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实施创新强市战略发展创新型经济 建设创新型城市
——在杭州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节选)

2012-09-08 09:21黄坤明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
杭州科技 2012年5期
关键词:创新型科技发展

黄坤明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

全面实施创新强市战略发展创新型经济 建设创新型城市
——在杭州市委十一届二次全体(扩大)会议上的报告(节选)

黄坤明 浙江省委常委、杭州市委书记

杭州市要全面实施创新强市战略、大力发展创新型经济、加快建设创新型城市,力争率先走出一条具有杭州特色的依靠创新驱动加快科学发展的新路,为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奠定坚实基础,以优异成绩迎接党的十八大胜利召开。

一、坚持创新强市战略,加快创新驱动发展

推动经济社会发展更多依靠创新驱动,是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必然要求。杭州必须站在事关杭州长远发展的基础性、全局性、战略性的高度,坚持不懈地走创新驱动发展之路。这既是杭州立足现实转型发展的唯一出路,更是杭州着眼未来科学发展的唯一出路。

(一)抢抓新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机遇,必须加快创新驱动发展。面对国际金融危机,世界各国正在进行抢占科技制高点的竞赛,以新技术突破为基础的产业变革蓄势待发。这种机遇,更多地体现在科技创新基础上的新兴产业发展;更多地体现在以知识创新、技术创新和产业创新深度融合为特征,推动经济社会发展走向创新驱动的发展方式转变上。

进入新世纪以来,杭州市始终坚持理念、体制、科技、服务创新“四位一体”,先后作出了实施“一号工程”、打造“天堂硅谷”、推进创新型城市建设等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取得了明显成效。从大环境看,国家创新型城市试点、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全国知识产权工作试点城市等国家级政策汇聚杭州,还拥有国家级高新区、开发区等50多个国家级试点和基地;从产业发展态势看,以“十大产业”为重点的战略性新兴产业、现代服务业持续快速发展,信息软件、电子商务和文化创意等创新型产业已形成一定的先行优势。再加上杭州市具有一流的自然生态环境、深厚的历史文化底蕴和优越的区位交通优势,完全有条件发挥自身特色和优势。

(二)实现未来发展目标,必须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历史经验一再表明,每一次科技革命都会给人们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社会文明发展带来革命性变化。国务院明确了杭州“一基地四中心”的战略定位,杭州市第十一次党代会明确了打造东方品质之城、建设幸福和谐杭州的奋斗目标和建设“三城三区”的主要任务。但总体上看,杭州市发展的质量和水平还不够高,发展中不平衡、不协调、不可持续问题依然突出,环境要素资源等硬约束进一步加剧。

(三)继续走在前列,必须加快创新驱动发展。创新能力的较量已成为竞争的核心。北京、上海、苏州、深圳等城市正加快建设创新体系,深圳市研发机构、研发人员、研发资金“三个90%以上”在企业,连续多年名列全国副省级城市发明专利授权量榜首;上海、苏州市2011年新兴产业产值均已突破1万亿元,创新型经济发展势头迅猛。南京、武汉等城市抓住实施国家战略的机遇或凭借科教资源基础雄厚的优势,高点定位、奋起直追。我们务必清醒地看到,与许多城市相比,尽管杭州的全社会研发投入占比、地方财政支出科技经费占比、专利授权量等位置都较靠前,但是全市规上高新技术产业产值占比却始终在27%左右徘徊,远远低于南京、成都、青岛、武汉等40%以上的比重。

二、明确突破重点,推动创新型经济大发展

大力发展以知识和人才为依托、以科技创新为核心、以要素创新为基础、以创新产业为标志的创新型经济,是早日建成国家创新型城市的必由之路,是率先走出依靠创新驱动加快科学发展新路的必然选择。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紧密结合杭州发展实际,抓住核心领域和关键环节,着力推进科技研发与成果转化,促进科技与经济紧密结合,努力实现创新型经济跨越式发展。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重点要做好以下五方面工作:

(一)突出企业主体地位,着力强化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原动力。自主创新的主体是企业,产业发展的主体是企业,发展创新型经济的主体也是企业。要把解决企业创新主体地位不明显、创新能力不强和产学研用结合不紧密问题作为当前一项最紧迫的任务来抓,务求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要全力推进协同创新,加快完善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用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要围绕让企业真正成为技术创新决策、研发投入、科研组织和成果转化的主体,以龙头骨干企业为重点,鼓励企业设立研发机构,引导企业持续加大研发投入,争创一批具有较强自主创新能力的国家和省级创新型企业;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建立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为载体,鼓励引导企业与科研机构、高校开展合作,共建重点实验室、工程研究中心等技术研发平台。坚持立足国内与扩大开放并举,全面落实省政府与中科院合作的“423”计划、发挥好中科院杭州射频识别研发中心作用,深化与浙江大学战略合作、共建杭州工业技术研究院。积极吸引海内外著名大学、科研院所和企业来杭设立研发机构,大幅度集聚优质创新资源。大力支持企业开展国际科技交流合作,鼓励企业走出去到海外设立、兼并或收购研发机构。重视科技型中小企业,就是重视科技和经济发展的未来。大力实施“雏鹰计划”、“青蓝计划”和“瞪羚计划”,充分发挥高等院校、科研院所在创建、培育、发展和服务科技型中小企业中的特殊作用,充分发挥龙头骨干企业在提升产业链中带动科技型中小企业协调发展的重要作用。

