崔婷婷
獐子岛集团信息化虽然三年内做到行业内“举世无双”,但它仍在路上。
獐子岛的信息化模式举世无双。” 大连獐子岛渔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以下简称獐子岛)副总裁蔡建军自豪地说,“是由我一手设计的。”
现在,獐子岛几乎所有海产品从入库暂养到最终交付给经销商的过程,已全部实现信息化管控。不仅如此,獐子岛所有业务数据都可以随时在线查阅,当高层需要查看某部门分析报告时,仅需简单敲击几下键盘,就可在几秒钟之内,快速获取一份完整的文稿,所有数据均由系统自动抓取。“再也没人敢在写报告时马虎,因为领导手中已经有了最确凿的依据,”蔡建军更是毫不谦虚,“我敢说,就算放眼全球同行,也找不出几家超过獐子岛信息化成效的企业。”
然而,四年前,当蔡建军来到獐子岛时,公司的信息化管理还处于初级阶段。獐子岛是以海洋养殖为核心的原生态企业,业务标准化极低,而管理人员大多都是养殖方面的专家。公司在快速发展中,管理问题日益突显,供应链管理问题尤为突出,高层管理者在讨论供应商相关问题时,似乎总是习惯使用模糊语言,“可能是出了什么状况”、“或许怎么样”,很少用数字来说话,这直接导致了公司无法明确知道事实真相。
当时,董事长吴厚刚向拥有13年全球知名IT企业履历的蔡建军介绍了獐子岛的基本情况:獐子岛经过快速发展,已经是一家以水产增养殖为主,集海珍品育苗、增养殖、加工、贸易、海上运输于一体的综合性海洋食品企业,近年来无论营收还是高速增长,公司下设分、子及参股公司共计30多家,员工已6000余人。然而,旧的管理模式与思路越来越难以满足眼下企业管理的需求。吴厚刚给了蔡建军一年的时间调研,如何用信息化提升集团的业务和管理。
零的诱惑
自2008年8月起,信息技术部员工牛单单注意到,一个神秘人物经常出现在不同的业务部门,向负责人或者员工打听情况,并认真地做着记录。他看上去不像客户,也不像发号施令的领导。当时蔡建军的身份还只是副总裁助理,在真正上马信息化之前,对獐子岛业务需要做好充分的调研。
与此同时,牛单单不断听到消息:公司要花大钱上信息化系统了。那时牛单单的职责仅仅是维护獐子岛官网,偶尔开发几个小系统。而她与另外两名同事的工作范畴,与网管员并无二致。“当时整个集团从上到下几乎都不看好信息化,认为这是一件花钱不讨好的事情。”牛单单说,“因为大家并没有看到有哪家同行尝到了信息化的甜头。”
经过耗费近一年的调研,结果却令蔡建军沮丧不已。这时的獐子岛信息化基础,仅仅包括简单的OA系统、财务系统及网站,还有员工的消极、薄弱的管理。更重要的是,他曾寄希望于从SAP、Oracle等国际IT企业的客户中,寻找与獐子岛信息化相似的案例,但很快就放弃了这个念头。“即便在整个世界范围内,我也没找到一家能够从育苗养殖到加工销售实现全系统信息化管控的企业。”蔡建军回忆道。
就在他想要放弃之时,吴厚刚任命蔡建军为集团副总裁,正式主持信息化工作。此时的他猛然意识到,獐子岛近乎为零的信息化基础,并非完全是坏事。“危机亦为良机。獐子岛信息化一旦成功,必将成为水产加工企业信息化的典范之作。”蔡建军说,“我也相信,没有哪家IT供应商能够拒绝这样诱人的远景。”
很快,SAP、Oracle、用友、金蝶四家IT企业的技术人员陆续入驻獐子岛,在蔡建军的有意安排下,他们在调研的同时,也为獐子岛高层与员工做培训式讲解。这既可对高层产生更有效的说服力,还可以节省公司培训费用。
四个月后,选型工作接近尾声的一天,蔡建军组织所有业务部门的管理人员来到一间大型会议室,给他们布置了一项任务:在听完每家供应商的讲解之后,必须以是否符合自己的需求为最大依据,逐条进行打分。最终,用友险胜。
以终为始
面对信息化基础羸弱的现实,獐子岛需要出奇制胜。蔡建军提出:先理出一个系统的思路,从高层管理需求出发,由上往下,一直到底;再梳理具体的业务流程,提纲挈领,有的放矢。
大多数企业往往会在完成企业资源规划管理(ERP)架构之后,才考虑商业智能(BI),獐子岛却决定要走一条“BI与ERP同时启动,并以BI为切入点带动后者”的新路数。“我的思路是,先摸清集团高层做决策时最经常使用哪些数据,用BI模型将其固化下来,再在ERP系统实施时,保证BI系统从ERP系统中将这些数据顺利抽取出来。”蔡建军如是解释,“我们的目标很清楚,不能让高层管理人员花很多时间去学习这个系统怎么用,因为他们没有这方面的基础,时间更是不允许。”
