骨科Ι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

2012-09-12 06:02张秀红
药学与临床研究 2012年6期
关键词:总费用骨科抗菌

张 婷,张秀红**

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无锡市人民医院药剂科,江苏无锡 214023

骨科手术大多需要进行内固定或假体植入,一旦发生感染,严重影响手术部位的愈合和康复。近年来大量研究及临床实践也证实,骨科围手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对预防手术后感染有效[1]。然而,临床在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时,不合理或不规范预防用药现象相当普遍[2]。我院也存在着同样的问题。

为贯彻落实2009年3月卫生部办公厅 《关于进一步加强抗菌药物临床应用管理的通知》(卫办医政发〔2009〕38 号,简称“38 号文”)及《2011 年全国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专项整治活动方案》(简称“方案”),我院针对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存在的问题,制定和完善了相关管理措施,并通过实行业务院长药事查房等一系列有效的行政与技术干预措施,使Ⅰ类切口围术期抗菌药物的预防应用逐步趋于规范。现将我院骨科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情况予以报道。

1 资料与方法

1.1 资料

选取2011年3月(干预前组)及2011年11月至12月(干预后组)骨科I类切口病例各110例。所有入选病例术前体温、血像正常,切口愈合等级为甲级,术后均未出现感染征象。

1.2 调查项目

查阅病历,填写骨科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应用情况调查表,并登记患者的一般信息 (住院号、性别、年龄等)、手术信息(诊断、手术名称、手术持续时间、住院天数等)、抗菌药物应用信息(用药名称及剂量、用药时间等)和住院费用(住院总费用、药费、抗菌药物费用)。

1.3 干预措施

开展业务院长药事查房,具体做法是选择一个临床科室,由业务院长牵头,有药剂科、医务处、抗感染处、监察处、临床科室主任、临床医师、临床药师参与的合理用药讨论会议[3];采取培训教育、监督检查和行政干预相结合以及药师参与临床、与医师面对面交流等方法,确保Ⅰ类切口手术围术期抗菌药物应用干预方案的顺利实施。

1.3.1 健全制度,制定规范 参照 “38号文”、“方案”、《抗菌药物临床应用指导原则》、《围手术期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指南》等有关规定,结合本院实际情况,组织相关专家,制定《I类切口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规范》,建立健全抗菌药物临床合理应用管理制度,并以医院文件形式颁布执行。

1.3.2 宣传教育 药事查房会议上临床药师针对调查中发现的骨科I类切口围术期不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的具体表现,从用药适应症、药物品种选择、术前用药时机、术中追加给药、术后用药时间、联合用药等方面进行点评,与医师进行交流。同时将上述5个文件上传至OA网上,并邀请外院专家开展专题讲座,开展目标性监测和针对性宣传、培训,规范抗菌药物合理使用。

1.3.3 监督检查 药事查房后药剂科对相关科室干预措施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将发现的问题以书面形式及时反馈给科室负责人和有关医师,并提出整改措施,以提高干预方案的依从性。对于检查发现的问题重点再干预,针对问题加强指导,定期监测和反馈,并将《I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抗菌药物预防性应用规范》作为医疗质量考评的一项内容进行每月考核。

1.4 统计学处理

采用Excel录入数据并用SPSS16.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一般计量资料采用t检验,其中住院天数、费用等计量资料采用Mann-Whitney非参数检验,计数资料采用χ2检验。

2 结 果

2.1 一般资料

干预前、后两组患者男女比例、平均年龄、平均住院天数无显著性差异,具有可比性。

2.2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应用种类与频次统计

见表1。

表1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应用种类与频次统计

2.3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时机与疗程统计

由表2可见,干预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围手术期预防用药能较好地把握给药时机,术后用药疗程>48 h较干预前明显减少,但术后用药疗程≤24 h的比例仅占75.35%。

2.4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联用和更换情况统计

由表3可见,干预后骨科Ⅰ类切口手术患者抗菌药物联用和更换率较干预前明显下降。

2.5 干预前、后的费用情况统计

干预前和干预后患者住院期间的各项费用总值、人均值及其所占比例见表4、表5。

3 讨 论

3.1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品种选择

抗菌药物品种选择视预防目的而定。一般骨科手术选用第一代头孢菌素;应用人工植入物的骨科手术一般选用第一、二代头孢菌素或头孢曲松,用以预防一种或两种特定病原菌入侵体内引起的感染[4]。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对各种革兰阴性(G-)菌的作用突出,多用于G-菌严重感染,而用于预防手术部位感染并不占优势,不能降低手术部位感染的发生率。干预后预防用药品种的选择较干预前有明显改善,选择第一、二代头孢菌素作为手术预防用药品种的比例由79.09%提高至96.36%,选择β-内酰胺酶抑制剂复合制剂的比例由18.18%降至0.91%。

