丁立斌 魏 根
(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130)
研究性学习模式下创新能力开发量化分析
丁立斌 魏 根
(河北工业大学外国语学院,天津300130)
基于以研究性学习教学策略建构大学英语教学模式的实验研究,通过具体的统计数据,分析创新理念在这种教学实践中的具体体现,可以探讨以建构创新理念为主旨的研究性学习模式在大学英语教学中的可行性。
研究性学习;量化分析;大学英语教学;创新
研究性学习以学习者为本,以激发他们主动探索、积极创新和努力实践为目标,以获取知识,应用知识,掌握科学研究的一般流程为基本内容,以自主性、探索性学习为基础,是在教师指导下,学习者以个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以类似科学研究的模式进行研究性的探索活动。[1]
实验前测试准备:对本课题组老师负责的15个班新生用2003年大学英语一年级期末试卷摸底考试,以掌握实验前的水平标准数据。通过对15个班各项平均成绩的分析与筛选,本着以原始成绩最接近的原则以便于对照及测试,选出了由日语071等三个班共77人组成的研究性学习实验班,化药073等二个班共58人组成的传统教学模式对照班,以大班作为实验班和对照班。
(一)实验班基本数据
全学期学习8单元的课程,平时成绩相加占总成绩的30%,期末考试成绩占70%。每单元平时成绩为30%÷8=3.75%。各单元成绩中加入30%的创新分,即每个学习者每单元成绩满分为100分,其中口语讨论25%(讨论15%,创新10%),检索及研究报告设计35%(报告检索设计15%,创新10%,单元练习10%),研究报告成绩40%(展示10%,写作20%,创新10%)。创新分包括知识表达与学习及管理策略上的创新,以作业形式上交。笔者对一学期8个单元所有数据进行了分析。
(二)个人创新能力
从实验班共15个课题小组中随机选第三组为例,通过表1数据了解他们单元1的学习情况。
研究性教学模式在大学英语课堂上的确将学习者的创新意识调动起来了,这不仅体现了教学观念的更新,更体现出这种新模式与当前教育理念的高度一致。我们发现,学习成绩较好的学生的创新成绩也相对要高。按照Ellis关于“好的语言学习者”除了对语言形式及含意重要性的充分理解外,主要就是对学习策略及管理策略的掌握,制定适合个人的学习及管理策略本身就是创新能力的体现,而这些“好的语言学习者”正是在提倡创新研究性学习中发挥了自己的创新能力并以此促动学习,取得了优于他人的成绩。
(三)实验班单元学习中创新能力数据分析
在课题小组分析的基础上,仍以课本第一单元为例,从班级层面上,我们对全班15个课题小组的创新成绩数据做了分析。为详细了解本单元学习中的创新成绩,我们将15个组按分数(见表2)分成5个档次:60%以下2个组,60%~70%以下3个组,70%~73%以下的5个组,73%~75%以下5个组。其中分数最高的为4、11、15组,分数并列75%,最低的是12组,仅为57%,大多数处在70%~75%之间。数据显示,虽然大多数人的创新成绩尚佳,但仍有部分同学由于创新概念或能力上的不足,成绩并不理想。对此,我们在组长基本不变的前提下,将组员分成4类,一类为两种成绩俱佳(正常型),一类为学习成绩一般但创新成绩较好(热情型),一类为学习成绩较好但创新成绩不佳(守旧型),一类为两种成绩均不理想的(落后型)。四类同学相互搭配,将15个组重新分配组合,以期通过互动互助,使落后者尽量赶上来。
(四)实验班创新能力最终统计分析
学期末,我们通过对15个组8单元创新成绩数据进行最终计算与统计,以了解创新理念在研究性学习模式中的体现状况(见表2)。
表1 第一单元学习后个人总成绩(第三课题组为例)
表2 研究性学习实验班创新能力统计表
从宏观上看,我们的创新理念开发基本是成功的,不论从组/单元,或从8个单元/组,或从班/全部单元的平均成绩看,创新成绩均在±70%。这说明,尽管研究性学习模式有不尽人意之处,但它在开发学习者的创新能力方面的确发挥了促动作用。但有两点应特别注意。第一,全班的第一单元成绩与第二单元相比较,整体呈平行甚至下滑的趋势,有8个组全部略呈下滑趋势。通过访谈究其原因,主要与第一单元学习后的重新分组有关,这显然以事实说明了尊重学习者自主性学习的必要性。对此,我们采取了两个措施:一是按学生们的意愿,在不违背原则基础上做一些调配,以尽量打消其不必要的焦虑;一是承诺今后尽量保持既定的小组配置。此后的学习中,因为各小组配备趋于合理,未再发生类似情形。第二,通过观察发现,各组成绩从3~4单元开始逐渐呈上升趋势,虽然从各组的发展过程看并不明显,但从各单元创新成绩的平均分看则十分明显,即8个单元分别为7.0、7.0、7.1、7.2、7.2、7.4、7.4、7.5,这说明我们的实验已经进入了良性发展。
实验班与对照班期末成绩对照:由于两个班使用的方法及评分标准存在很大差异,平时成绩几乎不存在可比性,但尽管实验班学生的入学考试总分低于对照班2.7,但在期末考试(同一份试卷)和学期总评中分数均优于对照班(总分分别高出3.9和2分)。
量化分析结论:研究性学习所提倡的创新能力开发,只要运用得当,确可起到激活学习热情,提高学习能力的作用,使学习者不仅在成绩上有所进步,自主学习能力与科研能力也可得到进一步开发,为他们的终身学习打下良好基础。而对存在的弊端,如能及时发现并加强管理,也可有进一步的改善。
[1]陈慧.论英语研究性学习及功能[J].武汉科技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6(3).
责任编辑 韩玺吾 E-mail:shekeban@163.com
book=35,ebook=10
G632.41
A
1673-1395(2012)07-0123-02
2012-05-11
高等教育出版社与河北省教育厅联合重点资助课题(Z-05)
丁立斌(1968-),男,河北保定人,讲师,主要从事语言学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