也就是说,獐子岛需要一个“拿到手便会用”的BI产品,而当时的供应商并不能拿出让他完全满意的模版。蔡建军决定由自己设计BI整套模型,再交给用友进行开发并组织实施。
獐子岛“ERP+BI”的信息化项目一共分成三个阶段,除第二阶段中门店系统略微延迟交付之外,所有系统的上线均无半点偏差。2011年6月30日,獐子岛ERP系统全部交付。
为让信息化系统得以顺利推行,蔡建军针对不同级别的员工使用了不同的杀手锏。“很多CIO会抱怨自己做出来的东西不被老板认可。我的办法是,明确告诉董事长,我的第一盘菜会在什么时候端上来,他将会知道有什么食材与味道。然后我一天不差地端到他面前,让他品尝,以此类推。这样一来,集团各单位信息化人员便在与我一起体会信息化成效的同时,接受并推动我的工作。”
在一次管理层会议上,蔡建军将一部分待审文件的相关数据,注上其负责审批的管理人员名字后,拿到会议室,投影到屏幕上。他故意指着一份15天都没有审批的文件询问大家:“你们自己看哪个文件耽误的时间最长?是谁导致了整个流程的瘫痪?”从来没有人看到过如此神奇的统计工具,能将他们辖内的所有数据调研得如此清晰。他们再也不敢懈怠,因为谁也不想再上一次黑名单。
培训过后需要考试,但蔡建军的考核方式却让员工苦不堪言。他只设定了两个级别:合格与不合格,只要错一道题目,就被判为不合格,并且需要补考。在他看来,如果把测试放在日常工作中,哪怕只是一个简单的数据出现错误,经过多个流程之后,这个错误就会被无限放大。
獐子岛的信息化终于推行得有模有样,其所采用的以始为终模式也得到业界广泛认可。蔡建军更是毫不谦虚:“我敢说,就算放眼全球,也找不出几家超过獐子岛信息化思路与成效的企业。”不过,他很快补充道:“去年我曾在SAP的一次会议中,听到了有关一家企业以BI先行的案例介绍,但具体内容已经不记得了。”
不过,最让蔡建军得意的作品是他亲自设计的BI分析报告模板。
对于獐子岛信息化的效果,蔡建军还举出了另外两个铁证。比如,以前集团财务人员差不多每天都要加班,处理当天甚至过往的账目,即便如此,也往往会有诸多错误产生,而上马ERP之后,他们几乎再也不用加班了。再如,獐子岛曾于2010年借助ERP部署了全面预算管理系统,该系统使集团预算的完成比2009年提前了15天,并借助BI实现了集团预算的全面智能分析。
未完之旅
蔡建军描述了一群成熟的扇贝的ERP之旅。
从獐子岛到大连金石滩,大概有100公里的路程。一群从养殖场打捞出来的扇贝经过“长途跋涉”,被送进金石滩的金贝广场,进入“暂养”环节。海上的天气容易多变,暂养是为了避免因意外而导致供货不及时的问题。在这之前,工作人员需要对这群混乱的扇贝进行分选,首先要除掉混入其中的杂质,再根据扇面尺寸将其分成3-5类,而扇贝的品类、数量等数据则被录入电脑,然后将扇贝转入“吐沙”板块。
当它们在清澈的海水中“洗完澡”,工作人员便将死去的扇贝当作废物处理掉,对活品则根据ERP系统中来自销售部门的订单信息,通过二次分选直接装箱,相关数据也以分批登记、统一记录的方式被录入系统。目前,此环节仍要通过手工记录,但二维码模式已被提到獐子岛议事日程。
这群扇贝终于要上路了。根据订单中的客户名称、地址、产品需求及运送方式等信息,再结合自身物流配载能力,獐子岛物流中心通过ERP系统对运输工具进行调度,有的将被装入集团配备的活水车,有的则将乘坐南航货机。一路之上,它们会享受到温控系统的保驾护航。
到达目的地后,在当地獐子岛的销售服务人员陪同下,经销商前往验货,随后付款、成交。而数据录入人员会把发票信息录入ERP中的财务系统。至此,这群扇贝终于成为经销商的囊中物。不过,倘若经销商发现它们存在问题,一旦反馈回来,獐子岛的ERP系统会在30分钟内,调查出问题究竟发生在哪个环节。
蔡建军说,“一只扇贝在獐子岛的‘一生要经历育苗、养殖、加工、营销四个阶段。虽然暂养到经销商全程信息化监控,但育苗及养殖阶段的信息化建设,獐子岛目前还处于‘拟写招标文件的调研过程,属于集团信息化的二期工程,不久即会进入实施阶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