二要突出“十大产业”重点,努力形成若干产业和技术领域的领先优势。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深入实施知识产权、品牌和标准化战略,加快实施高端信息与软件技术、生物技术、新能源技术、新材料技术等“十大科技专项”,进一步明确创新方向和技术路线,确定若干重点项目和关键技术,优先支持有条件的企业牵头组建产业技术创新联盟,优先支持优质创新资源向新兴产业链重点环节配置,集中力量开展攻关,协同突破技术瓶颈,增强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能力,力争搞一个项目就突破一个领域的关键技术,形成若干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产品,培育一个新兴产业,带动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创新型企业,抢占发展制高点。

三要注重创新引领,加快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坚持工业化与信息化“两轮驱动”,坚持“创新强市”与“实业兴市”融合互动,积极引导企业运用高新技术、先进适用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优势产业,广泛运用新技术、新工艺、新设备,推广精益制造、智能制造、先进制造系统和深化信息技术应用,大力发展整机制造、终端产品,提高综合配套和系统集成能力,推动传统产业由生产环节的中端向设计、研发和品牌、营销两端延伸,不断提高传统产业的创新发展能力,实现行业内涵式发展。坚持与区域产业特色相结合,加快推进“科技西进”、“文创西进”和“现代服务业西进”,促进各类创新资源向五县(市)延伸,增强五县(市)创新驱动发展的活力。

(二)实施人才强市战略,着力强化发展创新型经济的智力支持。人才是科技创新中最具能动性的战略要素。发展创新型经济,集聚以人才为核心的优质创新资源最为紧迫、最为关键。必须坚持尊重劳动、尊重知识、尊重人才、尊重创造的重大方针,全面贯彻落实国家和省、市中长期人才发展规划,努力使杭州成为八方人才汇聚的高地和创新创业的天堂。

一要在深化教育改革中培养一批。围绕打造学习型城市,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扎实推进教育强市建设,全力支持在杭高校和科研院所创一流、上水平,为高层次人才培养提供有效载体。特别是要与发展“十大产业”急需人才相结合,与科技创业项目相结合,支持企业加大科研生产一线高层次专业技术人员、经营管理骨干和高技能员工等应用型人才培养,提升全员创新能力。

二要在招才引智中吸引一批。要依托国家和省“千人计划”,加大全球引才“521”计划和引进国外智力“115”计划的实施力度,以领军型科技创业人才为重点,着力引进一批掌握核心关键技术的海外高端创新型人才、创新型团队。要真正在启动资金、创业场所、金融财税、住房教育等方面,给予更大扶持,加速人才落户和成果转化。同时,全面支持浙商创业创新,积极发挥海内外浙商在招才引智中的特殊作用。

三要在创新创业中发现一批。全面树立“以转化实绩论英雄”的理念,抓紧研究完善创新成果转化激励机制和创新人才绩效考核机制,探索建立高校、科研院所与企业创新创业人才互相流动机制,鼓励高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才走向市场进行创新创业。特别要高度重视青年科技人才的培养使用工作,强化对青年科技人才的奖励导向,鼓励支持优秀青年科技人才在科研项目中挑大梁、在创新创业中唱主角。同时,大力弘扬“敢为人先、敢冒风险、敢争一流、宽容失败”的杭州特色创新创业文化。

(三)完善多元投入机制,着力强化发展创新型经济的资金保障。构建覆盖创新型企业不同发展阶段的多元化科技创业投融资服务体系,是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重要引擎。必须坚持发挥市场配置资源的基础性作用,以国家促进科技和金融结合试点城市为抓手,注重政府“有形之手”和市场“无形之手”并用,大力推进多元化投融资体系建设。

一要充分发挥政府投入的导向作用。正确处理好稳定支持与竞争择优的关系,在确保市、区县(市)两级财政科技经费增长幅度不低于财政经常性收入增长幅度、财政支出科技经费占比不低于6%和4%的前提下,切实加大市科技专项和各产业专项资金的统筹整合力度,调整和优化科技投入结构,确保把有限的财政资金主要投入到对发展创新型经济起直接支撑作用的科技专项、科研基地、科研人才、成果转化上去,提升资金使用绩效。

二要建立健全企业投入激励机制。充分发挥杭州市民间资本比较充裕的优势,通过完善科技贷款贴息、创业投资支持、科技保险补助、担保专项补助等方式,积极探索政府和各类科技金融服务机构间的联动机制,有效推进社会各类资金要素向企业集聚,激发企业自主投入的积极性。积极探索健全政府采购自主创新产品的新机制、新模式,通过定购和首购、订购、首台(套)重大技术装备试验和示范项目、推广应用等方式,加大科技成果的转化和推广。依托“中国电子商务之都”平台,加大对企业创新商业模式的扶持,鼓励更多的企业创新经营模式和营销服务、利用实体和虚拟两个市场。

