加快推进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

2012-09-14 15:16:53
海峡科学 2012年10期
关键词:专利申请福建省全省

叶 琳



加快推进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

叶 琳

福建省科技发展研究中心

企业是技术创新的主体,加强企业技术创新是转变经济增长方式、促进工业结构优化升级、提升产业竞争力的有效途径,也是加快建设海峡西岸经济区的重要举措。该文分析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取得的成效与存在的问题,提出“十二五”时期加快推进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企业 技术创新 对策建议

在2006年初召开的全国科技大会上,胡锦涛总书记从国家发展战略的高度提出了确立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的战略目标。之后,国家和地方政府发布了一系列鼓励企业自主创新的财政、税收、金融和政府采购政策,加快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

1 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取得明显成效

“十一五”以来,福建省进一步加强工业企业技术创新工作,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企业技术创新能力和效益得到稳步提升,技术创新成效明显。根据科技部最新监测显示,2011年,福建综合科技进步水平从第11位上升到第9位,知识产权指数从第9位上升到第8位,科技活动产出指数由原来的26位跃升至第13位;新一轮全国科技进步考核中,全省83%的县(市、区)通过考核,其中24个被评为全国科技进步考核先进县(区)。

1.1 技术创新能力持续加强

2010年福建省拥有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办科技机构1036个,比2006年增加309个;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经费投入146.69亿元,占产品销售收入比重为0.68%,占全省R&D经费比重已达88.90%。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R&D活动人员由2006年的2.86万人增加至2010年的7.12万人,年均增长25.62%。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用于新产品开发经费支出从2006年的79.67亿元增加至2010年的162.51亿元,年均增长19.5%。2011年全省高新技术产业增加值超过2200亿元、增长23%,战略性新兴产业增加值1200亿元,增长28%,分别比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增幅高5.5%、10.5%。全省85.8%的研发投入由企业完成,74.5%的R&D活动人员集中在企业,60.8%的省级科技获奖成果来自企业,60%的专利申请和61%的专利授权从企业产生,企业创新主体地位进一步凸显。

1.2 技术创新服务平台建设迈出新步伐

到2010年,全省共建成省级及以上企业技术中心264家,含国家级24家;省级行业技术开发基地29个;依托企业共建设有省级(企业)工程技术研究中心63家、省级工程研究中心4家、省级及以上工程实验室5家(其中国家级1家)、国家重点实验室2家;全省获认定的高新技术企业1207家,国家级创新型(试点)企业24 家,省级创新型(试点)企业313家。在竹纤维、新型电池、新能源汽车等领域建立了省级产业技术创新重点战略联盟;面向产业集群组建了一批行业性和区域技术创新公共服务平台。这些平台的建设与运行,有效整合和集成了优势科技资源,加强了我省科技创新平台建设力度,为产业进一步升级和可持续发展提供支撑。

1.3 企业专利申请与授权量不断增加

企业作为技术创新的主力军,其专利申请授权情况能更好反映区域的技术竞争力。2005年(“十五”末),我省企业专利申请1812件(全省申请总量9460件)、专利授权1125件(全省授权总量5147件),占全省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比重分别达到19.2%和21.9%;2010年(“十一五”末),我省企业专利申请12129件、专利授权9587件,占全省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比重分别达到55.2%和53.1%。2010年比2005年,我省企业专利申请授权量占全省专利申请和授权的比重分别提高36%、31%,由此可见,“十一五”期间我省企业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创造的主体地位逐步显现。

2 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存在的主要问题

虽然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取得明显成效,但企业创新主体的作用不够突出,产业处于价值链低端的局面还未得到根本改变。科技基础条件和持续创新能力相对薄弱,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区域创新体系还不完善。

2.1 企业技术创新经费投入仍处较低水平

“十一五”我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技术开发经费支出增速远低于全国平均水平;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一直徘徊在较低水平,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的研究开发经费只占销售额的0.68%。根据国际惯例,企业R&D经费投入强度2%以上才能生存,5%才有竞争力,世界百强企业一般高达10%以上。低水平的R&D投入强度,导致福建省多数工业企业无力进行核心技术和前瞻性技术的战略研究,技术创新活动普遍维持在对一些低端技术的研发上。

2.2 企业研发机构少,影响研发活动正常开展

我省大多数企业没有设置专门的研发机构。2010年全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19772家,有办研究开发机构的仅1036个,平均18个规模以上工业企业只拥有1家研发机构。平均每个研发机构拥有中高级以上职称人员只有3.2个。如此多的工业企业没有研发活动和研发机构,说明我省大多数的企业只是从事加工生产的车间,根本不具有研发能力和创新能力。

2.3 企业掌握核心自主知识产权不多

我省企业保护知识产权的意识还很薄弱,2010年末,全省拥有发明专利的企业仅491家,共有发明专利1187件,分别占全省工业企业总量的4.41%和企业专利拥有量的0.7%。我省企业多数产品缺乏核心技术,对外技术依存度高。2010年发明专利授权量排名前10位的内地省份、企业,福建均未能入列。我省企业拥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技术和品牌、高附加值产品还比较少。

2.4 企业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十分薄弱,创新人才极为缺乏

我省高层次科技创新团队、科技领军人才和特殊专业人才明显匮乏,无法满足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企业技术创新意识差别大,多数企业重引进、轻消化吸收,倾向于“拿来主义”,全省企业消化吸收经费与技术引进经费之比,虽从2000年的1:20提高到2009年的1:6,但仍然大大落后于日本和韩国。因此,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仍然是企业自主创新的薄弱环节。