表2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应用时间分布构成比

表3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联用和更换情况统计

表4 干预前、后的费用情况

表5 干预前、后药物费用平均所占比例

3.2 干预前、后预防用药时机及疗程

预防用药应在术前0.5~2 h内或麻醉开始时给药,确保在发生细菌污染前血清及组织中的药物已达到有效浓度。而术后使用由于错过细菌发生污染或定植的时间,难以达到预期效果。干预后预防用药时机的正确率由79.09%上升至99.09%。

“方案”要求I类切口手术患者预防使用抗菌药物时间不超过24小时。术后延长抗菌药的使用时间不能进一步提高预防效果,不但加重患者经济负担,还增加药物不良反应和细菌耐药,严重者可因菌群失调引发二重感染。干预后术后用药时间>48 h的比例由89.09%下降至12.73%,表明通过干预术后抗菌药物的用药疗程明显规范化。但是术后用药时间≤24 h比例占75.35%,与方案的要求尚存在一定差距。

3.3 干预前、后抗菌药物联用和更换

对Ⅰ类切口手术患者,单一药物就可预防感染,无需二联、三联用药[5]。干预后联合用药比例由23.64%降至3.64%,杜绝了三联及其以上的包围式用药的现象。

抗菌药物的更换使用要有依据,不能随意更换药品。干预前有13例术前和术后用药品种不一致,或病程记录无合理换药理由。如一例频繁更药:头孢匹胺钠→五水头孢唑林钠、阿莫西林钠舒巴坦→美洛西林钠舒巴坦、头孢硫脒→左氧氟沙星。随意更换抗菌药物容易使体内正常群菌失调,发生二重感染或增加了细菌耐药几率。干预后,未再出现类似现象。

3.4 干预前、后费用

开展合理用药干预的最终目的就是在保证患者得到及时、安全、有效治疗的前提下,尽可能地降低各种不安全因素及不合理的费用[6]。干预后住院抗菌药物总费用占住院药品总费用的比例由21.74%下降至5.97%,住院抗菌药物总费用占住院总费用的比例由6.12%下降至2.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但是药品总费用上升,且住院药品总费用占住院总费用比例上升,不能排除医师用“此消彼长”方式来维持总体收入。提示需继续加强监管,包括抗菌药物之外的药物,不断发现新问题并适时干预。

总体而言,我院采取的干预措施有效、可行,对促进安全、有效、合理、经济应用抗菌药物起到了积极作用,为医院拓展外科围手术期合理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探索了有益的经验。但是,我院仍存在抗菌药物预防用药无指征、抗菌药物疗程偏长的问题,因此,仍需继续加强检查与管理,强化医务人员的责任意识及合理用药的观念,使Ⅰ类切口预防应用抗菌药物更加趋于规范化。

[1]杨兰梅,杨昌坤.干预前后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预防应用评价[J]. 药物流行病学杂志,2011,20(3):137-9.

[2]覃燕玲.我院外科3种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研究[J]. 中国药房,2011,22(38):3575-8.

[3]张秀红,叶建林,钱 俊,等.我院行政干预促进临床合理用药的实践和体会[J]. 中国药房,2010,21(1):1160-1.

[4]刘澍楠,敖建瑜,鲍明燕,等.骨科围手术期抗菌药物使用对照分析 [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2010,20(19):3023-5.

[5]张镇源,张 琴,王亚非,等.我院Ⅰ类切口手术预防用抗菌药物干预研究[J]. 中国药房,2011,22(30):2806-8.

[6]肖 萍,梁陈方.骨科围术期预防性应用抗菌药物的管理成效探讨[J]. 中国药房,2010,21(18):1656-8.

猜你喜欢
总费用骨科抗菌
什么是抗菌药物?
中国西部卫生总费用比较分析
骨科护理的安全隐患及人性化护理的探讨
“数字骨科”专题文章导读
现代骨科“三新”之光——快速康复外科、现代数字骨科、冲击波治疗的临床应用
竹纤维织物抗菌研究进展
这7个动作骨科专家从不做
拿到录取都愁学费 2017年全美最贵大学TOP50汇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