三要大力推进金融创新。围绕打造区域性金融服务中心目标,积极发展风险投资、股权投资,加大国内外知名投资机构引进力度,吸引其与市创投引导基金、产业母基金合作,鼓励更多社会资本进入股权投资领域,扩大创业和股权投资基金规模。继续做大做强杭州银行科技支行,鼓励商业银行在杭开设科技信贷专营机构或业务,加强新型融资模式、服务手段和信贷产品的研发推广,引导和支持银行业金融机构加大科技信贷投入。积极推进中小企业金融超市建设。支持设立科技融资担保公司和科技小额贷款公司,推动科技保险业务创新发展。继续完善设立债权基金、种子基金、风险池资金,推行联合担保、股权质押融资等行之有效的创新做法,探索推进知识产权质押融资、科技创业企业信用贷款等各类科技金融创新,推广区域集优融资模式。支持科技创业企业通过“三板”、创业板、中小板、主板以及境外资本市场直接融资。

(四)推进要素集聚集约,着力强化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平台支撑。加快各类平台建设,推进创新要素集聚集约,是发展创新型经济的重要载体。必须以争创国家自主创新示范区为契机,坚持高端化、国际化、集聚化、特色化,突出创新链与产业链的高度融合,注重硬件建设与软件提升的同步推进,扎实建好各类创新载体。

一要扎实推进两大科技城建设。瞄准国际科技发展前沿,着力推进管理体制创新与科技资源布局的统筹,加快青山湖科技城、未来科技城的基础设施建设、高层次科研院所和人才的引进以及高科技产业项目的落户,努力打造研发创新与新兴产业一体发展、高科技产业与生产性服务业融合发展、科技创新与生态和谐相得益彰的创新型经济发展新引擎。同时,以发展先进制造业、高新技术产业、现代服务业和空港经济为重点,加快省级大江东产业集聚区建设,努力打造成全省大产业大平台大项目大企业建设的示范区。

二要加快推动开发区和工业功能区转型升级。突出创新驱动、转型发展主线,着重在加速高端人才集聚、创新平台建设、创新能力提升、高新产业发展、管理体制创新等方面下功夫,推进创新链与产业链对接和协同,充分发挥杭州国家高新开发区在创新要素集聚和创新型经济培育发展中的支撑引领作用,积极发挥杭州经济开发区、萧山经济开发区、钱江经济开发区等的示范带动作用,不断增强各级各类开发区、功能区的创新集聚和辐射功能,实现向创新型、科技型园区转变,打造成为转型发展的示范区和创新型经济发展的主阵地。推进浙江大学科技园强园扩园,努力打造“西溪谷”。

三要加强公共服务平台建设。加快建立杭州科技创新服务中心和科技服务综合网络平台,实现网上网下无缝对接,推进政府资源集成,统筹政产学研用资源,努力打造一个集政策信息公示、科技资源展示、企业需求发布、成果应用评估、项目立项服务为一体的高效快捷优质的公共科技服务平台。推进全国中小企业科技服务中心建设,促进中小企业科技成果转化。

(五)坚持创新为民惠民,着力强化发展创新型经济的可持续能力。胡锦涛总书记明确指出,要大力发展关系民生和社会管理创新的科学技术,促进民生科技产业发展。必须围绕实现人民群众物质富裕、精神富有的奋斗目标,坚持以人为本、创新为民,加强直接事关民生领域的科技创新,推动科技成果更多惠及民生,为创新型经济可持续发展提供不竭动力。

一要加快农业科技创新。围绕提高土地产出率、资源利用率和劳动生产率,着力推进现代种业、设施农业、生态循环农业的发展,抓好生物技术、信息技术、精准农业技术的应用。培育现代农业科技型企业主体,提高农技人员队伍素质,加强农业科技研发、成果转化和技术应用,大力发展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现代化农业。

二要加快文化科技创新。围绕打造全国文化创意中心目标,以国家级文化和科技融合示范基地建设为抓手,以建设之江文化城为契机,以中国国际动漫节、文创产业博览会等为载体,努力突破信息网络、动漫、数字娱乐、多媒体等领域的关键技术和集成应用,推进文化创意与科技创新的结合,大力培育文化领域的高科技企业,加快中国美院国家大学科技园、国家级广告产业园等文创产业园区建设,做强国家动漫游戏等公共服务平台,促进文化与科技深度融合。

三要加快“智慧杭州”建设。围绕城市管理、公共交通、公共卫生、公共安全、生态环保、节能低碳和电子商务等与民生密切相关领域,抓好“三网融合”试点,大力推进物联网、下一代移动通信、云计算、新能源、新材料等科技创新成果的转化和示范应用,加快智能化、信息化、网络化的“智慧杭州”建设,实现培育发展创新型经济与提高群众生活品质良性互动。■

猜你喜欢
创新型科技发展
学校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践与思考
新工科下创新型人才培养的探索
迈上十四五发展“新跑道”,打好可持续发展的“未来牌”
巴斯夫推出创新型DURA-COLOR抗老化技术
科技助我来看云
砥砺奋进 共享发展
科技在线
改性沥青的应用与发展
科技在线
科技在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