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系统培养的研究与实践

2012-09-07 05:32李舒燕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12年6期
关键词:校企实训职业

李舒燕

(武汉船舶职业技术学院 430050)

人才培养方案是学校实施人才培养工作的根本性指导文件,是一所学校的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的集中体现,反映了学校在人才培养工作上的指导思想和整体思路,对人才培养质量的提高具有重要导向作用。2007年我院进入国家示范性高职院校建设行列,各重点建设专业深入学习和借鉴国内外先进职业教育理念和研究成果,加强校企合作,集聚校企优质资源,采取学校教育与企业生产实践相结合的方式,就如何有效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提升学生的大学文化素养,造就一批具有较高职业素质的高端技能型人才进行积极的探索与实践,取得一定成果。2010年至2011年我院相继有四个专业被确定为湖北省高等学校战略性新兴(支柱)产业人才培养计划项目,为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提供了一套行之有效的实施方法和范式。

1 系统化的人才培养方案设计

1.1 调研毕业生就业岗位具体工作任务和职业素养要求—提出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

本着“既关注初始就业又兼顾岗位升迁”的原则,我们专题调研参加工作6年以内毕业生的就业岗位、升迁经历及岗位具体工作任务,了解他们对教学工作的意见和建议。相对职业技能而言,企业更看重“肯吃苦、勤钻研、善沟通、能协作、易适应”等职业素养。由此提出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应具备的 “三种素质(技能、思维、品德)和五种能力(资源合理支配、人际关系处理、信息获取利用、系统分析综合、多种技术应用)”。

1.2 围绕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应具备的素质与能力要求-提出“德技并重,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指出,“职业教育要面向人人、面向社会,着力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职业技能和就业创业能力”。作为具有社会属性的未来的建设者,接受职业技能教育和素质教育是必须的,职业技能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事,素质教育让学生学会做人。经过多年的探索与实践,我院从2009年开始在人才培养方案制订时,明确提出了“德技并重,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其基本内涵是“以培养具有良好职业道德、过硬职业技能并具有大学文化素养和创新精神的职业人为目标,将知识性学习、技能性训练、态度养成有机结合并融入到人才培养过程中”。

1.3 以“德技并重,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为出发点-设计人才培养方案路线图

为促进各专业尽快形成符合高职教育类型要求的、具有自身特色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推进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改革,学院首先创建工学结合人才培养方案理想模型(见下表1)与基本框架(见图2)。

各专业基于此模型与基本框架,系统设计人才培养方案,由1个核心文本和4个支撑文本构成,核心文本包括培养目标和规格、课程体系和教学安排,4个支撑文本分别是:人才需求与专业调研报告、职业与工作任务分析报告、专业核心课程的课程标准、教学实施保障报告。

图1 理想模型

图2 基本框架

2 系统化的人才培养保障

2.1 教育活动实施与保障体系

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中教育活动设计是通过课程形式,以学生职业生涯发展、职业准备与准入为主线,以校园文化品牌活动为载体,围绕专业认知、企业文化理念、职业技能训练、社会公德与职业道德养成、职业习惯培养展开的,旨在通过系列专题活动的开展,配合专业教学更好地培养学生良好的职业素养,全面实现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培养内容包括:实践能力、自主创新能力、团队精神和心理素质等方面。

2.2 教学活动的实施与保障体系

以提高职业能力与专业核心技能为主要内容,以专业核心课程项目为重点,主要包括实验、实训教学的实施与保障,“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实施与保障。

实验、实训教学的实施与保障:按照“专业核心课程教学全部进入理实一体化教学场所”的思路,建设具有职场氛围的理实一体专业教室;通过引企入校共同建设生产型教学车间,使教学车间兼顾企业生产和学校教学双重功能,保障生产性实训的实施;通过职教集团、行业协会、校友会等平台积极拓展校外实训基地,保证学生顶岗实习岗位到位。

“双师”结构师资队伍的实施与保障:主要依托合作办学企业,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与企业联合培养专业教师。完善符合职业教育特点的教师资格标准和专业技术职务(职称)评聘办法,鼓励教师取得相关职业资格证书。建立健全技能型人才到学校从教的制度,聘任(聘用)一批具有行业影响力的专家作为专业带头人,一批具有实践经验的专业人才和能工巧匠作为兼职教师。

