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皇故里沐大风

2012-09-14 04:59李烈钧
观察与思考 2012年8期
关键词:沛县刘氏徐州

□ 李烈钧

汉皇故里沐大风

□ 李烈钧

先秦看西安,明清看北京,两汉看徐州。《尚书·禹贡》记载,徐州是古代九州之一(分别是:冀州、兖州、青州、徐州、扬州、荆州、梁州、雍州和豫州)。今天的徐州,苏鲁豫皖通衢,淮海经济区中心,已是中国十大最具创新城市之一。

这里是汉高祖刘邦的故乡,又是当年楚霸王项羽的都城。两千年来,多少人来到这里,张开双臂,一手挽住历史,一手挽住未来,与大地作亘古的拥抱,向高天作深情的呼唤。

兵家必争之地,北国锁钥,南国门户。战场的呼啸与苍凉,早已落定;壮士的铠甲与剑戟,亦已无痕。然而,千古龙飞地,一代帝王乡;穿越时空的汉风楚韵悠远而激越,舞动汉风的满腔豪情粗犷而刚直。这里有几十年造就的经济奇迹,更有几千年铸就的民族精魂!

史料记载,刘邦自幼生活在徐州的沛县,后在沛县为吏,继而称沛公,率沛中三千子弟揭竿起义。古泗水流经沛县长达百里,堪为风水宝地。《庄子》有载,公元前500年前后,老子在沛泽隐居悟道10年之久。老子畔水而居,感悟了“上善若水”的玄机,发现了“水善利万物而不争”的奥秘。当时的水上交通要道,使沛县成为荆楚文化、齐鲁文化、中原文化、吴越文化的重要交汇点,为后来养育出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布衣皇帝刘邦和众多文臣武将,提供了得天独厚的土壤。

如今,沛县的汉文化景区公园,广场开阔,轩昂通透,方正古朴,仿汉门楼巍然。滨河北侧,建有“世界刘氏总会会馆”,巨幅隶书馆名,玄底黑字,赫然夺目。愧为迟来者,不曾想又成孤陋寡闻者——“世界”与“刘氏”缘何成为妍亲?接待者笑曰:刘氏大姓,遍及世界,国内外刘姓总人数已逾8000万!于是,释然而欣然。再看正门匾额——“大汉之源”,细看廊柱楹联——“中华两汉源高祖,世界一刘同根生”,便会心一笑,欣赏其精当贴切、顺理成章了。

世界刘氏总会会馆占地约10亩,建筑面积3000平方米。会馆主体二层,框架结构,集展示、研究、集会于一体。一楼正对大门,是汉高祖刘邦的画像,风姿昂然;左右延伸,是两汉400年24帝的绣像,神态各异。《汉皇刘邦》展室中,从布衣刘邦、豪情刘邦、智慧刘邦、仁义刘邦、帝王刘邦到神话刘邦,六个视角对刘邦作了介绍。四周,陈列大量刘氏宗亲族谱,周纳详尽,满目琳琅。二楼集中收藏展示刘氏宗亲中艺术大师的书画作品,汇集专家、学者发掘研究汉文化资源,沛县历届刘邦文化节汉文化研究成果,以及刘氏著名企业家传记等图片和实物资料。展厅侧翼,还有民俗馆和汉画像石陈列馆,加上“樊井留痕”,珍稀难匹,古风扑面。

不朽的断简,留下不朽的历史。秦始皇统一中国后,原战国时各国的文化便相互渗透融合。到西汉时,刘邦的文治武功,与民休养生息,为之后的文景之治打下了基础。悠悠400年,汉朝、汉族、汉人、汉服、汉语、汉字、汉文化……“汉”从地理概念演变为国家概念和民族概念;汉代以后,楚文化、晋文化、吴越文化、闽粤文化等等地域特色文化都自然地整合在汉文化的概念之中;大汉时代,是一个为中华民族定位命名的时代,是一个令人崇拜的时代。

世风流及,眼下国内,会馆处处,多属奢华弥漫,权钱高张。沛县这个会馆,却是寻寻觅觅,孜孜矻矻,寻访中华民族生生不息的脚印,梳理优秀文化千年不断的主脉,为汉文化的展示、研究和学术交流提供了一个载体,为海内外刘氏宗亲来沛县寻根问祖、拜谒先贤提供了良好的平台。岁岁年年,千里万里,多少海外赤子、华裔侨眷前来寻踪探访,发思古之心声,抒炎黄之豪情!

沛县人杰地灵,风物大器。胜迹之首,当是歌风台,即当年汉高祖刘邦还乡高唱《大风歌》之台。歌风台上下二层,“彩虹出其上,花木簇其周,风雷奔突,崔巍入云”,人称“华厦第一台”。 歌风台原为土台,筑于泗水西岸。斗转星移,朝代更替,或没于洪水,或坍于兵燹,沛人屡毁屡建。1995年,经考证,县政府筹巨资于故址新建歌台,建筑面积1.26万平米,高26.8米,风云阁、邀宴堂南北对峙,名人题咏镌于东西碑廊,中间矗立汉高祖刘邦汉白玉塑像。邀宴堂内,有“汉汤沐邑”金字匾额,并立“大风歌碑”三方。歌碑一为汉碑,为东汉书法家所书。风雨剥蚀,碑面残缺、字迹漶漫,而笔力遒劲,犹精气逼人。一为元大德十年摹刻,一为1984年县人民政府请书法家孟昭俊照原碑摹写新立。

