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建伟
设计思路:
在当地农村,蔬菜大棚代替了高粱玉米的种植,所以近几年,秸秆在当地农村也不再遍地都是了。我班多数孩子虽然都是在农村长大,但他们手里玩的大多是一些电动的、遥控的玩具,这些秸秆玩具渐渐淡出了孩子的玩耍空间。我是从小玩这些秸秆玩具长大的,这些秸秆带给了我们无穷的乐趣。我想让这些古老的、朴素的玩具继续传承,再次焕发它独有的魅力。根据孩子的经验水平,我利用家长的教育资源,尝试着将第一次活动设计成亲子活动,为第二次活动的开展做好经验准备。
活动目标:
1.观看家长制作秸秆玩具,在协作中体验秸秆玩具带来的乐趣。
2.尝试用秸杆插接各式新奇玩具。
活动准备:
1.活动总动员:请家长搜集秸杆,部分剥离成秸杆皮(用砂纸磨平)、秸杆瓤,装在一个衬衫盒里;邀请幼儿的爷爷(奶奶)参与到活动中来。
2.辅助材料:小剪子、小纸盒、彩笔、胶水等。
活动过程:
活动一:亲子制作
一、亲情教育
1.幼儿坐在爷爷奶奶身边。请幼儿轻轻掰开爷爷(奶奶)的手,轻轻地摸一摸手心、手背,再把粗糙的大手放在自己的小脸上贴一贴——萌生对爷爷(奶奶)的疼爱之情!
2.请幼儿用自己的方式对爷爷(奶奶)的到来表示欢迎和感谢!
二、“现场调查”
1.出示秸秆。“小朋友,现在我们请爷爷奶奶告诉咱们,用这些秸秆能做什么?”
2.“小朋友,你看到过这些秸秆制品吗?你玩过用秸秆做的玩具吗?”
小结:两代人的回答,说出了秸秆在日常生活中的作用:秸秆可以串成盖帘、还可以做成像小狗、灯笼、蝈蝈笼之类的玩具,这些谈话,引起了孩子们的极大兴趣。
3.“秸秆在爷爷奶奶手里就变成了宝贝,他们能用秸秆作出好多好玩的玩具,下面我们就跟爷爷奶奶一起来学一学、做一做吧。”
三、祖孙协作
1.请爷爷(奶奶)用秸杆制作玩具,一边制作,一边向孩子讲解制作方法及注意事项。
2.引导幼儿认真观看并做好爷爷(奶奶)的小助手。
小结:孩子们在爷爷奶奶面前,表现得极为乖巧,他们认真看、认真学,多数幼儿还学着样子自己动起手来。当然,少不了爷爷奶奶的叮嘱。
四、记者采访
教师以“采访”的形式,有重点地请爷爷(奶奶)简要介绍该玩具的制作技巧。
“小朋友和爷爷奶奶做出了这么多好玩的玩具,老师感到特别好奇!下面老师扮成记者,来一个“现场采访”。
采访幼儿A:你手里的玩具叫什么名字?怎么玩?
幼儿A:我和爷爷管它叫“呱哒哒”,看,上下拽动这两根桔皮,插在上面的两个秸秆就会碰在一齐,呱哒呱哒,真好听!
采访爷爷A:幼儿A手里的玩具真好玩,能告诉我们制作的方法和技巧吗?
爷爷A:这个做法很简单,就是把一根秸秆的桔皮剥去,只剩下对着的两根,然后将这两根桔皮弯曲,从秸秆底部的同一个洞里穿过去,再取两节细点的秸秆插在弯曲的秸秆顶部,我们管它叫“小剪子”,孩子们喜欢它碰撞发出的“哒哒”地声音,所以叫他“呱哒哒”。
小结:爷爷奶奶纷纷详细介绍了各自制作的玩具,孩子们兴趣高涨,他们除了喜欢自己爷爷奶奶制作的玩具外,好像对其他小朋友手里的玩具也颇感兴趣。这样,为下次活动的开展做好了铺垫。
五、集中展示
1.引导幼儿将同种玩具作品归类、集中,开办“秸杆玩具展览会”。
2.整理材料,收拾场地。
3.再一次对参加活动的爷爷奶奶表示深深的感谢!
活动二:亲手制作
一、互相提个醒
(一)请幼儿说一说制作秸杆玩具时的注意事项。
(剥、折、插秸杆皮时小心刮伤手指;爷爷说:做眼镜时,做圆圈的两段秸杆要一样长;奶奶说:做小狗尾巴时,秸杆弯折的空隙越小尾巴越翘……)
(二)说一说自己的制作愿望,激发幼儿大胆想象。
(我想与幼儿A合作扎一个大灯笼;我想与幼儿B交换步骤图,插一艘小船;我想扎一个飞船飞上天。我要插一架轰炸机……)
小结:孩子们的奇思妙想,为古老的秸秆玩具注入了鲜活的元素。
二、动手做一做
1.鼓励幼儿动手制作(合作)出新奇的玩具.
2.教师巡回指导,及时解决幼儿在制作过程中遇到的问题。
小结:有了上次活动的基础,孩子们对秸秆玩具的制作并不怯手,他们自由结伴,有商有量,有的“翻新”了爷爷奶奶的制作,有的发挥想象,做成了飞机,小车等新颖的玩具。
三、炫耀小制作
1.收拾场地,展示作品。
2.互相交流、玩耍,体验成功的喜悦。
3.将作品展示到秸秆玩具展览区。
活动评析:
《秸秆趣儿》充分利用了农村所特有的自然资源和身边的教育资源,将唾手可得的秸秆赋予了新的活力,制作成小狗、小公鸡、西瓜、灯笼、小眼镜、小手镯、小手枪、小船等多种玩具,质朴中透着灵气;孩子们的奇思妙想创作出大恐龙、轰炸机、大军舰,稚嫩中更显可爱!在这里,教师做导演,爷孙是主角,祖辈的民间手艺得以传承和发扬,孩子们的思维及动手能力得到发展和提高。浓浓的亲情、和谐的氛围在这里定格,高涨的兴趣、新颖的制作在这里聚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