2.3 教学管理运行的实施与保障体系

2009年以来,按照系统培养的教育教学理念,我们提出“规范化”教学管理制度体系、“柔性化”教学管理过程的教学管理理念。主要包括:课程教学的组织与管理;课程的教学设计;专业生产性实训与顶岗实习的组织与管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保障;教学质量保障机制等。

2009年以来,学院全面修订了教学管理制度,按照人才培养过程,汇编印发了教育部、教育厅、学院三级,涵盖教学管理、教学运行、学籍管理、实践教学管理等4个大类,46项教学管理制度的《教学管理文件汇编》;同时针对兼职教师聘后管理、教学做一体化专用周管理、公共基础课目标教学改革等适应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的教学改革项目制定了相关指导意见。

根据“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以尊重个人选择、鼓励个性发展为操作原则,提出“柔性化”教学管理理念。对全面提高人才培养质量、推进学生全面发展产生了积极影响。2009年我院研究项目“高等职业教育教学管理柔性化的研究与实践”,获第六届湖北省高等学校教学成果奖一等奖。

2.4 校企合作的实施与保障

以校内外专业教学资源为重点,依托“湖北省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集团”平台,选择有较大规模、生产装备先进、技术力量雄厚、管理科学规范、企业文化氛围好的董事单位,成立校企联合工作站,共同设计人才培养方案、开发课程标准、研讨合作方式与运行机制、共同建设实训基地。使校企联合工作站成为专业课程教学基地、职业技能培训基地和企业技术服务中心。

校企合作制度方面我们出台了《合作企业实验、实训管理办法》、《校企合作开展人员培训的规定》、《教师脱产到企业顶岗实践管理办法》、《兼职教师管理办法》和《湖北省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集团章程》等,这些制度以协议的方式明确了校企合作双方的责、权、利,有力地推动了各项校企合作业务的开展。

《合作企业实验、实训管理办法》对企业技术人员参与实习、实训教学计划制订、组织实施,并负责按企业用人的技能标准对学生进行考核有明确规定,确保实训的教学质量。

与相关企业签定的《校企合作协议》明确了校企双方可根据需要互相为对方学员提供业务培训的形式与要求,而《兼职教师管理办法》规范了兼职老师的选聘、教学标准执行、工作报酬等问题的解决办法,为校企双方的人力资源共享搭建良好的合作平台。

《湖北省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集团章程》和《教师脱产到企业顶岗实践管理办法》则分别明确了校企合作项目开发的具体操作细则和专业教师到合作企业挂职锻炼的实施细则和考核办法,为校企深层次的合作提供了制度保障。

3 系统化的人才培养质量评价

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和基本原则概括为“一个目标、两个优化、三个结合”,评价体系紧紧围绕以提升人才培养质量为目标,以进一步优化人才培养方案和专业与课程设置为重点,通过校内评价和社会评价相结合、定量评价和定性评价相结合以及质量点监控和全过程管理相结合的方法,全员参与、全面控制、全过程管理,切实保障人才培养质量。

实践中,学院选择“轮机管理”专业进行试点,进行了基于全面质量管理的高职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研究与探索,建立了《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管理体系》,2009年《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获得交通运输部海事局质量体系认证。此后,我院将《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覆盖到学校所有专业,专业人才培养质量有了质的飞跃。

3.1 以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为基本框架,构建人才培养质量评价体系

为了满足主管机关(国家海事局)的相关要求,对学院船员教育和培训的过程进行有效、连续控制,实现学院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方针和目标,我院建立和实施了船员教育和培训质量管理体系。该管理体系秉承了ISO9000标准成功的思维及管理(PDCA)模式,追求目标管理与过程管理的有机结合,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学员录取与管理、教学与管理人员、教学和培训设备、教学和训练的实施、质量记录控制、教学与训练检查与评估、纠正和预防措施、文件与资料的控制、内部审核、管理评审等十二个教育教学核心要素的监控,确保培养的人才满足国家行业规范要求,符合用人单位的期望。

