专业化市场。截至2010年底,青岛市拥有商务部、省、市的重点出口品牌分别为9个、24个和37个。山东海润投资集团、新华锦集团、富源投资集团等多家外贸公司在境外设立贸易类项目,建立起自己的海外营销网络,企业的国际营销能力和出口额大大提高。
港口物流的低碳效应本质是集约资源,港口通过整合资源优化配置、技术创新提高资源的利用率,减少资源消耗,降低流通成本,实现外贸流程在港口物流这一环节的低碳化,促进低碳外贸的发展。2009年,青岛港与烟台港、日照港结成战略联盟,避免了恶性竞争,减少了不必要的资源损耗,提高了港口群的整体竞争力。“十一五”以来,青岛港组织实施4454个主攻节能减排的科技项目,现有机械、电气设备的节能达标率达到98.5%以上。青岛港集团研发的集装箱“油改电”技术,使轮胎吊单箱能耗下降约40%,单箱运行成本节省70%以上,并基本实现废气零排放。2009年,青岛港对矿石码头进行流程化技术改造,节油79.2万升,减少CO2排放2074吨。2010年,青岛港综合能源单耗同比下降4%,减少碳排放量超过8000吨。港口货物吞吐量增长11%,其中外贸吞吐量增长15%;集装箱吞吐量增长17.1%。青岛市对外贸易规模扩大,进出口额同比增长27.2%。
作为山东港口的龙头,青岛港要积极落实山东省“一体两翼”和海洋经济发展战略,力争为山东半岛蓝色经济区创造一流的港口优势。在发展港口物流产业集群方面有以下几点建议:
第一,政府要通过政策引导、规范市场等手段,为港口物流的发展营造公平开放、竞争有序的宏观环境,加速港口物流的市场化进程。第二,结合青岛港实际情况,制定合理的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规划,建立鼓励港口发展现代物流业的激励机制,引导外资投资港口的建设。第三,加强基础设施建设、物流信息网络建设等,建立港口物流发展的多种服务平台。第四,培育和扶持保税物流园区和保税港区的发展,大力实施“区港联动”战略;开拓港口腹地,培育物流市场,以实现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可持续发展;引进培育第三方物流企业,为港口物流企业和相关机构落户港口提供土地、资金、人才及配套服务的支持。第五,发展专业化的物流行业协会等中介机构,以有效监管物流市场。
港口物流园区、临港工业园区和港口作业区的企业可以通过联盟合作形式,加强各企业的联系,实现联盟参与方的资源共享,通过各自的核心业务实现互补,获得整体优势,从而进一步促进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物流园区集中转、配送、贸易、加工增值、集装箱服务等功能于一身,能促进经济要素的有效聚集与辐射,优化资源配置。在加强与传统港口作业区的联系,并陆续引入相关物流企业提供全方位物流服务及金融、贸易业务后,参与临港工业园区的销售、库存、订货生产计划,由此实现港口物流园区、港口作业区和临港工业园区的联动发展。
扩大电子报关的实施范围,简化进出口手续,从而缩短通关时间;在出口退税、外汇核查核销等金融服务方面,树立“客户至上”的理念,提高进出口公司从事对外贸易的积极性;树立物联网先进理念,通过建立港口服务平台、电子交易平台、港区综合办公平台等为一体的电子商务化网络信息系统,进行物流、资金流、信息流的实时跟踪,形成多式联运的物流网络、商贸交易平台、金融和信息网络的服务体系;引进优秀的港口物流技术和管理人才,学习国外先进物流理念和技术,重视港口物流人才的培养,联合青岛市各高校、科研机构,着力培养懂现代物流、国际商务、国际贸易、外汇结算等知识的复合型人才,向物流从业人员提供更多的教育和培训机会。
青岛港要加快推进“口岸大通关”,使青岛港广阔腹地的企业能够更加便捷高效地通关,提高综合物流服务的效率。继续推行“24小时预约通关”、“属地报关、口岸验放”、“多点报关、口岸验放”、检验检疫“绿色通道”等领先的服务举措,创新通关模式、优化口岸通关流程。制定符合国际惯例的口岸通关工作机制,完善与国际化城市、外向型经济发展相适应的口岸通关环境,实现与国际惯例的接轨。
各港区要积极探索港口大物流、大交易的物流交易港建设,通过建设大型化和深水化的码头泊位、保税物流园区、绿色堆场、分拨中心、加工和中转基地等,综合发展保税物流、航运服务、金融保险、电子交易、信息发布等现代服务业。在董家港区构建矿石、煤炭等大宗物资物流电子交易平台,在前湾保税港区构建大型棉花、橡胶交易市场,为物资集散、贸易、定价、调控、交割提供一站式服务,吸引更多的贸易商开展贸易。
临港产业是港口物流企业需求的重要来源,有助于拉长港口物流的产业链条。近年来,青岛已经逐渐形成石化、家电、造船、电子等六大临港产业集群,凭借西海岸经济新区的发展,将快速释放现有临港产业的产能、吸引更多产业在胶州湾西海岸汇聚,并形成巨大的物流需求,为青岛港口物流产业集群的发展提供强有力的保障。在发展现有产业集群的基础上,做强建材、钢铁、汽车配件等传统临港产业,培育海洋新材料、海洋生物制药、海洋新能源等新兴临港产业,不断形成新的港口物流需求市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