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进试点改革加快义乌进口贸易发展研究

2012-09-14 04:59王君英
观察与思考 2012年8期
关键词:进口商品义乌进口

□ 王君英

推进试点改革加快义乌进口贸易发展研究

□ 王君英

浙江省义乌市出口贸易发展迅速,但进口贸易发展相对滞后,进口不及出口的1/10,进出口不平衡明显。2011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探索义乌进口贸易的发展。由此,加强对义乌进口贸易的研究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本文全面分析了义乌进口贸易的发展现状,明晰了现阶段加快推进义乌进口贸易发展的必要性和可行性,并从政策扶持、平台建设、主体培育、口岸建设等四个方面提出了促进义乌进口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义乌进口贸易 义乌市场转型提升 综合试点改革 进口平台

浙江义乌国际贸易发展迅速,拥有我国最大的小商品市场,市场外向度达到60%以上,日均出口集装箱1300多个,但是进口贸易发展却相对滞后。据海关统计显示,2011年义乌全市进口仅为3.51亿美元,不及出口的1/10,进出口不平衡明显。2011年3月,国务院批准了《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方案中明确提出了要加快探索义乌进口贸易发展的要求。由此,加快探索推动义乌进口贸易发展的方法与举措,是加快推进试点改革的重要途径,也是新形势下促进义乌市场国际化深化发展的内在要求。

一、义乌进口贸易发展现状

(一)进口规模总体偏小,发展严重滞后于出口。自改革开放以来至2003年,义乌全市进口一直不足1亿美元,2004年才突破1亿美元,达到了1.22亿美元,2011年突破3亿美元,为3.51亿美元。进入新世纪以来,义乌进口增长较快,2000年~2011年,年均增幅为25.4%,高于浙江省平均水平1个百分点。但与出口增幅相比,滞后明显。2000年~2011年,义乌出口年均增幅达到了37.8%,远高于进口增幅12.4个百分点。从进口占出口比重上看,2011年义乌进口占出口的比重不足1/10,为0.098,严重滞后于出口,且远低于浙江省的0.43。进口在浙江省县(市、区)中的排名也处于全省中下水平,2006 年,义乌进口总额居浙江64个县(市、区)第36位,2010年居39位,2011年为第37位,前进动力略显不足。

(二) 进口产品以生产资料为主,生活消费类商品相对较少。经过30多年的发展,义乌进口产品逐步实现多元化,从进口初期单一的生产原料和机器设备向生产原料、机电设备、农产品以及各类生活消费品等转变,涉及生产、生活等多个领域。2011年,义乌进口产品主要有以下几类:一是塑料、橡胶及其制品,占进口总额的48.5%;二是机电、音像设备及其零部件进口,占进口总额的26.9%;三是玻璃珠、仿珍珠、仿宝石等矿物材料制品,占进口总额的5.8%;四是铜废料、碎料等贱金属及制品,占4.8%;五是化学工业原料、纺织原料及制品等,占出口总额的7.4%;六是义乌本地短缺的资源型产品,如矿产品、原木、纸浆等,约占2%;七是与人民群众生活关系密切的生活资料和生活消费品,一般生活资料如植物产品、动植物油脂等,所占比重约为0.5%,珠宝、贵金属等约占0.04%。

(三)进口主体日趋丰富,规模化进口企业相对较少。随着义乌进口需求的不断扩大,从事进口的企业也越来越多。据统计,2011年全市有进口实绩的企业达300家左右。从进口企业规模上看,规模化企业仍相对较少。2011年,进口额超过1000万美元的企业仅4家,其中义乌华鼎锦纶股份有限公司进口超过1亿美元,为1.44亿美元。从进口企业性质上看,基本形成以外资企业、民营企业为主体的进口格局,其中,民营企业是义乌进口贸易发展的主力军。

(四)市场结构趋于稳定,来自新兴市场国家的进口增长较快。长期以来,台湾、日韩、欧美是义乌进口的主要市场,市场结构较为稳定。2011年,从进口的洲际区域看,义乌进口来自亚洲的最多,占进口总额的54.6%,其次分别是欧洲占37.8%,北美洲占5.4%,拉丁美洲占1.1%,大洋洲0.1%;从国别上看,最大进口来源地是中国台湾,占出口总额的35.7%,其次分别是意大利占20.3%,韩国占7.2%,美国占4.6%,德国占4.0%,捷克共和国占3.4%,奥地利占3.3%,日本占3.2%。但是,随着进口来源地的多元化,来自非洲、拉丁美洲等新兴市场区域的进口增长迅速。2011年,进口自非洲增长101.2%,拉丁美洲的增长为51.6%,增幅远高于自亚洲及欧美。