3.2 建立内外结合的质量测评体系

(1)学院主体的内部监控体系。建立了院长信箱、教务处处长信箱、教学值班、教学观测员、教学督导员、学生信息员为主的学校内部质量信息反馈机制;完善了“教学动态”公开通报、教学例会定期通报、专题报告等质量信息反馈渠道;强化了期末课程分析、督导员重点监控、观测员全面监控、全体学生网络评教,教师评学等一系列以学院为主体的内部质量监控体系,并将就业质量、企业满意度、学生满意度纳入教学考核指标。

(2)政府主导的外部监控体系。通过省教育厅人才培养工作评估、教学巡视员评教、教改专业验收、“说专业”等专项竞赛,以及国家级与省级“质量工程”项目评审、重大专项申报与项目验收等政府专项活动,完善了政府主导的外部质量监控机制。

(3)社会产业的评价体系。通过校企双方共同研讨人才培养方案、课程与实训室建设方案、顶岗实习考评、毕业生跟踪调查、职业资格鉴定、委托独立第三方专项调查等形式,构建了社会参与的质量监控与评价机制。

4 实践应用成效

4.1 成果的应用

从2009年开始,在本校各专业中实施“德技并重,知识技能态度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体系,建立教育教学活动保障体系、质量监控体系,通过对人才培养方案不断完善,创新和改革教学模式,持续改进质量体系和教学考核指标体系,每年受益全日制学生达4300多人。

4.2 成果的推广

以“湖北省国防科技工业职业教育集团”为依托,与企业及其他兄弟院校一起共同编写了多部专业教学指导性文件,出版了国家级规划教材20余部,积极推广各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与实践的成功经验。学校与对口支援的高职院校开展交流活动,指导其编写人才培养方案,规划实训基地建设,开展职业教育改革交流等。利用报刊杂志和学术论坛,开展国内国际间学术交流,几年来在国内相关杂志上发表职业教育与改革的论文50多篇。通过举办数控技术、轮机工程技术、船舶工程技术、船舶电子电气等专业的骨干教师国家级培训项目,推广职业教育与改革经验,受益教师达300多人。

4.3 成果的实际效果

毕业生就业率和就业质量不断提高,近三年就业率均达97%以上,“双证”获取率达95%以上,由于毕业生具有良好的职业道德、服从意识和敬业精神,较强的职业能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而深受用人单位的欢迎。中海集团、马士基航运有限公司(武汉公司)、武昌船舶重工、湖南太阳鸟等越来越多的知名行业企业与我院开展“订单培养”等多形式合作办学。

通过项目改革与实践,如期全面完成国家示范校重点建设专业、教学管理体系等项目建设任务,船员教育与培训质量体系通过交通部国家海事局认证,船员培训中心为湖北省船员培训基地。酒店管理等两个专业进入教育部高职院校“专业服务产业发展能力建设计划”,微电子技术等3个专业入选“湖北省战略性新兴(支柱)专项计划”。

5 深化项目研究与实践的基本构想

本课题的研究与实践解决了高端技能型专门人才培养中普遍存在的一些问题,虽取得了明显成效,但仍存在一些不足,如专业设置与结构调整体现“区域性”、“职业性”和“实践性”不够,需要进一步分析区域产业背景、行业格局、企业需求和自身条件,调整专业设置与结构;生产性实训基地所占比例和实训对岗率不高,还需进一步完善实践教学体系,提高教学资源利用率,加强教学管制度建设,使“实训基地-师资队伍-管理制度”有效结合,加强品牌专业建设等。

1 赵居礼,深化教学改革、提高教学质量的实践与探索[J],中国职业技术教育,2008年17期

2 程云燕,以工学结合为导向重构人才培养方案,中国大学教育,2009年3期

3 熊仕涛,高等.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杜,2001.

猜你喜欢
校企实训职业
守护的心,衍生新职业
基于CDIO理念的数控实训教学改革与实践
深化校企合作促进应用型人才培养实现校企生三方共赢
职业写作
虚拟情景实训环境三维模拟
电工电子实训教学改革与创新
我爱的职业
校企合作运行机制初探
微课在数控实训课中的应用探析
机械制造专业校企联合培养机制的探讨