3 加快推进福建省企业技术创新的对策建议

“十二五”时期是福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推动科学发展、跨越发展的关键时期,要加快推进企业科技创新,引导创新要素向企业集聚,进一步形成科技工作以企业技术创新为重点的导向,让科技创新成为福建跨越发展的强大动力。

3.1 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

建立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体制和机制,营造有利于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的良好政策环境。提高企业技术创新能力,积极推动技术、资金、人才、管理等要素向企业集聚,鼓励和引导企业建立研发机构,做大做强一批创新型示范企业、创新型企业、高新技术企业和知识产权优势企业。促进传统产业高端化、高新技术产业化、新兴产业规模化。促进产业向高端化发展、企业向高新化推进、产品向高附加值延伸,引导和支持广大企业走上创新发展之路,推动“福建制造”迈向“福建创造”。促进企业成为研究开发的主体、成果转化的主体、研发投入的主体、人才集聚的主体、研发机构建设的主体。形成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

3.2 加大企业研发投入力度

研发投入是提高企业创新能力的前提和基础。地方政府要通过财政科技投入引导企业加大研发投入力度,鼓励企业牵头承担或参与科技计划项目,重点鼓励企业与科研院所、高校通过组建合作研发机构、技术创新联盟等形式联合开展面向产业和企业的关键共性技术研发,满足企业技术创新需求。要确保政府引导性资金投入的稳定增长,确保企业主体性资金投入的持续增长,确保社会多元化资金投入的大幅度增长,建立起适应企业技术创新的社会融资体系。通过深化投融资体制改革,建立起以企业为主体、政府为引导、金融信贷为支撑、社会投入为补充的多元化技术创新投入体系,使企业成为技术开发投入的主体。

3.3 加快创新人才队伍建设

创新人才是提高自主创新能力的关键所在。要高度重视创新人才队伍建设,充分调动科研人员的积极性和创造性,打造一支层次分明、结构合理、素质高、能力强的创新人才梯队;依托重点工程和重大科技专项,培养和造就一批能够站在行业科技前沿、勇于开拓创新的各类领军人才;加大海外高科技人才吸引力度,发现和培育关键技术人才;通过校企合作、订单式培养,加强一线创新人才、青年科技人才和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特别要注重挖掘和培育复合型科技管理人才,为引领企业科技创新储备力量。促进形成技术创新人才培养、使用、评价、激励的市场机制,创造优秀人才能脱颖而出的宽松的市场环境,实现创新人才的市场价值。

3.4 加强知识产权管理保护

强化企业创造知识产权的主体地位,着力提升我省知识产权拥有水平,形成一批拥有知名品牌和核心竞争力、熟练运用知识产权制度的优势企业,促进一批具有良好市场前景、符合产业发展方向的专利技术实施与产业化。建立现代知识产权制度,激发发明创造活力。加大知识产权执法力度,营造尊重和保护知识产权的法制环境。充分发挥行业协会在知识产权保护中的自律作用,不断完善政府监管、企业自律、舆论监督、群众参与的知识产权保护体系。树立强烈的品牌意识,通过自主知识产权的创造、应用和保护,打造、维护并持续提升企业品牌价值,培育发展一批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行业领军企业。

3.5 创新科技管理体制机制

树立以产业和企业为重点的科技工作导向,按照项目、基地、人才三位一体的整体机制推动产业技术创新,将有限的科技资源汇聚到产业技术创新这一“支点”上,激励和引导更多的企业参与技术创新,走创新发展之路。鼓励引导企业加强与高校、院所开展产学研合作,引导科技、人才、信息、金融要素向企业集聚。推动建立以企业为主承担科技项目的制度,进一步确立科技重大专项和科技重大项目以企业技术创新需求为导向的立项机制,所有应用开发类项目均要求企业参加、产学研联合实施。实行企业法人代表作为科技计划项目负责人,法定代表人对项目负总责,高校、科研院所专家作为科技计划项目技术负责人的新机制。

[1] 孙福全.加快强化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J].企业文明,2009(5): 16-19.

[2] 李树毅.企业技术创新主体地位:国家竞争力的基础[J].中共中央党校学报,2006, 10(4): 74-77.

[3] 福建省经贸委.福建省“十二五”企业技术创新规划[Z], 2012.

[4] 聂华.大力提升企业科技创新能力[N].经济日报,2012-05-04

项目来源:福建省软科学研究项目“构建福建省企业主导产业技术研发创新的运行机制研究”(编号:2012R0094)。

猜你喜欢
专利申请福建省全省
直播带货 全省第一
福建省“两会”上的“她”声音
海峡姐妹(2020年2期)2020-03-03 13:36:30
第四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海峡姐妹(2019年11期)2019-12-23 08:42:20
2018年全省一般公共预算收支情况表
山西财税(2019年1期)2019-03-01 05:31:04
第三届福建省启明儿童文学双年榜揭榜
海峡姐妹(2018年1期)2018-04-12 06:44:32
福建省巾帼馆开馆
海峡姐妹(2017年1期)2017-02-27 15:22:17
全省齐心协力共打抗洪抢险救灾攻坚战
河北水利(2016年8期)2017-01-13 12:39:00
专利申请审批流程图
河南科技(2016年8期)2016-09-03 08:08:22
专利申请三步曲
发明与创新(2016年5期)2016-08-21 13:42:50
国外专利申请如何尽快被授权
发明与创新(2013年1期)2013-03-11 15:53:2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