二、加快义乌进口贸易发展的重大意义

(一)是义乌市场转型提升的内在要求。专业市场国际化路径通常是“从立足本地,到全国经营,再到以出口为主的内向国际化,最终实现出口、进口和转口共同发展的外向国际化”的发展过程。目前,义乌市场已成为全球最大的小商品市场,成为全国小商品出口的窗口与平台,内向国际化发展已较为成熟,但是进口和转口贸易发展仍滞后,实现外向国际化仍任重道远。同时,随着成本的上升,以及全国多地类似市场的建立,义乌市场发展优势正面临挑战,需要通过市场转型构建新优势,以促进义乌市场的可持续发展。

(二)是推进试点改革的重要举措。2011年3月4日,国务院正式批复《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国函〔2011〕22号),同意在义乌市开展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提出了支持在义乌建设“非洲产品展销中心”等进口商品展贸专区,发展进口、转口贸易的要求。2012年1月20日,国务院办公厅下发了《推进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重点工作分工方案》,明确了41项推进工作的分工部署,对推进促进进口、转口贸易发展的举措进行了细化和明确。由此,推进义乌进口贸易发展是试点改革的重要内容,是贯彻落实试点改革内容的重要举措,有利于义乌试点改革的更快推进。

(三)是浙江加快进口贸易发展的重要内容。 改革开放30多年来,浙江开放型经济实现了跨越式发展,但是进口发展相对滞后、进出口发展不平衡的局面依然存在。今后一段时期,是浙江经济转型发展的关键时期,浙江将对境外生产资料和生活资料需求加速扩张,进口的潜力巨大。由此,借用义乌市场平台发展进口,加大高端技术等的进口,有利于促进浙江进口贸易发展;通过义乌平台,加快对境外高档消费品的进口,有利于满足日益增长的居民需求,丰富居民生活。

(四)是我国减少贸易摩擦的有效途径。随着中国出口的不断扩大,中国遭遇的国际贸易摩擦呈快速增长之势,特别是国际金融危机爆发以来,全球贸易保护主义不断升温,中国已成为贸易保护主义的主要对象国。2011年,我国共遭遇来自19个国家(地区)发起的贸易救济调查案件69起,涉案金额约59亿美元。同时,我国3起反倾销反补贴措施被美欧诉至世贸组织争端解决机制。此外,美国还对我国发起“337调查”16起,我国面临的贸易摩擦形势严峻。通过义乌平台扩大进口,有利于探索进出口平衡发展的新路径,促进对外贸易平衡发展;通过探索建立“非洲产品展销中心”等进口商品展贸专区,有利于促进对外合作,促进国与国之间经贸关系健康、可持续发展,减少国际贸易争端和缓解贸易摩擦。

三、义乌发展进口贸易的优势

(一)具有国际化程度高的市场平台。义乌市场是全国成交额最大的专业市场,全国最大的小商品出口基地之一,全球最大小商品批发市场。发展进口贸易,可以利于义乌市场的平台优势、集聚的外商资源优势以及与境内外市场及客户的销售、物流网络优势,使进口贸易发展更加便捷、有效。

(二)具有有利的外部政策环境优势。根据《国务院关于浙江省义乌市国际贸易综合改革试点总体方案的批复》,使义乌具有了在扩大进口、开展转口贸易方面先行先试的政策优势。根据《浙江省人民政府关于义乌商贸服务业集聚区发展规划的批复》(浙政函[2010]23号),提出了把义乌商贸集聚区打造成全球小商品贸易中心核心区、国家国际贸易综合配套改革试验重点区、浙江商贸服务业发展引领区和金衢丽产业带小商品制造研发创新区的发展目标,这为义乌发展进口贸易带来了新的契机。同时,义乌不断创新改革,已具有了体制上的发展优势。

(三)具有较健全的物流集散体系。义乌北邻中国最大的城市上海,东邻东方大港宁波,交通基础设施比较完备,铁路、高速公路、民航机场等现代化交通体系一应俱全。国内物流运输体系发达,公路货运直达250多个大中城市,覆盖全国90%以上地级市,铁路货运开通了至东北、西南、西北等7个方向的行包专列,高速铁路直通上海港和宁波港,国际货运条件也十分便利,全球海运20强有18家在义乌市设立了分支机构,还有为数不少的国际货代公司和报关、报检代理机构为国际贸易提供一条龙服务。

(四)具有良好的进口产品展示平台。公共保税仓库的设立在改善义乌市场贸易结构,降低进口货物的通关成本等方面将发挥积极推动作用。同时,义乌加快了进口商品展贸专区建设,“非洲产品展销中心” 已初具规模,引进坦桑尼亚乌木、津巴布韦石雕、贝宁铜器、莫桑比克乐器、南非钻石首饰等17个非洲国家的近1000种特色商品;“东盟产品展销中心”已开始招商工作。