沿青石台阶拾级而上,迎面便是刘邦阔额隆准、长袍博带的汉白玉雕像。恍惚中,神韵毕现:他目光炯炯,矗立台上,一手握剑,一手高举酒卮,气度豪迈,临风起舞,酒酣而歌。

史载:秦赢残暴,民不聊生。公元前210年,沛人刘邦率众叛秦,芒砀斩蛇,沛庭起义,历时七载,灭秦翦楚,建立大汉王朝。公元前195年,刘邦平英布之叛凯旋,思乡之情难抑,遂改道回沛。高祖在沛十余日,筑台沛宫,与父老纵饮话旧。思虑创业艰难、国家安定与百姓生息,感慨万端,击筑而歌,歌曰:“大风起兮云飞扬,威加海内兮归故乡,安得猛士兮守四方!”歌罢泣下。从泗水斩蛇的起义,荥阳对峙的危困,鸿门惊宴的凶险到十面埋伏的决战,一路走来,多少惊心动魄又艰苦卓绝,诗言志、歌抒情,焉能不英雄泪下!

史家评曰:想高祖当年,以布衣之微敢为天下之先,一剑横空,赤旗万里,是何等地豪迈!大业既成,而慨发忧患之声,其豪情与清醒,古往今来,无出其右者。据传,《大风歌》应为四句,因刘邦实在太激动了,将最后一句忘了。斯时,百二十名少儿和而歌之,满台群情为之激昂。崇尚阳刚,追求高迈,讲究大气,是后人推崇的汉文化的人文底蕴和价值取向。“莫言马上得天下,自古英雄尽解诗。”刘邦的这首《大风歌》,对此作了精神奠定和人格涵养。唐代诗仙李白称之为“按剑清八极,归酣歌《大风》。”从此,《大风歌》成为千古绝唱而代代相传。

徜徉碑廊,可见历代文人墨客和帝王将相登临歌台所留大量名篇佳作。择其要者,勾勒情状,足以吟哦:

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诸葛亮切肤感悟:“高帝明并日月,谋臣渊深,然涉险被创,危然后安。亲贤臣,远小人,此先汉所以兴隆也;亲小人,远贤臣,此后汉所以倾颓也。”

写下“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的南宋爱国诗人文天祥触景伤怀:“我来汤沐邑,白杨吹悲风。永言三侯章,隐隐闻儿童。叶落皆归根,飘零独秋蓬。登台共恓侧,目送南飞鸿。”

明末爱国诗人阎尔梅对难得一见的刘邦的诗大为赞赏:“天然风雅创无伦,写意狂歌若有神。不到故乡乘酒性,谁知隆准是诗人?”

清代著名文学家袁枚则是以近于顺口溜的诗回答了“贬刘派”对刘邦的诋毁:“泣下龙颜气概粗,子孙世世免全租。有情果是真天子,无赖依然旧酒徒。父老尚知皇帝贵,水流如听筑声孤。千秋万岁风云在,似此还乡信丈夫。”

一代伟人毛泽东对汉高祖刘邦推崇备至,曾手书《大风歌》以寄情怀。世界刘氏总会会馆的《大风歌》书艺馆,悬挂的第一幅作品,就是毛泽东的墨迹拓片。“毛体”狂草,独具一格,笔走龙蛇,吞吐江河。毛泽东读《史记》时曾批注:“项王非政治家,汉王则为一位高明的政治家。”人说毛泽东与汉高祖相似处良多,并非妄言。可惜他七次到徐州,因交通阻滞和种种遗憾而未能到沛县。多年后,李讷专程到徐州,赴沛县,登临歌风台,终圆父亲生前心愿。

彭城余韵绵延,大风高歌未来;人民群众对大汉之源不懈的坚守和传承,使沛县和徐州有大气度、出大手笔、有大收获,把刘邦文化运用于文明进步,充满着自信自豪,演绎得淋漓尽致。沛县地处苏北欠发达地区,改革开放三十多年,经济发展如虎添翼,社会面貌巨大变化,2011年全面达小康,成为苏北前三强,而且,成为全国首批文明县城。徐州,则百业腾飞,大气磅礴,一跃而成为淮海经济区中心,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新亚欧大陆桥”中国段五大中心城市之一。

凭栏眺望,淮海壮阔,水逐风云,山擎日月。荡气回肠的华夏土地,英雄不能长存,英雄时代不能长存,但是,英雄气概和英雄精神,能在天地间长存,能激励和站立起敢于进取、坚忍不拔、重振雄风、复兴中华的伟大民族!

作者李烈钧,男,浙江省杂文学会副会长、《体坛报》原总编辑,高级编辑、兼职教授、作家(杭州 310004)。

责任编辑:孙艳兰

猜你喜欢
沛县刘氏徐州
疫散待春回
徐州过年纪实
苏翠2号梨在徐州的引种表现及配套栽培技术
江苏沛县召开食品安全规范管理暨先进表彰会议
江苏沛县召开食品安全规范管理暨先进表彰会议
江苏沛县召开食品安全规范管理暨先进表彰会议
往顶上跑
非遗徐州香包成网红
后母
徐州沛县经济开发区:助推侨港资企业快速发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