四、加快义乌进口贸易发展的政策建议

(一)加强引导扶持,营造良好的发展环境。由义乌市政府牵头,建立促进进口的工作领导协调机制,切实加强组织领导和统筹协调,加强涉外部门间的密切配合,协调解决进口贸易发展中存在的问题,形成合力推进进口贸易发展的良好局面。探索建立义乌促进进口专项资金,对进口重要战略性物资和重点扶持引进的进口商品给予重点扶持;对企业建设进口分销体系、投保进口信用保险、进口促进及公共服务等方面予以支持;对于进口转关、转检到义乌而增加的成本,探索建立合理的补偿机制,推动境外商品到义乌的集聚与集散。同时,推动企业用足用好国家进口贴息政策,优化申报服务。增强金融支持进口的能力与水平。鼓励金融机构进一步优化、创新进口信贷产品和服务,探索通过创新金融产品、改变授信办法、提供进口开证、进口项目贷款、增加短期授信额度等办法,加大对义乌进口贸易的支持力度。

(二)夯实发展平台,构建优势突出的进口平台。办精办好进口商品馆。根据市场发展导向,适时调整进口馆内的商品,招引适销对路、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进口商品;加大招商引商力度,吸纳一批掌握境外货源的进口主体及一级代理商入驻进口商品馆;不断完善进口馆的软硬件设施,增强平台的全球展销功能。健全进口商品馆入驻商户的考核评价机制,探索实施末位淘汰退出机制,优化进口馆主体队伍。探索对进口商品馆经营主体,在租金、税收等方面给予扶持,引导进口馆主体公司化经营,做大做强。做好进口商品展贸专区。进一步推动进口商品展贸专区的多元化,实现“非洲产品展销中心”和“东盟产品展销中心”的招商及建设工作,并适时推进新区域展贸区的建设。探索建立义乌进口商品免税区、义乌综合保税区,推进进口贸易特殊监管区建设。进一步做精做好义乌进口商品展。

(三)培育壮大主体,增强进口贸易队伍建设。加强大中型企业进口主体的培育、扶持工作,从义乌一些大中型流通企业中挑选若干家重点培育,形成专业化大型进口企业集团。鼓励大中型进口流通企业与境外供应商、国内进口商建立业务合作联系,打造“国际采购-进口-自营销售”一体化平台,减少进口中间环节。引导外商投资企业利用境外平台,扩大进口。扶持一批业务能力强、经营商品符合市场发展需要的中小型进口企业,构建多元化进口企业队伍。重视招商引进,推动境内外企业到义乌设立进口分拨中心和办事处,引进具有业务优势和良好声誉的货运物流、船务代理、报关、报检代理等各类外贸中介服务机构。加大进口贸易人才培养力度,建立进口贸易实习基地,实现进口贸易人才保障。

(四)丰富贸易商品,推动进口商品多元化。积极与浙江“四大战略”和“四大建设”相对接,争取一批大项目所需进口产品自义乌进口。着力扩大原木、原油、矿产品、高质量纺织原材料和化工原料等短缺资源、大宗原材料的进口规模。借助义乌建设国家级救灾物资仓储采购基地和信息平台的机遇,进口急需的救灾物资。加大对有助于丰富人民群众生活的农林产品、土地密集型农产品和高耗水农产品的进口,扩大对部分高档消费品如高档汽车、服装箱包、化妆品及部分奢侈品的进口。根据义乌及全省发展需要,扩大对教育培训、养老服务、医疗保障等生活服务方面的高端生活性服务进口。利用多边贸易安排,进一步扩大进口市场。鼓励有条件的企业到境外投资能源和矿产资源,建立稳定的进口基地。

(五)加快推动贸易便利化,营造便捷的进口大通关环境。优化义乌海关进口通关服务,提供进口商品预归类、价格预审核和原产地预确定等通关便利服务;探索设立在义乌报关的绿色通道,优先办理货物申报、查验、放行手续;对国内急需物资实行预约通关、门对门验放等便利措施;加强义乌海关与上海、宁波、舟山等口岸海关的协调沟通,提高转关的便利化水平。进一步深化“大通关”建设,加强电子口岸平台及口岸通关流程网络建设,构建由海关、检验检疫、外汇、国税等涉外部门数据共享、信息互通的综合管理服务平台,探索建立适合义乌进口贸易发展的联合监管办法。加快推进义乌建设具有始发港和目的港功能的“义乌港”,加快义乌航空口岸建设,方便境内外人流、物流的便捷进出境。

作者王君英,女,浙江省国际经济贸易研究中心国际贸易研究部主任(杭州 310006)。

责任编辑:孙艳兰

猜你喜欢
进口商品义乌进口
8月我国进口煤炭同比增长5.0%
2022年上半年菲律宾大米进口增加近30%
义乌展
2019年1—8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对进口代收保付业务的思考
2019年1~5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2019年1~4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诗路义乌”诗词曲大赛启事
2018年1?8月我国主要进口商品统计
为义乌试点聘任公务员制叫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